高层建筑伸缩缝多少米设
同一高度的50m,有高低跨的,在高低跨处就要断开,缝一般留60-80就行
高层住宅伸缩缝一般是设多少米
同一高度的50m,有高低跨的,在高低跨处就要断开,缝一般留60-80就行
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建筑长度超过多少时设缝
不大于50米
砖混结构多少米设一伸缩缝
第6.3.1条 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6.3.1采用。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表6.3.1
屋盖或楼盖类别 间距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
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
装配式无檩体系顶 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
装配式有檩体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
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 100
注:
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
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
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
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
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
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一般的话50米设一道伸缩缝
一个楼长度超过多少的时候需要设置伸缩缝
1. 伸缩缝:为防止因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结构类别 室内或土中 露天
排架结构 装配式 100 70
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
现浇式 55 35
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
现浇式 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 装配式 40 30
现浇式 30 20
注: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2)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屋盖或楼盖类别 间距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
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
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 100
注: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2.沉降缝:为防止因沉降差异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下述情况宜设置沉降缝:
(1)。软弱地基,建筑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2)。软弱地基,当地基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部位;
(3)。软弱地基,当建筑物的长高比过大时;
(4)。软弱地基,当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5)。软弱地基,在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6)。软弱地基,在分期建造的房屋的交界处;
3.抗震缝:为防止因地震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下述情况宜设置抗震缝
(1)。建筑物平面长度和外伸长度超出规范的限值,又没有采取措施时;
(2)。建筑物各部分刚度相差悬殊,采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构体系时;
(3)。建筑物各部分质量相差很大时;
(4)。建筑物有较大错层时;
房屋每隔多少设置一个伸缩缝?
如果超过了,就会出现裂缝的,也有不做伸缩缝,做后浇带的
在房屋建筑里怎样设置伸缩缝
(1)建筑伸缩缝也称为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缝宽一般在20-40mm。
(2)设置要求需要根抚建筑物的长度、结构类型和屋盖刚度以及屋面有否设置温度或隔热层来考虑。其中,建筑物长度主要关系到温度应力积累的大小;结构类型和屋顶刚度主要关系到温度应力是否容易传递并对结构的其他部分构成影响。有否设置温度或隔热层关系到结构直接受温度应力影响的程度。
(3)间距设置
(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少。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适当减小。
欲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或甚至不设伸缩缝,其关键在于如何减少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以及如何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能力。
钢结构大于多少米需要设置伸缩缝?
门式钢架大于40-50米,一般设置在突出部分,或者中断部分!例如转角,不要误会是屋脊!
土壤分层的地方!土质不同的地方!
高层住宅单体长度超过多少米要设缝?
国内规定伸缩缝间距为30m
但到后期,由于加强带是近年来工程界尝试使用的一种新的方法,它是在原规定的伸缩缝间距上,留出1m左右的距离,浇筑混凝土时缝间和其他地方同时浇筑,但缝间浇筑掺有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宝鸡、沧州、济南等地采用这种方法后,伸缩缝间距可延长至60~80m
建筑物多少米应设计变形缝?
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而使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墙体结构可通过设置变形缝的方式分为各自独立的区段。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见[变形缝的形式图]
(1)变形缝的设置
①伸缩缝
设置部位: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5m。
设置要求:伸缩缝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构件断开,基础不必断开。 伸海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
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
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
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
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
变形缝的处理
③防震缝
设置要求: 防震缝的宽度B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
(2)墙体变形缝构造见[变形缝构造图]
伸缩缝应保证建筑构件在水平方向自由沉降变形,防震缝主要是防地震水平波的影响,但三种缝的构造基本相同。
构造要点:将建筑构件全部断开,以保证缝两侧自由变形。变形缝应力求隐蔽,还应采取措施以防止风雨对室内的侵袭
常言道:10多岁比智力,20多岁比体力,30来岁拼专业,40岁拼人脉……年纪再大些要拼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但过了60岁肯定重新拼体力,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哈哈。 说到人脉关系,现在任何人都相信它越来越重要,至少我身边大多数朋友都把拓展人脉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包括我自己),刚好30来岁有点经验和积累,还有体力仍然有梦想和激情。 我在去年重读高阳的小说《胡雪岩》,虽然到现在还没有看完,但这本书通篇讲的,无非是四个字:“人脉关系”,这是一部关于人脉关系投资与经营的最佳教科书,值得一读,尤其身处最讲关系的亚洲社会。 提到人脉关系,我想起2个小故事,第一是bill gates他老人家,在20岁的第一份合同来自IBM,而据说是因为他母亲本来是IBM董事,是她把小bill推荐给IBM董事长,才赢得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同,这个故事可谓街坊尽知,也常常被人提起来证明人脉关系重要性,但我倒觉得这个事情不是讲人脉而是讲裙带关系,毕竟老妈妈不算真正意义的人脉。 第二是新东方学校的俞敏洪老师讲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你要想知道你今天究竟值多少钱,你就找出身边最要好的3个朋友,他们收入的平均值,就是你应该获得的收入。俞老的话真是一针见血,令我敬佩。 按照社会学的某些观点,我们生存的中国正在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你每天遇见的,对你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都是一些陌生人(所以老妈妈的关系只是证明熟人社会的重要性)。由于陌生人的存在,更提升了人脉的重要性;而由于人脉的重要性,也催生了一些新的行业,比如各类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网站,如“若邻”、“联络家”等,提出如“六度空间”或“社交银行”等新鲜的理论。 我曾在去年很有兴致地加入若邻(参考:“一起建立我们的网络人际空间”),填写了自己的资料,1年多逐渐连接了300来人,虽然大多数只是一个名字而已,难得有进一步沟通和强化关系的机会,但也有幸谋面过其中10来位朋友,还算有一定价值。 我记得若邻上的讨论区曾有不少人激烈地讨论这个问题:这种网络人际连接究竟有多大意义?SNS是否应通过建立沙龙、组织活动或者分类讨论来有意识地加强人与人的深度了解和互动?……不过后来总算有人出来安慰说:SNS依靠的是“6度关系”理论(指按数学计算,这个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产生联系,最多只需要通过6个中间人,从你到布什总统,从一个越南农民到阿拉法特),虽然internet技术可以更方便使地球上任何两个人产生联络,但它永远只能提供一种“弱连接”,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生活,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交流和带来的信任,因此别期望太高。 这是个理智的评价(所以我好奇SNS如何产生盈利,除婚恋交友市场外)。显然,无论借助网络还是现实生活,建立真正的强有力的人脉关系并非易事,它同样需要用心经营、互利互惠,所以“社交银行”这个概念有意义,人应该要经常盘点自己的人脉资产,计算投资和收益。而短期的利用及无意义的小圈子社交,都是另外意义上的一种浪费。(参考:“加入圈子、跳出圈子”) 我认为,朋友无非分为两类:有用的,和有趣的。其中之一或两者兼有。 如果你尚处于渴望友谊的阶段,或者对于商业充满厌倦,那么我建议你放弃阅读后文。 这是个真实的商业世界,有用的朋友才能产生长期交往的动力,好比你只希望去那些顾客盈门信誉良好的商铺买东西一样,当然如果彼此兴趣相投,那更妙不过,但不可强求。 人是否善于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交往,善于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中折腾,这是衡量一个人社交成熟度的标志。 我的看法,建立强有力的人脉关系无非3点: 第一、建立你的价值。 这里的“价值”,换个更贴切的说法就是“被利用价值”,在盘点人脉关系前,冷静问问自己:你对别人有用吗?你无法被人利用,就说明你不具有价值(比如说,职业规划无非是提升你的“被雇佣价值”),你越有用,你就越容易建立坚强的人脉关系。 想想看俞老师的那句名言?很少人能和与自己地位相差太远的人建立真正的人脉关系。所以,即使我今天有幸通过wealink与李嘉诚建立了联结,他也不会对我有兴趣(还不如认识长江或和黄实业的VP或CEO更有价值呢)。如同建立品牌一样,一个人与其匆忙花费精力漫无目的认识朋友,不如事先确定好自己的价值定位,然后针对目标顾客有针对性地传播。 人在每个阶段,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和目标,都有不同的价值定位。当你还是一个大学生,你的价值可能在于你成绩很棒,或者是足球踢得特别好,也可能是你很帅,大家觉得和你在一起有面子,实在不行,你还可以很有体力,很热情愿意去跑腿;最糟糕的(但也不是坏事),很有钱,总乐于买单……你工作后,或许你是一个电脑高手,或许是一个品牌专家,总愿意出谋划策,或许你认识很多媒体,善于用笔杆子为人解决问题,或者你在生产制造方面很有经验,当然,如果你有很多钱,恭喜你,你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资本最有价值。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