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证券报
原标题:《巨亏2.31亿元!主力资金却在盘中抢筹?000972,第四次“披星戴帽”》
01
历经多次“戴帽”“摘帽”
*ST中基拟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转型
新疆番茄制品生产商*ST中基(000972)再度面临“戴帽”。4月1日,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当日股价下跌2.32%。
因去年亏损且营收低于3亿被*ST
3月29日,*ST中基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3.08亿元,同比下降46.48%;净利润亏损2.3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08亿元。
由于公司2024年度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三者均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收低于3亿元,同时,净资产为负,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1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
自2012年以来,*ST中基已经历了多轮“戴帽”“摘帽”的循环。Wind数据显示,2012年5月2日,公司股票被实施“*ST”,2013年11月6日去掉“*ST”;2017年4月18日,公司股票再度被实施“*ST”,2018年11月2日变为“ST”;2021年4月26日,该股再度被实施“*ST”,于2022年7月13日变为“ST”,2023年4月17日去掉“ST”;2025年4月1日又被实施“*ST”。
公司每次“戴帽”均为经营不善、连续亏损,而“摘帽”的原因则是经营状况改善、实现盈利。
对于2024年的业绩,*ST中基表示,2024年,全球番茄产业进入新一轮过剩周期,国际市场供需失衡加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番茄生产国面临的冲击也最大。市场需求原因造成价格竞争加剧,叠加航运费用激增等因素影响,出口企业利润被大幅压缩。
“戴帽”前已有资本运作
公开资料显示,*ST中基前身为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番茄制品生产,2000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家上市公司。
2015年,公司启动战略转型,拟溢价62倍收购广东绿瘦健康(减肥领域),后因股权转让问题终止。2016年1月,公司更名为“中基健康”,聚焦大健康产业。2019年,公司尝试转型中医药健康产业,引入外部资本但未达预期。
在2024年年报中,*ST中基表示,2025年的经营目标为扭亏为盈。
在此次股票“戴帽”前,公司已有相关资本运作。2025年1月14日和2月5日,公司披露公告称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业能化”)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若交易完成,公司将从番茄加工企业转型为综合性能源化工平台。目前该重组事项已获新疆国资委批复,尚需股东大会审议及监管部门批准。
公开资料显示,新业能化是新疆地区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最长的企业,依托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形成了“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特种燃料+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的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链。
“标的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27亿元,净利润2.84亿元,若交易完成,公司将形成‘化工+食品加工’双主业结构,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新疆国资委。这可能会解决公司净资产为负、营收低于3亿元等问题,增厚每股收益,增强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降低退市风险。所以,我不是那么悲观。”一位专注于ST股投资机会的市场人士昨日对记者表示。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以来,被实施*ST的个股,复牌当日股价没有以跌停价收盘的仅有*ST中基和*ST佳沃。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收盘,*ST中基主力资金净流入6211.72万元,净流入额创2016年8月16日以来新高。
记者 刘扬
02
题材掘金
国内可控核聚变技术重大突破:据央视新闻报道,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综合参数大幅跃升,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解读:“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其能量产生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因此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相关上市公司中,上游材料包括精达股份、永鼎股份、联创光电、西部超导、广大特材、久立特材等;中游设备包括应流股份、航天晨光、国光电气、安泰科技、高澜股份、雪人股份、合锻智能(维权)、兰石重装、国机重装、东方精工、纽威股份等;下游应用包括中国核电等。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首台主泵成功验收发运:近日,“玲龙一号”全球首堆首台主泵在哈尔滨完成各项检查,正式验收发运。位于海南昌江的“玲龙一号”示范工程是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型堆,主泵作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心脏”,是最关键、最核心且制造难度最大的设备。
解读:“玲龙一号”主泵的成功供货不仅是关键技术的突破,更彰显我国在新型核能系统设计、高端装备制造及复杂工程协同管理上的综合实力。相关公司方面,凌云股份在核能核电领域,提供循环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等所需的聚乙烯管材、管件等系统化产品,以及设计、计算等专业服务。兰石重装核能产品覆盖从上游核燃料领域装备,到中游核电站装备,再到下游核乏燃料循环、核环保装备的核能装备全产业链。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