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市公司正在密集披露2024年财报,作为银行业中的重头戏,国有大行的财报受到格外关注。
从六家国有大行2024年经营业绩表现来看,营业收入方面喜忧参半,其中两家国有大行营收同比2023年出现下滑,但无论增长还是下滑,波动幅度均在3%以内。而在归母净利润上,国有大行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国有大行公布2024年业绩后的首个交易日表现 制图:和讯
对于上述稳健的业绩,资本市场也给出了回应,从国有大行公布业绩后的首个交易日行情来看,有五家国有大行股价上涨,其中建设银行涨幅为3.64%,处于领涨状态,但此涨幅中掺杂了财政部向该行注资1050亿元的利好因素。
整体而言,随着银行业净息差的进一步走低,国有大行显得越发适应了这种低息差环境,2024年仅有三家国有大行利息净收入下滑。而应对净息差收窄的局面,国有大行基本采取了开源节流的措施,开源体现在其他非利息收入的增多,而节流则是营业支出下降,信用减值损失减少。
建行其他非利息收入增长超50%
近年来,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银行让利现象十分明显。从过去一年国有大行利息收入来看,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下降273.51亿元、176.11亿元和176.08亿元。
2024年年末国有大行净息差 制图:和讯
据金融监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较2023年末下降了0.17个百分点。而六家国有大行的净息差也纷纷下行,除交通银行与邮储银行下降幅度不及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其他四家国有大行的净息差均下降了0.18个百分点至0.19个百分点。
虽然伴随着净息差走低,利息收入增长乏力,但国有大行在2024年却仍都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其中其他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功不可没。
2024年国有大行其他非利息收入 制图:和讯
具体来看,2024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其他非利息收入较2023年分别增加了270.87亿元、185.84亿元和113.11亿元,而剩余三家国有大行的其他非利息收入也均有不错表现,仅是增加额度未能突破百亿元。如果从增长比例来看,建设银行该项收入同比2023年增长超50%,位于六大国有银行首位。
2024年国有大行的投资收益 制图:和讯
进一步分析,其他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汇兑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等项目。对比六家国有大行2024年的投资收益,除工商银行,其余五家国有大行均实现了增加,其中中国银行与邮储银行该项收益分别增加162.81亿元和74.84亿元。邮储银行表示,这主要是该行加快债券、同业存单等资产交易流转,买卖价差收益增加,以及抢抓市场机遇,持续加大优质资产的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增加。
在汇兑收益方面,建设银行表现突出,该项收益较2023年增加41.16亿元,增长126.76%。对此,建设银行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受业务变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外汇业务相关损益同比增加。
两家国有大行降薪
虽然目前利息收入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营收来源,但随着息差收入压力加大,其他非利息收入俨然成为了商业银行在经营业绩上的降压器。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商业银行躺赢吃息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从信贷机构向投行机构转型的紧迫感也越发强烈。
在通过增加其他非利息收入缓解营收压力的同时,国有大行对于成本的控制也越发精细。从各家国有大行财报获悉,2024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营业支出有所下降,其中工商银行的营业支出减少的额度超过了200亿元。
2024年国有大行的信用减值损失 制图:和讯
具体来看,营业支出主要包括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信用减值损失和其他业务成本等项目。在信用减值损失方面,除邮储银行外,其他五家国有大行在2024年的信用减值损失均有所下降。其中,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在该项目上的降幅超过10%。
业内人士表示,信用减值损失的减少,一方面是银行信贷业务风控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银行对此前不良资产进行了处置,或部分追回,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在财务记账上有所冲回。
此外,对营业支出中的业务及管理费进行分析,2024年六家国有大行的业务及管理费均有所增长,而该项目中包含了职工费用和业务费用等。建设银行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该行业务及管理费中的员工成本为1337.6亿元,较上年增加57.37亿元,主要是该行持续加强基层员工关爱。
2023年-2024年国有大行的员工年度平均薪酬 单位:元 制图:和讯
但通过进一步分析六家国有大行的员工数量,以及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费用支出,不难发现,2024年建设银行与邮储银行员工的薪酬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六家国有大行共有员工1852856人,较2023年年末增加了7378人。其中,2024年减员最多的是工商银行,全年减员4093人,而增员最多的是中国银行,2024年增员5826人。
相关人士表示,工商银行的减员主要是在过去一年里,该行退休员工较多,这与1983年国务院决定组建工商银行,承接原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誉和储蓄业务有关,而当时从央行划转出的人员,目前陆续面临着退休。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