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 实习生孙筠雅 广州报道 2024年上市银行年报陆续披露,信用卡与消费贷业务的发展趋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目前,已有超过30家银行公布年报数据,其中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部分城商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出现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而消费贷(包括信用贷、线上小额贷款等)则保持较高增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跷跷板”效应。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反映了银行零售信贷策略的调整。当前,信用卡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多家银行正加速业务转型,将战略重心向场景化、数字化特征显著的消费信贷业务迁移,以寻求新的增长突破口。
个人消费贷同比大增
2024年银行业消费信贷异军突起,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亮点,包括国有大行在内,消费贷规模持续扩张,占比增速超过信用卡。
工商银行2024年度报告显示,个人消费贷款增加929.09亿元,同比增长28.3%,个人消费贷款总金额为4211.95亿元,占总贷款金额的1.5%,比2023年上升0.2个百分点。而信用卡透支金额为7753.64亿元,占总贷款金额的2.7%,比2023年上升0.1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个人消费贷款5278.95亿元,较上年增加1062.72亿元,同比增长25.21%,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04%,比2023年上升0.27个百分点;信用卡贷款总金额10658.83亿元,占贷款和垫款的4.13%,比2023年下降0.05个百分点。
农业银行的情况如出一辙,2024年的年报显示,个人消费类贷款(含信用卡透支)较上年末增加2943.06 亿元,同比增长28.3%。截至2024年末,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总金额为4763.91亿元,占个人贷款总额的5.4%,比2023年上升1.2个百分点;信用卡透支总金额8588.11亿元,占个人贷款总额的9.7%,比2023年上升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以90.44%的增速跑赢同行,其年报显示,该行2024年末消费贷款余额3302.60亿元,2023年仅为1734.23亿元,一年增加1568.37亿元。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的2024年年报显示,其个人消费贷款金额为3961.61.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75%,比2023年上涨1.12个百分点;信用卡贷款金额为9478.43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13.76%,比2023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此外,兴业银行在年报中未明确披露个人消费贷数据,但2024年信用卡贷款余额为3716.56亿元,占个人贷款总额的18.67%,比2023年下降1.65个百分点。
瑞丰银行2024年个人消费贷101.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29.89%,信用卡11.0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了51.17%。
对于个人消费贷增长的原因,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去年以来,我国实施“两新”政策扩大居民消费。上市银行增加消费信贷投放,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两新”落地见效。同时,部分区域房地产市场边际转好,也有助于居民消费贷需求增加。
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陆岷峰表示,近年来,我国消费贷款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这一现象背后不仅反映出消费结构的转型,也揭示了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深层变化。消费贷款的强劲增长反映了我国经济稳步复苏、金融政策导向及金融科技创新的多重作用。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课题组撰文指出,创新适应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的产品服务,丰富个人消费贷、经营贷产品货架,持续提升线上产品服务效率和质量,优化客户体验,这是商业银行通过调整优化业务结构来应对低息差环境的方式之一。
消费贷提额延期
政策层面,也在大力推动消费贷。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金额上限从30万元阶段性提高至50万元,互联网消费贷上限从20万元提至30万元,贷款期限由5年延长至7年。这一政策被业内称为“提额延期”组合拳,旨在满足居民对大额、长期消费的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教育医疗等场景。
金融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借款人信用记录、还款保障,针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借款人,合理商定贷款偿还的期限、频次。根据借款人申请,经审核合格后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续贷支持。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规范消费贷款合同条款,明示最终综合融资成本。用好金融产品查询平台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便利消费者查询使用。推进消费场景支付便利化,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服务需求。完善金融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多元化解决机制,妥善解决消费金融纠纷。
提振消费政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均表示,将投入更多“真金白银”提振消费。据农业银行副行长林立介绍,为落实好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农行将组织实施“以旧换新”信贷倍增计划。优化消费金融政策和资源要素保障,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用途等方面,增强服务的适配性和便利度。
“2025年,中国银行计划投放超万亿贷款、创造千亿财产性收入、投入百亿消费补贴和减费让利、覆盖上亿境内外消费者。”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表示,中行将积极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国潮消费方面,中行推出老字号国潮馆,助力品牌产业升级。在绿色消费方面,在手机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专区,支持客户累积碳能量值并计划上线碳能量兑换微信立减金活动。
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也提出:“信用卡、汽车金融以及个人消费贷等产品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到的消费场景非常契合。因此,要尽快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调整额度、期限等,尽快有所作为。”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提高信贷额度上限能够迎合消费者对于更高金额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例如在汽车、家装等价格较高的领域。此举亦能间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需求增长,涵盖制造、销售、维护及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
但他也提醒,消费贷不能一贷了之。“从短期来看,消费贷额度上限扩容对提振消费可能有较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增加消费市场的活跃度。长期看,需要关注消费贷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防止资金被挪用。银行也应灵活加强风险控制,让释放额度真正惠及有需要的消费者。”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