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学生忘戴红领巾被校长掐脖”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起事件不仅触动了人们对教育方式的思考,更引发了关于教育惩戒边界的深入讨论,在倡导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小过失,如何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成为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据报道,这名学生在进入校园时,因一时疏忽忘记佩戴红领巾,恰巧被巡视的校长发现,校长随即上前,以掐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惩戒,这一行为被在场的其他学生和老师目睹,随后被曝光至网络,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
红领巾作为少先队员的标志,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它代表着学生的身份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爱国情怀,学校要求学生佩戴红领巾,本质上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当学生因为疏忽而忘记佩戴时,是否就应该遭受如此严厉的惩戒呢?
显然,校长的做法值得商榷,从教育方式的角度来看,掐脖这种暴力行为不仅不能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反而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学生在受到这种粗暴对待后,很可能会产生恐惧、厌学等负面情绪,甚至对校园生活失去信心,这与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从教育惩戒的边界来看,校长的行为显然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通过适当的惩罚,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促使其改正,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暴力手段,教育惩戒应当遵循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教育性原则,既要确保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又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面对学生忘记佩戴红领巾这样的小过失,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教师或校长应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过激行为,只有在平静的状态下,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第二,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忘记佩戴红领巾等轻微过失,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提醒、让学生自行补戴等方式进行纠正,还可以结合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佩戴红领巾的重要性。
第三,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学生忘戴红领巾被校长掐脖”事件不仅仅是一起个案,它折射出的是当前教育领域在对待学生过失时存在的普遍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时刻牢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和监督,共同为构建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品德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