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资管新规后买银行理财,有3个大变化!

扫码手机浏览

作者:大鱼测评最近很多人在做理财沟通的时候,都聊到好怀念以前的理财时代。安全又省心,到期就可以收获本金和合同中约定好的“预期收益率”,但现在发现,这样的产品真的几乎已...

作者:大鱼测评

最近很多人在做理财沟通的时候,都聊到好怀念以前的理财时代。安全又省心,到期就可以收获本金和合同中约定好的“预期收益率”,但现在发现,这样的产品真的几乎已经没有了。

主要是2018年开始吼了好几年要实施的《资管新规》在今年落地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从2022年1月1日起,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都不再保本了。

其中这些金融机构就包括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管等。

而这些,都是众多理财选择的好去处。

银行理财,过去因为天然的信用背书,大家对其理财产品从未深究过具体的资金投向,反正到期都可以收回本金和利息。

但《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变化一: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

以前买银行理财,客户经理会跟你约定一个“预期收益率”,无论理财产品本身是否赚钱,到期银行都会给你一个约定的收益。

比如预期收益率如果是4%,那么1万元的本金,作为投资者,你不用管资金的任何投向,就像一个盲盒,到期就一定是拿到10400元。

银行拿到客户的钱去投资的收益,如果是7%,那也不会多给客户分,如果是低于4%,那会从资金池里面拿出这部分资金给你做增补。

这种兜底的方式听起来挺盛世美好的,盈利的情况我们就不说了,但产品混用资金池,到期期限不同,如果出现亏损,是会伤到存款客户利益,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的。

而所谓净值化管理的意思,与之前的盲盒式管理就大不同了,将资金的每日净值进行展示,进行过程化管理,让投资者清晰的看到资金每日的结算情况。是更好的一种管理和监管方式,透明,且功在平时。

              到期直接给付收益和本金                          体现市场产品投资的过程

变化二:不保本不保息,风险要自付

翻开任何一家银行App的理财,我们现在都可以看到负收益的产品。

这图,是大鱼在写文时某银行的理财产品中直接截的,虽然这不代表最终的绝对收益,只是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但确实,理财类产品不保本不保息也是存在的

风险,其实是一个中性的词,有可能收益更高,也有可能收益更低,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净值回撤的阶段,如果又遇到要周转用钱,就会很难受了。

日常大家还是要尽可能备3个月左右的短期应急的现金流。

变化三:购买前要进行评估

购买银行理财,大家都会做一个投资者风险评估,向银行展示一下自己的年龄、家庭资产、投资经验、可以接受的金融资产投资比例,这样在选购理财产品的时候,如果产品的风险很高,和投资者的风险投资等级不对等,其实是不能购买的。

大家可以在银行理财端尽量真实的填写自己的风险评估,这样后期购买的产品才会更贴合自己的承受能力,毕竟低风险理财的风险评估,还是可以谨慎一些,不要夸大自己的承受能力。

目前银行理财的风险评级一般5-6个等级,级别越高,风险越高,PR1级的风险和收益和余额宝差异不多,但现在多数产品还是集中在R2级、R3级及以上,是有损失本金的可能的,再往上R4和R5,产品的风险更大。

那现在买银行理财,我们可以怎么看产品呢?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

任何一款理财类产品可以在说明书中找到:打开自己的银行手机APP,找到理财产品专区,点进任一一款理财产品,找到产品说明书,查看到产品风险等级。

接下来找到各类资产的比例,一般投资都是面向固定收益类和其他(股权、衍生品等),通常来说:(1)固收类资产债券的配置比例相对高,收益会更稳(2)相同固收类资产债券配置比例下,有权益类的资产比例风险高于无权益类资产

产品一:

产品二:

比如上述的两个产品,单纯从资产的投资范围比例来看,产品一就要比产品二稳,但产品二因为可以投资权益类的资产,投资收益率到期有可能就会比产品一更高。

好啦,关于银行理财的3个变化和1个方法我们就聊的差不多了,如果大家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点个在看告诉我们哦~

更多产品测评,可以在这里找到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