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广发固收:理财规模缩减2000+亿元,回表提前开启?(广发固收:资产与负债的收益矛盾,理财如何破局?)

扫码手机浏览

摘要9月11-15日,资金预期变化主导债市情绪,长端利率V型震荡。截至9月15日,10年国开活跃券(230210)收益率为2.765%,基本持平前一周收盘价。临近税期,流动性变化成为影响债市走势的关键因素。在逆回购投放规模提升的支持下,周内前三日(11-13日)银行体系净投放规模由3.22万亿元回升...

摘要

9月11-15日,资金预期变化主导债市情绪,长端利率V型震荡。截至9月15日,10年国开活跃券(230210)收益率为2.765%,基本持平前一周收盘价。临近税期,流动性变化成为影响债市走势的关键因素。在逆回购投放规模提升的支持下,周内前三日(11-13日)银行体系净投放规模由3.22万亿元回升至4.05万亿元水平,资金利率随之回落。然而资金面自周三(13日)尾盘起,便开始边际收敛。虽然周四至周五(14-15日),资金供给情况改善,一是降准落地,释放约5000亿元资金;二是MLF超额续作,增量资金规模达到1910亿元,二者均为长期稳定资金,可有效缓解市场对流动性问题的短期焦虑。不过受税期影响,资金利率依然上行。

9月最后两周,资金市场仍面临税期、跨季、国庆中秋节假日以及国债放量发行的挑战。往后看,9月末国债发行同样在提速,周五(15日)财政部披露计划外国债发行计划,规模为1150亿元,并于9月22日发行。根据当前披露信息,9月1-22日地方发行新增专项债共计2150亿元,距“9月底前发完新增专项债”的目标(8606亿元)存在一定差距,该部分的供给压力或顺延至四季度,届时或与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期重合。本次国债发行调整可能多为供给压力前移。从国债净发行角度看,9月18-22日净发行5046亿元,远超月初1-15日的2615亿元,并且绝大部分的净缴款将集中在9月最后一周(25-28日),加大资金跨季压力。

截至9月15日,银行理财存量规模较上周五(9月8日)减少2153亿元至27.2万亿元,规模回落至8月末水平(8月理财规模为27.2万亿元)。其中主要是最小持有期型产品规模缩减1552亿元至4.2万亿元;定开型产品规模环比减少724亿元至6.0万亿。结合机构行为看,理财净买入量由724亿降至64亿,其中存单由净买入181亿转为卖出402亿,原因或有两点,一方面是存单回调,卖出以止盈;另一方面则是理财或提前及准备回表资金。回顾6月跨季,彼时流动性宽松,理财在月末倒数第二周开始减配存单,最后一周集中卖出577亿元,当前现象或侧面反映9月银行资金用途较广,理财回表压力偏高。

其他机构方面,随着理财赎回节奏边际放缓,基金行为由单边卖出转为部分买入,增配利率债,但仍减持信用债及二永等,期限上基金主要在加仓长端,买入7-10年270亿元,10年以上国债29亿元。险资配置力度有所减弱,净买入规模由390亿元降至109亿元,地方债配置规模下滑,大额卖出政金债,但依旧在买入二永等类利率品种。

降准之后,叠加8月数据部分指标反弹,以及国债超额供给的冲击,债市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当前不论1年存单还是10年国债收益率,与锚定的1年期MLF利率相比,都在偏高的位置,调整可能都是波段机会。而利率方向的选择,可能还是要等待地产政策的效果确认,10月或是第一波窗口期。

同时由于理财规模在9月第2周出现了下降,市场情绪波动或直接影响理财机构的赎回,从而放大市场波动,信用债市场或存在反复。如果逢高介入,或可率先选择流动性好的品种,比如存单、利率和银行二永债。

1

市场行情回顾

9月11-15日,资金预期变化主导债市情绪,长端利率V型震荡。截至9月15日,10年国开活跃券(230210)收益率为2.765%,基本持平前一周收盘价。本周影响因素包括:8月CPI同比回升,PPI同比跌幅收窄;8月社融数据超预期,且数据罕见地在盘中公布;降准落地,释放约5000亿元资金;市场博弈降息预期,15日MLF超额续作,但未如期降息;财政部披露计划外国债发行计划,规模为1150亿元。

临近税期,流动性变化成为影响债市走势的关键因素。在逆回购投放规模提升的支持下,周内前三日(11-13日)银行体系净投放规模由3.22万亿元回升至4.05万亿元水平,资金利率随之回落,R001由2.00%降至1.62%,R007由2.06小幅降至2.00%。然而资金面自周三(13日)尾盘起,便开始边际收敛。虽然周四至周五(14-15日),资金供给情况改善(一是降准落地,释放约5000亿元资金;二是MLF超额续作,增量资金规模达到1910亿元,二者均为长期稳定资金,可有效缓解市场对流动性问题的短期焦虑),不过受税期影响,资金利率依然上行,R001上行至1.85%,R007小幅升至2.02%。

9月最后两周,资金市场仍面临税期、跨季、国庆中秋节假日以及国债放量发行的挑战。本周资金面偏紧或仍与单周净缴款规模较高有关(9月第2周,政府债单周净缴款规模为3760亿元)。往后看,9月末国债发行同样在提速,周五(15日)财政部披露计划外的国债发行计划,规模为1150亿元,并于9月22日发行。国债的超预期发行或与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偏慢相关,根据当前披露信息,9月1-22日地方发行新增专项债共计2150亿元,距离此前“9月底前发完新增专项债”的目标(截至8月末仍剩余额度8606亿元,考虑中小行专项债则剩6500-7500亿元)存在一定差距,该部分的供给压力或顺延至四季度,届时或与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期重合,加大债市压力, 因此本次调整可能多为国债供给压力的前移。

从国债净发行角度看, 9月18-22日净发行5046亿元,远超月初1-15日的2615亿元,并且绝大部分的净缴款将集中在9月最后一周(25-28日),加大资金跨季压力。

国债净发行额也存在超过预算赤字的可能,不过超出比例往往在10%以内。回溯历史数据可以发现,中央赤字与国债净发行额之间并非完全对应关系。2013和2020年,国债净发行额均超出当年的中央赤字。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我国国债采用余额管理,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来控制国债发行,而非直接根据中央赤字安排发行。因而国债净发行额,可能高于中央赤字,高出约8-9%,类似2013和2020年;也可能低于中央赤字,类似2012、2014-2019年、2021-2022年。

资金面波动推动短端收益率继续上行,长端整体变化较小,相较8月同期利率,9月各期限收益率出现明显上行。资金利率方面,DR007上行5bp,R007下行1bp,截至周五(15日)分别为1.91%及2.02%。存单方面,3个月存单收益率上行3bp至2.26%,1年期品种上行2bp至2.44%。国开债方面,短端1年期收益率上行3bp,中长端收益率变化不大,受到预期改善的影响,下行幅度在1-3bp左右,10年国开收益率由于新券发行因素(新券溢价较大),下行幅度显著。

下周关注点:

9月税期走款期间资金面情况(9月18-19日)

9月LPR报价情况(9月20日)

美联储议息会议(9月19日)

2

利率定价:长短两端均达到“定价通道”的上沿

自8月降息以来,债市受到流动性收敛的影响,定价逻辑出现较大调整,基于流动性体系的微观定价模型效力有所减弱。站在当下,对收益率曲线长短两端分别做“锚定价”,或是更有效的方法。

长端定价方面,2018年以来,1年期MLF逐步成为10年国债定价的锚,表现为10年国债收益率往往围绕1年期MLF利率上下波动。当市场存在货币宽松预期时,10年国债收益率通常低于MLF利率;当市场存在加息预期时,10年国债收益率可能稳定在MLF上方。其背后的逻辑是MLF作为银行的负债端,相对比较稳定,可以用于拉久期投资10年国债,因而当10年国债收益率明显高于MLF利率时,就存在一定套利空间,伴随银行买入力量增强,10年国债收益率会被压低,直到套利空间消失。

2021年5月以来,“MLF通道”的带宽已经收窄至-15bp至15bp,10年国债收益率与1年期MLF利率之差在[-15,+15]bp区间内的交易日数,占全部交易日数的比例超过89%。截至9月15日,10年期国债高于MLF利率约15bp,活跃券230012高于MLF利率约17bp,基本接近定价的上限区间。

去年11月及今年1月的市场可以作为可比性较强的典型案例。受到预期变化的影响(当前对于经济的预期要弱于前两次),当时1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比MLF利率高出16bp和18bp。对于那时而言,MLF+15bp是10年国债收益率的压力上限,突破后利率的上行力度往往边际转弱。当前10年国债收益率的再度回到了相似点位,而2.65%也正是8-9月流动性开始收敛以来所对应的利率高点,说明当前长端继续上行的空间有限。

短端方面,1年国债收益率与DR007的10日中枢走势具有高度协同性,可作为锚定短端利率变化的重要代理,二者的利差往往在±30bp以内。截至9月15日,DR007的10日中枢回落至1.88%,当前1年国债收益率高于“锚”25bp,基本达到短端“定价通道”的上限。不过后续仍有税期、跨季、大额政府债净缴款以及节假日等因素,若流动性进一步收紧,DR007的10日中枢或将短暂抬升至2.10%,1年国债可能会随之上行。

此外,随着存单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自2019年以来,1年期AAA商业银行存单收益率普遍低于MLF利率。对于银行而言,若存单发行成本过高,往往可以选择提高每月MLF的申报额度,MLF可视为存单利率的上限。截至9月15日,1年期AAA商业银行存单收益率为2.44%,仅低于MLF利率6bp,该情形也可反映当前存单利率基本触碰“上压力线”。

降准之后,叠加8月数据部分指标反弹,以及国债超额供给的冲击,债市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当前不论1年存单还是10年国债收益率,与锚定的1年期MLF利率相比,都在偏高的位置,调整可能都是波段机会。而利率方向的选择,可能还是要等待地产政策的效果确认,10月或是第一波窗口期。

同时由于理财规模在9月第2周出现了下降,市场情绪波动或直接影响理财机构的赎回,从而放大市场波动,信用债市场或存在反复。如果逢高介入,或可率先选择流动性好的品种,比如存单、利率和银行二永债。

3

23

银行理财:规模缩减超2000亿元,破净率加速上升

(一)业绩表现:理财代表产品净值均出现回落,存续产品破净率持续上升

9月以来(截至15日),各类理财代表产品净值均下降。近一周内,短债和偏债混合代表产品净值延续上周下降趋势,区间收益均为-0.03%(上周分别为-0.01%、-0.02%),而中长债代表产品净值出现小幅回撤,收益率由升转降,上周区间收益率为0.04%,本周降至-0.02%。

9月以来理财子产品整体破净率持续回升,且上升速度加快。全部理财子产品破净率自8月末小幅回落之后,9月以来上升速度加快,本周环比增加1.36pct至5.5%(9月首周增幅为0.41pct)。细分各机构类型来看,本周仅国有行理财子破净率上升速度减缓,环比增长1.36pct至8.4%(上周增幅为1.67pct);而合资理财子、股份行理财子和城商行理财子增幅均加快,分别上升9.09pct、1.15pct和1.22pct至18.4%、3.8%和4.6%。

全部理财子业绩不达标占比本周明显上升,环比增加13.17pct至28.5%,达今年以来最高点。分机构类型来看,9月(截止15日)各类别理财子业绩不达标占比增幅明显。其中,合资理财子和股份行理财子业绩不达标占比增幅最大,分别上升18.61pct、17.93pct至83.8%和23.9%;其次为城农商行理财子和国有行理财子,业绩不达标占比分别上升8.54pct、8.49pct至23.2%和35.8%,可能系可投股票固收+和不可投股票固收+产品收益率表现拖累(7日年化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8.37%和-2.53%)。

(二)理财规模:本周减少2153亿元,现金类理财产品为主要拖累项

普益标准平台数据源拓展,与银登中心2022年以来披露数据对比,其规模覆盖率提升至97%,因而我们以此外推估算全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 (包括银行理财子及没有成立理财子的银行资管产品)。拓展数据源之后,银行理财规模更新频率普遍在月频或周频,滞后问题大幅改善。

截至9月15日,银行理财存量规模较上周五(9月8日)减少2153亿元至27.2万亿元,规模回落至8月末水平(8月理财规模为27.2万亿元)。其中理财子规模较上周五下降1975亿元至23.1万亿元。

分运作模式看,本周各产品规模增减分化。在连续2个月规模扩张之后,本周最小持有期型产品规模缩减1552亿元至4.2万亿元,但仍处于历史较高点;定开型产品规模同样有所下降,环比减少724亿元至6.0万亿。每日开放型规模环比上升508亿元至10.3万亿元;封闭式产品规模增幅持续放缓,小幅上升117亿元至5.1万亿元(上周增幅为358亿元)。

4

机构行为:基金恢复买入,险资仍在观望,理财开启回表资金储备

(一)基金:赎回压力有所缓解,基金恢复净买入

从机构行为来看,前一周基金面临较大的机构份额赎回压力,成为最大卖盘,净卖出2252亿元,为2022年11月理财赎回负反馈(2022年11月14-18日,单周净卖出3014亿元)后的次高点。本周随着降准落地,MLF超额续作,理财对各类资管产品的赎回节奏或边际放缓,基金行为由单边卖出转为部分买入,加总来看,本周基金整体净买入267亿元,侧面反映其压力与情绪均在好转。

分券种来看,基金恢复买入利率债,但仍在卖出信用债及二永。利率债方面,基金由净卖出955亿元转为净买入730亿元;类利率债方面,其他(二永等)的净卖出规模边际收窄,由卖出546亿元降至卖出142亿元;信用债方面,基金净卖出353亿元(前一周324亿元);存单方面,基金小额买入32亿元(前一周卖出428亿元)。

从期限上来看,基金重新配置长端品种。国债方面,基金主要买入3-5年66亿元、10年以上29亿元。政金债方面,基金主要买入7-10年270亿元、3-5年206亿元、1-3年154亿元。信用债方面,基金仍在减持1年以内信用债(卖出308亿元),或反应短债及中短债产品的赎回压力尚存。

(二)保险:配置力度减弱,买入标的仍以二永类为主

从机构行为来看,前五周保险资管维持相对平稳的配置节奏,净买入规模分别为264、345、251、480、390亿元,本周险资净买入规模降至109亿元,配置力度有所减弱。分券种看,利率债方面,险资净卖出60亿元,主要卖出政金债109亿元,地方债的净买入规模也由178亿元降至50亿元;其他(二永等)方面,险资净买入114亿元(前一周为234亿元),尽管规模降低,二永仍是险资本周的重点配置品种,参考去年赎回负反馈经验,二永类债券对于保险资管或多为性价比型的过渡品种, 对于长端,险资可能仍在观望中;信用债及存单的净成交规模相对不大,分别买入12、44亿元。

(三)理财:临近跨季期,理财开始卖出存单,开启回表资金储备

本周银行理财的净买入规模快速下滑,由724亿元降至64亿元,仍在配置信用债,但大额卖出存单。分券种看,利率债净买入规模为15亿元(前一周145亿元);信用债净买入规模提升至451亿元(前一周345亿元);二永配置规模整体来看维持不变(前一周买入53亿元);存单则由净买入181亿元转为卖出402亿元, 一方面 是近期存单回调显著,卖出或为止盈; 另一方面 是临近跨季期,理财或提前及进行回表资金储备。回顾今年6月跨季,彼时资金流动性较为宽松,理财在月末倒数第二周方才开始减配存单,并在月末最后一周集中卖出存单577亿元,该现象或侧面反映9月理财回表压力偏高。

其他资管产品(包含银行理财委外通道)与基金情况类似,本周由净卖出224亿元转为净买入556亿元,且各个品种均在增持,可能是理财赎回阶段性放缓的另一信号。分券种看,利率债由净卖出140亿元转为净买入151亿元;存单由净卖出126亿元转为净买入141亿元;信用债净买入213亿元;其他(二永等)净买入141亿元。

5

23

杠杆率:银行间及交易所均有所回升

银行间供给回暖,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成交额周内小幅上升。本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周度均值为7.08万亿元,低于过去一周的7.33万亿元,但周内呈现震荡上升趋势,周五(9月15日)为7.15万亿元。隔夜占比方面,由周一的89%回升至周五的91%,周均值为90.21%。

分机构来看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资金供给端方面,截至9月15日,银行体系净供给水平为3.86万亿元,周内呈先升后降趋势,周四为高点4.06万亿元。分机构来看,大行净融出4.10万亿元(较8日+3123亿元),非大行净融入2378亿元(较8日-3022亿元)。月末国债净发行规模较大,资金刚性供给仍面临冲击。弹性供给方面,货基净融出规模约为1.71万亿元,较上周高点回落,当前非银供给量充足,银行体系供给提升有利于资金价格修复。

从资金需求端来看,截至2023年9月15日,基金、理财、保险机构、其他资管产品(包括理财通道)及券商自营净融入规模分别为2.12万亿元、0.17万亿元、0.55万亿元、1.12万亿元及1.55万亿元。这五类机构的整体净融入量达到5.55万亿元(前一周为5.23万亿元)。所有机构中,仅理财仍在调降杠杆。从总融入角度看,赎回压力减轻后,基金再度加杠杆,逆回购总余额由9月8日的2.16万亿元增至9月15日的2.33万亿元。

流动性略微转松,银行间杠杆水平小幅回升。周一为周内最低点108.40%,周三为最高点109.09%,周五为108.85%,上周五为108.31%。从长期中枢变化看,8-9月银行间杠杆呈现下行趋势,已由110%降至109%水平。

交易所杠杆同样在回升。周五为周内杠杆最高点119.70%,周一为周内最低点119.37%,上周五为119.32%。

6

23

债基久期水平维持相对高位

我们在《久期测算2.0版,兼具高频与精准》中,结合基金实际运作特点,改进了久期测算的方法论,并对各个季度内存续的中长债基(剔除了摊余型及定开型)进行了风格分类,根据基金季报中各券种持仓数据,将国债、政金债、同业存单及其他(多为地方债)视为利率型持仓,将企业债、中票、短融、非政金金融债及ABS视为信用持仓。参考23Q2结果,我们将利率持仓高于70%的品种归类为利率债基(共261只),将信用持仓高于70%的品种归类为信用债基(共424只),其余则归类为均衡债基(共213只)。

结合机构行为来看,过去两周基金主要在减持长端品种,而本周随着流动性有所改善,基金又重新恢复配置。结合理财等基金的负债机构行为来看,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基金卖出或多为被动或防御性操作,在当前基本面环境下,基金类机构对债市或仍然保持乐观。不过,近期债基频繁的调整超长端仓位,也使得债基久期跟踪略微出现了一定滞后性。基金久期方面,本周利率债基久期中枢为3.03年,当前的久期水平仍处于历史98.8%分位,该变化反映的或是过去一段时间中基金的平均仓位。此外,截至9月15日,信用债基的久期中位数为2.03年。

需要说明的是,久期模型本质上是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基金产品的收益序列特点,以此来捕捉不同期限仓位变化的信息,若基金在短期内频繁调整策略,久期模型所反映的结果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中长债基整体方面,久期中枢水平近期在高位波动。截至9月15日为2.23年,与前一周基本保持一致,周内整体数值相对稳定。

此外,我们也沿用《一季度纯债基金规模“百态”》中短债与中短债基金的划分名单(Wind口径下的短债基金包含了中短债基),采用类似的方法对短债、中短债基金进行了久期跟踪,截至9月15日,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为0.96年(前一周为0.93年);中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为1.21年(前一周为1.23年)。

7

23

供给端:9月下半月国债净发行规模超5000亿元

9月一级发行中,地方债方面,9月1-22日发行5672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528亿元,新增专项债2150亿元,再融资债2995亿元,净发行1472亿元。国债方面,9月1-22日发行11613亿元,净发行7660亿元。政金债方面,9月1-18日发行2285亿元,净发行-462亿元。

往后看,预计9月政府债净发行规模可能在1万亿元上下(详见《9月政府债供给压力仍大》),按照当前节奏来看,地方债发行偏慢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9月供给压力,但若9月最后一周地方债净发行同样提速,那么净缴款会面临过于的集中问题,且与跨季资金准备期重合,造成资金流动性挤兑。往后看,还需观察银行资金融出规模变化以及央行的每日逆回购投放规模。

利率量化 & 策略解析:

期限利差怎么看?

新老券利差效应全解析

子弹和哑铃策略实战选择

子弹、哑铃和阶梯策略全解析

骑乘策略全解析

“揭秘”中长期纯债基金久期

债基久期变化,揭示利率拐点

债市杠杆率,如何高频跟踪?

久期测算2.0版,兼具高频与精准

摘要

2024年以来理财规模大增,短端发力明显。截止3月1日,理财规模重破28万亿元,1-2月规模累计增量创近五年来新高。具体来看,最小持有期型产品贡献近66%的规模增量;日开型产品,规模突破11.0万亿元,而资金锁定期偏长的产品,扩容幅度不大。规模高增的背后,一方面或由于存款利率的不断压降,抬高了理财产品的相对性价比,在销售端助推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可能是开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量并未强于季节性规律。尽管规模大增,但理财在二级市场买入量并未随之高涨。今年1-2月理财合计净买入1774亿元,仅为历史中上水平。从配置券种来看,短久期产品贡献主要的规模增量,理财配置偏好也随之而动。今年以来理财短端增配明显,着重买入同业存单,利率债、信用债买入量次之。理财自身配债规模增量相对不高,或由于风控标准内的资产端收益难以完全匹配负债端成本,使得整体配置意愿不强。2024年以来债市供需矛盾明显,理财传统投资的债券资产收益率不断下行,高收益资产难寻,理财所面临的配置压力相对较大。资产与负债的收益矛盾,或成为理财当前所面临的困局。找准短期定位,是银行理财破局的关键。“稳”可能是当前理财在投资端的第一要义,与其他机构的“久期升级”相反,理财可能要守住波动的底线。从这一角度出发,尽管当前票息已经很低,但是卷久期可能并不是适合理财的选择。理财的投资重心或从过去的二永债+信用债下沉品种,逐渐向同业存单+1-2年以内信用债下沉品种偏移,存单用于做波段,短债做票息打底。从资产性价比以及配置需求的角度,当前存单之于理财的投资价值可能仍高于利率债。虽然存单的波动性略低于同期国开债,但从对应指数的收益表现来看,存单较国开债往往能够取得更优的短周期业绩回报,其背后的原因或是存单存在20-30bp的票息保护。因此,在有收益资产供给出现之前,存单可能也成为理财兼顾波段与票息的优质品种。

从理财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如何为居民投资者提供稳定且高于存款回报的投资选择,可能是理财机构需要解决的主线问题。获取稳稳的“超额收益”,或是各家理财机构拔得头筹的关键。

风险提示。银行理财产品过去收益不代表未来,不构成对理财产品的推荐。银行理财数据信息披露不完善,统计存在偏差。后续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1

部分经济数据有所修复,或受低基数推动

2024年以来理财规模大增,短端发力明显

(一)今年以来理财存续规模回升超万亿

理财规模重破28万亿元,1-2月规模增量创近五年来新高。截止3月1日,银行理财规模由2023年底的26.8万亿元上升至28.1万亿元,在2022年末的赎回负反馈后,首次突破28万亿门槛。

从规模变化的角度观察,由于年初理财负债端受到春节因素的扰动较大,我们更倾向于将1-2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前后规模比较,2024年前两个月期间,理财规模累计增幅为1.24万亿元,高于历史同期水平(2020-2023年1、2月规模合计变动为1.21、0.50、0.99、-1.54万亿元)。

拆解规模高增背后的驱动因素,一方面或由于存款利率的不断压降,抬高了理财产品的相对性价比,在销售端助推规模增长。2022年9月以来,存款利率已经历4次下调,今年2月中小行密集发布存款利率调整公告,推进第四轮下调过程。而在22年赎回负反馈后,居民投资风险偏好尚未完全恢复,理财有意识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将发展重心转向“低波、稳健”风格,理财的存款替代属性逐渐增强。

另一方面可能是开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量并未强于季节性规律,母行负债端资金相对充裕,理财资金回流的压力不大,或助推规模实现扩容。1月新增贷款维持近4.84万亿元高位,季节性尚存,不过从变化来看同比下降913亿元。进入2月,票据利率在月初大幅下行后,保持低位震荡;而大行仅在月初短暂大幅净买入票据,随后持续卖出。结合上述指标,且在均衡投放的政策背景下,2月信贷不会明显强于季节性规律,母行整体对理财资金的需求相对不大,资金回流驱动因素不足。

(二)2024年理财短端化仍在延续

当前理财规模增量仍然依靠短端发力。细分来看,2024年以来(截至3月1日)短端产品规模增幅排名前列,最小持有期型产品规模合计增5444亿元至4.8万亿元,贡献近66%的规模增量;然后是日开型产品,较去年末增3154亿元,规模突破11.0万亿元。而资金锁定期偏长的产品,扩容幅度不大,其中封闭式、定开型产品规模增幅为288、227亿元,分别至5.5、5.2万亿元。

除增量规模外,当前存续产品的短期化进程也逐渐显著。将现管类产品(均为日开型)剔除,观察存量理财的期限分布。截至2月末,6个月及以下的短期产品规模占比为59%,同比提高8.0pct。与此同时,理财产品剩余期限也在不断缩短,利用2月存续产品进行计算,全部理财加权剩余期限为96天,同比缩短18天。而封闭型产品平均期限降幅更大,当前为307天,较去年同期减少近40天。而理财短端化愈发明显的背后,可能是当前长短端理财收益利差不断缩窄,短端更具性价比。2024年以来,债牛延续,长端、超长端利率进一步下行,收益率曲线趋于平坦。以固收类资产为主要投向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持续下降,且从期限上来看,久期偏长的理财收益率降幅更为显著。具体而言,6个月-1年期、1-2年、2-3年期业绩基准下限分别较去年年末下降10bp、5bp、8bp;而短端1-3个月降幅仅为2bp。

2

理财规模增量与配置情绪匹配度不高

2024年初以来,理财规模大幅扩容,而其在二级市场买入量并未随之高涨。今年1-2月理财合计净买入1774亿元,仅为历史中上水平(2020-2023年1、2月理财累计净买入分别为1802、-647、1790、1245亿元)。

短久期产品贡献主要的规模增量,理财配置偏好也随之而动。从券种结构来看,今年以来短端增配明显,着重买入同业存单,利率债、信用债买入量次之。具体来看,1-2月累计买入存单1026亿元,为历史高点;然后是利率债净买入634亿元(历史均值为496亿元);信用债净买入518亿元(历史均值为659亿元);二永债则持续卖出,规模为-404亿元(历史均值为-359亿元)。

其他资管产品(包含银行理财委外通道)2024年以来配置规模跃至高位,1、2月累计净买入2850亿元,一定程度体现出理财可能借助通道配置债券。从券种来看,2024年其他资管产品主要增量在利率债和信用债,其中利率债合计净买入1399亿元(历史均值为234亿元),且期限上多偏长,买入7-10年、10年及以上国债258、158亿元、7-10年政金债440亿元;信用债净买入950亿元(均值为161亿元);二永债、存单配置力度基本处于历史中枢水平,净买入分别为439亿元、62亿元。

理财自身配债规模增量相对不高,或由于风控标准内的资产端收益难以完全匹配负债端成本,使得整体配置意愿不强。2024年以来债市供需矛盾明显,理财传统投资的债券资产收益率不断下行,叠加非标资产持续压降,高收益资产难寻,理财所面临的配置压力相对较大。

我们利用业绩基准下限作为负债端成本的参考指标,截至2月29日,规模增幅最大的日开型产品业绩基准下限为2.40%,而其着重持仓的同业存单(1Y AAA级)收益率仅为2.23%,较其负债端成本仍有一定距离。而除日开型外,其余产品业绩基准下限处于2.90%-3.60%区间内,同债券收益率相比同样呈现倒挂态势(中债3年期AAA、AA+中票到期收益率分别为2.46%、2.56%)。

3

资产与负债的收益矛盾,如何破局?

找准短期定位,或是银行理财破局的关键。回顾2023年4月以来理财行业的发展趋势,伴随居民端风险偏好的降低,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逐渐由过去的“获取高回报”转变为当前的“存款替代”。并且从2024年理财规模增量结构来看,每日开放和最小持有期等短期限产品始终贡献主要增量。因此,如何为居民投资者提供稳定且高于存款回报的投资选择,可能是今年各家理财机构需要解决的主线问题。

在资产与负债收益矛盾的问题上,主动“降低”负债成本,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这里的“降低”其实对应着两种做法:一是理财经理根据当前的市场实际状况,适度下调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限。不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单机构下调的驱动力不足,这一方案的落地也需要全行业达成一致共识。

二是理财可以主动地将比较标准由业绩基准下限切换至存款利率。作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继承变量,长期以来业绩基准下限普遍被市场认定为理财产品的“隐含成本”,如果某一产品业绩未能达标,其规模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不过,随着存款利率的长期走低,叠加赎回负反馈后的买方洗牌,依然坚持投资理财产品的客户,可能对产品的收益能力上限没有过高的诉求。

若将成本设置为同期限的存款利率,理财产品大多能够基本完成业绩基准下限目标,并且其收益差较为显著。在统计的样本行中,3M定存利率与封闭型理财1-3个月期收益差为1.53%,6个月期为1.37%,而期限更长的2年、3年期分别为2.44%、2.61%。从理财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获取稳稳的“超额收益”,或是各家理财机构能在这个长期竞争的赛道中拔得头筹的关键。

因而我们认为,稳定或是理财在投资端的第一要义,与其他机构的“久期升级”相反,理财可能要守住波动的底线。从这一角度出发,尽管当前票息已经很低,但是卷久期可能并不是适合理财的选择。理财的投资重心或从过去的二永债+信用债下沉品种,逐渐向同业存单+1-2年以内信用债下沉品种偏移,存单用于做波段,短债做票息打底。从资产性价比以及配置需求的角度,当前存单之于理财的投资价值可能仍高于利率债。虽然存单的波动性略低于同期国开债,但从对应指数的收益表现来看,我们以20个交易日作为一个交易周期,存单较国开债往往取得更优的业绩回报,其背后的原因或是存单存在20-30bp的票息保护。因此,在有收益资产供给出现之前,存单可能也成为理财兼顾波段与票息的优质品种。

附录:

理财业绩及风险:净值表现持续向好

2024年2月债牛延续,权益市场触底反弹,理财净值表现整体向好。纯债类产品净值持续稳增,短债代表产品净值单月增幅为0.24%,较一月放缓0.04pct,中长债代表产品增幅为0.32%,环比下降0.1pct;伴随A股市场修复,偏债混合产品净值“先跌后涨”,累计增幅为0.70%,高于1月的-0.35%。

从产品收益率方面,2月除纯债类产品外,其余产品收益表现均环比更优。截至3月1日,纯固收类近1月年化收益率均值为4.0%,环比下降0.2pct;不可投股票固收+产品为4.2%,环比增0.4pct;含权类产品扭亏为盈,权益及偏股混合型收益率中位数增至8.4%;可投股票固收+同样实现业绩增长,月末为5.5%,高于1月同期的3.0%。不过从变动趋势上看,纯固收类产品收益表现稳定,2023年9月以来整体呈上升的态势,而偏股混合和固收+类产品收益受市场扰动明显,波动性较大。

理财破净率和业绩不达标占比震荡中回落。截至3月1日,全部理财子破净率为3.0%,环比下降0.9pct,2月第二周达高点4.6%,最后一周降至月内低点3.0%。细分来看,各机构破净率基本呈下降态势,股份行降幅最大,环比降1.2pct至2.1%,其余机构城农商行、国有行理财子破净率分别为3.1%、4.8%,月降幅为0.8pct、0.3pct。

业绩不达标率持续下降,全部产品不达标率月末收至17.5%,较1月下降3.3%。分机构类型来看,股份行、国有行、城农商行理财子业绩不达标率分别为12.5%、26.3%、12.0%,降幅依次为4.0pct、2.4pct、2.1pct。

将观察时间范围进一步缩小,2月理财产品区间业绩负收益率占比降至低位。当前资金面宽松,债市供给节奏偏慢,处于缺资产格局,持续调整的风险不高,叠加固收类理财产品运作风格愈发趋于稳定,负收益率占比变动或主要取决于含权类理财产品。伴随节后该类产品业绩连续走高,滚动近1个月理财产品业绩负收益率占比由月初的13.3%连续降至1.4%,为2023年6月以来最低点;近3个月负收益率占比也在波动中减少,较前一月降2.8pct至6.0%,不过3月以来权益市场增幅放缓,短期内该指标继续下降的空间或有限.

理财新发:新发规模小幅回落,不可投股票固收+产品发力明显

因新发产品募集数据公布较为滞后,我们根据已公布募集规模数据,计算单只产品的平均募集规模,以此用于估算月度整体募集规模。

跨年后,理财新发迎高点,而2月受农历春节影响,新发只数和规模均回落,不过平均单只募集规模环比提高。2月新发理财产品共2168只,较1月减少603只;已公布募集规模达3959亿元,根据67.4%的公布率,预计募集规模为5875亿元,环比下降11.1%。不过平均来看,单只产品募集规模较前一月增0.3亿元,为2.7亿元/只。

从投资方向来看,固收+大类产品为新发主要类型,且募集比例不断提高。不可投股票固收+产品预估募集规模为3555亿元,较1月募集量缩减10%,不过募集规模占比提高至60.5%(1月为59.7%);可投股票固收+产品募集规模在2022年末以来稳定在1500-2000亿元区间内,2月累计募集1747亿元,略低于1月水平,降幅为2%。纯固收类产品,新发规模为501亿元,较上月缩减近一半。其余产品类型,现管类、权益及偏股混合型产品等募集量较小,绝对规模不及30亿元,主要依赖存续产品实现规模扩张。

从运作模式来看,封闭型产品仍为主要新发类型。2月封闭式产品新发规模为5680亿元,环比降11.7%,不过占全部新发理财的96.7%(1月为97.3%)。

2月新募集的封闭式产品期限小幅拉伸,1年期以上(含)期限产品募集规模为2353亿元,占全部募集规模的41.4%,1月仅为38.0%。其中,3-6个月、6个月-1年新发募集规模分别为1938、1262亿元;1-2年期为2047亿元,2年及以上为306亿元。

理财到期:3月理财产品到期压力微增

2024年3月定开及封闭型产品到期(开放)规模为2.32万亿元,高于1、2月水平。到期压力的增量更多体现在封闭型产品上,预计到期量为6104亿元,较前一月增43%;而定开型产品打开规模环比降7%,为17088亿元。

业绩不达标产品到期(开放)量连续4个月下降后,3月压力再度回升,到期(开放)规模为4660亿元,其中定开型产品预计打开规模3176亿元,环比增214亿元;封闭型产品到期量为1485亿元,较上月增555亿元。进一步观察这部分产品类型,固收+占绝大多数,可投、不可投股票固收+分别占51%、32%,然后是纯固收类,比重为16%。

风险提示:

银行理财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理财产品的未来表现受宏观环境、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风险,不构成对理财产品的推荐。银行理财数据信息披露不完善,统计存在偏差。后续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带来一定不确定性风险。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