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广东工业大学

扫码手机浏览

原广东工学院 广东工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广东省广州水利土木工程学校由广广东工业大学校门州高工北江高农兴宁高工海南农校广西第六工校组成 1953年更名为珠江水利学校 1954并入为武汉长江水利学校 1955年易名为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 1959年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与省电业局广州中心试验所...
原广东工学院 广东工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广东省广州水利土木工程学校由广广东工业大学校门州高工北江高农兴宁高工海南农校广西第六工校组成 1953年更名为珠江水利学校 1954并入为武汉长江水利学校 1955年易名为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 1959年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与省电业局广州中心试验所广东电力学校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其组成部分还包括1954年建立的广州基建交通班 1957年后更名为广州市技术学校 后广州业余工学院并入 1958 年易名为广州高等工业学校同年10月23日升格为广州工学院 1961年6月广东工学院与湖北科技大学广东科技学院合并为中南科学技术学院 1962年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和中南科学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为广东工学院 1970年更名为广东矿冶学院 1982年6月复名广东工学院 广东工学院以前是连在一块的占地面积也很大1970年后期搬迁至韶关回迁后被环市东路隔开为生活区和教学区 原广东机械学院 1956年创办广东省机械学校 1968年学校停办 1978年12月学校复办并升级为广东机械学院 原华南建设学院 1956年创办广东省城市建设局干部培训班 1957年更名为广东省土木工程学校广东工业大学工学馆 1958年升级为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63年秋学校停办 1965年恢复办广东省土木工程专科学校1968年学校再次停办 1973年更名为广东省工程建设学校 1985年更名为广东省工程建设专科学校 1991年并入华南建设学院更名为华南建设学院东院 广东工业大学 1995年6月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 2008年广东工业大学成为广东省第三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楼 2013年广东工业大学31个本科专业纳入本科一批次招生 2013年学校与正式成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大学合作伙伴中国第十四所合作大学 2014年广东工业大学全部专业纳入本科一批次招生 2014年学校成为世界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成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该联盟成员中国大陆十所高校之一 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现任学校领导有 党委书记苏一凡 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新 党委副书记汤耀平米银俊 党委常委副校长章云陈立中张力郝志峰张光宇王成勇陈卓武 工大校园 广东工业大学坐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有大学城校园及东风路龙洞番禺等多个校区校本部设在大学城校园学校初步建成一个生态人文数字科技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校园工科理科类学院学生以及外国语学院学生安排在大学城校园学习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学生安排在龙洞校区学习文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安排在东风路校区学习商学院学生安排在番禺校区学习 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计算机15000多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17亿元 学校运动场地各类种教学设施齐全器材设备充足现有4个标准的400米田径场8个标准的足球场74个篮球场13个排球场网球场21面羽毛球场30面健美操室和健身房4个风雨运动场2个游泳池2个乒乓球室5个共有乒乓球台110张拥有一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占地面积14万多平方米的多功能体育馆其中主馆篮球馆设备设施先进有5400多个席位 图书馆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占地面积2394.33亩邮政编码510006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园的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轻工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交通线路广工大学城站大学城1线 大学城2线大学城3线 大学城4线夜50路 番52路 番202路 310路 381路382路大学城 广工总站番52路310路 广工正门大学城380A路380B路 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龙洞街占地面积589亩邮政编码510520 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的学院管理学院应用数学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交通线路 迎龙路站28路 30路39路 775路 高峰快线10 高峰快线47 夜10路 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9号占地面积213亩邮政编码510090 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的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政法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交通线路 广东工大站B2A路B2路B3A路B3B路B10路191路221路233路287路301路886路 广东工业大学沙河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路131号占地面积29亩邮政编码510500 广东工业大学番禺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占地面积90.3亩邮政编码511495 广东工业大学设于番禺校区的学院商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第二批本科B类招生 增城校区广州市增城广州华立科技园华立路11号 邮编511325 截至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 设有本科专业73门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楼20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388人副高级职称790人全职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教授3人青年千人计划教授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芬兰国家文化成就奖获得者1人等同时还聘有美国科学院院士士1人法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珠江学者教授3人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Allan H.Conney 法国科学院院士1人Bernard Meunier莫涅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孙玉周克崧 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林华泰广东工大板球场 英国工程及科技学会IET院士凌永权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谢胜利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陈新 国家外专千人计划1人MattisonK Ferber 国家千人计划4人伍尚华陈忍昌陈志梁范群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4人刘冠峰王启民凌永权周宇峰 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撑计划5人何昭水解晓伟刘治邓军杨祖元广东工业大学校门 广东省领军人才计划4人Bernard Allan伍尚华章国豪 芬兰国家文化成就奖获得者1人方海 德国洪堡学者1人王启民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成正东黄国全王启民 教育部创新团队滚动支持项目 1.谢胜利教授团队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项目 广东省创新团队3个 1.广东省纳米数控装备及纳米加工技术创新团队 2.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团队 3.广东省高技术陶瓷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截至2014年1月1日学校共设有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7个学科教授评审权3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7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9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有工程硕士17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5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研究生免试推荐权 教授评审权学科7个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华南工业设计院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工业工程计算机应用工程信息获取与控制环境化工工业设计与创意产品制药工程能源材料与工程土木材料与工程工业企业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3个含自设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无一级学科授权的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设计学 无一级学科自设硕士点4个建筑与城市设计国际商务管理社区服务管理工业设计与创意产品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4个 1.机械装备设计制造与测控关键技术 2.先进工程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关键技术 3.现代工业自动化关键与共性技术 4.现代精细化工中的关键与共性技术 广东省重点学科19个 攀峰重点学科3个 优势重点学科7个 特色重点学科5个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含双语29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产学全程结合的地方院校制造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民政部国家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 省级特色专业16个 省级名牌专业13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1.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 截至2013年6月学校有6个班采用的是研究型教学创新性实验和灵活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 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在三年级结束后根据学业情况优先获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从而实现本硕连读 获推免资格的学生将在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完成最后一年的本科学习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进入学校优秀研究生培养计划获得留学资助的机会 采取3+1的模式大学阶段最后一年在知名企业进行实践实训培养学生强烈的工程意识和现场解决工程技术的能力学校还通过特色化实践培养国际化交流培养主辅修制和创业教育等途径不断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截至2013年6月主要针对高年级开设共有18个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每位学生都有研究课题和固定的导师指导一边上课一边参与创新实践 2006年获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南赛区冠军和全国亚军 2008年获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总冠军 2009年卫冕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总决赛冠军学校先后承办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2010年学校承办第十六届亚运会板球手球比赛和亚残运会盲人门球比赛 2011年首次以总分第一获得省挑战杯竞赛桂冠 2011年荣获第八届亚洲大学篮球锦标赛冠军等 2011年度学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46项153人次省级奖项283项506人次 2011年首次问鼎全国大学生创新挑战杯金奖 2012年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挑战杯中再夺1金2银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暨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总决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在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广工大FSAE车队获得赛会唯一新闻传播大奖ANSYS视频传播奖营销报告第二名赛车设计第八名和静态项目总分第十名的奖励1名学生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学校舞蹈节目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 2013年学校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摘得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交叉创新奖以总分330分排所有参赛高校第5位捧得全国挑战杯优胜杯全国仅24个并获得2015年全国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承办权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广工大FSAE车队获得营销报告第一名成本报告第五名高速避障第四名耐久赛第二名和总成绩第四名的佳绩1名学生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 一亚洲大学大学生生运动会 2011年荣获第八届亚洲大学篮球锦标赛冠军 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2004年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冠军 2007年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冠军 三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 2005~2006赛季第二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南赛区亚军全国亚军 2007~2008赛季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南赛区亚军全国总冠军 2008~2009赛季第五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南赛区冠军全国总冠军 2010-2011赛季第七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南赛区冠军全国总冠军 四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GUBA 2003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乙组冠军 2004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甲组季军女子甲组季军 2005广东省第五届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甲组冠军男子乙组亚军男子丙组亚军 2006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甲组冠军男子乙组冠军 2007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甲组冠军男子乙组冠军女子甲组冠军 2008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甲组冠军男子乙组季军女子甲组冠军 2009广东省第九届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甲组亚军男子乙组冠军女子甲组冠军 2011年首次以总分第一获得广东省挑战杯竞赛桂冠 截至2014年6月4日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韩国丹麦波兰国家和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国外境外5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建立了中外联合实验室中外装备技术制造中心中外联合研究所等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和地区的重点科研项目学生国际交流项目有90多项每年有400-500名同学通过学校交流渠道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学校采取多种交流方式促进学生与海外高校的交流具体如下 交换学习项目根据校际合作协议学生可通过赴国境外合作院校交换学习1学期或1学年获得国际学习体验互免学费国境外所获学分可以兑换学校相应课程的学分 长短期访学项目学生赴国境外合作院校或企业进行寒/暑期几周1学期或1年的访学或实习获得国际学习或实习经验国境外所获学分可以兑换学校相应课程的学分 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学生在学校顺利完成本科阶段23年级的学习或硕士阶段12年级的学习后学校将推荐优秀学生赴海外合作高校学习1年或2年通过学分互认协议若成绩合格毕业后拿两校学位如 本科层次美国普渡大学2+2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2+2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英国西英格兰大学3+1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比利时鲁汶大学2+2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等 硕士层次法国南特大学工程硕士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瑞士南方应用科技大学硕士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澳洲科廷大学硕士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等 本硕博连读法国南特大学3+1+2硕博连读项目英国卡迪夫大学本升硕及3+1+1本硕连读项目普渡大学3+1+1和4+1.5本升硕项目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学生3+1+全额奖学金硕博连读项目 推荐海外留学深造项目学生在预期能够顺利完成学校本科或硕士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学校将推荐优秀的在校生或毕业生直接入读海外合作高校进行硕士或博士阶段的学习如英国利物浦大学学生交流及奖学金项目华威大学学生交流及奖学金项目邓迪大学学生交流及奖学金项目利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学生交流项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奖学金项目等 理科 理科 文科 天津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创新求是勤奋团结 广工大颂歌 作词黄桂标 作曲徐向东 第一部分 南天铺满彩霞珠水奔涌浪花 数十载风雨洗礼铸就了壮丽的广工大 这是群英云集的热土闪烁青春智慧光华 沐浴阳光春风雨露万千桃李绽放天下 第二部分 我爱您大跨越的广工大 白云与您共舞南海为您击拍 祝福您大时代的广工大 献出我们的情和爱奉上心中的红棉花 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28个另有省级国际合作平台2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省经信委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科研教学平台18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协同创新平台2个校级协同创新平台4个 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 1.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 2.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部级科研平台1个 1.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 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7个 1.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2.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实验室 3.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 4.广东省电动汽车驱动装置重点实验室 5.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物质重点实验室 6.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 7.广东省高端厨房电器技术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 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 1.广东省现代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广东省动力电池及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3.广东省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中心 4.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广东省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广东省建筑业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广东省物联网与控制专用芯片及系统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广东省药食两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广东省金属成型与模具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11.粤港网络化制造科技合作基地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4个 1.广东省制造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 2.广东高校自动化装备与集成实验室 3.广东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 4.广东高校清洁化学技术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鸟瞰图 5.广东高校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6.广东高校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 7.广东高校电力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 8.广东高校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广东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广东高校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室 11.广东高校先进设计技术实验室 12.广东高校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 13.广东高校现代计算机技术实验室 14.广东高校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 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 广东省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广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 广州市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研究中心 院士工作室2个 联合实验室17个 市级协同创新平台3个 1.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2.佛山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3.华南工业设计创新园 校级协创新平台4个 1.广东工业大学河源协同创新研究院 2.协同创新中心 3.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国际协同创新中心 4.高端应用电子芯片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1年纸质文献累计数量341万册电子图书9000GB其中中文图书2574050册外文图书38523册中文报刊222406册外文报刊77259册受赠文献371874件引进中文网络数据库24个外文网络数据库18个自建网络数据库8个馆藏文献种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门类其中专业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73%理工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60% 学术期刊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4年12月原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5年由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学院学报成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重要园地后于1997年第1期起改用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现为季刊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4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10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07~2011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到校科研总经费近8.5亿元 2011年学校科研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科研经费实现50%的快速增长提前突破2.5亿元大关 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超过3.5亿元学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力不断增强主持承担500万元以上科研项目5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4项获财政资助经费3720万元 2007-2012年学校获国家基金立项共222项省基金项目立项共263项其中2012年已获得国家基金立项65项 2007~2011年学校承担来自企事业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累计3000多项到校经费达到6.22亿元此外还与广东省企业联合承担一大批省市各级产学研项目如与企业联合承担省部产学研项目近200项项目经费超过1.8亿元学校积极开拓和推进校-市校-区校-园校-镇等多模式产学研结合工作 2009-2014年学校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此外学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专利571件发表学术论文13035篇其中SCI 597篇EI 1055篇ISTP582篇均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长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