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微信打假,8个月封停1.1万账号

扫码手机浏览

  随着“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临近,网络欺诈、售假再次成为焦点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掌上银行等应用积极抢占入口,移动用户人数增长迅速,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新型的安全...

  随着“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临近,网络欺诈、售假再次成为焦点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掌上银行等应用积极抢占入口,移动用户人数增长迅速,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新型的安全问题。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上诈骗信息泛滥。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上金融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升级,用户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

  3月14日,微信团队在“微信生态权益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5年微信共受理用户投诉850万单,在处理的投诉单中,欺诈投诉占据大多数。从2015年7月至今,微信方面经核实并封停涉嫌售假的个人账号超1.1万例。腾讯方面还表示,网络黑产正向专业化发展,出现了勾连网络攻击与需求方的组织化侵蚀。

  诈骗赌博是投诉热门

  基于社交关系形成的微信生态圈也面临一些新型的安全问题。发布会现场,微信安全风控负责人杨鹏介绍说,利用微信提供的社交便利性,“微场景”网络犯罪手段借助关系链扩大伤害,“陈年旧谣”则利用用户心理反复传播,争夺曝光率。

  根据公安机关公开的网络犯罪案件类型显示,诈骗与赌博是2015年网络黑色产业公开案件中数量最多的类型。《中国网络生态安全年报(2015)》数据显示,网络诈骗、电信诈骗以及网络赌博占到了案件总数的39.8%。

  “欺诈类信息也是微信平台投诉最多的类型,”杨鹏介绍说,仿冒欺诈,实物欺诈,虚拟商品欺诈,兼职刷单欺诈和红包欺诈都是2015年最热门的欺诈类投诉。

  网络欺诈的特点体现在,不法分子利用免费商品、优惠打折等欺骗或引诱受害人通过红包或转账等方式预先付款,在收取款项后拒绝提供相应的商品、服务,甚至无法取得联系。

  根据腾讯方面的统计,2015年“参与活动,仅收取邮费就赠送商品”的欺诈信息影响范围最广,具有单笔金额小、举报人众多的特点。

  2015年以来,微信安全团队累计处理逾二十万涉赌博的违规账号;同时,积极配合全国警方打击微信涉赌案件11起,涉及5省9市,抓捕不法分子百余人。

  奢侈品成打假“大头”

  作为社交平台,微信绝大部分场景下仅被用作沟通交流渠道,但这种社交媒体的便利性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也对打击商品售假交易造成了挑战。

  为了打击微信售假行为,2015年7月,微信建立了品牌维权平台,将用户举报的售假信息与具有鉴假能力的品牌方(即商标权人)进行对接,即将来自用户的假货举报信息向成功接入的品牌方推送,并由品牌方进行鉴别。微信平台根据品牌方鉴定反馈对售假账号执行处罚。

  在确认售假之后,微信方面会关闭相关账号。微信法务总监黄嘉慧透露,微信品牌维权平台于2015年7月内测试运行至今,来自9个国家的300多个品牌,共计60多个品牌方加入,其中奢侈品行业占大头。

  据了解,平台运行8个月时间,经核实并封停涉嫌售假的个人账号超1.1万例,发布售假侵权通知1.25万余条。箱包、服装、鞋类为品牌维权的热门品类。

  “我们欢迎更多优质品牌方加入微信品牌维权平台,拓展接入品类及范围,”黄嘉慧表示,成功接入微信品牌维权平台的品牌方可以获得全球亿万微信用户提交的举报线索,有助于各品牌实现知识产权保护。

  而在未来,微信品牌维权平台还将优化后台技术,加快平台运作效率,同时丰富对涉嫌售假账号的处理策略,多角度打击售假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微信生态里包含了分享经济,注意力经济,意愿经济,因此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规则和标准。这次微信权益发布会是互联网生态构建中自律、他律的重要尝试。(国际金融报记者 唐逸如)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