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退房令带来经济体制由内而外的金融大整顿
我们国家的住房价格,在近十年、二十年中,不断上升,也让许多投资商赚得盆满钵满。眼见着周围的人都在赚钱,更多的人也在跟着赚钱,在2015前后,这个数字已经到达了巅峰,不但在全国各地都有炒房团的影子,就连海外也有炒房团。
据相关资料表明,仅仅20年,全国人均住房价格就翻了20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怎么可能不动心,很快几乎所有所谓有能力的人都开始买房了。当然,也有很多公司也在争先恐后地参与其中。为此,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为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下达的“退房令”,坚决禁止中央企业违规开展房地产投资。很明显,这一次的政策,是想要通过中央企业的行动,来遏制住楼市中不断膨胀的泡沫。然而,当这项新的政策出台之初,效果却并不理想。
2023年1月,“退房令”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只不过这一次的条件要比上一次更为苛刻而已。这一次的结果,自然是要好上许多。比如,山东高速这家国企就撤回了给恒大的200多亿的投资,就直接加速了恒大的坍塌。随后我们发现,地产暴雷事件已经快让整个地产企业全军覆没,连最近的万科也差点挺不下去了。
从近三年的发展来看,政府已经开始对房地产进行控制了,这也意味着,房地产已经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了。这是由于,无论是哪个国家,如果都把房地产产业当作其发展的重点,那么必然会丧失其核心竞争力,从而造成经济体制从内而外的问题。相反,要做的,就是发展高科技,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被他人卡脖子,这样的国家就能更加的强盛。
我们看到了2023年的末尾,根据结果,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也有多家知名央企相继退出,不再从事房地产业务。许多业内的专家都认为,央企的实力和背景都不是普通的公司可以比拟的,随着央企的撤离,也就是会有更多的资本从房地产市场中抽身,这样的话,在今后的时间里,整个市场肯定会出现很大的改变,房屋的投资性会逐渐减弱,而居住性会逐渐凸显,金融暴雷事件此起彼伏......
二、先知先觉的先锋军,提前切割与出清金融板块
无论什么时代,始终会有一群先知先觉的人,走在时代的前面,其实醒得早的央企,实际上早已提前行动了,从公开的资讯梳理,发现端倪:
2023年12月11日,鞍钢集团子公司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转让本溪银行1.08亿股股份,转让底价为1.23亿元。
12月22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计挂牌转让华泰保险880万股股份,转让底价为1.02亿元。
12月26日,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挂牌转让富滇银行9亿股股份,转让底价为32亿元。
12月27日,国机集团所属一拖股份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中原银行3.23亿股股份。
同一时间,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几乎同时转让了其持有的汉口银行股权。
12月初中油资本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中意财险51%股权,转让底价约7.74亿元,后者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财产保险公司。
2024年,央企国企清理金融股权提速。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和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同一天挂牌清仓式抛售持有的中小银行股权。
1月2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经纬纺机持有的西藏银行2200万股股权进入拍卖期;
1月5日,海南港航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所持海南银行全部7%股权;
1月11日,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27133.78万股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41850万元,持股占比为2.16%,为清仓式挂牌转让。
1月11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中煤集团拟转让所持中诚信托全部约3.39%股权,并拟转让所持中煤财产保险全部1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8.20%。
1月15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拟转让其所持青海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全部1000万股股份,转让底价为1183.78万元。
1月15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所属宝胜集团有限公司拟转让所持江苏宝应农村商业银行全部1736万股股份;所属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拟转让所持江苏兴化农村商业银行全部90万股股份。
1月15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中煤集团所属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拟转让所持山西山阴农村商业银行全部1.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0%,转让底价约为1.88亿元;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和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转让徽商银行股权3810.75万股(占总股本的 0.27%)和4030.95万股(占总股本的 0.29%)......
三、退金令的发出,央企已经看见风险规避信号
国务院5月21日刚刚发布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6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就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这个文件。
两个文件表面无相关,其实紧紧相联。资本的新属性表述----政治性与人民性,不间断的出现在主流媒体上,对央企的金融业务进行严监管,做到爪牙带刺儿,有棱有角,尤其强调了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金融机构。再一个就是面对风险比较大的这些金融机构,央企的资金要尽快的退出,尽快切割。再看高薪获得者要求退缴的坊间消息,山雨欲来风满楼......
“退金令”针对的是非投融资企业。比如央企、国企实业公司去投资金融行业,将被清退出金融行业。意思是专业的事让专业者干。国资委新的退金令,有哪家国企,央企敢有相反的对策?那接下来这些被国央企撤资的金融机构会怎样呢?那些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机构、小额担保公司,甚至各个城市的金融控股公司,又会怎样呢?会不会是下一个恒大、碧桂园、中植?要知道我国的大部分持牌的金融机构都是国企,其背后往往有央企,只要是与大小GP打过交道的人,就不得不谨慎、冷静面对。
主干词就是做切割,无论是为了降低金融机构出清后对国央企的影响,还是降低极端事件冲击金融市场时对国央企的影响。目前,国家依然处于化解债、风险出清的阶段。无论是自己购买理财产品,还是投资金融相关的机构,都要小心踩雷。退金令要求国企央企撤离金融行业,加速金融机构集中暴雷风险。国资委加强金融监管,强调央企不得新增金融机构投资,风险大机构需尽快退出。市场需谨慎对待投资,金融机构风险出清阶段。
央企已有多起金融股权转让案例,卖盘多于买盘,金融行业面临挑战。金融行业,凛冬已至!
一位央企资产部人士说,“总的来说是卖盘远多于买盘。一些超标投资金融股权的民企、零碎投资金融股权的国资央企都要陆续清理退出,金融机构风险股东也要寻求股份转让,但限制跨业投资的监管导向和当前市场下,有能力的买方不多,我们很清楚这一点,但还是要推进清理。”
黑色的五月已过,六月看全球的地缘局势更加动荡,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加之大A又正处在刮骨疗伤的阶段,资本的进出也非常的平凡,尤其游资如同惊弓之鸟,也是惶惶不可终日。所以,是许多因素造就了大A匪夷所思的走势,经常是出现85%以上的群体暴跌,但指数的反应却不剧烈!这是为什么?无疑是大的资本在倒腾,这种倒腾是起源于深层次的变革。
四、对策:发现趋势,知道进退,面对当下,静待花开
退金令的发出, 就意味着要对乱象横生的金融市场下狠手了。从最近的股市的严查风暴开始,已经有上100家公司被ST了,半年退市家数已经和去年持平。后面将对量化、理财公司、私募、小银行、小保险公司等进行进一步的整顿。目前商业银行已经收到了征求意见通知,不得再代销私募产品,而量化监管细则将在近期出台。
而这次让央企全面撤离,就知道金融行业的风暴即将来临,现在前些年参与造假的金融机构都在瑟瑟发抖,国企的锦州港都ST了,那么还会认为你的金融产品会安全吗?就像现在的股市的一样,在加速出清害群之马的同时,大盘泥石俱下……
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和资管新规的实施,许多传统的保本理财产品如银行保本理财将逐渐退出市场。投资者可持有的建议为结构性存款、国债及国债逆回购、基金类理财产品、保险类理财产品等。我们在选择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时,应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偏好进行评估,避免风险。
就以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一员举例,退金令可能会导致金融行业资金面紧张,部分金融机构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稳定构成一定威胁,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着----
业务调整:可能需要根据退金令的要求,对其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可能会收缩或退出一些与金融主业不相关的领域。
风险控制:面对退金令带来的行业变化,银行可能需要加强对业务风险的管理,特别是对房地产、信托等高风险领域的敞口进行控制。
市场竞争:随着央企资金的退出,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银行需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业务模式:为了适应退金令带来的变化,银行可能需要在业务模式上进行创新,比如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发展金融科技,提升服务效率。
监管压力:退金令的实施可能会伴随着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银行需要在合规经营方面投入更多资源,以满足监管要求。
市场信心:退金令的实施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市场对金融行业的信心,银行需要通过稳健的经营和积极的沟通,维护投资者和客户的信心。
继央企退房令之后,央企退金令也来了!多家央企开始集中清理金融机构股权,释放什么信号?央企退出金融机构股权是当前的一个明显趋势。根据搜索结果,以下是一些央企退出金融机构股权的具体案例和背景:
1. 国资委要求:国资委强调央企需聚焦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特别是退出与国企职责定位不符、风险较大、经营情况难以掌握的参股投资。
2. 清理金融股权:自2023年底以来,多家央企开始集中清理金融机构股权,包括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租赁、期货等。
3. 具体案例:本文第二部分对先知先觉者做了简单梳理
4. 2024年动作:进入龙年,央企国企清理金融股权的步伐提速,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和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等挂牌清仓式抛售持有的中小银行股权。
5. 监管导向:国资委出台的《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国有企业应退出长期未分红、长期亏损、非持续经营的低效无效参股股权。
6. 市场反应:尽管央企积极挂牌转让金融机构股权,但由于中小金融类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偏弱和股权受让方资质要求较高,导致相关股权转让成交进度缓慢。
7. 直接目的:央企退出金融机构股权有助于优化调整资产结构,集中资源做强做优主业,提高主业经营效率和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压力。
8. 机会与挑战:央企在退出过程中面临挑战,包括找到合适的买家和满足监管要求等。
需要注意的是,央企退出金融机构股权是响应国资委监管要求、聚焦主业、优化资源配置的举措,旨在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时降低风险。这一过程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在股权转让市场。退金令的具体影响程度还取决于政策的执行力度、市场的反应以及机构自身的应对策略。从长远来看,退金令可能会推动金融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退房令,到退金令,我们听到的不仅是行业大整顿的序曲,更是看到了风险规避信号。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大家先空仓等等看,对理财产品要注意风险了,再晚可能连退出的机会都没有了。不管怎么样,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对手中持有的优质品种与基础性资源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现在就是看谁先眨眼!这也表明你对自己所持有的筹码根本如果不是一无所知,那采取的态度一定是冷眼看待,平常心,静待花开。
进入7月份以来,多家头部理财公司积极布局科技主题、红利策略等热门领域理财产品,相关产品最多已增至30余只。
受访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鼓励、满足客户多元配置需求背景下,理财公司积极探索科技主题、红利策略等热门领域理财产品,此举有利于提升市场关注度,促进产品销售,还有利于打造产品特色,形成理财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随着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和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压力,理财产品还会继续创新发展,催生更多的主题投资机会。
头部理财公司积极布局热门领域产品
7月1日,平安理财发行科技金融主题产品——平安理财稳健精选封闭第98期。当日,工银理财也发行两只科技金融主题理财产品。
除了科技主题外,红利策略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也成为各家理财公司布局的热门方向。
日前,宁银理财发行了港股红利策略混合理财产品,而招银理财“红利+”系列产品,也提前布局港股红利资产。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理财产品中带“科创”字样的已有10只,交银理财、北银理财布局产品较多;带“科技”字样的有31只,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布局产品较多;而“红利”字样的产品也有31只,这些产品也多在工银理财、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兴银理财旗下。
部分机构还融合了科技主题和红利策略,发行了红利科技轮动策略的理财产品。比如,中邮理财鸿鑫日开1号关注“科技行业”,产品在权益资产投资方面,主要采取红利科技轮动策略等。
谈及各家理财公司的最新布局,中邮理财表示,多家理财公司积极布局科技主题和红利策略产品,既有政策的支持鼓励,也符合理财客户偏好,还能为客户带来收益。
在政策层面,中邮理财提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理财公司加强对科技领域的支持,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新国九条、《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23年修订)》等政策文件出台,有助于扩大红利策略容量,获取分红也将是投资者在股市中获得回报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客户偏好方面,中邮理财补充道,理财客户普遍更希望通过理财获取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而红利策略相对其他策略具有长期收益稳定、回撤可控等特征,天然适合作为“固收+”理财中“+”的部分。而科技主题在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共振之下,目前也呈现出较佳的配置价值。
招银理财也表示,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也是投资领域的重要增长点。同时,招银理财布局“红利+”系列产品,是从理财投资者偏稳健的投资偏好出发,以绝对收益为目标,打造了固收资产筑底、权益以低波红利为主打策略、辅以多元权益丰富收益来源的系列产品。
普益标准研究员刘丰铭也认为,一方面,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科技主题和红利策略的投资机会有所增多。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理财市场,通过布局热门主题产品,理财公司可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造自身的特色和竞争力。
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也称,积极布局热门领域主题理财,是产品创新的需要,也是挖掘优势资产的需要,还是响应市场趋势、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的需要。与此同时,积极布局主题类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缓解“资产荒”带来的投资难度。
积极向含权类资产投资转型
受访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理财公司积极布局热门领域投资,不仅展现了对相关领域投资机会的挖掘,对客户需求的洞察,更意味着理财公司在含权类资产投资转型方面的积极探索。
中邮理财表示,首先,理财公司布局热门领域的初衷是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为理财客户赚到钱;其次是为了更好满足部分理财客户的主动配置需求;最后,让部分客户在纯固收理财基础上,尝试进行一定大类资产配置,增加一定权益资产,丰富投资收益来源,也为客户培育和理财公司转型打好了基础。
“立足于客户的风险偏好和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招银理财发挥多元资产配置优势,长期坚持布局权益投资,审慎克制地精选适配理财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的市场机会与投资策略,进而画出一条稳稳的净值曲线。”招银理财也称。
业内人士还补充道,理财公司加大对红利策略、科技主题等热门领域的投资,对理财产品的销售也有积极作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银行理财布局热门投资领域,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对增加产品销售有积极作用。
刘丰铭也认为,通常来说,热门主题的理财产品更容易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提高产品的销售量。积极布局前沿领域也有助于提升理财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认知度。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相比公募基金在细分行业、主题和策略产品方面的挖掘,目前银行理财主题投资发展尚不充分,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娄飞鹏认为,从增加产品种类、丰富投资者选择的角度看,理财产品主题投资发展空间较大,理财公司也有必要通过主题投资来增加产品供给,让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
刘丰铭也表示,随着理财市场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主题投资的市场空间日益广阔,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理财公司也会通过产品的持续创新,拓展出更多的主题投资机会。
刘丰铭建议,面对不断扩展的发展空间,理财公司首先应深入市场调研,了解投资者需求,开发符合市场趋势的主题投资产品。其次,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主题投资产品的风险等级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最后,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他们对主题投资产品的认识和理解,优化客户服务和投资者教育,提高客户黏性和满意度。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头部理财公司积极布局)
(责任编辑: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