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城镇家庭平均净资产289万,70%是房子?(培养五岁孩子理财记账?和孩子谈钱的那些招儿)

扫码手机浏览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最近,央行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杂志发布了城镇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的调查,...

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



最近,央行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杂志发布了城镇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万元,你达标了吗?

这次调查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进行的,他们于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万多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了资产负债情况调查。从范围和样本量来看,这可能是中国关于城镇居民资产负债情况最为完整、详实的调查之一。期待未来官方带头多做一些这类专业且有意义的调查,并且着手解决调查结果所显示出来的一些问题。

这个调查的主要结论包括下面几点:

(1)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资产分布分化明显;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七成,住房拥有率96.0%;金融资产占比只有20.4%。

(2)城镇居民家庭负债参与率高,为56.5%,负债集中化现象明显,负债最高20%家庭承担总样本家庭债务的61.4%。

(3)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0万元,分化程度高于资产的分化程度。与美国相比,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财富分布相对均衡(美国净资产最高1%家庭的净资产占全部家庭净资产的比重为38.6%,中国为17.1%)。

(4)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率为9.1%,总体稳健,少数家庭资不抵债。

(5)小部分家庭债务风险相对较高。

平均数与中位数

根据央行的调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总资产均值达到317.9万元,中位数163.0万元,两者差距不小。

由于贫富差距的存在,中位数的意义大于平均数,因为少数富人会把全体的平均值拉高,而大多数人所在的位置就是中位数,虽然城镇家庭净资产均值达到289万元,中位数只有163万,这意味着一个总资产为163万的城镇家庭,全国比他富裕和比他贫穷的城镇家庭数量是一样多的。

再往后看,排名后60%的城镇家庭的净资产仅占全部城镇家庭总资产的18%。


中国不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所以参与调查的家庭资产由于区域不同也呈现明显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家庭资产水平高。比如北京的城镇家庭平均资产达到892.8万元,新疆的城镇家庭平均资产为127.5万元。至于真正的原因,我们这里就不打“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这种官腔了,其实就是因为北京房价高啊!

上海紧随北京之后,上海的城镇家庭平均每户的总资产达到806.7万,随随便便达到中西部省份的三四倍,这可能也是京沪不少土著家庭不愿意和外地人结婚甚至歧视外地人的原因吧,从数据来看,不就是钱的问题嘛。


各省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

如果你的家庭总资产达到1204万,那么恭喜你!你的家庭已经达到了全国前10%的平均水平。根据央行的调查报告,收入最高10%家庭户均总资产1204.8万元,是收入最低20%家庭户均总资产的13.7倍。

在2012年,西南财经大学组织调查和编写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数据和现在不一样,当时在那份报告中指出城市家庭财富净值平均是146.78万,这个数字问题不大,因为自那时到现在全国房价大概也涨了一倍多;不过当年报告里的中位数只有3.33万,在两个报告都准确的假设下,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中低收入者都买房了而且伴随房价上涨都变富了。


2012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的一处数据

房产,重中之重

当看到城镇家庭资产均值289万时,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反正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房价,我觉得肯定是房价把这个数据拉高了。

实际情况果然如此。根据央行的调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户均253.0万元,实物资产中,住房+商铺+厂房等房产占了绝大多数比例,光是不动产就占据了城镇居民财富的超7成!这个比例在高房价的热点城市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在北上广深等高房价的热点城市,不少住在千万房产里的家庭可能拿不出100万现金,高资产、低收入的情况非常普遍。


中国城镇居民实物的资产构成

调查中的另一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对房产的偏爱,中国城镇居民有房的比例达到96%,而且即使是经济水平最低的后20%人口,他们的房产拥有率也接近90%,他们虽然是最弱一个调查组,但他们的住房拥有率也远超美国所有人的住房拥有率(63.7%)。


另外,中国城镇居民中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即拥有两套和两套以上房产的家庭比例达到41.5%,户均拥有住房1.5套。看来目前中国的房子并不存在供不应求,主要问题还是分布不均。


中美不同收入组的住房拥有率

金融资产结构保守

相比房产的比重之大,金融资产就显得弱多了,调查显示,在参与的所有家庭中,户均金融资产64.9万元,占家庭总资产的20.4%,这个数字比美国低22.1个百分点。

而且从调查数据来看,中国城镇居民的风险偏好非常低,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定期存款、现金、公积金、借出款、债券、互联网理财等固定收益资产及现金占了所有金融资产的83.1%,股票和基金这种权益类资产占比只有6.9%。

结合上文我们提到的房产部分,简单作个对比:中国城镇家庭的房产占据总资产的约74%、股票只占总资产的1.38%。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A股总是没能迎来长牛,但房价却几乎只涨不跌,因为大家压根没有把股票作为主要投资手段!而在目前这种结构下,保护房价基本上也就等价于保护居民资产了。


过于单一化的资产构成肯定是不合理的,它的抗风险能力低,以目前中国居民最为依赖的房产为例,它的变现能力差,而且投资回报可能会伴随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的饱和以及金融风险的积累而降低甚至为负。

在金融资产中,固收和现金比例如此之高也是不能适应未来的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社会的,不过等人们意识到高红利的股票不仅具有成长性,还拥有远高于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的利率,这个转换可能就会启动。但前提是我们要让自己的资本市场变得更加规范、透明,对投资者更加保护。


好公司+好环境 = 长牛 纳斯达克100指数 2003-2020

中美财富分布对比

在调查的过程中,调查者对高资产组家庭作了进一步细分,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最高10%的家庭所拥有的净资产占全部样本家庭净资产的49.0%,最高1%的家庭占17.1%。

从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如果你的家庭净资产达到4939万元,那一定处于城镇家庭前0.5%以内的水平(前1%的平均数一定高于前1%的中位数)。


美国的情况如何呢?2016年时,全美最高1%的家庭所拥有的净资产占全部样本家庭净资产的38.6%,略高于随后9%家庭的38.5%,剩下的后90%家庭仅占总净资产的22.8%。在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中,这三个比例分别为17.1%、31.9%和51.0%。从这个数据看,中国居民家庭财富比美国均衡很多,贫富差距小很多。

但是,中国比美国均衡可能还有更深层次原因,这在调查报告中没有提及。

从数据来看,美国净资产最高1%家庭的净资产占全部家庭净资产的比重为38.6%,中国是17.1%,美国富裕阶层的财富集中度显然比中国更高。但这可能并不意味着两国真实的贫富差距对比,因为背后一个房产效应:中国几乎全民有房(房产拥有率高达96%),加上股票市值要小得多,所以头部1%的富人很难占有大比例的资产;而美国的情况不一样,相比房产,美国富裕阶层的财富构成更多是股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贝索斯、盖茨、巴菲特),美国股票市值巨大,和全美房地产市值相当,美国中低收入者手上可能既没有房产也没有股票,所以把更多的份额让给了前1%的富人。

衡量贫富差距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收入,净资产毕竟是是存量概念,如果报告中增加一项流量概念(不同阶层的收入对比),将会更加完美。

分布不均的债务

净资产代表的是总资产减去负债,所以谈论净资产时,负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城镇居民资产分布不均的另一面,是城镇居民的债务分布也不均。

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负债的家庭占比为56.5%。分地区看,东北地区居民家庭负债参与率最低,为42.1%;东部、中部分别为57.9%和55.7%;西部地区最高,为60.1%。但从负债总量来看,大多数家庭的负债并不高,但有大量负债集中在少部分人头上。


中国家庭的负债结构与其他国家(比如美国)相比结构单一,房贷是大头,也许其他国家的居民杠杆率和中国差不多,但房贷、车贷、学生贷、信用卡等多个构成比较均衡。根据调查包括,中国的情况是:有负债的居民家庭中,房贷是家庭负债的绝对主力,它占了家庭总负债的75.9%。

说明中国人其实还是非常不乐于负债消费的,仅仅是乐于负债买房,而买房是投资,国人把买房当做一种储蓄了。

虽然报告认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偿债能力总体较强。因为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偿债收入比平均为18.4%;但是却提及了要注意少部分家庭的债务问题。由于债务基本上都是房贷,所以债务的风险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

例如这项数据:有12.8%的家庭月偿债收入比超过四成,这些家庭的债务占全部样本家庭债务的比重为34.7%;4.5%的家庭月偿债收入比超过六成,他们的债务占所有统计家庭债务的12.8%。

不要小看这4.5%比例的家庭,如果他们的财务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这就要说到房产的换手问题了。

房产的特点是流动性差,换手率低。比如一个小区有1000套房子,但每成交一套都会成为下一套的参考价,即一套房子就能决定1000套房子甚至临近小区的价值。假设这个小区每月成交4套,每年成交48套,每年的换手率只有4.8%(大多数的小区的换手还不到这个水平),也就是说,如果市场上有4.8%的人因为加杠杆太激进而无法抗住还贷的压力,那就足以对市场和价格带来冲击,因为他们的数量已经和正常的交易者数量一样多了。

总之,央行的这则调查报告信息量很大,而且读得越仔细就会觉得信息量越大。我们这里仅仅是对其中一部分数据进行评述,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直接通过谷歌或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关键字: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

  2015年07月13日 15:54:17来源:北京晚报

  “财商”需要从小培养,已是当下众多年轻父母的共识,而当各种财务观念在亲子互动中付诸实践的时候,爸爸妈妈们着实收获了不少或喜或忧的意外——

  贴纸记账

  “闺女要被我培养成会计了”

  刚六岁就总惦记着给自己“记账”的橙橙,让妈妈Judy赞叹之余,也不免有些担心:“对家庭理财来说记账肯定是好事,但是我怕我闺女现在就开始想这些事,以后长大了会太计较。”

  “我自己记账记了快十一年,间断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年。从日记本、专门的家计簿到记账APP我都用过;现在用普通的记事本,然后每个月在Excel里总结一下。”从参加工作第一个月开始记账的Judy,是坚持“记账”的获益者:当身边的同龄姑娘总抱怨薪水不够花的时候,Judy在工作第二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购买基金和股票了。“记账不光要把收支项目记下来,还要总结,每个星期、每个月都认真看一下自己的花销,调整不合理的地方。”

  女儿橙橙就是在“观摩”Judy做“总结”的时候,对记账发生了兴趣。

  “受网上‘手账’达人的影响,我有时候会在记账本上随手画点儿小图或者贴个相关的贴纸。有一次我闺女看见我拿彩铅画图,就问我画这个干嘛?”

  女儿主动发问,让Judy觉得是个顺便给孩子普及财务知识的好机会,“我把本子摊给她看 ,说这是咱们一家人每个月花的钱,还特意给她看了几行跟她有关的,比如英语课、演出票。她看了以后,又很认真看着我往电脑里整理,一直看到生成图表……”Judy觉得,记账本上的图画、贴纸和色彩鲜艳的图表是当时引起女儿兴趣的最重要原因,“她特别喜欢贴纸,但是家里不能随便贴,她看到我在记账本上贴,就觉得这事很好玩儿。”

  于是,不到五岁的橙橙开始主动参与妈妈的日常记账,“只要我带她去超市或者在外面买了东西,回家之后,她就会催我记账,然后挑着贴纸往本子上贴。”为了鼓励女儿,Judy干脆在账本上给女儿辟出一块专区——记录和橙橙有关的收支,让女儿自己发挥,“其实我也是嫌她给我贴的乱。”

  “英语课太多钱了,明年别上了”

  一段时间之后,Judy发现,女儿越来越关心账本的实质内容,而且也能理解她在电脑上生成的饼图。

  “有一个月,我和我老公一起换了手机,我闺女就指着饼图问我,这块蓝的是什么?我跟她说是爸爸和妈妈的新手机,她就感叹:手机这么多钱。我说,嗯,你以后玩游戏小心别掉地上了。”接下来的几天,Judy发现女儿玩手机的频率明显减少了,而且一旦拿她的手机玩游戏就要趴在床上,因为“在床上玩儿,手机掉了不会摔坏。”

  除此之外,橙橙还本能地希望Judy记账生成的饼图能多彩均衡,如果发现某个颜色(尤其是她不喜欢的颜色)面积过大,就会建议妈妈改进,比如 “坐飞机太多钱了,飞机票不能便宜吗?”

  Judy既欣慰女儿萌生的节约意识,又为一些橙橙还不能理解的“性价比”问题担心,“我给她自己的支出也生成了小饼图,她的评价是英语课太多钱了,明年别上了。”Judy试着跟女儿解释,但是橙橙对哪些项目是“应该花的钱”仍然不太理解。

  “我不想打击她‘记账’的积极性,又有点儿害怕这件事对她来说是不是接触得太早了,理解上会出现偏差,考虑问题总会考虑在账本上呈现得好不好看。”Judy在研读了不少有关儿童理财教育的文章之后发现,几乎没有文章提到在这个年龄段教孩子记账的话题,“我老公吐槽说,我们家闺女要被我培养成会计了。”

  只存不花

  五岁生日给了他第一笔零花钱:10元大票

  童年时跟父母申请零花钱失败的“80后”爸爸大李,吸取了当年的教训,在儿子可乐五岁生日当天就给了他第一笔零花钱,而且还是10元大票。

  “我小时候一直到初中都没有零花钱,特别痛苦,我爸我妈的理由是怕我乱花钱。”大李追忆往事:“我家的条件不差,我需要的东西大人也都会给买,但我就是特别想要属于自己的零花钱。正好当时我看到那个美剧《成长的烦恼》里面的小孩会帮父母做家务赚零花钱,我就去跟爸妈商量,以后我每天倒我们家所有的垃圾,一个星期五毛钱。”大李自认为劳动力“出卖”得相当廉价,没想到这个建议被父母一口拒绝:你自己是家庭一员,做家务劳动是应该的,怎么能拿这个跟爸爸妈妈要钱呢?

  现在回想起来,大李能够理解当年父母希望他摒弃所有“杂念”,好好学习的良苦用心,但时至今日,大李觉得这种教育观念已经严重过时了。“工作之后,我接触到一些国外的同事,他们很小就有财务观念,有的在中学就开始做自己的理财产品组合了;而我这方面就特别缺,所以希望能让孩子尽早有这个意识。我媳妇儿也赞同我的想法。”

  虽然平时的零食玩具开销远远超过10元的额度,但是手握属于自己的10元纸币,跟着爸爸妈妈到商场里自选货品的可乐还是挺兴奋。“他激动了一会儿就发现,他最想要的东西都不止十块钱。我媳妇儿特机智,马上跟我儿子说:要不这十块钱先存起来,以后每个星期都让爸爸给你一块钱,你存多了就可以买(玩具)车了。”但是两个星期过去,儿子很快发现一周一元钱的积累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对存钱的积极性不太高。

  “小财迷”的意志比大人坚忍多了

  “我媳妇儿又拿出了一个新计划——”大李对媳妇儿的因势利导颇有几分敬佩,“她把我儿子能干的一点儿家务活分成两类,帮妈妈收拾自己的玩具这种是他必须要干的分内事,主动洗自己的袜子就可以挣零花钱。”

  就这样,大李在儿子身上实现了自己童年的一个小“梦想”。为了进一步鼓励儿子,他还煞有介事地给可乐办了一张银行卡,每个月把儿子的零花钱和过年的压岁钱都存进去。随后,大李欣喜地发现,上面的数字越多,儿子攒零花钱的劲头就越大。

  然而半年之后,大李又发现了新问题:儿子太爱攒钱了,卡里的钱几乎只进不出。即便是可乐最喜欢的乐高玩具和零食,也不能诱惑可乐用“自己的钱”去买。一开始,大李和媳妇儿很为儿子能拒绝诱惑而高兴,“我媳妇儿还说,我儿子比我们俩强多了,我们还经常忍不住败家呢。可是现在我儿子看他自己卡上的钱看得太死了,无论如何就是不花,我问他你的钱存着要买什么啊?他也没什么话说。”

  于是,大李夫妻俩开始想办法鼓励儿子花钱,最新的成果是,月初逛宜家,儿子请爸爸、妈妈、姥姥、姥爷每人吃了一个甜筒,总计五元,并且特别正式特别大方地跟大李说:“就用我的钱吧。”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读小学三年级的辰辰身上,小姑娘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存在银行卡里同样是只进不出,“她说钱要存着以后上学用,买冰棍儿的钱都跟我另要。”辰辰的妈妈哭笑不得,“我现在开始对她进行花钱的教育了,得让她认识到钱就是用来花的。”

  和孩子谈钱的那些招儿

  打折

  Jing:儿子大概四五岁的时候开始对“打折”有概念,知道“打折”是能用便宜的价格买到东西。因为我经常带他去超市采购,他也喜欢逛超市——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对小孩子挺有诱惑力。他喜欢某个玩具或衣服,我会说现在没打折,等到打折时再买好吗?他一般都会同意。商店每周会邮寄打折商品的信息,他也喜欢和我一起研究,看我们想买的东西有没有打折,有的话就可以买。

  利息

  张博闻:我以前觉得“利息”和“信用”这些概念对六七岁的小孩儿来说挺深奥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成年人可能低估他们的理解力了。我老婆经常在淘宝上买东西,包括一些儿童用品,所以我儿子对网购很熟,知道网上下单买东西和在超市买是一样的。后来我们放了十万块钱在余额宝里,我老婆每天都会看收益然后跟我“报告”,两位数我儿子还是认识的,就问我们余额宝这个数是什么。

  我们告诉他,这是我们把暂时不用的钱借给别人用,别人还给我们的时候就会多付一部分“利息”。我儿子自己消化之后的理解:“利息”是“别人‘买’我们的钱,付给我们的钱。” 虽然不太对,但也有道理,因为他已经理解到钱本身是可以生钱的,这就是利息和投资的最基本概念嘛。(主笔 张棻 插图 宋溪)

(来源:北京晚报)

近日,周杰伦发布了写给女儿的新歌《前世情人》,父爱满满让人感动。为人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全部给孩子。又到一年儿童节,家有小公主或小王子的爸爸妈妈们都为家里的小天使准备了什么礼物表达爱意呢?家长们不妨趁此机会,一边为孩子理财,一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商观念。大浙财经君在今日特别奉上儿童“理财指南”供各位家长参考,助小天使们赢在理财的“起跑线”上。

从“财商”开始聊起

“给孩子未来最好的保障,不是金钱,而是培养他们优秀的理财能力”。这个理念似乎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同。根据西方教育专家的观点,孩子3-6岁时便可培养其理财观念,如辨认钱币、用钱买简单用品等。“儿童理财要越早开始越好,从宝宝三岁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培养他对金钱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再逐步让他了解财富的来源、生成方式和风险的内涵。”家长吴先生说。在他看来,财富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另一方面便是通过管理资产获得收益。对于儿童理财,更多的是让他们体会后一种方式。

吴先生根据自身的培养经验,分享了他的“育儿经”。第一,家长要在生活中引导孩子通过积极处理自身已有资产获取收益。比如不用的玩具、书籍、游戏机等可以以买卖、以物换物、租赁等方式处理。第二,家长要通过游戏、故事书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财富观念。游戏例如大富翁游戏、我的世界等;书籍方面推荐穷爸爸富爸爸系列。第三,指导孩子通过打理压岁钱、零花钱的方式进行“钱生钱”,例如简单的活期、定期存款比较,理财产品的简单筛选等。

所谓财商,包括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和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与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那么,业内人士对于儿童的财商教育又有何高见呢?

一位金融从业者的建议是:第一,要让孩子知道要获得必须要付出,没有不劳而获的“午餐”。可以给孩子安排与之年龄相符的家务活,扫地、整理房间、洗碗等,并给与一定的零花钱作为报酬。第二,引导孩子学会自主思考,培养自主消费能力,将有限的钱花得最有价值。第三,灌输理财知识,和孩子一起从小钱开始做投资,提升孩子在理财方面的兴趣。

送孩子一份“定投”礼

如何帮助孩子的未来成长储备财富呢?基金定投成为不少家长的首选。“六一”儿童节父母送小朋友一份基金,并开立一个基金定投账户是份有意义的礼物。“我家儿子六岁了,这些年送的儿童节礼物逃不过玩具、衣服等标配,感觉没啥新意。今年给孩子买了一份基金定投,要慢慢给他灌输理财的观念啦。”周女士为儿子准备了一份“财”礼表达爱意。

相对于股票投资需要专业知识及大量的时间研究,基金投资风险相对较低,且不占用太多时间。特别是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只要与基金公司或基金代销机构约定好,每个月固定时间从账户中划出固定的金额投资即可,经过长期性投资,就可以为孩子准备教育基金、旅游基金,甚至是创业时的第一桶金。定投计划可以从孩子出生便伴随他一同成长,孩子长大后更能感受到家长的一份心意。

“如果家长每隔一段固定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于同一只开放式基金。在不知不觉中可以积攒一笔不小的财富。”据一位银行理财师介绍。测算显示,假定父母从孩子1岁开始,每月节约500元进行基金定投,一直坚持到孩子18岁时停止扣款。以美国标准普尔指数历时18年的实际收益率测算,到孩子18岁时,合计投入了10.8万元,由于指数上涨,基金定投账户为他(她)积累了23.67万元的资产。

不过,购买基金定投产品也有一定的讲究。专家指出,教育金储备最重要一点是分时段考虑风险收益,需要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特点购买不同种类的基金产品。在孩子0-15岁时,定投可以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品种,比如指数型基金;但孩子长到15岁时,每月定投应选择债券型基金,并将已积累的教育金从指数基金转向债券基金或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以获取稳定收益。

另外,具体到每个家庭层面,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家庭可以选择股票型基金或指数型基金,风险承受能力一般的家庭可考虑选择混合型基金。为了降低投资风险,父母也可构筑一个50%股票型基金和50%债券型基金的定投组合,利用动态组合的方式再次降低投资风险。

办一张专属的“儿童银行卡”

如今不少银行为了满足儿童理财需求,打造了专属孩子的童趣银行卡。儿童银行卡不仅颜值高,童趣十足,还有很好听的名字,如“长城花季卡”、“宝贝成长卡”、“快乐伙伴卡”等。未成年人在家长的陪同下,凭借户口本或出生证明、家长的身份证就可以申请。这些儿童卡具备一般借记卡的基本服务功能,如存取款、消费、转账等,但在缴费、网银、理财等其他功能方面则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儿童银行卡消费有每日限额,多数银行是让儿童父母根据儿童实际条件来设定。

理财规划师指出,与其孩子开口要零花钱时就给,或者当孩子为了玩具撒娇任性“满地打滚”时再说服教育,不如逐渐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给予孩子一定的主动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感受理财的奥妙。将孩子的零花钱、压岁钱、奖学金等存入他自己的专属银行卡中,可以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当孩子异地求学时,儿童卡随着孩子成长可以实现资信证明、留学购汇等一揽子服务,使孩子尽早了解金融服务,实现自主求学愿望。在父母晚年时,孩子也可以通过儿童卡反哺父母,流露出孩子对父母的感恩和责任。

买一份保险多一些保障

为孩子在成长路上遮风挡雨、保驾护航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保险产品不仅能帮助家庭锁定小孩教育费用的支撑,同时也能兼顾成长过程中的风险,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据了解,儿童险大致可分为保障型、储蓄型和投资型,进一步又可细分为意外险、医疗险、教育险、理财险等,家长们需要尽量全面了解后,为孩子选择适合的保险。

儿童意外伤害险、儿童健康医疗险都属于保障型保险。意外险主要针对18岁以下的孩子,一年只需要缴纳几百元保费,可以将此作为基础险种购买,以保障孩子的意外伤害。对于好动的孩子,可以加强意外险的保额,也可以根据平时生活习惯的风险选择交通意外险或者运动保障险。健康医疗险主要包括两种:重大疾病险、儿童住院医疗险。低年龄段的孩子,基本没有医疗保障,儿童重大疾病险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儿童住院医疗险主要针对儿童的普通疾病。重大疾病险投保年龄越小保费越便宜。

儿童教育储蓄险属于储蓄型保险。教育储蓄险主要解决孩子将来的学费问题。相比储蓄等单纯的投资渠道,购买儿童教育储蓄险多一层保障,且在一定程度上合理避税。

儿童投资理财险则是一种融合储蓄、保障以及投资于一身的新险种,可以解决孩子的高等教育学费、创业、养老等大宗花费问题。该险种在保险保障同时还可以获取收益,适用于经济实力雄厚、且想对孩子未来长期保障的家庭。

保险专家建议,保险体现的是对家庭整体财务风险的规避,如果父母发生意外,家庭财务陷入危机,孩子的各项费用便难以维系。所以家庭投保应以家长为先,孩子为后。

结语

儿童理财,重在培养理财意识。无论是一张儿童理财卡,还是一份教育基金定投,亦或一份孩子专属的保险,都在给与孩子保障的同时,也成了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趁着六一儿童节的契机,将孩子的“财商”培养提上日程,多年后,这或许是一份最为珍贵的礼物。

【大浙财经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 >

了解更多财经资讯,请点击大浙财经

扫描关注大浙财经官方微信,让您掌握第一手浙江财经资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