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3+1+2”模式?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为增加考生和院校双向选择机会,考生志愿将采取“专业(类)+学校”的组合方式。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
影响等级赋分原则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
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区间为:
单科特性解读
选考科目与学科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下面大致列举各学科学习难度及选科情况,供考生做选科参考。
生 物
生物的整体难度在数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学习,性价比较高。他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就近几年来说,我国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学科社会价值越来越高,未来前景很好,也是理科能力较弱的考生的首选科目。
物 理
物理学科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知识之间联系很紧密,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涉及的场景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对现在和将来的理科学习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地 理
地理科目文理兼备,学习难度低于理化生,背诵内容少于历史政治,考题客观但答案明确,相对比较容易拿高分,对于选择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大部分人会选择偏理科的地理,显然要比政治容易的多。
历 史
纯文科的科目,知识面要求广,但相较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拿分比较简单。由于是首选科目之一,很多物理弱的这部分人都会选择这个科目。
化 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难度低于数理,高于生物,要求考生拥有较高的识记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理解,这个学科是有助于考生的发散思维,是我们在今后繁杂工作能分析解决问题。
政 治
政治学科记忆内容多且与时俱进、贴近生活。也正因为此,它每年试题变化大,所学内容可能和要考的内容就会有差距,而且教材上有可能没有,所以得高分不容易,而且关键是没有把握,浮动可能会较大。所以,导致选考的人数相对较少的。但政治是大学考研必修科目,如果高中未选考,造成长时间的知识断档,对今后的考研之路是有一定影响的。
学生选科时存在的盲目行为
1.跟风式胡乱选择
这种情况是最多的,为什么很多学生扎堆选择理化生,尤其是物理,一方面选物理确实重要,因为这样大学专业几乎没有限制,但是如果物理成绩很不好呢?也还得选吗?
实际情况就是有些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跟风选了,好像不学物理让人感觉不够聪明,属于智商低行列似的。强求的后果就是任人宰割。
2.靠感觉感性选择
也有不少学生完全跟着感觉走,自己感觉哪门学科学的还可以,成绩还不错就选了,其实人家这一门成绩好的更多,大部分都比你强。
也有的同学自己比较自己的各科情况,认为其中某几科成绩相对其它科较好,于是就选了,而不是和别人比较。
3.靠兴趣爱好选择
有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但是就是考不了高分。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一是借助专业测评工作,做综合评判。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工具来做综合评判。二是从后期报志愿选专业方面长远考虑。
4、哪科分高选哪科
一些学生在选科时,会根据自己初中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选择容易忽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不能光看自己哪科分高就选哪科,有些学科的难点会出现在选科之后。比如地理,可能难度会越来越大。
5、选文理矛盾学科,因暂时成绩回避难点
在3+1+2的12种组合中,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史化生这样的组合。对于这种“文理兼顾”的组合,要慎重选择,“不推荐这样思维方式相互矛盾的学科组合,“3+1+2”的选择方式,实际上也是区分文理的”,这样选很可能没有专业可以报。
6、片面追求专业覆盖率
有的家长和学生对于以后的职业方向和未来没有规划,又担心高考报志愿受限,因此盲目选择覆盖率很高的组合。专业覆盖率只是选科时的参照因素之一,片面追求不可取。
虽然“物理、化学、政治”组合可选专业覆盖率最广,但是学习难度也很大,得分偏难,对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较大。
(1)高中入学就着手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越来越多的专业明确了选科要求,选科前先选专业这可能成为未来的必经之路,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学生可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接触不同的职业,通过多种途径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帮助孩子确立目标,科学选科。
7、过分钻“赋分”空子
现阶段,部分家长及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赋分情况会根据每年的选考情况有所变化,一般很难预测。从前期搜集到的各省选考数据来看,学霸选考物化的概率很高,考高分不易,而成绩略差一点的考生可能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这样就导致了在等级赋分制下,大家的总分越来越集中,中上游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避开和尖子生之前的竞争,反而赋分情况下,1+2学科的分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有缩小的。因此“绕路而行”“侥幸心理”都是不可取的。
(1)提升自身实力才是王道。尤其在大多数省市高考满分750分,语数外三科450分,占到了总分的一半之多,关注外界数据之余还是应该在自身分数提升上多下功夫!
(2)考虑学科思维的搭配问题。科学来说,物理化学理科思维明显;历史政治学科思维相似度更高。比如一个学生政治、地理成绩很好,但却不喜欢历史,如果他因此就选了物政地组合,其实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8、不明所以参考“重要”数据
往年选科数据是重要的参考指引,但是不同省份、不同分数段、不同选科模式下数据的可参考性是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盲目参考数据不可取,结合所在省份所在高中数据才为上策。
(1)政策差异,情况各异。由于政策不同,各选科组合在“3+3”和“3+1+2”模式中优劣可能大不相同。如类似物史政、物政地这种“1理+2文”组合,在“3+1+2”中属于有点无厘头的组合,但在“3+3”中却是出过高分状元的存在。
(2)教育差距,带来的选择差异。每省的教育水平不同,选科趋势也会有所不同。根据在线统计数据,在北京考生选考化学、地理比重较大,而在天津选考生物、化学人数较多,在山东省选考地理、生物人数较多。
必须考虑的四大要素
1、学科基础
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
(1)分数
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
(2)排名
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
高一、高二的排名参考班级或学校排名,高三模拟考试后,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
(3)知识掌握程度
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得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
2、提升空间
提升空间是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
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潜力
潜力即为表现出的能力。一名学生的学科潜力是很难直观判断的,只能通过对错题题型的统计,进行模糊判断,比如错题集中在选择题还是大题。
(2)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即学科核心素养怎么判断?只能从平时练习和试卷中判断。错题主要因为基础知识点含糊,还是这道题的思考逻辑想不出来、想不明白。补基础易,补思维难。
(3)学习习惯
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日常学习,你是喜欢读和背,还是算和练?
3、兴趣倾向
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未必表示你能考出高分。根据对老师的喜好选科,高考很可能会吃亏。
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
有时候,自己学得好的优势学科,未必是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科目。
建议可以借助兴趣职业测试,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兴趣倾向。
4、大学要求
对于新高考改革实施地区,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
有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有的专业要求必须选考某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还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
“3+1+2”模式下
12种选科组合
01组合:物化政
可选专业:超过96%
物化政组合是最新选科指引下的王牌组合, 专业覆盖率最高,专业选择面最广,共有737个专业可选;
组合优势/劣势:专业选择面广,利于将来考研和考公务员。
分析及建议:物理+化学+政治,这种组合的优势在于:第一,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超过96%;第二,为未来发展有帮助,政治科目的加入,有利于将来考研和考公务员。
这个组合中三门学科所学的学习能力各有侧重,物理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尽管是偏理科科目,因为知识体系的因素,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而政治又需要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科素养。
三门学科之间关联性小,学习跨度大,所以,学习该组合需要文理科素养兼备。不具备这种特点的考生,一点要慎选。
02组合:物化地
可选专业:超过96%
物化的组合专业覆盖面也较广,可报考专业门类多,理科、工科类的热门专业都可以报考,此外经济类、管理类、农学类、医学也在选择之列。
组合优势/劣势:记忆背诵内容较少,学科之间关联密。
分析及建议:这个组合是一个比较偏理科的组合;它的优势有两个:一是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均超过了96%;二是学习时记忆背诵的内容较少,理解的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密。
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相对其他两门文科,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与擅长文科思维的学生相比,那些能够选择物理和化学科目、擅长理科思维的学生学地理更具有优势。同时,这个组合也存在着挑战: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尤为激烈。
03组合:物化生
可选专业:超过96%
物化生组合是传统的“理科组合”,学科关联度大,理科优势显著,在新高考模式下依然保持热度,但该组合优生较多,竞争较大。
组合优势/劣势: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尤为激烈。
分析及建议:物化生这个组合可以说是纯理科组合了,一般理科很强的学生,都会直接选择这个组合,这样的选择可能会违背了新课改全面发展的理念,但是新高考选科还是要以学生的个人意愿为先,按照兴趣爱好为准。
一般选择物化生的学生,要么是理科特别好的,要么是文科特别差的。大家都知道新高考采用的是赋分制,如果物化生成绩一般的学生选择这三科,遇到理科学霸,是很不占优势的,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04组合:物政生
可选专业:92%左右
物生政组合专业覆盖面有所下降,但经济类、管理类、农学类、医学等专业仍选择之列。
组合优势/劣势:适合有理科情结但不喜欢化学的学生。
分析及建议:这种组合虽然也有一些专业不能报考,但是竞争压力也会小一些,反而会赢得很多优势。
比如,学了物理这科,很多名牌大学都可以报考,因为一些好大学都对物理这科有限制,不学物理就会失去很多考名校的机会。而选考政治这科,很多文科性质的专业又都可以去学了,大大放宽了限制,而且生物这科又不怎么难,所以高考还是很占优势的。
05组合:物生地
可选专业:92%左右
物生地的组合三个科目之间关联度较高,整体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化学成绩不佳的同学可以重点考虑。
组合优势/劣势:生物学科需要擅长归纳和记忆。
分析及建议:高中选考科目中最难的科目是哪一科?说是物理,可能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反驳;高中选考科目第二难的是哪门学科?如果说是化学,可能就会受到很大的争议,这个真的因人而异。但是,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化学还是比生物和地理难学难考的。
从总体难度上来说,生物和地理是属于偏“中性”的学科,既需要文科生的记忆,又需要理科生理解,正因为如此,二者学习的深度和考试的难度都不是很大,学生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得分的。
06组合:物政地
可选专业:92%左右
物政地组合最具学科思维挑战,从往年情况来看,学习难度大,选择人数较少,相对的竞争也没那么大。
组合优势/劣势:喜欢物理但特别不喜欢生化的无奈之举。
分析及建议:物理+地理+政治这个组合的特点明显:喜欢物理但特别不喜欢生化的无奈之举。可报专业比例在92%左右。
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中不断切换;
另一方面,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选择这个组合的考生人数较少,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
第三,由于学校师资和场地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很难单独为人数少的组合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
所以,这个组合最具挑战性。
07组合:历化政
可选专业:65%左右
化学、政治都是在文科内相对占优势的学科。从专业选择来看,化学的多选择性唯体现在文物保护技术及药学类、护理学类的4个专业;政治的优势则体现在了32个相关专业,以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和公安类专业为主。
组合优势/劣势:文科思维有优势,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不太强。
分析及建议:选这个组合的学生有明显特点:有文科偏好但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因为有了一门理科的加入,拓宽了专业选择面。
"历史+政治+化学”可报专业比例为65%,而在学习化学时,都需要强调对多而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归纳,所以,这两个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相对不太强的学生。
08组合:历化地
可选专业:65%左右
历史-化学-地理与历史-生物-地理,两个选科组合在专业选择上差别不大,分数是王道,建议考生从自身成绩做考量。
组合优势/劣势:擅长以记忆为主、文字表达好。
分析及建议:“历史+地理+化学”个组合适合物理不擅长、政治不喜欢,或擅长以记忆为主,动手能力强,文字表达好的学生,学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维跨度大,竞争非常激烈,地理要和学物理的过招,化学、生物要和学物理的比拼,选择该组合的人要慎重。
09组合:历生政
可选专业:58%左右
化学、生物作为传统理科,优势还在,成绩尚且不错的考生建议选择。如果考生有意报考农学的园林专业,生物是必选。
组合优势/劣势:有文科偏好,对地理不感兴趣。
分析及建议:选择这个组合的学生有明显特点:有文科偏好但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因为有了一门理科的加入,拓宽了专业选择面。
而在学习化学和生物时,都需要强调对多而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归纳,所以,这两个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相对不太强的学生。
10组合:历化生
可选专业:65%左右
化学与生物的结合,从学科思维角度来说跨度不大,思维转换较小,但失去了政治的优势,尤其在提前批报考中没有太大的选择权。
组合优势/劣势:适合物理不理想,化学、生物有优势。
分析及建议:该组合更适合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化学、生物成绩相对有优势的学生。如果将来想要学习生物科学、食品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植物生产类、生命科学、医学类相关专业的,也适合选择该组合。
11组合:历生地
可选专业:58%左右
历史-化学-地理与历史-生物-地理,两个选科组合在专业选择上差别不大,分数是王道,建议考生从自身成绩做考量。
组合优势/劣势:学科跨度小,思维跨度大。
分析及建议:“历史+地理+生物”这个组合适合物理不擅长、政治不喜欢,或擅长以记忆为主,动手能力强,文字表达好的学生,学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维跨度大,竞争非常激烈,地理要和学物理的过招,化学、生物要和学物理的比拼,选择该组合的人要慎重。
12组合:历地政
可选专业:58%左右
地理虽然是传统文科属性的学科,但号称是文科中的理科,学生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成绩及提升空间在地理、化学、生物之间进行选择。
组合优势/劣势:学习难度低,选科人数多,竞争异常激烈。
分析及建议:历史+地理+政治,该组合是最传统的文科组合,从学习难度来看,这个组合相对更轻松。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也是选课人数最多的组合之一,因此,意味着竞争异常激烈。
这种组合更适合想选艺术专业、传媒专业的考生;或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管理学类、艺术学类、气象、地图测绘、城市规划、水利水电、酒店管理、旅游、地质勘探、资源管理、文物保护技术等门类和专业的学生。
虽然暑假还有将近一个月,但对于“准高三”考生来说,2023年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因为 明年这个时候,普通类本科批常规志愿录取基本上“尘埃落定”,绝大多数高考生已经收到心仪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开始规划下一站——大学的行程安排。
2023年是福建省进入“新高考改革”的第三年,对于新高考省份而言,基本上每年都有细微的变化,而时隔三年通常会有一个较大的变化。2023年高考,最重要的变化有两点:新课程新教材的第一年,2020版高校专业选科要求的最后一届。这两点变化,会产生一些相应的影响。
01
新课程新教材的第一年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通知,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旧教材将逐年退出目录。那么,跟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有哪些变化?会影响上一届考生来年复读吗?
据了解,普通高中新、旧教材的知识点最大的变化是在编排体例、内容顺序上,或者对知识点进行了整合。例如:
#01
语文科目
1.旧教材的单元是以年代和文章体例来区分,新教材的单元主要以表达情感、态度、思想价值观等来区分。
2.旧教材基本上是按照体裁统一的原则来编写,新教材主要是根据内容来编写,但两种教材在高考知识点上没有本质区别,新教材增加了阅读的考察,实用类文本从多则材料变成了单篇阅读。
#02
数学科目
删除了线性规划等个别内容。新版教材的知识点与体系更加集中,模块之间分类清晰,这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和练习。
#03
英语科目
在单元准备环节等环节有调整,目的在于创设主题语境,充分激活单元知识,拓展学生的主题知识,旨在围绕主题意义,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其思维能力。
#03
物理科目
必修1,2,3及选择性必修2没有大的变动,书的名称上有所变化,例如:原选修3-1更名为必修3,将原最后章节中粒子在磁场及复合场中运动及实际应用调整到现选择性必修2。仅看书本数量,新教材少了一本。
#05
历史科目
主要是编排体例发生变化。新版教材必修上册只讲中国历史的发展,从多个角度出发,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中国从古到今的发展特点及重大历史事件;必修下册主要讲的是世界历史,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来阐述。
#06
化学科目
1.新旧教材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内容不变,只是考察形式、顺序和要求上有所调整。
2.新教材穿插进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位于钠和铝的学习之后,更加实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位置提前,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视角审视物质性质。
#07
生物科目
新版生物教材必修课程两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选修性必修三本: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
新版必修1和旧版必修1内容上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在个别知识点的学习顺序上有所调整,另外个别知识点的介绍讲解也有适当的增减,新版调整之后对于学习来说更科学合理。
#08
地理科目
从目录上来看内容上还是发生了一定的调整和增减。新版将自然灾害单独作为一章内容来讲解,看来这可能是将来的一个重点。调整比较大的是旧版必修3的内容删减较多。总的来说,必修内容的量还是减少了,所以难度也会相应降低。
总的来说,核心的考点本质上不变,只是内容有增减。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语数英学考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基础,所以就算采用新课标,难度不会差别太大。现在也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去适应,放心备考即可。
02
2020版高校专业选科的最后一届
2023届高考生明年录取大学的时候,继续适用《2020版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部分专业继续适用“3门科目1门选考即可报考”和“2门科目1门选考即可报考”这个规则。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大多数没有要求“物理+化学”必须同时选择,临床医学主要选科要求依然是“化学+生物”等。然而等到2024年高考,这些规则将都不再适用。这使得原来只要选考物理就可以选择很多理工类专业,到2024年这个规则就不再适用。
约三成考生仍钟情大文大理组合!2021新高考选科数据发布
官宣!“物理+化学”才是王道,其他选科组合专业覆盖率均下降
03
2023高三全年大事件
高三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大学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高三的路怎么走,将影响你另一段人生的起点,从而可能影响你这一生的高度。高三的家长和老师,应该全面了解现有的考试制度,然后帮助学生做好高三的一年规划,让孩子尽可能的在规则范围内收获更多的成长。
一、利用暑假,弯道超车
2022年 7月~8月
这个时间段,对于大家来说应该说是至关重要。
如果说进入高三之后,大家各拼实力,那么这个暑假就是用来调整心态的最佳时间。
很多同学总觉得未来时间还长得很,对学习漫不经心,而一旦进入高三的一轮复习,其学习的节奏突然加快,快到让很多学生不适应,从而错过黄金超车期。
如果你想趁着暑假拥有反超机会,一定要做的事有以下几件:
1、期末考试总结,做好自我定位
期末考试完,一定要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做一下总结,看看自己的分数,如何做好全面规划,并设立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孩子对于学习是比较盲目的,为了考大学而学习,那么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
孩子其实并不知道。只有目标确定了,才能有更好的动力。现阶段与目标大学差多少分?如何去弥补分数?擅长的学科是什么?什么学科还是自己的弱科?每个学科哪一部分学得好,哪一部分学得不好?
2、弥补自己的弱科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偏科的现象,最好趁这个暑假赶快弥补上来,购买资料进行突击。别等到高三后期才来匆匆忙忙救急。而且随着一轮二轮三轮系统的复习,你会发现那些基础扎实、不偏科的学生,优势就慢慢显现了。到时候如果有弱科,就很容易被别人反超。
3、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很多同学都有类似拖延症、粗心大意、自律性差等不好的习惯,可以趁暑假好好戒掉,同时培养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4、规划学习进度,准备一轮复习
通过对自己的分析,大家基本能知道自己的水平。接下来的高三一年还能提高多少?怎样提高?有没有决心一定要考到哪些大学?对自己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想好高考目标,然后开始制定复习计划!
★
二、一轮复习时期
2022年 9月~10月
1、高三开学
开学,可能面临着分班或者学习节奏的调整,首先需要你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为高考最重要的一年做好充足的准备。
2、开学摸底考
很多学校可能开学一周左右就会安排一次考试,以摸清大家目前的学习状况。当然得认真对待啦,这个不仅会影响老师及同学对你的认知,还很大程度影响你的自信心。
3、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已经开始,对高中知识全面再复习一遍,这一遍复习以回顾基础为主,所有科目的基础知识要夯实,为后面几轮复习做好准备。
4、月考
高三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次月考。这个会进行学校排名,每一次月考都是对你近一个月一轮二轮三轮复习情况的检验。因此每一次考试,不仅要认真对待,也要对进行考试后的分析,查缺补漏,不断矫正复习的方法和策略。也还要通过这一次又一次的考试,磨炼自己的心态,这样大考的时候才不会慌。
特殊类型招生信息发布
2022年 9月~10月
1、空军招飞
空军招飞信息会陆续发布,有意报考空军飞行学院的考生可关注所在中学报名通知;
2、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保送生等信息发布。
★
三、高考报名时期
2022年 11月~12月
1、高考报名
按照往年情况,高考网上报名时间预计为11月,考生报考科类分为物理组、历史组、艺术、体育等四种,其中艺术、体育类考生可以兼报物理组或历史组。学校会提醒同学们进行报名或进行统一报名。
2、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省统考
这段时间,艺体等特殊类型招生考试政策出台,大部分省市开始体育、艺术统考。
3、高校冬令营招生简章公布
随着12月的到来,各高校的冬令营招生简章会陆续发布,获得优秀营员的同学,对后期参加强基计划等有一定的优势哦。
4、港澳高校内地招生
有意向报考港澳高校的学生,可以提前关注相关报考信息。
目前港澳大学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澳门旅游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
★
四、二轮复习时期
2023年 1月~2月
1、期末考/模考
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很重要,是对一轮复习的总结,也是对接下来复习计划的承接。针对期末考试的情况,考生应做好查漏补缺。
2、特殊类招生简章公布
1月份起,有关高校将会陆续公布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招生简章,考生可依据招生简章中的报名要求、报名时间等信息,及时报考。
3、艺术省统考成绩公布
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成绩及合格线将在1月中上旬公布,大家要及时查询成绩。
4、高考体检
各地陆续开始进行高考体检,结果将直接影响到考生志愿的填报,考生不可掉以轻心。体检前注意调整好饮食和作息吧。
由于高校及专业对体检结果有要求,体检中发现身体指标有异常的同学,在填报志愿时要避开限报专业。
当然,同学们也不必过于紧张,根据学校的通知配合进行就可以,一般班主任都会全程陪同。
5、寒假
大家在寒假期间,不要忽略了常规的学习。尤其是想要报名强基计划的学生,可以利用寒假重点研究目标高校及目标专业相关情况,着重准备自荐信的写作。
6、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参考往年的情况,这时候教育部会公布《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
五、模考时期
2023年3月~4月
1、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突破时期。高考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冲刺阶段,学习压力进一步增大,做好二轮复习安排尤为重要。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综合评价报名、招生简章公布
3、强基计划报名、招生简章公布
4、高三一模/二模
3月份,会进行高考一模/二模考试,模拟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乃至承受能力。
一模成绩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参考成绩。一模之后,家长可以根据分数,去选择院校和专业,同时也可以申请高校的综合评价。
★
六、三轮复习时期
2023年5月
1、高考二模/三模
这是距离高考最后一个重要模考,相对一模难度较低,帮助考生提升信心。但每次模拟考都是对考生复习的检验,要从这些考试中吸取经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三轮复习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高考冲刺了,这时期重点是重回基础,把复习过的内容重新过一遍,增强记忆;同时调整好身心,准备高考!
3、高校招生章程公布
2023年高校招生章程预计于5月起陆续公布。大家可以及时关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
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高校招生信息、招生办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请大家务必仔细阅读有意报考高校的招生章程,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咨询高校招办。
★
七、高考时期
2023年6月
1、迎战高考
考试期间同学们注意调整饮食和心理状态,放松心情迎接最后的挑战!考前两天,要对高考考场进行踩场,制定好出行路线,并盘点好考试当天所用物品。
2、强基、综评笔 试 /面试
在高考之后,大部分高校的测试时间比较集中,具体考核时间查阅高校简章,一般会安排在6月中下旬。
3、高考成绩及省控线公布
通常在6月下旬公布,包括提前批次、艺术类、本科批、特殊类型控制线等等。
4、公安类院校信息采集-面试-体测-体检
公安类院校面试、体测、体检一般是6月下旬或者7月初进行。
5、军事院校政审-心理检测-面试-体测
报考军校的考生需要经过政审、心理检测、面试、体测等考核一般都是在6月进行。
6、志愿填报(6月25日)
本科批志愿填报开放时间通常是6月底~7月初,真正填报的时间,只有一周左右,所以窗口期非常短。但是志愿填报又会有诸多的问题需要大家了解,所以家长和考生不要等到出分后才去了解相关政策和院校,越早准备,对孩子越有利!
★
八、高考录取
2023年7月~8月
1、高考录取
7月,各类各批次的志愿填报及录取工作陆续进行,录取结果也会随录取进程陆续公布。
2、录取通知书
8月,录取结束后,各高校陆续寄发录取通知书。同学们要学会辨别真假通知书,避免上当受骗。
3、入学准备
被录取的小伙伴可以提前准备踏进大学校园的行囊啦,建议先携带一些必备物品,待熟悉环境后再慢慢添置其他物品。
高三,是十年寒窗于一体的一年,孩子和家长所有的辛苦付出,就等待6月7、8、9,这三天的考试。考试结果是过程的反馈,只有在平时把每一件事都做好,才能在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
综合自湘说地理等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