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鱼河镇郑家沟村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现场。马腾 摄
连日来,榆林气温骤降,寒意阵阵,在位于榆阳区鱼河镇郑家沟村的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12月2日,记者在该盐碱地综合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施工人员克服严寒天气,铆足干劲抢工期、赶进度,只见他们熟练操控各类工程机械车辆,在田间开展挖水渠、埋压排渗管道...
榆阳区鱼河镇郑家沟村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现场。马腾 摄
连日来,榆林气温骤降,寒意阵阵,在位于榆阳区鱼河镇郑家沟村的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12月2日,记者在该盐碱地综合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施工人员克服严寒天气,铆足干劲抢工期、赶进度,只见他们熟练操控各类工程机械车辆,在田间开展挖水渠、埋压排渗管道、平整土地等作业,全力拉满项目建设的“进度条”,努力为来年农田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作为榆阳区的农业大镇,鱼河镇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称。近年来,该镇加快推进鱼河大米、西梅、葡萄、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然而,全镇现有耕地面积2.9万多亩,其中有5200余亩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这些盐碱化土地已成为制约鱼河镇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据了解,此次鱼河镇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涉及盐碱地面积2200余亩,集中在郑家沟村。“之前因为土壤盐碱化,这些地块种植农作物收益较低,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撂荒较多。我们计划通过治理将盐碱地全部建成高标准水稻田,并引导农户采用适度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在增加土地收益的同时减少人工投入,预计亩均可增收1500元左右。”鱼河镇镇长马涛介绍说。
今年,榆阳区首次在全区启动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项目涉及鱼河镇郑家沟村,鱼河峁镇鱼河峁村,上盐湾镇铁炉峁村、赵家畔村、林家沟村、陈兴庄村、刘山村、旋水湾村等3个乡镇8个行政村,总治理面积4845亩。项目计划在今年冻土前完成全部的土地平整,以及排水干沟、排水支沟修建,排渗管道埋设,部分涵洞、生产桥等排灌建筑物建设工作;在明年春种前,完成全部灌排建筑物修建以及耕地深翻深松、土壤改良、增施土壤改良剂等工作。
“自10月份开工以来,我们抢抓工期、压茬推进,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以上,计划明年4月份春耕前完成全部任务。”榆阳区农田水利综合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郭志宏表示,通过此次项目综合治理,将进一步畅通全区水利灌排系统,降低土壤盐碱度,把盐碱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做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最终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盐碱地被称为“土壤癌症”,高盐量导致农作物低产甚至无法生长。为激活盐碱地这一“潜在粮仓”资源,近年来,榆林立足150万亩盐碱地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实际,围绕“向盐碱地要粮,让荒原变良田”目标,不断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将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改良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实现盐碱地资源的系统改良和高效利用。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1099.18万亩、253.92万吨,较上年增加6.22万亩、1.44万吨,增量均居陕西第一。
在强化科技支撑方面,榆林成立盐碱地改良科技攻关小组,汇聚一批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精英系统开展相关技术试验推广。其中,在横山区石马坬农场试验田开展盐碱地改良专用富硒生物有机肥试验示范,之前无法种植农作物的重度盐碱化土地经过综合治理后,玉米、葵花、水稻等农作物出苗率、成活率均超过90% 。同时,榆林还积极探索盐碱水体资源的生态、高效利用,在定边县盐湖边、横山区黑木头川、子洲县吉利坪村和榆阳区鱼河村开展虾蟹贝类综合养殖示范,今年全市青蟹综合养殖面积达1326亩。
下一步,榆林将围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发展战略,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驱动平台,加大盐碱地集约化利用和盐碱耕地改造提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持续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产出、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