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健康教育】保温杯里泡中药,健康伴随你我他

扫码手机浏览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根据中医的三因制宜中的因人制宜,调配适合自己的茶饮处方,才能更好的补水并适应秋冬寒冷干燥的气候。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饮食量的不同人体每天需要另外喝水的量也不同,...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根据中医的三因制宜中的因人制宜,调配适合自己的茶饮处方,才能更好的补水并适应秋冬寒冷干燥的气候。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饮食量的不同人体每天需要另外喝水的量也不同,应因人而异,且不可盲目饮水,以免引起水中毒而危害自身健康。 防腹泻,调脾胃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一场秋雨一场寒。中医强调天人相应,法于自然,因此秋冬季节我们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脾胃为后天之本,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人体才能气血津液充足,抵御外邪。 如果您经常会因为稍不注意饮食或者加衣服不及时就出现胃脘,肚腹痛,甚者腹泻,那么来一杯温胃暖脾茶,既可以补充身体每日所需的水分,又可以改善虚寒的脾胃,个人觉得可比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实用多了。 温胃暖脾茶 组成:炙黄芪6g、炒白术6g、荆芥3g、小茴香3g、生白芍3g、陈皮6g,生甘草3g。 功效:温阳健脾,散寒祛风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兼有风邪的腹痛腹泻。 防秋乏,调睡眠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秋乏很大一部分往往是因为夜间没有充足的睡眠及自身脾气不足所导致的。中医对于失眠的说法有阳入于阴则夜卧安。所以夏秋之交健脾益气养阴是预防秋乏的关键。 健脾益气养阴茶 组成:炙黄芪6g,茯苓6g,葛根3g,百合3g,黄精3g 功效:健脾益气养阴。 主治:白天容易打瞌睡精力不足,夜晚则左翻右躺难以入眠。 另外对于舌红口干,夜间眠差,盗汗明显的可以选用:麦冬10g,五味子10g,党参12g。 防燥邪,润肺肠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合皮毛,口鼻为肺之门户,肺与大肠相表里。自然界中秋冬季节雨水较少,干冷的空气容易损伤肺脏,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出现痰。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要多喝水,补充气候干燥丢失的水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润肺养阴茶 组成:杏仁10g、枇杷叶6g、桑叶6g、桔梗3g,甘草3g 功效:滋阴润肺,祛痰止咳。 主治:干咳无痰,咳声口燥咽干,咽痒,咽痛或不痛。 另外深秋及冬季天冷燥咳,则在上方基础上加紫苏子、白芥子等。 增液润肠茶 组成:玄参10g,生地10g,麦冬10g,火麻仁10g(捣碎) 功效:润肠通便,缓解便秘。多表现为口燥咽干,大便燥结,干如羊屎,弩挣难下的比较适适宜。 防感冒,固肌表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外合皮毛,通过鼻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根据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我们可以在平时增强自己的体质,益气固表。 固表止汗 组成:黄芪10g,白术6g,防风10g,炙甘草6g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体虚汗多,动则汗出,平素易感冒。 另外若伴有口干明显的人,可以加用玉竹、天花粉等。 防抑郁,调精神 七情对应于秋季则是“悲”,秋风萧瑟,草枯叶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之说。对于冬季则对应肾,是七情的“恐”与“惊”。五行肺属“金”,肾主水,根据五行相生,金生水。秋冬季节万物萧条肃杀,容易引起人的精神低迷缺乏动力,尤其是本就是情感容易变化波动明显的人。应该疏泄情志,养心安神。 疏泄情志,养心安神 组成:远志6g,合欢皮6g,郁金5g,茯神5g 功效:疏肝解郁,养心安神。 主治:心情低落,情绪波动起伏,容易伤感。 防血栓,活血脉 秋冬外界空气寒冷,大家户外活动相对减少很多,家里相对于外界空间来说就显得很狭小,于是自然而然的,大家冬季的活动量及时间就减少很多。空调房里打麻将,看电视,玩手机成为很多人的常态。但是这时血栓栓塞类疾病就悄悄酝酿了起来。此时一杯活血通脉温经茶就显得比较需要。 活血通脉茶 组成:丹参6g,炒当归6g,赤芍5g,党参5g 功效:活血通脉。 主治:气血瘀滞,经常手脚麻木。 资料来源: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原标题:《【健康教育】保温杯里泡中药,健康伴随你我他》 阅读原文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