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金寨县“十四五”林业保护发展规划

扫码手机浏览

金寨县林业局 目 录 一、 全县林业基本情况 (一) 森林植被 (二) 林地面积 (三) 各类林木蓄积 (四) 生态公益林、商品林面积、蓄积 (五) 乔木林分龄组面积、蓄积 (六) 乔木林...
金寨县林业局 目 录 一、 全县林业基本情况 (一) 森林植被 (二) 林地面积 (三) 各类林木蓄积 (四) 生态公益林、商品林面积、蓄积 (五) 乔木林分龄组面积、蓄积 (六) 乔木林人工资源面积、蓄积 二、“十三五”林业发展主要成就 (一) 国土绿化持续推进。 (二) 林业改革扎实开展。 (三) 生态保护全面加强。 (四) 林业产业不断发展。 (五) 林业项目进展顺利。 (一) 发展环境 (二) 机遇与压力 (一) 指导思想 (二) 规划原则 (三) 发展思路 (四) 发展目标 (一) 提升全县绿化水平 (二)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三) 发挥生态功能区作用 (四) 推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 (五)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六) 加快科技兴林步伐 (七) 改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八) 兴林富民,助力乡村振兴。 (一) 林业生态建设方面 (二) 林业生态功能区建设方面 (三) 林业产业方面 (四)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 经济效益 (二) 社会效益 (三) 生态效益 (一) 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 (二) 积极争取项目,强化资金支持 (三) 实施人才战略,强化科技支撑 (四) 严格考核,落实奖惩 (一) 森林 金寨县座落于北亚热带中段,地理植被类型为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境内有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北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保存比较完整的安徽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县森林植被资源十分丰富,奇花异木众多,是少存的植物基因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境内种类丰富而复杂的植被类型中,森林植被主要优势树种有栓皮栎、麻栎、马尾松、杉木、黄山松、板栗、银杏、毛竹、大别山山核桃等。 (二) 全县国土总面积39.2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3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76.38%;非林地9.26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3.62%。全县林地中有林地面积29.15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7.39%;疏林地412公顷,占0.14%;灌木林地0.4万公顷,占1.49%;未成林地0.4万公顷,占1.43%。 (三)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49.58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1490万立方米,占99.61%;散生木蓄积3.16万立方米,其他散生木、疏林地、四旁树蓄积5.8万立方米,占全县活立木蓄积量的0.39%。 (四) 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18.6万公顷(其中国家公益林12.7万公顷,占公益林面积的68.29%;省级公益林5.9万公顷,占公益林面积的31.71%),林分蓄积867.8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县林地面积和林分蓄积的62.2%和58.15%;商品林面积11.3万公顷,分别占全县林地面积和林分蓄积的37.8%和41.85%。乔木蓄积1490万立方米。 (五) 全县乔木林地面积27.23万公顷(其中乔木经济林1.245万公顷),蓄积1235万立方米,按龄组分:幼龄林面积12.26万公顷,蓄积313.8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县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45.02% 和25.41%;中龄林面积8.76万公顷,蓄积459.7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县乔木林面积的33.73%和蓄积的37.22%;近熟林面积3.6万公顷,蓄积2777.56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县乔木林面积的13.86%和蓄积的22.49%;成熟林面积16.9万公顷,蓄积153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县乔木林面积的6.50%和蓄积的12.39%;过熟林面积0.23万公顷,蓄积30.7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县乔木林面积的0.89%和蓄积的2.49%。 (六) 全县乔木林人工林面积10.7万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5.91%,蓄积585.9万立方米,占全县活立木蓄积的47.32%。其中:杉类2.2万公顷,蓄积151.6万 立方米,分别占全县乔木林的面积和蓄积的20.76%和25.87%;松类4.2万公顷,蓄积285.5万立方米,分别占39.14%和48.73%;硬阔4.1万公顷,蓄积138.5万立方米,分别占38.70%和23.64%. 二 、“十三五”林业发展主要成就 (一) 国土绿化持续推进 “十三五”以来,全县重点实施长防林新一轮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工程,共完成新造林10.20万亩, 封山育林8.8万亩。森林抚育66.45万亩, 退化林修复15.2万亩。“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0个,森林村庄108个,申报国家森林乡村22个。2019年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2016年成功创建安徽省森林城市。登记在册挂牌保护古树2943株,保护修复古树120株。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29.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75.52%,林木绿化率达80.01 %,活立木蓄积量达 1495.8万立方米。 (二) 林业改革扎实开展。 ——林长制组织体系全面构成,管护责任全面落实。建立了以各级党政领导负责制的林长责任制。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制体系。共设立各级林长 866人,其中:县级林长26人,护林员 2886 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巩固完善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基础上,深入推进配套改革,积极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工作。 ——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全县6个国营林场整合为三个,全部为一类事业单位,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全面结束。 (三) 生态保护全面加强 ——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得到提高,全县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森林防火责任、信息、救灾三大体系,现有县乡森林防火专业队伍 2支,兼职森林消防队伍10支,群众森林消防队伍10支,森林防火应急分队24支 4670人。新增各类防火器材 446台套,新建生物防火林带112公里,防火检查站5座,宣传碑牌350块、防火语言提示器120个。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5‰以内,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效开展。板栗、油茶、杨树等主栽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持续开展,松毛虫继续控制在低虫口态势,认真开展了以松材线虫病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普查与防控,种苗产地检疫和木竹及其制品的检疫检查工作有序进行。全县各乡镇成立了松材线虫病防治专业队伍,开展疫木清理和综合防治,扩散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各项林业有害生物目标管理任务。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年均成灾率控制在4.8‰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8℅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89℅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8℅,美国白蛾在我县没有发生. ——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先后开展了打击非法占用林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火灾、乱砍滥伐等一系列林业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行动。有力地维护了林区秩序,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保护区建设逐步规范。积极推进了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湿地保护稳步提升,湿地生态质量逐年上升。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和科研监测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珍稀动植物资源得到保护和恢复,科研监测成绩斐然,公众教育广泛开展,保护区生态环境逐年好转,为保护区后续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 林业产业不断发展 全县有各类林业经营主体 275个,其中: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3家。新发展油茶7万亩,抚育油茶幼林6.2万亩,抚育油茶成林1万亩,年加工油茶干籽近万吨,年综合产值2亿元。新发展大别山山核桃1万亩,抚育幼林8000亩,抚育成林4000亩,年加工300余吨,年综合产值4000万元。引进省内外良种建立板栗品种改良基地1000亩,建立抚育管理示范基地1000亩,重点抚育板栗园1万亩,年加工板栗1万吨,年产值2亿元。建设毛竹笋竹两用林基地5000亩。培育加工企业30家,年销售加工毛竹350万根,产值1.2亿元。建成了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县,林产品品牌创建扎实推进,电商销售蓬勃发展,年网上林业产品销售额达 2.5亿元。林业经营主体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产值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全县林业生产总产值达到了59亿元。木竹产业、木本油料产业、林下经济产业、苗木花卉产业、特色经济产业、森林旅游产业、康养产业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 (五) 林业项目进展顺利 “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实施各类林业重点工程项目8项,争取扶持资金7.26亿元,有力地加快了林业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十三五”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一览表 三、“十四五”林业面临的形势 (一) 外部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21世纪以来,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严峻挑战,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实现绿色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林业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满足林产品供给、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增长以及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气候变化、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危机加剧的形势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林业发展问题。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是近年来国际热点议题之一。林业议题成为近年来国际谈判的核心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锐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日益突出,林业部门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评价指标。 从国内看,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对林业的认识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对林业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在成长壮大。我国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是形势的迫切需要。 从我省看,随着林长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生态保护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严格,各级林长重视林业、研究林业、保护林业的意识显著提高,各级党委政府推动林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从政策、资金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可以预见,在“十四五”时期,林业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会更加突出。促进绿色增长,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重要作用;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特殊作用;扩大国内需求,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拉动作用;加强扶贫开发,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关键作用;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引导作用。 (二) 机遇与压力 1、发展机遇 ——区位优势明显,林业关注度高。我县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G42高速公路和沿江高铁穿境而过,东临合肥,西接武汉,不仅是库区和著名的革命老区,而且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部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地区。因此,林业发展受国家和省市关注度高。 ——地位优势明显,重视程度高。我县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又是省市林业发展重点县,在争取省市对林业项目和资金扶持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由于林业在我县的主导地位,在中部崛起、大别山老区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中,林业都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经济首先要重视林业的发展。 ——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发展潜力大。全县有十分广阔的林地资源,可大力发展中药材、花卉、林下养殖等产业。有境内沟壑纵横,山岭逶迤,林木葱郁,风景宜人的优良生态资源,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和康养业。有名列全省乃至全国的竹林、板栗、山核桃、油茶等经济林资源,可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等,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业对县域经济影响大,干群期望值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林业独特的地位,使得县域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与林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十年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县已基本实现了山清水秀,但如何使林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全县人民热切期望绿水青山真正转为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发展压力 ——林业资源利用低。林木资源利用大都停留在原木和初级加工水平上,基本没有精深加工。板栗、山核桃、油茶等林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短、产品初级,缺乏深加工,效益低,没有真正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林下菌类、中药材、经济动植物等野生资源利用低。林地和林内资源大部分没有开发利用,基本处于原生态,很多野生食用植物资源仍是养在深山人未识。林地利用也是简单的林粮、林草间作,林药、林经间作少。 ——林业建设缺乏动力和活力。目前,林业建设大都为项目投资拉动型,特别是对林业产业的发展投资不足,产业发展难以兴旺,造成林业建设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只注重了林业的生态建设,忽视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林业生产条件低下。林间栽培和间作受传统耕作思想影响和制约,栽培品种、栽培技术、生产条件、资金保障等不能大范围覆盖和大面积推广,形不成规模效益和高产出。林木及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交通运输等林业第二、三产业未能得到较好地发展。 ——林业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落后。林区道路、水利设施、办公条件、森林防火设施等建设薄弱。林业队伍跟不上事业发展需要,人才匮乏,特别是基层人才紧缺,年轻人不愿去,留不住。基层林业干部年龄和知识老化严重,责任心、敬业精神和技术水平下降。林业基层队伍建设的弱化,致使林业社会化服务不能有效开展。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发展风险大。以松材线虫病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在我县扩散蔓延较快,构成了对松林资源的巨大威胁,也给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不仅防治难度大,而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十四五”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并重,围绕林业资源做好开发利用文章,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让林业在服务人民、促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发挥更大的的作用。 (二) 规划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加速绿色增长。把生态建设置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倍加珍惜林业发展成果,在保护好林业发展成就的同时,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真正建成“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美丽金寨。 ——坚持绿色振兴,服务经济。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严格保护天然林、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积极发展人工林、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加强森林科学经营,实现森林木质和非木质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持续利用,以绿色振兴促进经济振兴。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实行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办林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国家、地方、集体、单位、个人相结合,共同投身于林业建设。 ——坚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大开放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林业内部改革,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使林业活起来、富起来。 ——坚持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依靠科学技术,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监督。 (三) 发展思路 ——加强生态建设力度,打造绿色美丽家园。加强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加大水源涵养林建设,充分发挥林业水土保护功能。同时,积极开展森林进城镇、进村庄活动,结合乡村振兴,持续开展“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行动,让城镇、村庄绿起来,美起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不断提升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 一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实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设立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在库区和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沿线开展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积极构建生态公益林现代化保护治理体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强化林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林业执法监管机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二是开展科技兴林,提高林分质量。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合理林木采伐,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林分质量,加快成林和成园速度。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投资少、效益好、收入高的特优经济林种,开展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三是开展林业多种经营,提高林地效益。树立“森林+”发展理念,利用林区面积大,林地广阔,林木资源丰富、林区环境好的优势,实施林下菌、药、菜种植和林下特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大力开展森林旅游、林区康养和林内野生食用植物的发掘和利用等经营活动。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特色化发展。 四是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增加林业产值。大力扶持板栗、山核桃、油茶、毛竹等现有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大技术创新,提高工艺水平、延伸产业链,培育品牌,使之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开展食用菌、栗蘑、笋竹两用林等林副产品的加工,努力提升林业的综合效益。 ——坚持林业改革,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以林长制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林业生态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稳定增长、依法治林监督、标准高效生态利用、林业改革环境保障示范机制。打造林业综合治理、林业三产融合、林下平衡种植试验区。大力实施林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在巩固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水平和保护优势的同时,抓紧补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短板。开展机制创新,用“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凝聚现代林业建设的各方力量,走“建设人人参与,成果人人共享”的现代林业建设道路。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进一步扩大林业合作领域,创建合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现代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坚持林业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因地制宜地发展拉动性强、效益好的林业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使林业服从和服务于乡村振兴,真正让群众从发展林业中不断得到实惠,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坚持项目引领带动发展。把握国家和省市林业发展政策,积极争取林业发展项目和资金扶持,通过一批项目的实施,引领带动全县其他林业工作的全面推进。 (四)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 76%,林木绿化率达到 80.5%,活立木蓄积量超1600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达到 31万公顷。再创建森林城镇 3个以上,使森林城镇总数达13个,全县森林城镇超过乡镇总数的65%;再创建森林村庄 50个以上,使森林村庄总数达158个,全县森林村庄超过行政村总数的85%。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4.7‰以下,林业科技进步率达到80 %以上,珍稀动植物得到全面有效保护,林业产业总值达到 80亿元。 “十四五”林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五、主要建设任务 (一) 提升全县绿化水平 ——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兼顾生态、经济效益,积极发展油茶、大别山山核桃等高效经济树种。在区位重要的生态脆弱地区,实施封山育林。合理区划,相对集中,多措并举,实施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稳步提升林分质量。建立以栎类为主的菌药生产专用林基地,为菌药生产提供永续利用的原料,减少和控制因发展菌药生产对天然林的破坏和消耗。 ——持续开展森林创建。开展创建成果回头看,进行补缺补差,巩固绿化成效,探索有效管护模式,落实已建绿化养护责任。“十四五”期间持续开展省级森林城镇创建。 ——持续提升道路、河流绿化水平。做好与交通、水利等部门的对接沟通,整合多方资源做到应绿尽绿、不留死角。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认真落实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升乡镇驻地、中心村庄绿化效果,建设一批小公园、小游园、小花园等;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栽植花卉和经济果木,发展小果园、小竹园、小茶园等,全面打造生态优美宜居家园。 ——持续开展古树名木动态管理。落实养护责任,“一树一策”针对性保护和修复古树。适时开展古树名木补充调查,健全古树名木档案资料,严格保护措施。 (二)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加大梅、响水库周围、史河、西淠河流域和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的279.35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公益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防护效果;完善公益林资源动态监测,加强保护,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公益林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控制公益林地征占用,确保公益林面积不减少;开展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促进社会更加关注森林、关注生态。 ——加强天然林保护管理。开展对全县204.33万亩天然林(其中国家公益林106.77万亩,省级公益林51.78万亩,商品林面积45.78万亩)有效管护。一是建立健全天然林数据库,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兑现年度管护补助资金。二是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规范天然林抚育采伐管理。严格控制天然林地转为其他用途。三是编制全县天然林修复作业设计,加大天然林修复技术指导和修复效益的监测评价。四是将天然林保护管理纳入乡镇年度林长制改革考评考核内容。强化各级林长督查巡察天然林保护管理,落实生态护林员巡护范围和职责。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开展森林防火督查。落实县、乡镇(林场)、村、组四级防火责任。加强县乡镇(林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落实森林防火目标责任制,加强野外火源管理,落实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加强乡镇间护林防火联防,建立内部联防机制。组建国营林场组建森林防火综合应急分队,综合开展林政执法、森林防火、管山护林、生产经营等工作。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以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材线虫病预防为重点,遵循“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原则,加大枯死松树清理,开展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打孔注药预防性松树保护力度,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防治技术。强化防治专业队伍管理,实行专业化、规范化防治。重视和加强防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提升监测防治水平。严防松材线虫病传入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加强森林保险工作。实现全县公益林投保率达到100%,农民个人所有的商品林投保率达到100%。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协调沟通,增加林产品收益保险险种。加大林业保险的理赔力度,提高林农林业保险的积极性,增强林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激发群众爱林护林的热情。 ——加强林业执法力度。严格乡镇林业执法队伍管理,提高乡镇综合执法大队林业执法水平。规范执法程序,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农村殡葬制度改革,控制和减少坟墓占用林地行为。严格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认真开展新修订的《森林法》 等林业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依法治林的意识。加强对执行有关法律、规章情况的监察、监督力度。重点加强国营林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明确林场执法资格,开展林业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林业执法水平和能力。 (三) 发挥生态功能区作用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结合森林康养产业特点,优化金寨林业产业结构,探索林业转型思路。充分发挥金寨森林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将森林康养与全县的健康、旅游、文化、运动、养老等产业发展相融合,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全县森林康养标准化建设,打造全国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 ——创建森林科普体验基地。结合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和全县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规划,实施森林体验基地、科普宣教基地、户外拓展基地建设。组织开展以“自然教育”、“森林体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体的系列活动,争创全国一流的全县青少年科普创新基地。建立马宗岭森林体验基地,青山、张冲竹海体验基地、燕子河大峡谷地质科普教育基地,流波湖、梅山湖湿地观光基地,规划建设大别山珍稀植物园、大别山药用科普植物园以及金寨县森林探秘、森林科普廊道。 ——搭建森林监测服务平台。在安徽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功能定位开展动态监测,建立金寨县森林监测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发布全县森林资源变化和生态效益贡献指标,科学计算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同时对森林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消除噪音等多种功能进行长期监测,适时更新并可在线查询所需区域物种资源、自然景观、空气质量、地表水质、气候因子等资料,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提供相应的服务信息。 ——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在现有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基础上,开展集体林区天然林基础数据调查,建立全县天然林基础数据库,制定金寨县天然林生态补偿工作方案,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生态补偿政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高补偿标准。 (四) 推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 ——推进经济林业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开展毛竹、油茶、山核桃、板栗等我县传统林业产业的发展,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开展以抚育、施肥和园地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增产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并进一步加强规模油茶基地排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防汛抗旱能力。 ——推进林业加工产业的发展。以我县东旭大别山科技有限公司、山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富东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合益食品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通过政府推动,加强企业之间合作,以高端产品推进“金寨板栗、金寨山核桃、金寨山茶油”证明商标品牌的创建。建立以科研机构、产业协会、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扎实推进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建设。顺应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发展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加工业。开发和利用林副产品资源开展笋竹两用林、竹荪、栗蘑等副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加工增殖能力。巩固提升现有竹材企业生产加工,引导拓展产业链条,提高竹材综合利用率,推进毛竹产业有序发展。 ——推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建立一批“板栗、山核桃”等林特产品种植、采摘体验园和“茶山花海”等类型的观光园;依托新建的油茶等高效经济林基地为重点,利用早期林下空间开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殖。在全县开展林内野生可食用植物调查,发掘林下原生态可食用的本土野生植物资源,培育新型林下经济种类。实现多种经营,提高林地利用效率。 ——推进林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商品林、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一批林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集成实施林业生产技术,并示范、辐射、推广带动全县林业经营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 深化林业林长制改革 ——落实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完善林长制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县、乡(镇)、村三级840名林长和26个县林长会议成员单位的组织管理,构建三级联动机制,落实三层督察巡查制度。每个县级责任区以“一长一技一警多员”为框架,组建林长制管理人员网络。规范护林员的聘用、评定考核和奖惩。全面推进生态护林员精准精细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护林组织,完善护林员风格化管理体系。 ——完善林长制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全面系统规范的林长制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绘制分区域林长责任区示意图,标示责任区域范围。完善“一林一档”、“一林一策”、“一林一技”、“一林一警”、“一林一员”五个一服务平台建设。 ——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林地经营权与承包权分置,推动林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不断完善林权交易服务,推进林业“三变”改革,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参与林权交易,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担保和林地收储等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拓展林业融资渠道,鼓励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和林权入股合作经营,做好党建与金融支持新农村融资建设林权贷款试点。 (六)加快科技兴林步伐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与我县技师学院的合作,针对我县实际,设立林业专班,并纳入县事业单位岗位招考范围,定向培养家在金寨、能安身安心服务基层的技术人员。改变外地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林业技术人员严重缺失的问题。 ——开展林业科技进村入户。面向林业生态建设主战场,组织全县各级林业科技人员深入林业生产第一线,加大科技引领,为林业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提供技术服务,采取集多种形式开展林业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探索建立林业乡土人才与大户结对帮扶机制,提升林业科技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精准度。 ——建立“一林一技”科技服务体系。根据林业科技人员的技术职务、专业特长、岗位特点等情况,确定每名林业科技人员直接联系服务一个或多个林长责任区,实行责任到人。采取林业科技人员长期进驻、短期蹲点、定期到点、适时应招赴点等,拓展“一林一技”的实现方式,确保科技服务体系全覆盖、见实效。 ——扎实推进“112”林业科技服务活动。组织15名以上林业专家开展“112”科技服务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每名专家每年推广1项以上林业实用新技术(含林业植物新品种、林木良种、标准、新材料或新工艺),服务或创办1个林业示范基地,定点帮助2户林业大户。 (七)改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期间,全面改善和提升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任务是建设好六大系统。 ——建立覆盖全县的森林防火适时监控指挥系统。在全面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按照林区面积每78平方公里建设一个新型360°球型监控器的标准,全县建设监测点,实现全县林区全覆盖。升级终端平台建设,建设监控指挥演播厅,配置大型显示屏和通信指挥系统。全面升级信息传输线路系统,引进和利用5G技术,确保监控信息即时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全县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支撑。 ——建立全县重点林区森林火灾扑救用水网络系统。在全县如自然保护地、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区和特殊用途林区等重点林区,全面建设森林防火用水网络。防火用水网络建设主要建设消防水池和管网渠道。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的防火用水网络建设结合森林旅游设施共同组织实施,功能相互兼容,起到即美化环境,提供了水景观,又保障了防火用水安全。“十四五”期间全县规划建设森林防火蓄水池,铺设防火水管渠道,实现重点林区全覆盖。 ——建立覆盖全县林区的通信系统。积极争取通信部门加大对林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本实现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旅游风景区等重点林区通信信号全覆盖。 ——建立全县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共享系统。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林地“一张图”数据资源,优化整合,升级功能效率,建立全县森林资源数据库更新共享系统。为全县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森林资源数据共享和森林资源上市交易等现代林业行为提供平台支撑。重点建设数据更新采集末端系统、县级汇集分类平台系统、传输系统、社会共享(查询)系统。 ——提升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的办公、生产、生活用房条件,完善场区内部道路,提高场区用水、用电和通信质量。整治脏乱差环境,开展文明创建,提高场区的绿化美化水平,加大国营林场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提升全县林业交通和装备质量。县级配备防火防灾专用车辆,各乡镇配备防火防灾执法工作专用车辆。县级配备防火防灾专用直升机、无人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预警和应急能力。 (八) 兴林富民,助力乡村振兴。 ——着力乡村绿化美化,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继续依托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创建、森林抚育等重点生态工程,开展村庄绿化专项行动,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增强生态功能。尽可能利用农村“四旁四边”、道路等引导农民种植油茶、核桃、桃、李、杏等经济林果、花果蔬菜,花卉苗木,既打造家庭园艺景观,又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利用村庄“四边”,建设供村民休闲、游憩的游园绿地,搞好中心村绿化和路渠堤塘绿化。力争到2025年,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实现村庄绿化达标全覆盖。 ——加速林业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立足林业大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油茶、山核桃、板栗、毛竹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巩固提升高效经济林扶贫产业基地建设,普及毛竹产区的村级竹制品加工的扶贫车间建设,提升林业产业对农村经济的贡献率。 ——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产业,打造宜游乡村。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地域特色文化,发挥森林的独特作用,打造森林特色品牌。强化景观森林、古村落、古树名木等森林休闲养生资源的修复、保护和利用。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县、省级森林休闲养生城市、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精品民宿培育和创建工作,培育“茶山花海”、“映山红花海”“万亩林海”“红岭公路”等点、线、面结合的森林休闲养生发展精品。创建县级森林休闲康养小镇、森林旅游特色村庄,认定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命名农家小院、森林人家,初步形成集医疗、养生、康复、保健、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打造全国知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和森林康养大县。 ——构建完整的林业服务体系,增强乡村振兴活力。一是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建设,构建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达到生态保护与增收脱贫双赢。二是加快与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的对接,充实完善林权流转服务功能,放活经营权,鼓励引导集体林权流转交易,推进开展“五绿兴林·劝耕贷”融资担保业务工作。加快发展股份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有序流入林业,促进集体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帮助农民盘活森林资源。到2025年,培育林地流转面积2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100个以上,建成股份制林业合作社200家。三是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开展科技进村入户,促进生产者素质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到2025年农村技术人员真正达到“一村一技”,实现技术推广服务全覆盖。 六、重点工程项目及实施年度安排(详见附表) (一) 林业生态建设方面 1、长江防护林建设项目:新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3万亩,投资550万元。 2、中央财政森林抚育项目:实施森林抚育5万亩,投资500万元。 3、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新建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2500亩,投资250万元. (二) 林业生态功能区建设方面 1、森林康养林修复改造项目:修复康养林10万亩,投资10000万元。 2、森林康养步道建设项目:修建宽1.5米混凝土森林康养步道500公里。投资5000万元。 3、大别山珍稀植物园项目:建立大别山珍稀植物园400亩。投资6000万元。 4、大别山药用科普植物园建设项目;建立大别山药用科普植物园100亩。投资1000万元。 5、森林科普廊道建设项目:建立20公里森林科普廊道。投资600万元。 6、森林监测服务平台及监测点项目:建立一座森林监测服务平台,建立20个监测点。投资2500万元。 7、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区(点)4处,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投资1.9亿元. (三) 林业产业发展方面 1、经济林抚育项目:板栗抚育1万亩,油茶抚育6万亩、山核桃抚育1.3万亩,投资7900万元。 2、油茶、山核桃新造林项目:新发展油茶2000亩,新发展山核桃1万亩。投资1200万元。 3、林下经济发展项目:林下种植中药材10000亩,投资5000万元。 (四)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资源管理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工程:建设50个360°球型监控器,建设200平方米指挥中心以及传输系统,投资8000万元。 2、重点林区森林火灾扑救用水网络系统建设工程:建设蓄水池1000个,管网150公里,消防水泵100台。投资8500万元。 3、林区的通信系统建设工程:建设通信4G基站20个,投资3000万元。 4、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共享系统建设工程:建设县级汇集共享平台,27个乡镇(林场)末端录入平台,系统软件开发。投资1000万元。 5、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自然保护区的办公、生产、生活用房水平,环境整治。投资1500万元。 6、林业交通和装备质量提升项目:购置配备车辆54辆,直升机1架,无人机5架。投资1630万元。 七、综合效益 (一) 经济效益 通过“十四五”林业各项建设任务的完成,林种树种结构渐趋合理,林分质量逐步提高,林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木材的产出率将提高10%。板栗、油茶、山核桃生产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集约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板栗年产量达到2万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年储藏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年综合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年产油茶籽2000吨,产值达4000万元。年加工油茶2万吨以上,力争年综合产值达到4亿元。年产山核桃500吨,产值达8000万元。新培育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至十四五期末,林业年总产值达到80亿元。林下发展以食用菌、中药材种植可创收1.5亿元,发展森林旅游年可创收3亿元。同时,由于林业的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防灾减灾能力也得到显著的提高,间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收入,加快了乡村发展。 (二) 社会效益 每年可向社会提供6000万公斤的的板栗、油茶、山核桃等林产品原料,促进了林业加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林下经济的发展,也为市场增加了如食用菌、天麻、茯苓等中药材的供给量,对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又有了新的追求,回归自然的森林旅游方兴未艾。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将极大地促进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业的兴起,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林业的发展也山区农民提高了大量的经济收入,为农民提供致富途径,有利于三农问题解决,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 生态效益 八、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 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调查研究,综合决策,对规划进行监督、评估,科学规划工程项目,确保顺利实施。切实发挥大局意识,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统筹谋划各项工作。 (二) 积极争取项目,强化资金支持。 围绕规划目标任务,在结合我县林业实际,找准问题方向,以解决我县林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的基础上,做到好和上级部门的对接工作,根据政策导向和“十四五”林业投资方向。谋划我县林业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坚持“外争扶持,内激活力”,积极探索和实施林业改革,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林业生产领域集聚,扩大林业的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建立外资参与本县林业建设的投入机制,形成林业建设多元化投资格局,利用全社会力量,更好更快地促进林业发展。。尤其对信誉好、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要优先落实信贷补贴、减免税费政策;要扩大林业产业小额信贷规模;协助金融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森林抵押、森林保险制度。 (三) 实施人才战略,强化科技支撑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林业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充实基层林业科技人才,强化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校和林业专家的联系和合作。引进国内外生态建设和发展绿色产业的先进经验和科技成果,依托林业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的科研攻关,千方百计地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 (四) 严格考核,落实奖惩。 建立健全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长效机制和森林增长指标考核制度。结合林长制改革,切实把林业重要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制订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将林业发展业绩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紧密的结合起来,并建立干部离任核查机制,确保林业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