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微言教育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落下帷幕,但各地各校推进体教融合步履不停。今天,教育部政务新媒体“我有这...
转自:微言教育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落下帷幕,但各地各校推进体教融合步履不停。今天,教育部政务新媒体“我有这一手”栏目带你来看重庆市如何推动体教融合,打造活力校园——
推进体教融合,重庆这样做——
注重学校体育基本普及
重庆市确保体育课程开课率、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率、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均达100%,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确保每个学生在校至少学会2项基本运动技能;注重个体差异,集中全市优质师资力量创编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建立市、区(县)、校三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机制,深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着力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重庆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专业化指导和科学化训练,强化对学生跑跳、足球、体操等基本运动、专项运动和传统项目的技能训练;在全市创建19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1300所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227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将体育教师培训纳入“国培”“市培”项目,每位教师每5年培训时间达到360学时;每2年举办市级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比赛,不断强化师资培训。
拓展体育竞赛活动平台
重庆着力构建覆盖每一个学生的校级体育竞赛体系、覆盖每一所学校的区域性体育竞赛体系和覆盖学生每一个运动项目的市级体育竞赛体系。每年组织市级学生体育竞赛150余个项目,参赛运动员达2.5万余人次;每年举办大中小学生体育赛事90余项,打通教育和体育系统高水平赛事互认通道,实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中小学体育竞赛的有机衔接。首届学青会中,重庆组建52支代表队共526人参赛,收获7金20银20铜,其中,校园组获得6金9银10铜。
运动活力这样绽放“山城”校园——
重庆谢家湾学校:研发特色体育活动,探索跨界融合教学
学校坚持每学期打造历时两个月学生全员参与的体育节,设置以年级为单位参赛的气排球、篮球、足球等联赛及跑、跳、投等单项竞技赛。研发关联学生生活,具有实践性、探究性的班级自编操、抖空竹、踩高跷、竹竿舞等趣味体育专题活动50余个。开展学科整合研究,实施体育教师跨学科任教,以体育课程为基础,整合数学、生物、心理健康等学科,开发《五子棋游戏》《合作跑》《运动的快乐》等体育融合课例,推动在体育情境中掌握学科知识,提升思辨力。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以“赛季”贯穿学期教学,坚持“竞技+教育”融合发展
学校创新教学模式,以“赛季”形式贯穿于学期教学,变班级为赛队,让学生作队员,在游戏竞赛中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能;实施高中体育选项走班教学,充分满足每个学生多元化的运动需求;学校以学生活动为重点,做到天天有体育运动、周周有体育课程、月月有体育活动,以“体教融合”为抓手,组建凤翔俱乐部,通过现代体育组织形式,加强与市、区体育局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学校现有田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射击等八个竞技体育项目,近十年已斩获国家级及以上金牌24枚;为国家队输送两名田径专业运动员,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百余名。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把“小场地”打造成校园体育运动乐园
学校本着“小场地换空间、小场地换时间、小场地激发兴趣、小场地提高效率”的理念,上天入地,从平地到墙面,硬地到草地,沙地到水池,对学校有限的空间资源进行大胆创新、挖潜扩容;创造性开发5米为直径的围挡式“笼式足球场”,大幅提升参赛学生人数和比赛场次;结合山城地势特点,建设室内足球教室群、沙滩足球教室群、水上足球场、屋顶足球场,建成足球公园、篮球公园、体能公园、蹦床公园、轮滑公园、定向越野公园、射击场和AI智慧体能场等,充分利用每一块可以利用的空间,把校园打造成学生的体育运动乐园。
策划 |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
供稿 | 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