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心灵迷雾·重寻心之归宿
在收押的新收罪犯中,会遇到许多有不良情绪,甚至是心理疾病的罪犯。有些人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实则内心却“暗流涌动”。上海市新收犯监狱围绕“评估、管理、矫治”一体化,依托罪犯评估矫治中心,着力打造科学认识罪犯的“第一课堂”,不断提升新收罪犯评估鉴定科学化水平,并着眼罪犯差异化情况,开展个性化服刑指导…...
拨开心灵迷雾·重寻心之归宿
在收押的新收罪犯中,会遇到许多有不良情绪,甚至是心理疾病的罪犯。有些人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实则内心却“暗流涌动”。上海市新收犯监狱围绕“评估、管理、矫治”一体化,依托罪犯评估矫治中心,着力打造科学认识罪犯的“第一课堂”,不断提升新收罪犯评估鉴定科学化水平,并着眼罪犯差异化情况,开展个性化服刑指导……
01
由表及里,见微知著
罪犯朱某某因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6个月,入监以来,表现良好。可是有段时间改造上有些懈怠,同时出现失眠的症状。这让他感到身心俱疲,主管民警发现相关情况后,引导他申请了监狱的心理咨询。
监狱心理咨询师何振通过翻阅档案资料,掌握静态改造情况,同时结合心理咨询,通过倾听详细了解他当前的困境。如“我最近经常睡不好,这周因为内务被警官批评了,我不是一个偷懒的人,但就是近期感觉疲惫了,不想严格要求自己了。这样的表现让我感到压力巨大,我是不是天生就比别人差?”朱某某掩面说着,随后扭了一下脖子,表现出难以言表的无奈和痛苦。
“很高兴你能告诉我你的想法,我相信你不是一个偷懒的人,你近期的改造放松,也并不是你天生就比别人差,会不会是有其他方面存在问题呢?”咨询师通过积极关注给予回应,在得知他想要改善睡眠质量后,咨询师通过6次的正念冥想呼吸训练,对他进行了心理调适。在调适结束后,咨询师发现了他不经意的“小动作”,最后一次也提出了疑问:“我很好奇,你为什么要摸一下脸和头,然后扭一下脖子呢?”,“我也不知道,扭了脖子我的心里就舒服了。”朱某某说完再次扭了一下脖子,“我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个习惯呢!”
02
抽丝剥茧,追溯过去
为了寻找他“小动作”背后的心理动机,咨询师决定深挖他童年经历,真诚的问到:“你回忆一下,最早一次这样的小动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回答到“应该是在十岁的时候”。咨询师继续问到“你能和我说说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朱某某扭了脖子后回答到“我父亲很能干,那时候我们家也是村里第一个盖上三层砖混房子的,......父亲在那一年因过度劳累去世,母亲也在同年改嫁。”咨询师并未急于回应,看到朱某某眼角泛起泪花,适时递上纸巾,并继续倾听着,朱某某擦掉眼泪说着,“结婚后妻子也因为我经常反复检查门锁、车门和我吵架,现在入狱服刑,我很担心家里,但又不敢告诉家人我在服刑.....我让家人失望了,我什么都做不好,我没有用!”。
咨询师发现这种“小动作”行为背后是深深的不安全感,以至于他被捕至今都不敢告诉家里实情,看到同犯都开通了亲情电话,这也让他的内心非常矛盾。通过更为深入的了解,咨询师似乎探究到了原因:“童年丧父”给他造成了心理创伤,从此之后过度担心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害怕家人突然离开自己;母亲再婚是为了养活三个儿子,让其形成了“只有做到完美,才能让母亲认可自己”的认知偏差,童年形成的不合理认知模式被保留至今,这不仅是导致“小动作”的原因,也可能是导致其当前陷入改造困境、失眠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所在。
03
自我觉醒,从“心”改变
在初步认定朱某某有强迫行为后,咨询师尝试帮助他。对于强迫行为的矫治,认知行为疗法是常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咨询师帮助他识别那些不合理的思维模式,让他明白强迫观念是大脑的一种错误信号。同时运用暴露与反应预防法,让他逐渐面对自己所害怕的情境或想法,逐步克制自己的强迫行为,咨询师引导他忍受由此产生的焦虑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强迫行为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咨询师何振说:“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强迫行为的来访者都像是在黑暗中独自挣扎的旅人,而咨询师就是那盏为他们照亮前行道路的灯,帮助他们拨开强迫行为或思想的迷雾,打破束缚心灵的枷锁,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动权。”
▻▻▻
原标题:《【心理咨询师手记】拨开心灵迷雾,重寻心之归宿》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