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大学英语
我校推行学分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这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成立了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改课题组。我们认为,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进行综合改革,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教改以后,我们就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学目标会更加明确,教学空间会更大,教学...
I.大学英语
我校推行学分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这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成立了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改课题组。我们认为,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进行综合改革,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教改以后,我们就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学目标会更加明确,教学空间会更大,教学内容会更加丰富,教学手段会得到提升,教学方法会更加多样化,因而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也将随之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我们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联系实际,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关系。我们认为,英语教学中要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要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创造良好而多维的英语教学环境,帮助他们在听、读、说、写和译这五个方面协调发展,让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让英语在他们的专业学习中发挥作用,为他们将来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最近几年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读能力,和一定的说、写和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我们的教学应力求做到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形式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就内容而言,拟分成基础教学和基础后教学两个系列;就形式而言,分课内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两种。我们将根据不同的学习群体选用或选编切合教学实际的材料。
1、课内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活动,也是我们所要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课内教学又分为基础教学和基础后教学。
⑴基础教学
根据我校的情况,基础教学指包括现在的预备级到四级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大学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学校不断扩招(还有其它原因),我们发现入学的新生英语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入学成绩达不到及格线,其中有些(不包括音乐、体育和美术专业)竟然在40分左右。因此,我们认为我校实行学分制后,可将大学英语教学在基础阶段的起点分成三个级别:预备级、一级和二级。具体做法为:
①预备级──三级教学 上课时间为4学期。这一级别设置主要对象为我校高考英语成绩在80分和80分以下(总分为150分)的入学新生。他们学完三级后,成绩合格者,获得16学分;
②一级──四级教学 上课4学期。这一级别的对象为英语高考成绩在81─119分之间的入学新生。学生入学后从一级学起,学完四级,且每学期考试成绩合格,完成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获得16学分;
③二级──四级教学 上课3学期。这一级别的设置对象主要是英语高考分数在120分(含120分)(总分150)以上的新生,经本人申请可免修一级英语,自然获得第一学期的4学分,然后直接从二级学起,学完四级,且每学期考试成绩合格,即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再获得12学分。
说明:A)如果新生中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者,且成绩在70分以上(其中包括70分),可申请免修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获得基础阶段的16学分,选修基础后阶段的英语学习课程;成绩在70分以下者,可申请免修一级和二级英语,同时获得一级和二级英语的8学分,进入三级英语学习;
B)以上各级均为综合英语课程,每周4课时;
C)我们这里的英语级别是以我校学生在不同学期里的学习内容来定的,与现存“四、六级英语考试”的“级”有不同的含义;
D)有关基础阶段学生考试不及格和最后一学期的学分计算问题,请参阅本文的第三部分。
⑵基础后教学
这一级别主要为学完或免修四级英语的同学而设置的,供他们选修。主要课程包括:
综合英语5-6级(每周4学时,一学年课程,8学分)
英语视听说(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英语报刊选读(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高级英语写作(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英美文化概况(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英美文学欣赏(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英汉互译基础理论与实践(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商贸英语(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法律英语(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语言学概论(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计算机英语(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口译技巧与实践(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英语口语(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英译中国文学名篇赏析(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四级英语考试策略(一学期课程,4学分)
六级英语考试策略(一学期课程,4学分)
PETS考试策略(一学期课程,4学分)
考研英语策略(一学期课程,4学分)
科技英语(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科技英语翻译(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文秘英语(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语用与交际(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英诗赏析(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英语修辞学(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圣经》选读(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希腊罗马神话(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测试学(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英汉语言对比(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英语文体学(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英语简史(每周2学时,一学年课程,4学分)
说明:A)以上课程均围绕语言技能、知识内容与实际运用三种类型来开设。技能型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熟练并提高使用语言的技巧;知识型课程在于帮助学生通过英语这个工具,获取或巩固新的知识。这种学习模式将越来越引起重视;实用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与社会接轨;
B)所列课程均以或主要以英语为课堂教学语言;
C)以上所列课程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调整课时安排;
D)有一点应引起注意,即有些课程的班级人数不能过多,比如口语,应以25-30人为好,否则课堂教学效果便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法组织课堂活动;其它课程班级人数也应在40人左右。周济部长曾明确提出,大学外语教学每班学生以30人为宜。
2、课外教学,是课内教学的延伸,也是语言学习不可忽视的必要活动内容。学生通过课外的自主学习,完成课堂教学因时间等各种因素限制而无法进行的活动,或加大练习量,或通过运用英语来学习英语。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学习方式和内容,张扬学习个性,各取所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去利用并开拓外语学习的多种渠道,培养自学能力。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校园网的有利条件,进行教学互动,讨论问题,答疑解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也可以互动,且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增强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学校应想方设法,建立和巩固外语学习的浓厚氛围,创造外语教学的多维空间,紧跟功能意义教学的新趋势,搞好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型教学过渡的转轨,在优化软件环境的同时,要加大硬件投入。我们认为,目前我校可利用以下渠道实施课外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⑴发挥安徽师范大学广播台的作用 我校广播台每次播音正好是学生课前、课后最为集中的时间,这时可以将预先录制的英语节目在恰当的栏目中播放,同学们可以在闲暇的几十分钟里,不需佩戴耳机,轻松自在地听上一段时间。
⑵充分利用学校英语调频台 我校实施学分制后,课堂教学时间由原来的6教时缩短至4教时,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原先在课内处理的教学内容,不得不割舍,比如听力,我们觉得调频台就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⑶切实抓好我校英语之角的各项活动 我们认为英语之角是我校学生运用英语的大好场所。在那里,同学们可以跟外籍专家、英语教师、留学生以及彼此之间交流切磋。除了自由地互相探讨之外,英语之角还可邀请中外专家等举办讲座,或就某一专题进行讨论,或组织院系际的英语朗诵、演讲比赛,或在周末安排会员观看英语电影等。总之,活动要有实质内容,促进同学们通过英语来了解英语社会文化,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自身的英语语用水平。英语之角是我们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这方面的工作非常必要。建议学校责成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来。
⑷让我校计算机校园网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 我校计算机局域网的成功运行,为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无比巨大的空间,如果我们在硬件设施上多加投入,方便广大师生用好这个网络,那无疑是我校英语教学的一大福音。我们建议学校采取如下措施:
①请有关方面专家协同外国语学院,设计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网页,这样我们可以将英语教学方面的多媒体资料挂到网上,供学生使用;
②开设英语聊天室,鼓励同学们在这个广大的虚拟空间里,毫无顾虑地彼此键谈,提高自己口头和笔头的表达能力。可以邀请本校教师和外籍教师参加,给学生以帮助;
③建立BBS,同学们可以异时异地提出或是解答问题;
④设置一个我校自己的大学英语邮件通讯录,方便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课外英语教学互动。
说明:校园网将是我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一块重要阵地。师生可通过校园网进入因特网的无限海洋,获取外语教学的多种信息。盼望我校在不久的将来,保证师生都能方便地使用计算机上网,利用高科技手段,创建多维的外语教学环境。
三、教材
四、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记,课下背;教学手段也很有限:讲台、课本、粉笔和黑板。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灵活性,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过分依赖课堂教学,被动学习,从而养成学习的隋性,把有趣的语言学习过程变得味同嚼蜡。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改革。
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教学中除了理论部分需要教师阐释外,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跟着学生转,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运用多种手段,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条件,督促学生思考,组织他们进行听、读、说、写和译的全面活动,通过运用英语来学习英语,想方设法提高他们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我们要吸收外语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将课堂教学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上来。教师要精讲,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综合运用上面提到的五种技能,让学生多练习,教师当好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方法上博采众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们认为没有一个万能的教学法,但有效的教学做法是存在的,我们要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为目的,收集、研究教学方法,并在我校推广。在教学手段上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成果,提高教师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搞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好出版社提供的计算机教学软件,用好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网络各种渠道,延伸学生的学习视野,创造多维的学习空间。我们希望学校在教学的硬件投入上加大力度,以满足需要。另外,我校近几年的招生数额不断增加,因而几乎每班的学生数都超过了60人。这种大班教学的形式违反了外语教学的规律,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希望学校注意这一问题。
五、测试
测试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教与学情况的有用手段之一。我们认为要注重形成性考核,因为它强调教学过程管理,重视学习过程的控制,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抓好终结性考试。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各项所占的比例为:20%+30%+50%为宜。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率、作业以及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1、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每个学期都要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帮助师生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手段;2、试卷跟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力求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3、学期成绩不及格者,按教务处有关规定处理;4、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的学生,一律等学到三级或四级才准许报考国家四级英语的统考。目前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①减少国家四级考试对正常教学的冲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基础阶段必要的学习任务;②有利于教学管理的有序进行;③增加我校每届学生通过四级的优秀人数比例,为更多的学生进一步获得口试资格创造条件,同时也为今后的考研在外语方面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5、一级起点的学生学完三级英语后,如果报考并通过了国家四级英语考试,可免修四级英语,自然获得基础阶段大学英语课的相应学分;6、预备级起点的学生学完二级英语后,可自行决定是否参加国家四级英语统考。如果报考并通过,可免修三级英语;一级和二级起点的学生学完四级英语后,先参加国家的四级英语统考。如果通过了该考试,即完成英语课程基础阶段的学习,自然获得相应的学分,对于未能通过的学生,成绩经折算后仍不及格者,按教务处的有关规定处理。
说明:目前我们不能把国家四级英语统考作为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绝对标准,因为这种考试就试题设计的情况来看,过多地考虑了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过分强调了测试的信度,不够注重测试的效度。这也是我们坚持要学生学完三级和四级后再报考的一个重要理由。出于同样的考虑,入学新生中通过四级统考者,其报到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才能申请免修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
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我们要确保这支队伍的质量。目前我们这支队伍虽然学历还普遍不高,高、中、低职称比例还不够合理,但因为年轻,大家精力充沛,潜力很大。我们准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并支持年轻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考硕考博(目前已经有不少年轻教师在准备考研)。要求在校年轻讲师和助教每年认真研读5到10本专业著作,彼此相互交流,并不断提高英语水平、汉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年轻教师要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同时还要求大家多读英美等文化学和汉英对比文化方面的著作,以及语言学、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注意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平时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批改好作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详细计划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做好学生平时成绩的记载。我们要求教师要教书不忘育人,注意以身作则,牢记“师范”二字。我们对教师的工作每个学期都进行检查,检查形式为:听课、抽查作业批改情况、查看备课笔记、组织学生座谈等。
以上六点就是我们综合改革的主要方案。我们相信有学校和学院的两级领导的支持,有大学英语教师的努力,改革的方案一定会成功。
II.大学体育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依据国务院颁发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我校多年来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已有成果的初级上,吸取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结合我校体育师资和体育设施资源,对我校原有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充分体现“三自主”的体育教学模式,使我校能更好地适应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课程目标
(一) 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熟练掌握两项以上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提高自身运动能力和体育文化欣赏水平。
(二) 掌握如何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学会正确、客观地测试和评价自己的体质状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 通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
(一)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44个学时的体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在第一和第二学年1~4学期选修体育课程,每学期最多可选修1学分,共需修满规定4个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 根据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和我校现有场馆资源、师资力量,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提高班体育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
(三) 目前,高年级和研究生均已开设体育选修课。
五、课程结构
(一)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重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每学期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4学时),扩大学生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 体育课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自由度。
(三) 校代表队日常训练按每周四学时纳入体育课程之中。
(四) 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康复、保健课程。
六、课程内容
(一) 特色教学项目(1——2学分)男、女生待定。
(二) 兴趣选择项目24项(2——3学分)
田径、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排球、毽球、门球、健美操、定向越野、体育舞蹈、社交舞、健美(男)、形体(女)、艺术体操、有氧健身操、自卫防身、武术、散打、跆拳道、民族健身。
(三) 保健课(4学分)
主要为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学生需经过校医院保健科认定资格后选课进行学习,获1学分。
(四) 专项训练课
专为校体育代表队设计的训练课。体育特长生以及其他校体育代表队队员根据完成训练课(每周不少于2次)和比赛任务的情况,可获得4个学分(训练一学期获1学分)。
(五) 理论课
理论课是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每个学生在两年的体育课程学习中必须参加规定的理论考试,其考试成绩以20%计入本学期考核成绩。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见下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表(男、女生合用)
学期 课时 教 学 内 容
1 2 引导课(介绍选项项目教学大纲、现状与发展、教学管理)
2 体育概述、高校体育
2 2 大学生体育锻炼
2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卫生保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3 2 选项项目基本技术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 选项项目基本战术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4 2 选项项目规则与裁判法简介
2 体育欣赏知识与方法(选项项目)
七、教学管理
(一)选课程序
1、学生在每学期开学前通过互联网进行选课,每班核定人数为35人,少于20人原则上不开课。
2、学生自第一周起按校园网上公布的时间、地点上课。在开学后一周之内,学生可自行通过校园网进行调、退课。中途不再办理转班、转项、退班手续。
(二)上课时间
南校区上课时间安排表
节 时间
上午 1——2 8:00——9:40
3——4 10:10——11:40
中午 5——6 12:20——14:00
下午 7——8 14:00——15:40
9——10 16:00——17:40
晚上11——12 18:00——19:40
北校区上课时间安排表
节 时间
上午 1——2 8:00——9:40
3——4 10:10——11:40
下午 5——6 14:00——15:40
7——8 16:00——17:40
(三)上课地点:学生按校园网上公布的上课地点上课。
(四)成绩考核
根据各教学专项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每学期进行期中阶段性考核和期未总结性考核。成绩以百分制标准进行评定。(成绩评定采用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终结、主观与客观、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结合。理论课和术科成绩(每一项考试内容)均不能于30分,否则本学期的体育成绩为不合格)。
(五)成绩登录:教师在学期末统计学生成绩,并通过校园网登录学生成绩。(学生可在校园网上查询成绩)。
III.公共计算机
公共计算机课是为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承担着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一直承担全校公共计算机的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环境和条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一、我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我校开展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时间较早,课程体系经历了从“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演变过程。目前我校在一年级开展公共计算机教学,共开设一学年,教学内容基本上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为主,再加一门语言类课程,语言主要包括:C语言、VFP、VB。我校公共计算机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特殊问题:
(1)入学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已具有相当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有些学生则完全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第一学期按自然班上课,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进度上不易把握。
(2)我校学科门类分布较广,涉及文、理、艺、体、工等多类,且师范和非师范专业并存。由于学科之间的差异较大,学生对计算机公共课的需求和学习兴趣有较大的差异,现在还不能完全按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开设课程。
(3)第二学期开设的语言类课程,对理科学生比较适合,但对很多文科学生,特别是艺体类的学生来说,普遍感觉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排斥情绪。
以上存在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加以解决。
二、公共计算机教学已取得的成果
(1)科研成果:1998年底获省教育厅教学研究立项,“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块化实践的研究”,从而实现了实验教学规范化的体制与管理。发表多篇论文,其中2006年发表教学论文3篇。
(2)教材建设: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以及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结构的不断拓宽,适时制定了符合我校校情的教学大纲,出版了一系列教材并开发了配套的教学软件。2000年编写出版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及配套的实验教材《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编写出版了《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年编写出版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3)实验室建设:南校区建立了两个120机位和一个70机位的机房并配有投影仪。中校区在2006年完成了机房的调整和改造,建立了两个120机位的机房。所有机房的计算机均可通过校园网连接Internet网。中校区还建立了一个多媒体报告厅,供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研讨和课件开发。
(4)网站建设和无纸化考试:建立了计算机公共教学网站,为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提供了的平台,教师可通过网站接收学生提交的作业,解答学生的疑问。网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延伸学习以及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提供了方便。建立了网上无纸化考试系统,不仅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5)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培养出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在教材建设、网站建设以及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方面作了很多实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计算机应用基础》于2004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三、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方向
(1)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以师范特色为主的教学新模式
针对目前我校公共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化教学改革。新生入学时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并以此把学生分为“零起点”和“非零起点”两类。对各类型的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实行分类教学。保证学生在校四年期间,在计算机基础知识、Internet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的不间断教育,增设一些适用于师范院校文、理、艺、体专业特点的综合教学、实验内容,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选择,切实提高他们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2)进一步完善教学网站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