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我在金融投资中的战术失误(1)—买的那只挂钩中证500的雪球

扫码手机浏览

人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投资犯错?! 两个时候,一个是没钱,但想要快速致富的时候,另一个则是快速“有钱”的时候(注:这个“有钱”是相对的,可能绝对值并不是很多,只是相比于过去的自己,积累了一笔闲钱)。 这两个时候,都容易让我们情绪上脑,犯下大错,比如之前我们可能都看到过的某某彩票中大奖的幸运儿在几年之后又再次返贫并且...
人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投资犯错?! 两个时候,一个是没钱,但想要快速致富的时候,另一个则是快速“有钱”的时候(注:这个“有钱”是相对的,可能绝对值并不是很多,只是相比于过去的自己,积累了一笔闲钱)。 这两个时候,都容易让我们情绪上脑,犯下大错,比如之前我们可能都看到过的某某彩票中大奖的幸运儿在几年之后又再次返贫并且可能状态更差的案例。这都是导致的“遭殃”,所以越是有了一些沉淀和积累,越是要冷静沉着,做到有原则和纪律的去投资。 之前,我写过一个系列,叫做《我的投基10年,从亏到赚的经验与教训》系统地回顾了自己在投资基金过程中的一些过往,最后总结了投基的16字箴言。这些投资的过往是弥足珍贵的,浓缩提炼的框架和方法也着实在接下来的投资道路中帮助了自己,让自己避免犯下一些战略级的错误,比如我在2020年,2021年即便有一些新增资金的情况下,依然做到了没有大量购买偏股型基金,将自己的股债投资比例一直控制在4:6的范围之内(当然,为了保持4:6左右,在有新增资金的情况下依然还是少量分散购买了一些偏股型产品),这带来的结果是到目前为止,我的整体持仓在剔除掉雪球产品(这是我后面要说的其中之一的战术失误)的浮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正收益,同时能够让我在现在的市场阶段还能相对从容的在市场下跌时有节奏地继续加仓(目前股债比例已经超过6:4)。 其实在投资中,有一种状况是很难避免短期,甚至是中期浮亏的,这种情况就是上涨行情叠加你的个人人力资本同样上涨,即投资之初你的本金有限,随后市场开启行情,过了两年你也赚到了些钱,此时你就很难不陷入“追高”的境地,或即便你控制了仓位,做好了股债的搭配,中短期依然可能会面临账户资金的回撤和浮亏。 当然,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在投资这场无限的游戏中必然要经历的考验,在这方面,有了前面十几年投资总结的纪律和规则的加持,我自我评价整体还是做的不错。但是落实到战术上,比如单只产品,具体时点等等,从结果上来看,有些确实差强人意,并且现在往前回溯当时的决策依据,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正好趁今天做个阶段性梳理,以期在未来在战术的层面也能做的更好。 总体来说,过去2年多,在产品投资上,梳理了下主要有四个(类)标的值得反思,一个就是上面提到,也是这篇文章核心要聊的购买过的一只雪球产品(现已成功敲入,并马上到期),一类是通过场内买入的封闭式基金;一类是一些行业主题型基金,包括中概互联;最后就是一只股票,今天我们先来聊聊这只雪球产品: 这个产品是在2021年11月买入的,现如今接近2年,这个月到期,期间敲入过(敲入就是净值下跌20%及以上,当时的敲入时点是在购买半年不到,在2022年4月27日,中证500最低来到过5158点,现在是5500点左右),敲入当天我就计提了损失(将其在组合中从一只交易波动率的年化20%的另类产品计成了普通股票多头产品),刚刚我看了下,还好之前就敲入过,如果之前没敲入,最近市场的回撤则会让它敲入(净值下跌20%),要知道这可是快到期的时候突然敲入,不管如何调整心态,我想心情都会大受影响吧,因为算上机会成本,一来一回几天就是60万的真金白银啊(不敲入两年拿40%的收益,敲入就按照净值来计算)。 当初,其实是基于资产配置的逻辑对雪球类产品进行的配置,就是在常规的股债的资产中加入一些相关度低的另类资产,比如这类交易波动率的产品。但是在做出决策之后,后续就是以一种惯性在购买雪球产品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只产品之前,其实我也买过其它雪球,都是很快就敲出了,虽然年化收益都不错,绝对收益却一点都不性感,在当时的我觉得,买雪球产品就是要在评估了投资的收益风险各个因素后,让产品的运作周期能够长一些,这些才能真正的赚到钱。而如果真的市场遇到极端情况,出现20%以上的回撤,也就是敲入了,我在债类产品的资金也可以杀入,在市场底部积累到更多便宜的筹码。 并且,我当时买的这只雪球产品,还是渐低式敲出设计,即即便敲入后,在产品接下来的运作周期中,每个月都会将敲出的门槛下降0.5%,这就预示着在到期那个月只要能够达到购买时中证500指数的89.5%(中证500指数6300点上下就可以了)就可以成功敲出,也就可以继续获得年化20%的产品收益。所以,在最初敲入的时候,配置产品的投资顾问(是我的朋友)还安慰我说,因为离到期剩下的时间还很长,后面还是很有机会敲出的,我相信这样的话也着实可以安慰到投资者们,确实存在这样的概率,并且概率貌似也不低(期间确实有两次中证500指数都涨到了6500点上下,只是按照见低式的设计,在当时的时间点,还要再上涨100-200点才可以敲出)。。。 所以,现在再来回望之前做出的购买决策,我只能说,还是对市场最极端的情况的预估不足,凯恩斯说,“市场非理性的时间没有那么长,只是比我们账户破产的时间长那么一点点而已”,我虽然早就将这句话烂熟于胸,但显然并没有完全领会,内心还是存在着一丝的侥幸心理的,不管是对敲入的预估还是对敲入后接下来敲出的预期,我都预估不足。另外,就像上面说的,我原本想的是,在敲入后,我可以将债类产品转换成股类产品,但显然,在事情真实发生时,我才发现我在极致时刻的应对策略是准备完全不足的,这种不足既有方案上的,也有心态上的。 // 1、方案上 显然上之前我并没有想过,当雪球产品敲入,产品性质变换后,我的股债投资比例瞬间就出现了一个极大的变化, 具体来看就是从之前的4:6瞬间可能就抬升到接近6:4,这个时候我要继续卖债买股,究竟是卖多少呢?大概什么样的比例呢?另外,这部分买入的股类产品(当时想的就是继续买入中证500指数)究竟要不要卖出呢?还是说一直持有,长期投资呢? // 2、心态上 上面的问题,我都没有提前思考过,在事情发生后,显然更难想得明白,这个时候冒进的操作显然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因为就像段永平说的那样,“投资就是做对的事,在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事的时候,就是少做错事”,“此刻就是宁愿错过,不要过错”。 所以,我原以为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应对举措,但只有在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你才知道,其实你并没有完全准备好。 当然,现在,我以后视镜的角度来看待这次投资,我可以从得到更多的答案了,比如: 所以,总结下来,雪球产品的这次投资,我的核心问题出在投前,投前考虑的不够充分,比如对购买时点的合理性评估不够,对市场极端情况也预估不足,更没有做好敲入发生之后应有的应对方案的准备。 其实,这个问题很普遍,我们很多的售后问题,持有期问题,往往都是因为购买之前和购买之时没有做到合理匹配导致的,这也提醒我,在后续进行产品,特别是大额资金的产品配置时,一定是建立在将最极端的情况都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再做出的决策。 当然,在当前的时点讨论雪球类产品,其实也会延伸出来两个问题: 1、类似于雪球产品,这种有封闭期或持有期的产品,到底有没有一些bug? 从东方红睿丰开始,行业为了鼓励大家长期投资,发行了很多有封闭期或持有期的产品,本来都是好意,但正在因为持有期的存在,却也在投资者的心智中种下了一个“xx年”的种子,让持有期的结束日变成了宣判日,一旦在持有期内基金的表现不佳,在到达持有期之后,很多投资者往往会选择直接用脚投票,卖出离场,而这个时候往往都是市场底部区域,卖出的资金多半也不会马上买入偏股类产品了,这样的结果显然也背离了产品设计的初衷,反过来这也让我们去审慎对待持有期的问题。 2、此时此刻,还能不能买雪球类产品? 其实,我当时在买了雪球产品之后,就写了一篇文章《“雪球”结构产品,究竟是砒霜还是蜜糖?》,对产品特点以及适合的人群都做了梳理,从直观上来看,如果之前都在买,现在又在当初的基础上往下跌了20%,安全边际更高了,也就是未来敲入的概率更低了,岂不是更可以买了。 确实如此,即,如果你真的资金量还比较大,平时除了做股债的配置之外,还需要找一些另类资产的产品来降低波动性,现在继续拿出部分资金买“雪球”是非常可取的。但是,对于我而言,此刻将雪球到期的资金在目前的市场中尽快打入股类产品的账户,可能是更加可取的方案,因为我会认为现在股类资产的性价比要优于“雪球”产品。 这就是我的答案,也是对雪球类产品购买的一次反思,后面我会接着写剩下的一些产品或投资标的的失误,下篇见!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