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清华体育产业研究 | 日本与新加坡社区体育发展经验启示

扫码手机浏览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作为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练兵场”和“根据地”,社区体育在服务群众体育健身、提高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心长期关注社区体育发展,先后发布《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研究报告》和《江苏省四地市社区体育发展...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作为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练兵场”和“根据地”,社区体育在服务群众体育健身、提高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心长期关注社区体育发展,先后发布《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研究报告》和《江苏省四地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研究报告》。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次让我们将目光由国内转向海外,看看我们的亚洲邻国日本与新加坡在社区体育发展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希望能够为我们城乡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为群众体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与重要载体,社区体育的发展同社区所在地历史、文化、风俗,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项目爱好等背景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将这些因素同体育运动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扩大我国社区体育覆盖面与影响力,切实推动社区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亚洲,我国与地处东北亚的日本和东南亚的新加坡同属于“汉文化圈”范围,同时两国作为发达国家在社区体育发展方面也有着相对较长时间的实践经验与成果积累,接下来我们逐一介绍。 一、日本社区体育发展情况 日本社区体育的管理形式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政府机构,即市区町村教委,该机构下设体育科,对社区体育的规划发展进行管理;第二类是社区内部的体育组织,包括市区町村级的体育协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休闲协会等等;第三类是社区体育中的民间组织,包括社会上财团、企业、个人自行筹建的体育中心、体育组织,这类组织有自己的体育设施,经济独立,自负盈亏。日本社区体育的三级管理模式在运行和管理中相互协作、相辅相成。 组织方面,社区体育俱乐部是日本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基层载体。日本文部科学省在1976年对该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定义为“以体育爱好者自发性、自主性的结合为基础,为增进健康和促进相互间的协调和睦而进行的持续性的体育活动的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相关运营条件。具体包括: 1.目的相同,即自发通过体育活动娱乐身心; 2.珍惜组织,即通过体育活动扩大交友范围; 3.具有自主性,组织有自身自性经营和管理; 4.制定规章制度,在民主方式下设置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 5.制定活动计划和预定手续,从而充分利用时间和场地,保证体育活动顺利进行。 近年来,日本文部科学省积极推广综合型社区运动俱乐部的建立,除推出《运动计划基本概要》等文件外,也通过官网等渠道明确了具体的执行步骤,同时还积极辅导综合型社区运动俱乐部发展成为自主经营的社会团体组织,并制定了十项标准使所在地居民更多的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当中,具体包括: 1.成立运营委员会和办公室; 2.培养俱乐部经营人才; 3.确保收入的多样性; 4.开展有吸引力的活动; 5.宣传活动; 6.制作活动纪律和报告书; 7.联谊场所(club house); 8.社区运动指导员的培育; 9.取得非盈利性组织法人(NPO)资格; 10.危机管理。 图1 日本社区居民在进行体育运动(图片来源:网络) 设施方面,1989年1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保健体育审议会发布了《关于面向21世纪体育振兴计划》的咨询报告书,进一步完善了社区体育中心体育设施的相关标准,并构建了包括基层社区、市区町村和都道府县在内的三层垂直管理体制,对于不同的层次均有不同的要求。同时,报告书强调要建设能够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的运动场和球场,要求基层社区体育中心建设有利于观众观赛和参与的附属设施,在日常运营中要同社区其他文化活动相结合。此外,日本学校的体育场馆如果对外开放,将能够获得一定的政府补贴,因此不少社区的体育活动常常使用当地的学校体育场馆进行,使得当地社区居民能够以较为低廉的价格享受到良好的体育运动场所服务,这也成为日本社区体育发展的一大特色。 图2 日本青少年在进行网球运动学习(图片来源:网络) 经费方面,除政府每年投入外,日本社区体育的经费来源还包括各类体育基金会资助、企业赞助、社区体育加盟会员会费收入、广告费收入及其他收入等,这些资金为日本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人员方面,体育指导员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从很早开始便非常重视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形成了相对较为成熟的培训体系和管理制度,由于体育指导员在社区地位较高,因此能够吸引不少社区居民参与培训与认定,有效保证了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质量与人才资源储备。 二、新加坡社区体育发展情况 新加坡社区体育发展同样具有鲜明特色。1973年,在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倡导之下,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制订了金字塔式的大众体育政策结构。在这一结构下,新加坡体育理事会下设全民体育处,负责进行全民体育的推广,同时成立新加坡人民协会,来协助促进体育的发展和社会团结。在此基础上,新加坡成立了众多全面健身活动中心,开展包括初学者课程、家庭体育日、大众活动、专项体育活动等在内的各项体育活动。 1975年,新加坡体育理事会、教育部、国防部、园林署、康乐署以及人民协会等十五个部门联合制定了新加坡体育设施蓝图,规划在全国修建15个社区体育中心,并规定20万人左右的居民区必须建有一个社区体育中心(包含一个跑道、一个运动场、一个游泳中心、一个可开展羽毛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网球等各项体育活动在内的多用途的室内体育馆等),这些社区体育中心的价格低廉,主要服务附近居民,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居民的运动场所。截至2010年,新加坡公共体育设施已覆盖到新加坡的所有区域,其中包括24个游泳馆、19个体育场、16 个体育馆以及75个学校运动场。 图3 新加坡大巴窑体育馆(位于大巴窑新城,是最早的公共住宅区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在新加坡体育理事会的推动之下,新加坡陆续设置了94全国游泳日、94健康生活方式日以及94杜邦全国闲暇自行车赛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参加,显著调动了居民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在新加坡体育理事会以及81个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支持下,新加坡先后举办了社区体育比赛、家庭体育活动、老年体育活动以及94社区日等活动,有力推动了新加坡社区体育发展。 2001年,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将休闲体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旨在通过实施终身体育,使得大众能够参与到不同的体育项目当中。截至2008年,新加坡有将近一半的居民能够做到每个星期至少运动一次。 同时,在人民协会等机构的组织下,新加坡举办了多届社区体育运动会(Singapore Community Games)。以2018年举办的第六届新加坡社区体育运动会为例,这场为期两个多月的运动会共在新加坡全国举办百余场比赛,涵盖篮球、保龄球、乒乓、羽毛球、足球、藤球和日式接力赛跑(Ekiden)等七个项目,共吸引超过8000名选手参赛。赛会期间除体育赛事外,还积极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开放企业和志愿福利团体加入,企业可为志愿福利团体捐款,旗下员工也可参赛同受益人交流。经统计,运动会期间共有27家企业为慈善组织筹款超过9万新元。 图4 新加坡社区运动会比赛现场(图片来源:网络) 三、日本与新加坡社区体育发展经验总结 从上述日本与新加坡的社区体育发展案例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了适合本国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虽然在模式上有所区别,但都达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来说,这两个国家在推动社区体育发展方面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政府统筹总体规划 日本由文部科学省牵头负责《关于面向21世纪体育振兴计划》、《运动计划基本概要》等制度的制定工作,市区町村教委下辖的体育课负责对当地社区体育的规划发展进行管理,它们共同为以社区体育俱乐部为载体的日本社区体育发展规划了方向与路径。而新加坡则是在新加坡体育理事会的负责下,联合多部门制定了新加坡体育设施蓝图,为社区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社区体育涉及居民、社区、合作方等多方利益,沟通协调存在较大难度,由政府牵头负责总体规划,能够较好处理各种问题,高效推进社区体育发展各项工作。 (二)基层机构积极参与 在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在促进社区体育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服务社区居民体育运动的主要力量。以综合型俱乐部为例,它拥有作为活动基地的体育设施,能够定期开展体育、文化活动,配有高水平的体育指导员,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接受指导,既适合从少年儿童到老年人的多年龄层人群,又适合喜爱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人群,也适合从初学者到高水平运动员的各种不同志向、不同运动技能水平的人群参与。而在新加坡,人民协会作为政府下辖的法定机构,是新加坡社区运动会的组织单位,该机构主要职责是组织与推广社交、文化、教育与体育活动,旨在促进新加坡人的社区精神与加强社会凝聚力。基层机构的积极参与,为两国社区体育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场地设施低价开放 作为发达国家,日本和新加坡国内的不少地区可谓是“寸土寸金”,如将同体育场地设施相对应的土地与租金成本直接转嫁给进行体育锻炼的居民,昂贵的使用价格将成为阻碍社区体育发展的一大难题。面对这样的问题,两国都采取了相同的方法,除建设一定数量价格低廉的公共社区体育设施外,同时还都对学校等机构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进行补贴,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了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重视协同融合发展 在日本,要求基层社区体育中心在日常运营中要同社区其他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新加坡,社区运动会中出现了公益慈善环节。这些都说明,社区体育的发展,还是要“扎根”在社区当中,不能简单地将社区体育作为孤立的居民体育活动,而是要实现同所在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娱乐、慈善等活动协同融合发展,才能够获得旺盛的发展动力。 四、未来国内城乡社区体育发展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对未来国内城乡社区体育发展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一)相关部门对城乡社区体育发展进行体系规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作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城乡社区体育在活跃社区氛围、加强邻里沟通、增强群众团结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建议相关部门从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的高度出发,对我国城乡社区体育发展进行体系规划,不断优化社区体育发展环境与条件,使城乡社区体育成为发动和团结群众、推动城乡社区治理迈上更高台阶的“有力武器”。 (二)支持社会机构在城乡社区体育发展中充分竞争 我国城乡人口众多,城乡社区体育发展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与商机。从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降低政府行政负担、增加社会就业岗位等角度出发,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制定规范城乡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关要求与标准,支持各类社会机构在满足要求与标准的前提下,在城乡社区体育市场中充分开展竞争,为城乡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提供更好的服务。相关部门在此过程中做好监督与检查,确保服务质量满足要求。 (三)鼓励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中指出,要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必要激励机制,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此外,建议将更多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逐步纳入面向社会开放范围,提供适当补贴与管理指导,明确人身安全、伤害责任等相关划分标准,推广相应的体育保险产品,降低体育场馆所有方经营与管理风险,为城乡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提供更多优质场所。 (四)加强同城乡社区其他活动的协同与融合 不断丰富和创新的内容是城乡社区体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议在城乡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注重同其他活动的协同与融合。例如在社区运动会中举办“社区文体全能咖”评选,通过“文化表演+体育”大比拼,将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同体育活动相结合,提升居民关注度,扩大城乡社区体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又例如可以举办“社区青少年/家庭慈善运动会”,鼓励参与运动会的青少年/家庭为慈善活动积极捐款,增强居民对于城乡社区体育活动的好感与了解,在促进城乡社区体育发展的同时为慈善公益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