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记者了解到,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印发了《河南业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结合河南实际,聚焦服务“三个一批”“十大战略”等...
6月4日,记者了解到,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印发了《河南业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结合河南实际,聚焦服务“三个一批”“十大战略”等相关重大项目,提出32条具体举措,指导全省机构扎实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促进数字赋能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五个提升”
《方案》指出,力争用3年时间,河南省机构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五个提升”:提升数字金融规划组织能力、提升数字金融服务经济能力、提升数字金融风险控制能力、提升数字金融技术支撑能力,提升数字金融监管能力。
同时,辖内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金融创新有序实践,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治理更加健全,科技能力大幅提升,、和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方案》强调,要夯实数据金融基础,形成数据金融良好生态,充分助力和融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融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数字金融经营管理模式、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典型案例,输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数字风控技术工具。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以数字化手段支持金融消费者保护水平显著提高。
不搞“大干快上”,避免“空中楼阁”
《方案》还指出,提升数字金融组织规划能力,建立健全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切实推进战略实施落地,加强战略风险管理,优化组织架构,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配套机制。
省级分支机构要积极向上级机构报告河南数字金融发展情况和现实需求,吸纳引进上级机构或其他区域分支机构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促进制定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前瞻性的经营管理策略
在战略风险管理方面,要加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战略风险管理,确保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实施进程与机构自身经营发展需要、技术实力、风险控制能力相匹配,不搞“大干快上”,避免“空中楼阁”。
同时,鼓励中小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坚守定位、深耕本地,杜绝盲目照抄其他机构经验做法。尤其是部分技术能力薄弱、数据基础较差的中小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战略顶层设计合理、整体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可适当遵循“急用先行”原则,从实需性和可行性出发,优先满足基本管理需求和重点业务开展,将力量集中在特色经营、精细管理和科技支撑等领域。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金融资源倾斜
在提升数字金融服务经济能力上,《方案》指出,积极对接重大区域战略。助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服务方式,积极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动对接我省经济发展战略,契合我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服务我省“三个一批”“六新”“十大战略”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重要产业链。充分发挥“价值中介”作用,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人工成本和风险成本高带来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一站式”金融服务。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涉及催生、新模式、新动能的科技创新领域,特别是涉及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特尖”企业,要加大金融资源倾斜,提升此类主体的获贷率和获保率,并逐步降低企业用贷投保成本,促进科技研发和创新应用成果涌现。
促进科技产业供应链整体发展。以行业主管部门产业链图谱和链属企业“白名单”为基础,推动科技产业供应链的信用评估数据化、风控决策自动化、全局运营可视化、数据交易可信化和风险监测动态化,深度融入、精准对接供应链场景,融通上下游资金,优化供应链资金流,实现对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全覆盖。
严禁以“科技创新”之名模糊业务边界、层层包装产品
在提升数字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方案》指出,强化金融创新合规管理。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合规管理体系,将金融创新合规管理纳入整体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框架。加强创新项目内部控制,建立稳健的业务审批流程,对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审查范围应覆盖消费者保护、、合规销售、产品及服务定价、声誉风险、反洗钱及反恐怖融资等方面。
建立有效的业务变更管理流程,对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带来的技术和业务逻辑变化、服务提供关系变化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严守科技创新合规底线,严禁以“科技创新”之名模糊业务边界、层层包装产品,行“监管套利”之实。
加强数字化时代风险管控。建立健全数字化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利用、等技术优化流动性管理模型和监测系统,加强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相关的资金流动监测。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保持充足的流动性缓冲水平。强化外部合作风险管理,加强与第三方合作相关的风险管理,加强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强化对外部合作方的准入退出管理,注重合作过程中的管控,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健全自动化风险控制机制,推动风险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增强风险处置及时性、准确性。
打造消费者数据及隐私保护“护城河”
在提升数字金融技术支撑能力上,《方案》指出,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制定全方位数据发展战略,明确工作机制、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路径等,推动数据治理工作高效开展。强化数据治理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企业级统筹协调机制,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归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履职要求。
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技术规范应用,稳妥推进信息系统向分布式架构转型,为金融业务提供资源高效管理、弹性供给、多地多活部署能力。搭建标准化技术中台,提供标准化、组件式技术支持,提升研发质效、降低试错成本,为持续敏捷交付提供坚实技术底座。搭建综合型数据中台,加强数据驱动,集成数据整合、提纯加工、建模分析、质量管控、可视交互等功能,推动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进阶发展。搭建模块化业务中台,形成配置参数化、嵌入式的产品创新模式,支撑时代业务创新需求。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金融机构消保工作提档升级。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消保数字化建设,广泛推动、等技术在消保场景中的应用,通过消保审查平台及投诉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全面规范消保工作线上化流程,提升针对海量碎片化投诉信息的数据分析、热点发现能力,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利用数字化手段为消保监管赋能增效。
《方案》指出,按照总局部署,协同建设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平台,不断优化扩展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推进智能消保应用平台和工具开发、应用及推广。推动金融产品查询平台建设,便于金融消费者简单快捷一站式查询合法金融产品,有效识别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打造消费者数据及隐私保护“护城河”。
同时,持续打击金融机构数据过度采集、数据滥用等侵犯消费者信息安全权的行为;督促机构织密织牢客户信息保护相关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将个人客户信息保护要求贯穿到产品研发设计、宣传销售、后续服务、采集存储等全流程管控中,强化个人客户信息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加强第三方数据合作安全评估,严防信息泄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