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适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在各种回顾六十年的文章中,银川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宁夏作为一个移民地区的特点被反复提及。
所谓“宁夏有天下人,而天下无宁夏人”,绝大多数宁夏人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各种文化、各种性格、各种方言,在这里相互碰撞...
今年适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在各种回顾六十年的文章中,银川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宁夏作为一个移民地区的特点被反复提及。
所谓“宁夏有天下人,而天下无宁夏人”,绝大多数宁夏人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各种文化、各种性格、各种方言,在这里相互碰撞、彼此交融,最终融为一体,海纳百川,形成了宁夏人包容而不排外的气度与胸怀,即便是异乡人来到这里,也非常容易迅速把他乡当作故乡。
所以在宁夏,翻开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所学校的花名册,你会发现“籍贯”一栏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省市区;人和人刚刚认识的时候,互相问一句“你老家是哪儿的?”也非常正常。
大家都是宁夏人,宁夏人却是天下人。
然而,由于近期人们都在回顾六十年,频频提及的,都是五十年代支援宁夏建设、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迁到宁夏的那一代移民。
毫无疑问,那一代移民对于宁夏建立之初工业基础的奠定、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改变了宁夏的面貌。
但是,宁夏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碰撞之地,不管是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时代,还是丝路繁荣、民族融合的光景,总少不了来自天涯海角的人们,在这片土地生根,或把这里当作过客。
说起宁夏的移民,五六十年代的支宁人和三线建设随迁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
作为移民城市的宁夏银川,和移民城市深圳不同。深圳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里,迅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追梦人,而银川的移民历史,跨度却在几千年。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秦国大将蒙恬将匈奴赶出河套平原之后,曾经率军在宁夏兴修水利屯田种植,为宁夏平原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他的士兵想必就算是早期的宁夏移民。
据小申查阅多种资料考证,从秦朝到明朝,中原地区就先后有六次大规模向银川平原移民。伴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块土地上融合繁衍,生生不息。
而在明代,据《明史》记载,宁夏屯田始于洪武三年(1370),河卫指挥使宁夏正兼领宁夏卫事,率军民修筑汉、唐旧渠,引河水溉田,开屯田数万顷,兵食饶足。六年帝诏令“屯田宁夏”,九年,立宁夏卫,“徙五方之人实之”,其中以吴越之人居多,这些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不知明代就迁到咱们宁夏的吴越之人,如今是否完全是西北汉子的豪爽粗犷?
我上大学时的当代文学史老师——郎伟教授曾经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在明代,还有一个社会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内地读书人以官员和被流放者的身份频繁进入宁夏,这些“知识移民”的到来,显然给宁夏整体的社会生活面貌带来了新的变化。
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截止嘉靖年间,历任宁夏最高行政长官巡抚的42人当中,41人来自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河南、山东、河北、山西这些文化相对发达地区。虽然这些官员在宁夏生活的时间都不很长,但他们在位期间,积极倡导先进文化,建立各类学校,大兴儒学气息。
清代以后,随着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融合趋势的进一步扩大,宁夏地区可以说已经汇聚了天下五湖四海之人。
而民国时期,迁入宁夏的移民依然很多。据史料记载,1920年到1940年间,中原地区不断出现水、旱、蝗等自然灾害,大量流民涌入宁夏。抗战爆发后,大量来自山西、河南、内蒙古、安徽等沦陷区的难民也进入了宁夏。尤其是1942年蒋介石为阻止日军前进,炸毁了黄河花园口段河堤,形成“黄泛区”,迫使大量灾民经陕西或内蒙进入宁夏……冯小刚的《1942》对那段历史有详细描述,可以找来一看。如果因为崔永元的爆料,就把冯小刚所有作品当作狗屎的,那我也只能摇头了。
拿小申本人来说,我父亲祖籍是河北武安,母亲祖籍是山西临县,岳父祖籍是江苏南京,岳母祖籍是河北沧州,他们那一代人虽然都是出生在宁夏,但是再往上一辈,则都是在烽火连天的那些年,不得不从沦陷区来到宁夏。
比如我外公家,曾是水陆码头碛口古镇为富一方的晋商,当年商业繁荣的碛口古镇里,半条街都是他家的字号。外公的父亲陈晋之三兄弟之创业史,可以又拍一部《那年花开月正圆》了!可是日寇侵华、华北沦陷,外公家族深明大义,将民团改编为抗日游击队,并且曾资助过八路军120师的过冬物资。然而当时在国、共、日寇几方势力之间周旋实在难以保护全家老小,只好在1940年西渡黄河,经陕北榆林到达宁夏吴忠,万贯家财尽数毁于战乱当中,只剩下当初的庭院,如今成为受到保护的晋西北古建筑群。
然后就到了新中国成立。
1955年5月到8月,北京市政府曾组织了2000多名移民来到银川,其中还包括袁世凯的六姨太及其子孙。如今的贺兰县金星农场就是当年北京移民兴建的,如今生活在那里的人,都还说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
1958年3月到4月,河南省商丘等11个县和陕西省水库区共向宁夏迁入2.3万移民,在银川、吴忠等10个县市安家落户。
图: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大会
1958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为了响应党中央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不计其数的外地人或带着一腔激情来支援宁夏建设,或跟随工厂整体迁移到银川。从1958年宁夏建区到60年代初期,来自上海和浙江的江南移民,是新移民潮中的第一批“弄潮儿”。据统计,1959年到1960年两年间,光是来宁的浙江青年,人数就达10万之多。
他们的到来,不仅给宁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同时,他们也把江南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追求和重视知识的信念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生存智慧带给了宁夏这片古老的土地。几年前,不少当年的支宁人还曾回到贺兰县,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自治区成立之初,党中央不遗余力地大力扶持,其它省市也纷纷热情援助。中央决定从1958年起若干年内,从各省、市抽调一批劳动力和各类技术人员来宁夏支援自治区的建设。从1958年初到自治区成立,从全国各地调到宁夏参加生产建设的各族干部、职工就达7万人。从北京、南京来的500多名中学毕业生到银川市后,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培训,就被分配到农村担任小学教师。从甘肃省调来的700多名建筑工人和干部,担负起自治区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重任。由上海、南京等地迁来支援宁夏建设的银川被服厂、银川五金厂、银川电料厂、康乐木器厂等15个工厂,短期内纷纷投产。
当时,宁夏的文化艺术事业也非常落后,在中央有关方面的协调和支持下,中国京剧院四团划拨宁夏,组建了宁夏京剧团;上海华艺、光艺、红花越剧团选派部分演职人员组建了宁夏越剧团;在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央歌舞团、空军政治部歌舞团、铁道兵文工团和杂技团、北京军区政治部话剧团、全总文工团和话剧团、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中国杂技团、天津市杂技团等文艺团体的支持下,又分别组建了宁夏歌舞团、宁夏话剧团、银川市杂技团,使宁夏的文化事业初具规模。这些文艺团体在很短的时间里,为自治区回汉各族人民编排了一批精彩节目,为自治区的成立和各项建设事业锦上添花。
多少人,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也来到了宁夏、来到了银川……
图:1958年的银川老火车站
1964年,在中苏交恶、美国在东南沿海不断挑衅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把沿海地区大量工业企业,迁往中西部地区的十三个省区,这就是历史上的“三线建设”。又有许多沿海地区的人,随厂迁到了宁夏——
1965年7月1日,由石家庄拖拉机配件厂迁建的吴忠配件厂建成投产……
同年由沈阳市第三橡胶厂和青岛橡胶二厂部分迁建,并于1965年12月31日基本建成新的银川橡胶厂。
1965年2月,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435室、436室、215室合并迁建的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在石嘴山大武口开工建设,年底建成。
1965年10月1日,由北京仪器厂迁建的青山试验机厂在青铜峡县建成投产。
1965年10月25日,由大连机床厂迁建的长城机床厂在银川建成投产。
1965年11月15日,由大连起重机器厂迁建的银川起重机器厂在银川建成投产。
1965年12月1日,由辽宁沈阳中捷人民友谊厂迁建的大河机床厂在中卫县建成投产,随迁职工663名。
1965年,青铜峡铝厂在山东铝厂、郑州铝厂、抚顺铝厂、兰州冶炼厂等厂家的设备、技术和人员支持下,再度上马。
石嘴山钢铁厂于同年改建和扩建,鞍山钢铁公司、天津市冶金局、本溪钢铁厂支援了大批干部、技术人员和机器设备。
1966年2月,由大连仪表厂迁建的宁夏银河仪表厂在银川建成投产。
1966年3月30日,由上海自动化仪表七厂迁建的吴忠仪表厂在吴忠县建成投产。
1969年9月12日,由沈阳市中捷人民友谊厂迁建的长城机床铸造厂在银川建成投产。
1969年10月1日,由辽宁省瓦房店轴承厂迁建的西北轴承厂在平罗县建成投产。
同年,由天津市红旗仪器厂迁建的吴忠微型试验仪器厂在吴忠县建成投产。
1970年4月10日,由山东省732厂迁建的胜利阀门厂(代号9922厂)在银川建成投产,并于1984年3月更名为兴庆机器厂。
1970年9月15日,由张家口煤矿机械厂、淮南煤矿机械厂、抚顺煤矿机械厂分别迁建的西北煤矿机械一厂、二厂、三厂在石嘴山市大武口附近建成投产。1973年,成立西北煤矿机械总厂,统一领导。
1976年10月1日,由吉林省524厂迁建的红卫机械厂(代号5233厂)在固原县建成投产,于1980年8月改名宁夏清河机械厂
……
图:宁夏长城机床厂
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事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极为困难,但是三线建设也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对于宁夏来说,三线建设为宁夏工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后就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敢为人先的浙江人走向全国,也把温州商城、义乌商城带到了宁夏……然后各地做生意的人纷纷都来了……而另外还有一批知识分子,则是大学毕业之后,因为爱情跟着另一半儿来到了宁夏,我的大学老师黄学军老师、冯英涛老师似乎都是这种因为爱上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的典型。
再后来则是生态移民工程,把几十万生活在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群众陆续迁往了银川平原地区,让他们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这项工作至今仍在进行。
即便到了今天,移民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新银川人、新宁夏人不断出现……
曾经,宁夏的考生如果考上了宁夏大学,就会因为没有走出区外而垂头丧气,甚至很多人选择复读,而如今,宁夏大学成为了211工程高校,许多外地的学子在宁大毕业后,留在了银川就业、创业……
许多在吴忠、石嘴山、中卫、固原退休的老人,也会用毕生积蓄,在银川置业养老,与子女能有个照应。
陕北、甘肃、内蒙毗邻地区同样有不少人选择在宜居的银川买房,毕竟银川是宁蒙陕甘毗邻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这么多不同时期来到宁夏、来到银川的移民,您家是哪个时期来的?
移民的步伐从来没有停下,银川,依然吸引着天下人……
即便你操着不同的方言,走在银川的街头,也没有人当你是外地人,更不会欺负和排斥外地人,因为,大家本就都是外地人……
只不过,异乡早已胜似故乡,家在宁夏,最终,也会把乡愁落在宁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