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课堂整合;小学体育;多学科;有效学习
G623.8
引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了,才能以积极的心态与行为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体育课堂中巧妙的将学生已学过的语文课文或经典童话故事、美术、音乐等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活跃气氛,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一、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程内容整合的意义
1.激发兴趣,精彩课堂。与多学科教学内容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与分化,大大提高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教师还可在课堂上展示各学科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课本及课本以外知识。
2.多维目标,全面发展。体育课程既要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又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要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丰富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3.多元价值,艺术熏陶。体育课是以运动为媒介,以生理、心理的活动状态、运动技术练习、教学比赛、游戏、健康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它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还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可以调节学生情感,丰富学习生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B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及审美情趣。
二、体育教学内容多学科的整合实践探索
1.与语文学科整合,引人入胜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天真、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融合极具故事性的课文或童话故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尤其是低段的学生。这样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会使学生对语文与体育课都充满好奇,更有兴趣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在本课例中,热身环节引用了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比尾巴》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这篇课文,模仿小动物做超能模仿秀。也可对《比尾巴》进行改编和整合,上一堂《动物模仿秀》的往返跑课。此课可以以《比尾巴》课文内容为起点,在课的开始环节让学生回忆这篇课文所提到的动物,然后进行动物模仿秀、模仿动物跑、动物园运动会及庆功会四个环节。整堂课可以始终以《比尾巴》课文内容贯穿整个课堂。在低段的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课文内容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实际,以课文内容为主线进行改编、创编游戏或课的内容整合。例如: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绝招》,我结合这篇课文内容和教学需求创编一堂以课文题目《绝招》为主题的素质训练课,在本节课中我以课文《绝招》内容为游戏背景,先讲述课文《绝招》的故事及故事背后的寓意,把手倒立、前后滚翻、投篮比准等游戏活动作为比试的绝招,各小组长当裁判,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比试,胜出的学生成为“高手”,其他同学都可以来挑战,挑战成功的同学代替原来的同学成为“高手”,依次进行直到练习结束。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同学都玩的十分投入,都想当“高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拼搏精神,从而达到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2.与美术学科整合,陶冶情操
美术能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打开人们的眼界,提高人的审美,本课例在障碍跑环节中,我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分别进行障碍跑接力,每位同学只能画一笔最终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看哪组画的最好、哪组速度最快。这个环节学生的练习热情十分高涨,课堂气氛达到顶端。不仅学生能运用到美术知识,老师同样也能将美术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例如:在教授技术技巧类时可以将技术动作画出来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动作,本课例中跪跳起技术动作的呈现就离不开美术,另外教师在教案中可以用简笔画画出人物动作,队形、游戏图形、场地布置等等,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来帮助教师布置教学场地。
3.与音乐学科整合,渲染气氛
音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优美的旋律放入体育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的综合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音乐元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以及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育技能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同时也能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课例中我在课前播放音乐,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本课,在模仿秀中播放音乐使学生找到节奏感,在垫上操环节播放《大风车》的伴奏,在跪跳起环节播放三拍子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和口令进行练习,在障碍跑环节播放《相信自己》来鼓励学生,放松部分播放瑜伽带有海边声音的轻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三、结语
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我们要重视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和融合,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既注意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又将其他学科知识、技能合理有效地与体育教学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课教学不仅能很好地与语文、音乐进行整合教学,而且与艺术、思品、信息等学科也息息相关。整合的层次和方式多种多样。整合既可以是空间上的整合,也可以是功能上的整合,还可以是一堂课与另外一堂课的整合。当然,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摆正主次位置,不要让课程之间发生不应有的混淆,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整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聪.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与其他课程内容资源整合教学初探[J]. 体育师友, 2010(10).
一、主要表现:
(一)挚爱课堂教学,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潜心课堂教学研究,做课堂教学的引领者。通过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我善于丰富组织形式,促进教学过程情趣化;善于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语言训练情境化;努力夯实听说基础,实现听说训练坡度化;善于拓宽听说训练渠道,提升学科育人价值。我喜欢给孩子们上课,和他们在一起是件快乐的事情。本学年中,我还是坚持参加市区片的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区域性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主题研究的活动中,我深入领会了单元统整、语境带动、内容整合、语用体验的单元整体设计的策略;同时我也更加明确了基于单元设计语用任务、基于任务设定教学目标、基于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基于主题确定单课话题的教学设计原则。于是并将其融入我们学校的教学研讨中,从而让我们每位教师更规范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撰写,提升了教师们的教材解读能力。通过自己的日常实践,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刻领悟了目标导向、活动推进、资源支持、评价伴随、精准指导的课堂教学推进实施策略,并在教研组活动中带领大家一起解读,要求教师结合策略,寻找自己最近发展区进行实施,然后适当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亮点,在学校的评教活动中点亮自己的课堂,提升了教师们的课堂实施能力。
(二)拓宽管理视角,扮好助手角色。
积聚智慧,协助校长做好教学管理,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协助校长认真做好学校总结工作。学期结束总结是一次梳理提炼提升学校工作的契机,根据校长工作计划中的目标进行对照,能结合各个领域的工作成效,梳理日常工作的脉络,提炼策略,形成工作机制,为下一阶段的学校工作奠定基础。上学期期末开展的“情忆花园乐融融,定格精彩再征程”总结了一学期学校学校每个领域工作的亮点,然后提炼并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既新颖又突出,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协助校长认真做好学校发展规划的中期总结。适逢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期总结,我能根据学校制定的发展规划,针对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领域的发展目标进行对照梳理,总结已经完成和形成的优势,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和具体实施策略。
协助校长做好学校日常督学工作。综合办学督导是一项全面深入细致的检验学校综合办学成效的工作。首先是各个领域工作的梳理,通过梳理我们完善了教学管理手册、教师发展指南、学生成长课程内容设置等
。完善制度的同时,我们也提炼了我们的成果,其中“四我——四化”已经成为我校教师发展的机制,以此为基础撰写的《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设》获闵行区ESD论文一等奖。其次是各个领域的总结,本人负责撰写学校重点发展项目的总结。通过总结梳理,使我更加清楚了解了学校一体四翼课程框架建设和实施情况,为进一步实施课程管理提供了保障。学校获得综合办学管理优秀级。
(三)坚持持续管理,构建有效活动
1)努力提高学校校本教研的引领能力。如何提升学校校本教研质量,是我时刻思考的问题。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直接影响校本教研质量。利用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进行教材的解读,确立每个单元或课时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撰写教案,进行作业的设计,分工合作完成,进行组内自己开展的课堂教学研讨。学科组活动有理论学习,有围绕学科研究主题备课组层面选出的课堂教学研讨课,进行说课、评课、反思重建工作,有学科组层面的共性问题研讨,有全学科教师参与的教师论坛。营造了学校合作研讨,集体优化的教研氛围。
2)努力提高落实学校制度精细化管理的能力。通过参与教学督导,更明确了制度不能只求其全,而在于是否针对学校自身的情况,是否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落实得怎样。因此完善了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增设了学生作业管理条例等,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加强过程监控,并及时反馈检查情况,适时进行考核评价。抓教研组建设,着重教研组日常活动
三、主要不足:
首先,由于承担的工作领域比较宽泛,因此各领域之间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整合性还有待加强。其次,还需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社会的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的进行理论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才能对教育的变革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才会有引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变革的能力,因此终身学习是提升自己职业生命价值不变的选择。再次,继续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多年的教学管理经常使自己形成思维定势,要突破这个定势,必须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拓宽视野,加强基于理论基础的管理领域的变革研究,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同志2019年述职报告
本人于2018年9月由一名基层普通数学教师转身担任学校课程部主任的岗位工作。在此期间,一切从零开始、边学习边思考。我不仅得到来自于学校中层团队们的悉心指导与帮助,还得到学校全体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因此比较顺利的完成所有与之相关的管理任务与教学任务。与此同时,身为数学教师仍然不忘锤炼自我,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今年9月起,又同时分管学校数学学科,再次带来新的挑战。这段艰辛过程全面而有效地促进了自我能力的提升与成长,让我能够更好地为学校、为老师、为学生、为家长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
主要工作:
(一)管理岗位工作:
作为课程部主任所需承担的具体工作有制定学校课程部工作计划、科学管理学校学科教研组、悉心关注全学科教研动态与教学质量、有序开展全学科教育教学类活动(例如开放课堂、研讨课、信息化课堂等)及统筹安排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各类常规检查、培训、比赛等活动。除此之外还有特殊学生管理、学校放学看护工作、学校教育类问卷调研等后续与教学相关的服务性事务。
1、
岗位转变带来的理念转变:自踏上课程部岗位,就在心中萌发全学科的意识,关注的视角从数学学科转向方方面面。借助学校举办新荷杯青年教师课堂比武的机会,我全程参与并了解每个学科教学的具体形式与要求。本学年更加认真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要求,关注以往有所忽视的美育、体育、劳育系列课程的建设与具体实施,保障每一节课的有效开展,努力实现学校培养“四美少年”的育人目标。
2、
岗位转变带来的责任意识:课程部每一项工作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细致、到位、周全更要顾及每一件事务的关联性与时效性。更多时候我会尽可能自己多做一份,思考深入一些,以此使老师们的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几乎每一项活动与工作的安排,我坚持做到同老师们一起参与其中。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有时会收到老师们中肯的想法与建议,事后融入自己的思考、汲取经验,不断优化与完善。身为数学学科负责人,自知能力尚浅。除了虚心听取组内教师的意见、共同商量学科组的发展方向、竭力挖掘有效资源同老师们一起学习、认真履行学科组长所需承担的工作之外,还主动做好各类后勤保障工作,让全体数学老师能专心、安心地投入学科教研中去。
(二)教学育人工作:
作为一名青年数学教师,无论是低、高两个学段的跨年级教学,还是新学年两个新生班的教学,都给予宝贵的熟悉教材、锤炼能力的机会。我可以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的纵向递进关系,理清单元知识的整体脉络与结构,一边帮助低年级学生储备未来学习的能力与知识基础,一边唤醒高年级学生的已有记忆与能力去解决新问题。
1、勇于实践,反思提升: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最佳训练场。通过参加中英数学教学交流项目、学科教学比赛、学科培训等教学活动,在拓宽自我视野的同时把所见、所思撰写成文,形成课题、案例供大家学习分享。
2、尊重学生,培育能力:在教学中,继续保持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孩子在学习成长中的错误;耐心指导每一位学习困难学生知识点,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孩子们能从不畏学习、喜欢学习到自主学习。
二、
自身不足与发展:
无论是面对管理岗位工作还是教学工作,我都深刻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明显不足。从即刻起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以此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添砖加瓦。在处理事务过程中,为了图方便会忽视老师们的想法与感受,因此仍然需要走在前、多做些、多想些,尽力营造一个舒适的教育教学环境。
@@同志述职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人@@,
2019年9月担任花园学校课程部副主任。在这两个多月来,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重新开始,边学边做边反思重建,在这段时间以来,我得到了学校管理团队的指导帮助,也得到了学校老师的关怀与支持。同时,本学期我担任了英语分管一职,在学科方面也得到了英语组前辈的指导帮助,自身也参与到了区域内的骨干培训基地,希望能借此机会多学习,多进步,多成长;同时,本学期承担了区域内的试点项目: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这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低年级的班主任与综合课程老师们,我们组成了跨学科的研究团队,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添砖加瓦,希望能为给低年级的学生真正带去好的新课程。
二、主要工作
(一)努力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能力和水平
作为新的英语学科分管,自知能力、理念等各方面资历尚浅,除了平时像前辈讨教经验外,能主动学习最新教学理念;同时参与区域内骨干培训班,每次的学习活动后能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将学习到的优秀范本带回来,自己进行反思重建再学习,并能主动承担骨干培训的研讨课。从10月25日开始,我有幸参与到了中法学校交流的项目中,每周三天浸润在法国学校学习,除了学习了解国际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等,我还身兼翻译一职,在这个过程中,我自身的素养还需要不断地提高,每周的学习后我也都会进行反思与记录收获,应该说以上这些密集型的学习,培训,虽然辛苦忙碌,但是有收获和成长。
(二)开拓创新,挑战新项目做出新思路
作为《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建设》的负责人,从暑期开始,我们对课程的框架进行构思——梳理——推翻——创新——修改——重建等,与校长以及试点年级的老师们反复推敲,到现在为止,整体框架设计已经完成,当然其中还有待实施后修改调整的部分,开学至今我们进行了4次的跨学科组研讨,其中包括课程方案的介绍、课程的分配、课程实施后的反思教研,问题梳理、实施过程中老师们资料上传递交后的反馈,课堂展示方案的研讨等等,为后续的课程实施、课堂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扎实教学,做好常规教学育人工作
作为英语教师,教育教学是生命线,因此我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用心开拓教学思路。课余,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试着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潜力;对待学生,有耐心、爱心,尽力做到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MOOC;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60-03
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以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应用为研究切入点,选用目前在颇具影响的网络课程开发平台(如Moodle、超星MOOC等)作为研发平台,旨在建立红桥区信息技术学科的开放性网络课程,能够创设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大量的信息、学习资料、课件工具等数字化资源组合成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伙伴,为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可能,并从系统内部解决教师、学生、课程资源、学习内容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
考虑到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后,发达国家在发展信息化教育方面积极研发课程管理系统(CMS),目前全世界有200多种CMS,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有Blackboard、Moodle、e-learning等12种。自2012年以来,MOOC席卷全球,比较著名的三大MOOC体系是Coursera、Udacity、edX。这些课程管理系统已经属于网络课程设计的第三代产品,除了可通过网页给学习者提供教学材料、有关教育网连接以及提供学习者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网上练习和测量进行异步双向交流外;还实现了通过网上交谈室、电话会议、视频会议或MUDs(MOOs)系统进行同步双向交流的功能,在世界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国内课程管理系统的应用分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平台和引进国外的平台两种。国内有代表性的网络课程开发平台有BluePower、Vclass、K12网络课程制作平台、中教育星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等,比较著名的MOOC系统有网易云课堂、淘宝同学、超星MOOC等。国外引进的比较知名的网络课程中,开源、易用的Moodle课程管理平台应用已在全国各地开展多年,Moodle课程管理系统开始在中小学推广普及,但还需要有一个熟悉、应用、发展、普及的过程,特别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2.现状分析
就网络课程管理平台的技术条件而言,上述的这些平台基本都能满足开发网络课程的需求,但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既要符合课程设计的一般要求,又与普通的课程设计又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具有开放性的、可以进行同步双向交流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因此目前我国网络课程开发及应用的主要问题不是课程平台的开发,而是课程内容开发和应用:
(1)任课教师与课程开发脱节
目前的网络课程,大部分是任课教师负责教材编写,而网上课程的设计、建设则由技术人员负责。这导致网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一是计算机技术人员不能将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需求正确、全面地反映在技术实现上;二是教师不能自主地、及时地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修改,影响了教师教学创新性的发挥。
(2)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
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设计延续了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教”和“知识”的传授,网络课程成了教材的搬家,缺少情境的设计,没有让学习者进行小组协作、角色扮演、师生互动、讨论的环节。没有总体规划设计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缺乏教学活动设计
在网络教学中,由于教师与网络课程设计的脱节,一些网络课程平台缺乏网络教学活动设计的环境支持,已经开展的网络教学大多缺乏教学活动设计。
(4)教学效果不理想
大多教师更愿意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原因是多方面的:开发的网络课程的质量不高,缺乏针对性,没有充足的教学材料和学习资源。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组采用行动研究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来具体研究。实行四个“相结合”,即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区域实验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教育科研单位与学校相结合。
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优势,确保客体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充分利用地方教育部门的职能作用,试点校要具有代表性,组织健全,工作扎实。组建项目合作组,开展内部的学习、研究活动。采用教育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同步进行以保证资源库的教学性和实用性。
本课题研究有我区5所高中校参与,并设置了子项目。
四、研究成果
1.理论研究成果
开发网络课程所遵循统一标准是教育部的《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CELTS,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其中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CELTS-42)》提出了课程的4级编目规则:一级是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字、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等9个领域。二级是学科,在每个学习领域之下,都包括若干个学科,例如:语言与文字领域包括语文、英语等学科,自然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等学科。三级是课程内容。四级是学习主题。
第一级和第二级是国家的统一规定,第三级和第四级可以由课程开发者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自行定义。开发网络课程,实际上就是在遵循国家统一标准的前提下,进行课程内容和学习主题的制作和编辑。从学习领域,到学科,到课程,再到学习主题,呈现了一个树状的结构。树的根是学习领域,由学习领域枝蔓出学科,由学科而枝蔓出课程,再由课程而枝蔓出学习主题。反过来看,从学习主题,到课程,到学科,再到学习领域,事实上又可以呈现一个反树状的结构。某一个学习主题可以是跨课程的,跨学科的,甚至跨学习领域的。因此,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学习主题的实施者,有着相当大的主动权,真正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引领者”的理念。
由于学习领域和学科是国家统一规定的,而课程的主要载体――课标和教材,也是国家和地方统一规定的,因此教师所开发的课程主要应是校本课程,或国家级课程的校本化,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提出三级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而且也符合基础教育开发网络课程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开发校本课程可能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因此,建设网络课程可以选择将国家级或地方级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这种课程建设模式十分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及时调整、更迭,也更加体现了课程建设的灵活度和和个性化。
2.实践研究成果
考虑到课程管理平台的功能与拓展,课题组在研究初期选用了Moodle作为区级网络课程开发平台,后期又尝试在超星MOOC平台上开发课程。
(1)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Moodle,即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是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课程管理系统(CMS),也被称为学习管理系统(LMS)或虚拟学习环境(VLE),不仅符合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基于web2.0、适合移动互联网应用。
Moodle具有强大的课程管理功能,可以设计包括视频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还可以组织讨论、作业、测验、Wiki协作、程序化教学、互动评价多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为网络课程设计与管理提供了技术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大量的信息、学习资料、课件工具等数字化资源组合成网络学习资源平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程教学,能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创设情境,建构促进有效教学的信息化环境,较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理念;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伙伴,为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课题组依托区教育科研宽带网和数据中心,于2013年建立了基于Moodle的区级网络课程管理平台,面向全区信息技术教师开展调研,并利用教研时间开展相关培训;在信息技术学科全市教研中,推出基于Moodle平台的展示课,并为各区县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开展Moodle平台的构建、应用、课程开发等相关培训。2014年面向全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征集网络课程设计案例,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基础模块教材全部章节制作为网络课程,并在课程管理平台上,供全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使用。
(2)基于超星MOOC的信息技术拓展课程
超星MOOC是市教研室引进的课程管理平台,具有学习、作业、讨论、资料、拓展、统计等模块功能,支持移动客户端。由于有技术团队的支撑,对于课程开发者和使用者的技术要求低、容易上手。
课题组于2015年初,组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该平台上开发拓展类网络课程,这套拓展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以微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目前共开发了7个专题,分别是:用Flash创作网络表情动画(4课时)、Flash趣味编程(5课时)、创意空间之图像合成(4课时)、Photoshop创意大讲堂之照片后期处理(6课时)、虚拟现实应用――全景新视(6课时)、零基础学习网站制作(6课时)、Scratch创意编程(10课时)。主要用于高中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使用。
(3)基于MOOC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
MOOC的主要特点是: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得课程易于使用,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能够满足大规模课程学习者学习。MOOC与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高中信息技术MOOC的应用过程中,课题组对这三者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探索基于MOOC的教学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
传统的课堂,通常在课内讲授知识,课外(一般是课后)完成练习、作业等。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把课内、课外要做的事情翻转过来,即课外(一般是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课内教师组织讨论、交流、答疑,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作业、或其他任务。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生在课外依靠什么来自主学习知识呢?最典型的是微课程,当然还有其他学习资源。如教材、预习案、学习资源等。微课程,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所做的视频教程,时间通常在5-10分钟。观看微课程,可以照顾到不同进度的学生,学得快的看一遍即可,学得慢的可以反复看。
当微课程形成系列的时候,例如一个单元、一本教材的知识点都做成了微课程,将它们到一些学习平台上,平台还提供了开展讨论和完成作业考试等功能,这就成了MOOC。
事实上,“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法,实现这种教学法需要“微课程”作支撑,当微课程形成系列之后,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就是“MOOC”了。
五、后续研究计划
1.拓展研究领域
目前,红桥区高中信息技术MOOC的开发与应用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下一步将继续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升级改造MOOC系统,探索课程开放性实施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科的发展,实践教育教学新应用。既解决本学科新课程实施以来遇到的困惑,也带动其他学科教学的试点应用,同时在教师培训中尝试应用。相继推出面向红桥区基础教育全学科全学段的MOOC平台,以及面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MOOC平台。
2.延伸研究内容
完成网络课程管理系统的资源池化技术升级,实现弹性扩展、安全可控和智能管理。深化网络课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提升基于网络教和学等功能应用的智能化,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学科教学需求,满足资源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坚持开放性原则、推进资源建设的标准化,探索资源应用的新型运作模式,有效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成果的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姚倩.Moodle在线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电子科技,2010(6).
[2]孙柏祥.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5).
[3]李士艳.国内外MOOC的发展及其特点[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
[4]张~.我国MOOC发展现状及展望[J].软件导刊,2015(1).
[5]刘丹,黄冠.MOOC环境下混合学习模式效果研究[J].软件导刊,2015(2).
一、指导思想
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是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的三个方面,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围绕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大力推进师范教育改革。特别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制定教育培养方案,在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的总体思想指导下,按照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重新审视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探索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人格健全、素养深厚、基础扎实、理念先进、技能突出”的基础教育优秀师资,进一步彰显“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综合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服务基础教育”的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特色。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高等师范教育专业提出了人才需求挑战,我们就必须完善音乐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机制,进一步强化教学环节,建立四年一贯的师范教育教学制度,构建由微格教学、教学观摩、教学见习、教育教学实习组成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新课程是为真正落实我国素质教育而由国家中小学教研组统一编写和制定的课程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高师院校也就必须总结自身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不足,从教学观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评价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能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新型教师。
有关音乐教育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各院校结合自身的特点,都研究制定了各自相应的音乐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各自在课程设置上的调整,都在于提高免费师范生的价值,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使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到的各项技能。尤其是根据我国高中新课程的要求,培养出了解高中新课程、理解高中新课程、有能力教好高中新课程的高素质本科毕业生。
二、音乐教育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与公民教育,是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观念,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迁移;使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育部直属院校中,关于音乐教育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中,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学分都在50学分左右。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教育必修课与通识教育选修课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学分占4/5(36-40学分左右),通识教育选修课占1/5(8—10学分左右)。
通识教育的课程是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养成基本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
通识教育必修课主要从思想政治、外语、体育、信息技术、国防教育等方面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通识教育必修课的主要课程包括:《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外语综合能力培训》、《文献检索》。
通识教育选修课是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中精选课程内容,优化组合供学生选修的相关课程,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多元性和广博性,为学生的自主选择留下了空间。
2、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以学生学习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为目标,包括跨学科或学科门类的相关基础课程和本学科基础课程两部分,其课程设置、学时、学分都根据各学校的情况研究制定,学科基础课程原则上都在前两年开设,属于必修课程。
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是为各专业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基础性知识而设定的,各专业开设都在两门以上相关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是按照加强学科基础知识、拓宽专业面向的原则,为各专业方向设置的共同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要强调基础性。
三、专业教育课程研究
我国基础教育能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高师院校的师范教育专业,培养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素质的最初构建和发展趋势。因此,培养模式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教师的专业化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执教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为目标。
在本科学习阶段,使学生学习并系统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音乐创作、理论研究及音乐艺术发展的动向状态,具有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四年一贯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制度。
专业教育课程由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其中学科基础课程是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中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学分在70一80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占2/3左右,专业课程选修课学分占1/3左右。
1、专业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结合
在对音乐教育免费师范生学生进行学科专业的培养上,应加强师范性与教育性,体现为教育相对落后地区培养基础师资的目的,鼓励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到相对落后地区长期执教,使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及培养目标更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依据。
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教育观,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学会运用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估原则和方法高等音乐师范人才的培养,在坚持严格专业化训练的同时,兼顾我国不同地区师资水平差异造成的生源专业起点不同的特殊情况,进行学科专业方向学习的灵活调整,以综合能力为基础培养音乐人才。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教育的现象,学生在学校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到实际工作岗位后却不会教音乐,不懂教育规律与方法,不能把已掌握的知识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所以,优化课程设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
(2)加强各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自主化
在课程设置中,实现必修课程的学科化、选修课程特色化。精选必修课程,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增加选修课门类,整合单项课程,课程形式多样化,使学生获得不同门类的基本学分,达到知识结构的均衡合理。
(3)在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拓展
学生除了学习必修的专业课程以外,可以根据未来从教地区的不同情况,选择进行学科专业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兴趣和发展需要,以及未来工作岗位的条件,选修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积极主动的学习。如在乐器选修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有家乡地方特色的乐器进行专业化学习,回到家乡可以带领学生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同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推动作用。
(4)在教学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促进由学年学分制到完全学分制的过渡。
2、学科专业教育的课程要求
(1)在必修课程设置中,全面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必修课程的设置上,应充分体现和反映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课程的多样化、精品化,实现学科内容的交叉与融合,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例如,在专业主干课程的钢琴技能课中,加入歌曲伴奏能力的训练。在声乐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加入自弹自唱技能训练,这些都为适应未来的教师工作、提高执教能力奠定了基础。
(2)加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构建由微格教学、教学观摩、教学见习、教育教学实习组成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到中小学为期半年的教育教学实习制度。
通过观看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视频等,讲解教学环节和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去实地观摩教学。不定期的请专家到学校举行专业讲座,请大师到学校讲授大师课,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与基层教育现状的信息交流,积极探索免费师范生培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学校独特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师范生免费培养教育特色。
四、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1、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艺术修养。课程包括古典诗词鉴赏、艺术概论等。
2、本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提高音乐基础理论水平,提高音乐基本素质。课程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曲式与作品分析、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复调音乐、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论等。
3、目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科专业必修课程为声乐、钢琴(演奏与伴奏)、器乐技能训练(中国乐器、外国乐器)、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合唱与指挥等。不同院校结合自身的特点,研究制定了各自相应的音乐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使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到的各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在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招生考试科目中,通常有声乐、器乐、视唱练耳三门课程。学生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后,除了进行通识教育的课程的学习外,在专业必修科目中,主要的精力也都放在了声乐、器乐的学习上。声乐、钢琴、器乐课程的学时也是较其他必修课程中最多的,大多开课为6个学期。根据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应大力加强《合唱与指挥》课程的学习。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中,合唱指挥的应用尤为常见,在本科学习阶段加强合唱指挥的学习,加强组织合唱排练的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钢琴专业学习中,还应培养学生为器乐和声乐伴奏的能力培养。在钢琴专业课程中加入歌曲伴奏,并加入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为的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因地制宜的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在乐器技能训练课程中,学生通过对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的学习,掌握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为未来的音乐教学拓展奠定了基础。
4、音乐教育专业限定选修课有:合奏与指挥、小型乐队编配、戏曲音乐概论、形体与舞蹈编导基础、歌曲写作与改编、音乐美学基础、音乐MIDI制作、交响乐队技能训练、民族乐队技能训练、合唱技能训练、合唱合奏基础训练等。这些课程的开课学期在1—8学期都从不同学期开始进行。理论课程的开课学期可以在第一学期,并且学时较短。技能训练与实践课程的学时可从第二学期开始,持续到第八学期。
5、专业任意选修课:音乐教育学、中外音乐教育史、中外音乐教育比较、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学概论、民族音乐学、音乐评论、音乐编辑、和声学、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法、声乐名作与演唱赏析、重唱与表演唱、声乐教学法、朗诵与正音、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钢琴教学法、中外管弦乐器演奏、器乐名作与演奏赏析、管弦乐器教学法、室内乐、戏剧表演与名作赏析、戏曲与说唱音乐、中外美术简史与名作鉴赏、电影艺术简史与名作鉴赏、舞蹈名作鉴赏、戏剧名作鉴赏、中国哲学简史、中外文学名著导读、音乐专业外语文献导读、少数民族乐器、民间音乐采风、民族音乐教学研究、地方戏曲赏析、音乐剧表演与创编、意大利语音等。可根据各自院校的不同教学条件与要求做相应的设置和调整。
五、教师教育与实践
1、公共必修课的设置;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等。
2、学科必修课:学科教学论(音乐)、中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课件制作等。
3、实践课程:军事理论与训练、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粉笔字技能培训与测试、钢笔字技能培训与测试、必读书目阅读、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专业实践与社会调查、科研训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