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信用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近年來,為推動實現企業信用修復,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優化信用修復流程,加快信用修復結果信息共享、互認,提升信用修復服務精細化水平。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市場監管部門累計修復各類經營主體行政處罰信息121萬條,修復個體工商戶經營異常狀態2112萬戶...
核心閱讀
信用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近年來,為推動實現企業信用修復,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優化信用修復流程,加快信用修復結果信息共享、互認,提升信用修復服務精細化水平。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市場監管部門累計修復各類經營主體行政處罰信息121萬條,修復個體工商戶經營異常狀態2112萬戶。
“從受理到修復,整個過程不到4小時,快速為糾錯企業卸下了包袱,讓我們有機會參與項目競標。”江蘇運博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賈娟說。
信用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今年初,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在2024年度重點事項清單中明確提出“信用修復‘一件事’”。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不斷優化信用修復流程,進一步完善國家發展改革委“信用中國”網站和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修復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推動實現信用修復“一件事”。
健全制度機制,優化信用修復流程
“我今年打算擴大經營品類,辦理營業執照經營范圍變更時,才發現店鋪被標記為經營異常狀態,咋辦?”山東一家肉食店負責人王寧在村鎮便民服務中心詢問。
經查,王寧的店鋪因沒有按時年報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當地推行年報指導“一件事”,多舉措助企除污點、增信心,在縣政務服務中心和鎮街便民服務中心開設“年報指導咨詢”窗口,加強年報相關政策宣傳,現場指導經營主體完成網上年報、網上經營異常名錄信用修復申請等。
“我在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現場補報年報,並提交了申請材料,沒想到后台馬上就受理、審批,幫店鋪恢復了正常狀態,並順利拿到新的營業執照。”王寧說。
市場監管總局信用監督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提升經營主體信用修復便利性,2023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和行政處罰公示信息信用修復管理程序規定(試行)》,進一步明確總局有關司局職責分工、規范信用修復流程,建立健全權責清晰、運行順暢的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升級改造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增加“信用修復”模塊,目前已實現各地信用修復“一網通辦”。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開通線上信用修復。經營主體隻需實名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即可在線下載信用修復文書、提交信用修復申請、實時查詢修復進度、在線接受修復決定文書。同時保留了線下受理服務,經營主體仍可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申請信用修復,由工作人員現場指導填寫信用修復文書,提交信用修復申請。
打破數據壁壘,實現信用修復“一件事”“一次辦”
“過去企業進行信用修復時,要去多個部門跑好幾趟。”四川成都興發鋁業公司辦公室主任張坤元介紹,企業曾因存在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受到處罰,為了恢復信用,在監管部門指導下進行了積極整改。今年2月,企業通過了預警監測評估,具備了信用修復條件,監管部門立即啟動信用修復主動響應機制,點對點指導企業全程網上完成信用修復“一件事”“一次辦”,實現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四川)、信用中國(四川成都)“兩網”同步修復。
“監管部門及時幫我們發現了問題,進行整改,我們才能在市場上走得更遠。”張坤元說,“完成信用修復后,我們重新獲得四川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項目等多個重點項目的申報資格。”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民商經濟法室主任王偉介紹,當前我國在信用監管領域建立了信用修復制度。然而,由於缺乏頂層立法,各部門的信用監管及相應的信用修復制度尚不統一。失信企業在信用修復過程中,面臨著規則、制度、文書、信息系統等不統一的問題,存在“多頭修復”“重復修復”,既不利於企業及早恢復信用,也不利於提升政府管理效率。推動實現信用修復“一件事”,能夠幫助失信企業在符合修復條件的情況下,盡快從失信狀態中走出來,重塑信用。
為了解決經營主體反映的信用修復數據壁壘、“多頭修復”等問題,今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信用修復協同聯動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完善“信用中國”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修復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推動信用修復結果信息共享、互認,切實解決“多頭修復”“重復修復”問題。
截至目前,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已基本按照要求建立信用修復協同聯動工作機制,通過簽署共享互認協議、制定共享方案等方式明確數據共享范圍、方式、頻率等,完成系統升級改造,共交換共享信用修復數據71.15萬余條,實現信用修復數據雙向共享。
加強服務引導,幫助企業走出失信危機
“2022年,我們因經營不善轉型失敗,生產經營用房被司法拍賣,企業內部管理也出現了混亂。”四川成都市彭州(市)卓越工藝玻璃公司負責人孫光釗說。
2023年,該企業在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的雙隨機抽查中,因“通過登記的住所(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系”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並公示,其線上銷售門店也因失信行為被平台關閉。
“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我找到市場監管部門,他們詢問企業有什麼困難,並主動提供一對一的信用修復服務。”孫光釗說。
彭州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邱一雯介紹,“這家公司是當地老牌企業,具備較為先進的玻璃制造技術,擁有多個注冊商標,年營業額曾超過5000萬元。這樣的企業被列入異常名錄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我們對其進行了‘點對點’的信用幫扶。”
今年3月25日,彭州市市場監管局服務引導該企業規范住所登記行為,輔導其移出經營異常名錄、完成信用修復,助力恢復生產經營,重回發展軌道。
孫光釗說:“完成信用修復后,我們的線上銷售門店也獲准恢復銷售活動,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成功進入了彭州市3D打印工業園區,進出口貿易業務也開始復蘇。”
“失信懲戒應該懲罰與教育相結合,通過某種機制使其逐步恢復到為社會所接受並值得信任的狀態。”王偉認為,推動政府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是大勢所趨。因此,政府部門不僅是信用修復的管理者、監督者,還要做好信用修復的服務者。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結合實際,創新修復機制,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水平。江西、山東、雲南、西藏建立“兩書同達”機制,同步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和信用修復告知書,及時告知失信主體信用修復途徑和方式。北京、雲南縮短信用修復辦理時限,高效助力經營主體重塑信用。江蘇開展信用修復“一對一”提醒服務,提升信用修復服務精細化水平。安徽探索實施“承諾容缺”“承諾免查”“即申即辦”三種信用修復模式,以承諾助力信用修復,同時設立“信用修復驛站”,提供“注冊登記”“信用修復”一站式服務。
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市場監管部門累計修復各類經營主體行政處罰信息121萬條,修復經營異常名錄信息579萬條,修復個體工商戶經營異常狀態2112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