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南厝”是我家 “福籽”心相印

扫码手机浏览

抵达厦门北站时已是傍晚,去往厦门岛,一路跨海过桥穿隧道。行至厦门大桥,海风阵阵,彩旗飞扬,气势如虹。夕照中的“厦门经济特区”6个大字熠熠生辉,背面题字则为“走向世界”。 1991年底建成通车的厦门大桥跨海而过,大大扩展了特区发展空间,也见证了厦门从滨海小城快速崛起、走向世界的非凡历...
抵达厦门北站时已是傍晚,去往厦门岛,一路跨海过桥穿隧道。行至厦门大桥,海风阵阵,彩旗飞扬,气势如虹。夕照中的“厦门经济特区”6个大字熠熠生辉,背面题字则为“走向世界”。 1991年底建成通车的厦门大桥跨海而过,大大扩展了特区发展空间,也见证了厦门从滨海小城快速崛起、走向世界的非凡历程。 风云40余载,厦门经济特区的“大厦之门”越开越宽阔。各族群众积极融入特区建设,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破浪前行,用双手把厦门建设成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回望过去,来自五湖四海的特区建设者以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创新创造;展望未来,特区依然是各族群众干事创业、筑梦圆梦的广阔舞台。立足当下,为做好新时代多民族散居城市民族工作,厦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谱写了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厦门市集美区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 “嘉邻有爱”情谊长 “远亲不如近邻”,在厦门,这句话意味尤其深邃,也更加深入人心。 厦门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入闽工作的第一站。1985年至1988年,习近平同志居住在思明区深田社区图强小区,留下了手书“远亲不如近邻”贺年卡寄赠邻居的佳话和宝贵精神财富。 牢记嘱托,这些年来厦门以密切邻里关系为切入点,探索“近邻”城市基层党建模式,营造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社区氛围,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 南厝,在闽南语中是“我家”的意思,“欢聚南厝·福籽同心”便是思明区前埔南社区打造的民族工作品牌,更是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的汉、回、畲、满、蒙古等17个民族、近2万名居民的幸福生活写照。 走进社区,一些辖区居民穿着整齐的服装在小广场上练习舞蹈;活动室里,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查体;社区老年大学课堂内,一堂专业的中国山水画教学正在进行,30多位学员跟随老师的笔触泼墨挥毫,大好河山、美满生活跃然纸上;不远处的红石榴图书角,是小朋友放学后的好去处,不时有亲子阅读、好家风故事分享会等活动…… 把人聚在一处,才能让心贴在一起。“社区党委广泛搭建各类活动平台,让各族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凝聚‘同住一座城,共爱一个家’的思想共识。”社区党委书记丁芳表示。 厦门长青社区举办各族群众庆端午节活动 为自家人办自家事,前埔南社区组建“左邻右舍”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为居民开展配餐送餐、维修小家电、理发等义务服务。针对社区老年人和小朋友较多的现状,社区志愿者值班表除按时间常规分组外,还单独设立了关爱护老组、伴童组两个服务小组。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居民蓝永生每天早晨都会在斑马线旁守护辖区孩子上学路,引导车辆、学生有序通行,十几年如一日且风雨无阻;居民郭慧萍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常年义务为邻居们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居民马健发挥特长,主动担任睦邻手作坊指导老师;全职妈妈李金婷在社区志愿者的协助下,申请了自主就业帮扶资金,开创了手工美食坊,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如今,她也积极反哺社区,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教大家制作美味小吃…… 邻里守望心连心,社区和谐一家亲。“帮助他人,就是快乐自己。我们要继续奉献,以更大热情参与社区建设”,做了10多年志愿者的郭晓梅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守望相助是‘好邻居’的重要内涵。我们企业商户与周围居民群众也是邻居,也应该风雨同舟、和衷共济。”马尔龙新疆饭店是思明区长青社区的老商家,董事长马龙及员工与社区的“双向奔赴”成为一段美谈。 1998年,来自新疆的马龙到厦门看望好友,被厦门的良好环境吸引,决定留下开餐厅,把正宗的新疆美食带到厦门。长青社区位于厦门岛的地理中心,人流量较大,由此,第一家马尔龙新疆饭店在长青路定址。 2016年,“莫兰蒂”台风过境厦门,长青社区受灾严重,道路受阻,交通瘫痪。见此情形,马龙迅速组织所有员工进驻长青社区,协助居民进行灾后恢复工作。“在马总的指挥下,男员工搬运重物,女员工做馕、煮绿豆汤,为居民提供餐食。”回想起救灾情形,社区党委书记庄淑静仍历历在目,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每次社区有什么事,只要喊一声,他们就立刻过来帮忙。” 长青社区是个外来人口聚居的社区,流动人口约占30%。为了让各族群众能够进得来、安得下、融得进、发展好,社区积极建设“红石榴近邻家园”,举办新疆在厦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语言文化及政策法规培训班。“不少人提前1小时就来到教室,甚至还有人抱着八九个月大的孩子来听课,大家都非常投入地听讲,认真对口形、读音调。”培训班老师比拉力阿布力米提介绍说。 截至目前,社区共计开展各类培训16期、普法宣传8场次。通过培训,在厦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的交流能力明显提升,他们也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主动参与社区工作。 如今,长青社区广场上,少不了马龙等人的活跃身影。文化艺术节现场,能歌善舞的新疆姑娘小伙们为居民带来了少数民族舞蹈表演;“金秋百家宴”爱心敬老活动中,马龙为社区空巢、失独老人和残疾人带来了特色美食;在“社区公益墟市”,辖区内的餐饮商户纷纷前来进行美食义卖,并将善款全部捐给社区的困难家庭;春节前夕,新疆务工经商人员带着羊肉、米、油等物资慰问社区的困难群众…… “马尔龙的发展离不开朋友们的帮助。餐厅经营困难的时候,是厦门的各族朋友纷纷伸出援手,借钱助我渡过难关。”20多年来,生性豪爽的马龙在厦门结交的朋友越来越多,餐厅经营也越来越红火,开了好几家分店。 以“邻心”聚“同心”,有效破解了城市治理中的组织碎片化、人际陌生化等难题。厦门将持续深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形成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山海相遇”共成长 厦门,四季繁花似锦,开得最热烈的当属“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的凤凰花。满树红花似烈焰般绽放,万绿枝头,一抹耀眼的中国红光彩夺目。 凤凰花开时,恰逢毕业季和入学季。集美中学2020级学生麦麦提敏·阿卜拉对2021年凤凰花季的开学,记忆尤为深刻—— “当时,学校安排孙良书等5位老师来乌鲁木齐火车站接我们返校。我家是和田的,到乌鲁木齐的火车票没有合适班次,只好买了前一天的。我坐了一天一夜火车来到乌鲁木齐,还要在火车站等一天一夜,然后再坐50小时火车到厦门。没想到,良书老师知道后,直接把我从车站接到了他住的宾馆……” “在返厦的列车上,老师们轮流到我们的车厢值班,与我们谈心,一路充满欢声笑语。到达厦门北站时,校领导和老师们已在出站口等候,到学校后,食堂准备了热腾腾的水饺和粥,我感觉特别暖心。” 天山雏鹰,鹭岛腾飞。老师护送学生返疆、返厦,只是集美中学关心关爱各族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缩影。集美中学是福建省首批承办新疆班的学校,自2005年办班以来,举全校之力,融百年办学积淀,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共培养了来自新疆14个地州13个民族的641名学生。 集美中学坐落于集美学村,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学校创立者陈嘉庚先生将传统闽南风味的燕尾脊、红破墙与西洋风格的高石柱、花窗套融为一体,成就了典型的“穿西装,戴斗签”式“嘉庚建筑”,韵味无穷。在这里,有着优越的学习环境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南薰音乐广场、嘉庚书苑、钢琴角、图书角、诚毅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等成为学生们课后的活动园地。 “学生在集美中学不仅仅只是学知识,更要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弘扬嘉庚精神,培育家国情怀。”校党委委员张勤勇说,“新疆、厦门远隔千山万水,为了让新疆孩子尽快融入,学校实行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用餐,让各族师生在日常生活点滴中相融相亲。” 厦门市举办“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朗诵活动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每逢佳节,各族师生都欢聚一堂。春节期间,书记、校长带着新春祝福,与同学们一起包饺子过除夕,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游园活动,投斛、猜字谜、飞花令、书法、象棋、围棋、踢毽子等活动,师生们玩在一起;元宵节,大家一起学雕版、拓年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清明节,一起制作清明果,诵读经典,缅怀先烈;中秋节,大家一起制作月饼,体验厦门特色“博饼”,其乐融融,欢度佳节……正如一名新疆籍学生在作文中写的那样:“学校充满温暖与欢乐,是我们温馨的家。” 课堂之外,同学们的生活十分充实。到陈嘉庚纪念馆、厦门火车站做志愿者;春天邂逅鼓浪屿,来一场研学活动,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科技展览;月末一起过生日,在南薰音乐广场共跳民族团结舞……同时,全校深入开展“师生结对子”活动,周末和假期时,老师们自发带着“结对子”学生外出参观游览。 成人明礼,立德修身。学校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高三成人礼,有不少家长不远千里从新疆而来,也有部分老师、本地学生家长主动请缨担任新疆学生的“家长”,携手走过成人门。巴哈尔古丽罕·麦麦提和本地生袁卢铁珂在朝夕相处中成为了好朋友,袁卢铁珂的家长便主动提出,在成人礼时担任巴哈尔古丽罕的“家长”。 “我很荣幸能够见证新疆班学生的成长。”内派教师陶化和阿卜都克尤木·苏来曼也深深被厦门这座城市温暖和感动。在嘉庚精神的感召浸润下,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集美中学新疆班成绩喜人,本科录取率超过80%,孩子们逐渐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家国情怀深厚、诚毅品格鲜明的栋梁之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时,用一句话将这座城市的胸襟和温度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管你们从哪里来,现在大家都姓‘厦’。”身心安处是故乡,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学子、打工者留在厦门生活。 2003年,从东北到厦门探亲的姑娘崔杰被海滨城市的美丽所倾倒,便入职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霖家居”),并在此安家。“在东西部劳务协作中,公司招聘了一大批宁夏、甘肃和政县的员工来就业。”已成长为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崔杰见证了他们的成长。 厦门建霖家居公司举办“民族团结我同行 凝心聚力助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活动 如今,建霖家居有汉、回、东乡、撒拉、土家等40个民族的员工,少数民族员工约占15%。“公司立足多民族大家庭实际,持续培育团结、和谐、奋进的企业文化,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争先创优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技能比武等文体活动,激发各族员工同舟共济、干事创业的热情。”崔杰介绍道。 “我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在同事的耐心教导下,我慢慢成长为一名技术人员。”董平言语间满是感激。“公司不仅包吃,还给我们提供住房补贴,我和妻子的收入,除了养活一家四口,还能攒下不少。”对于未来生活,董平充满希望。 每年暑假,建霖家居在公司附近为各族员工子女开设暑托班,聘请老师辅导学习,帮助员工解决子女留守等难题。没有了后顾之忧,员工工作更加安心。2018年以来,建霖家居已累计吸纳西部民族地区就业人数超3200人次。 厦佑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厦门市各级政府着力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一幅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多彩中华谱华章 唱响团结曲,舞出同心圆。如何用艺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小白鹭”),把答案写在了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为祖国喝彩的舞台上。 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表演《奋进路上》 “这是1990年,老师带我们到安徽蚌埠市的乡村去采风学习花鼓灯,那时我才16岁。”甫一见面,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林乃桢用一段录像为我们讲述“小白鹭”的成长故事,影像中的林乃桢和老师正为村民献上一支民族舞蹈。 1986年至1993年,林乃桢和其他20位同学进入厦门经济特区与北京舞蹈学院合作创办的中国民间舞专业厦门实验班,进行专业训练。“除民族民间舞外,我们还学习了国标舞、印度舞等舞种,并且每个人还要掌握一种传统乐器。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开始练早功,上午、下午各有四节课,晚上还有晚自习,可以说是惜时如金。”在这里的学习,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专业舞蹈基础。 “是厦门这片创作热土哺育了‘小白鹭’。”1993年,委培结束后,厦门实验班整班建制成立了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专业民间舞艺术表演团体。 扎根中华大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中华民族精神中凝聚奋进力量,“小白鹭”创作了大量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精品,形象化讲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比如,以闽宁协作为题材,融合宁夏和福建两地的舞蹈风格,用舞蹈讲述“山海情”的舞剧《花儿与海》,一经上演便获得好评无数,并于今年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并荣获优秀剧目奖。 自成立以来,“小白鹭”已代表国家、省市出访世界各国交流演出50余次,在国家级乃至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今年1月,小白鹭携舞蹈《奋进路上》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展现了和谐神州、万众欢歌的繁华盛景。前不久,“小白鹭”再次以女子群舞《春天》参加中亚峰会《携手同行》文艺演出,大放光彩。 舞台不在大小,热爱始终如一。 为了让“多彩中华”走近大众,“小白鹭”走进基层、走入校园,常态化开展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惠民文艺演出,仅今年就已完成惠民演出70余场。 近年来,这只“小白鹭”从东海之滨飞到了天山南北。从2019年起,“小白鹭”先后三年都飞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开展公益演出,为各族群众带去一场场极具震撼力的视听盛宴。今年8月28日,“小白鹭”再次组织50名演职人员赴疆,在为期10天的演出中辗转全州6县市,受到当地群众欢迎。“演出广场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艺术中心副主任张奇玲说。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林乃桢表示,“休息时间,大家都主动走到当地百姓中去,和他们一起跳广场舞,互相学习借鉴。” 翩跹起舞30载,“小白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舞蹈书写民族团结进步诗篇。鹏程万里,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创作出更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质量文艺精品,“小白鹭”使命在肩,大有可为。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艺术,总是可以触发直击心灵的共鸣。 厦门立足城市文化资源,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不断擦亮城市文化名片。中国电影金鸡奖自2019年落户厦门,至今已五个年头。采访期间,恰逢举办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配套活动“多彩中华”民族电影展活动。 《脐带》《天路》等参加展映的13部电影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族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电影院外,“多彩中华”民族文化市集人头攒动,汉服走秀、瑞狮表演、民族手工艺品集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 “接下来,我们还要组织社区居民、学生及在厦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等,走进电影院观看民族题材电影,体验多彩中华文化,增进相互了解,凝聚奋进力量,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厦门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黄新聪说。 日落归山海,浪从月边来。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盛赞美丽厦门:“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夜晚到处是灯火辉煌,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 山为脊梁,海为胸襟。厦门之美,美在自然,更美在开放包容的品格和海纳百川的气度,美在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谊。 人心往之,城必兴焉。厦门,不负期待!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11期 文:本刊记者 张伟 通讯员 李周泰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