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上海体育课改:打造学生真正喜欢的体育课

扫码手机浏览

孩子们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的情况曾一度给上海校园体育带来困扰。从2012年起,上海在高中学段推行“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2015年推出“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改革,2016年进一步在高校推出“大学体...
孩子们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的情况曾一度给上海校园体育带来困扰。从2012年起,上海在高中学段推行“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2015年推出“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改革,2016年进一步在高校推出“大学体育个性化”改革,最终形成了从义务教育阶段到大学阶段,适应各学段特点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改革,让学生们喜欢上体育课,将体育运动打造成不同阶段学生的生活方式,并促进学生们形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不同学段的体育课各有趣味   传统体育课,用“千人一面”来形容并不为过——简单的身体活动后,男女学生分组按照开展练习;项目上基本只有足篮排等大球运动,一到下雨天就没法上课;不仅学科教师会以各种理由占用体育课,学生自己也对体育课“索然无味”。   打破僵化的体育课模式,是让体育课重新焕发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上海探索大中小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因之一。按照改革方案,小学阶段,体育课以体育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初中阶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体验,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体育项目;高中阶段,实施体育课“俱乐部”制模式和“走班制”教学,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主挑选喜欢、擅长的体育课程,培养运动特长,掌握2项运动技能,养成爱好锻炼的习惯;大学阶段,让学生在兴趣项目上持续学习,提升运动水平,同时知晓和理解相关的比赛规则、裁判技术,学会欣赏赛事,让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终身生活方式。   上海希望通过体育课改革,让学生通过国民教育体育课的学习,较好地掌握2项体育技能,让体育运动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为他的身体健康和终身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截至目前,“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已开展了三批试点,全市试点学校达到112所,占全市高中总数(239所)的46.9%,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大学个性化、初中多样化、小学兴趣化”体育课程改革分别在全市10所高校、23所初中、22所小学开展了首批试点。   体育课改推进扎实有效   作为最早推出的改革举措,“高中体育专项化”的经验最为成熟,上海市教委决定用三年时间分步实施到位,到2018年新学年开始在本市全面推行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据悉,目前有6个区教育局准备2017年做到区域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全覆盖,10个区教育局准备2018年做到区域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全覆盖。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覆盖整个高中阶段三个年级。规定的课时方案为:原来的“三课两活动”改为“四课一活动”;每周安排两次80分钟的专项教学课;周课时量4学时,高一和高二年级学年课时量各为144学时,高三年级学年课时量为112学时(第一学期72学时,第二学期40学时),共计400学时。按照学生喜好和学校条件,通过学生自主选项,按体育专项把若干个行政班重组为专项班,人数为25人左右,实施专项化的小班教学。   自2015年9月全面开展“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试点工作以来,上海市级层面已进行了两轮试点学校师资集中培训,一次“小学体育兴趣化”体育教学研讨活动,一次“初中体育多样化”体育教学研讨活动,徐汇、闵行、宝山三个整体试点区现场展示活动和一次全市教学技能大赛。   本市各区特别是徐汇、闵行、宝山三个整体试点区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不同的行动措施支持试点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推行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各试点学校在推进过程中统筹安排,确保每周4+1(即每周4节体育课+1节体育活动课)课时数足够;通过教学展示活动、研讨课、体育课、趣味运动会、小型学生比赛等多种方式向师生及家长宣传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目标和任务,提高教师的认知度、学生及家长的认同度;坚持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协同推进,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学校运动队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配齐配好体育教师。   从2016年5月至2017年初,体育课程改革专项调研项目组深入各试点区和试点学校,对前阶段改革试点工作总体推进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下阶段,上海市教委将从组织管理、经费投入、人力保障、师资培训、督导评估、科学研究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与领导,通过多种渠道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工作,并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创设更多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体育教育教学平台。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