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和自治区深入推进“四大提升行动”总体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四大提升行动”的若干措施〉 的通知》(宁党厅字〔2021〕48号)《中共银川市委办公室银川市人民...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和自治区深入推进“四大提升行动”总体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四大提升行动”的若干措施〉 的通知》(宁党厅字〔2021〕48号)《中共银川市委办公室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的通知》(银党办〔2021〕70号)和《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22年民生“十心实事”工作的通知》(银政办发〔2021〕89号)要求,紧紧围绕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努力将我市易地搬迁移民村(社区)打造成银川市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以点带面推动移民安置村(社区)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整体发展水平。为确保创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及银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围绕“9+1”专项提升行动,聚焦特色产业上水平、基础设施补短板、公共服务优质量、环境整治提品质、基层组织强功能等重点任务,注重规划引领,推动机制创新,整合优化资源,扎实推进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三件事情,把我市易地搬迁村(社区)建成银川市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模式。通过试点创建,促进全市移民安置村(社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从2022年开始,以落实“四大提升行动”为牵引,以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为载体,经过努力,郝家桥镇泾灵南村、泾灵北村、白土岗乡泾兴村、城区街道办镇河塔社区、西湖社区要集中政策、集中项目,按照“条件成熟一个申报创建一个”的原则,开始全力创建银川市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最迟到2025年,全市所有移民村(社区)全部完成示范村(社区)创建。其中:2022年打造1个示范村(社区),2023年打造2个示范村(社区),2024年打造1个示范村(社区),2025年打造1个示范村(社区)。
(三)创建标准。移民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生态移民村农业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80%以上,主导产业产值达到村内总产值的40%以上,特色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劳务移民社区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5%以上(其中:稳定就业人员占比达到75%以上),形成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促进机制,移民收入显著提高,2022年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力争达到16%以上;“十四五”期间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到2025年,移民群众收入达到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65%、95%以上。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100%、95%、98%以上,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村集体经济有稳定、可持续增长的渠道和来源,每年增幅高于10%;收益分配和管理机制健全,集体收益重点用于支持开展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各项工作。基层治理得到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更加严密、治理能力更加有力,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动态监测,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再提升。
1.进一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把移民村(社区)作为防返贫监测和帮扶的重点区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时效性,防止政策“急刹车”引发“断崖式”整体致贫返贫效应。紧盯移民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人群,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定期核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健全移民易返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按照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途径,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分类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风险,采取有效性的帮扶措施。接受中央、自治区建立防返贫预警与监测帮扶的第三方评估,及时整改反馈的各类问题,切实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防线。(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2.开展“四查四补”补齐短板。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持续巩固移民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实现辍学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移民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动员移民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应参尽参”。动态监测移民安全住房保障,通过生态移民特大户(至少3对夫妻且8人家庭)分户、按政策审批宅基地和劳务移民提供廉租房、公租房等方式,着力解决政策性移民新增“多人多代”住房困难问题。进一步对3个生态移民村自来水供水管道埋深不够致使冬季冰冻问题进行排查,对冰冻部位进行改造,彻底解决群众冬季自来水冰冻断水问题。(责任单位:水务局、住建局、教体局、医保局、卫健局、公安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3.分类施策增强帮扶针对性。紧紧围绕增强移民增收能力,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多途径有针对性地分类开展帮扶。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移民群众,动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带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对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帮助转移就业或就近就地创业;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分层分级实施社会救助,落实好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和运营,依法维护确权到户的扶贫资产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民政局、医保局、卫健局、教体局、残联,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二)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在移民增收上再提升。
4.着力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的“四化四调”总要求,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整合项目资金,以高质量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和都市观光农业。持续推进“3+1”产业发展模式,在巩固夏能蜜瓜、沃益农有机蔬菜、金仓黄花菜和兴源达农牧公司、新澳牧业等种植养殖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引领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抓龙头、建基地、做示范、树品牌、搞营销,建立健全“公司+基地+农户+就业”“公司+基地+农户+入股分红”“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等帮带扶机制,每年培育1—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移民设施温室种植户释放阳光玫瑰葡萄种植订单500亩、蜜瓜和西瓜种植订单300亩、精品小番茄种植订单300亩,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00人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新建泾灵南村二期11栋全钢架村集体(18m*80m)大拱棚,对移民1105栋到户设施温室瓜果蔬菜种植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着力突破精准栽培、高效养殖、高质化加工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已建成的5栋分拣冷链车间和5个养殖园区作用,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对移民群众生产的瓜果蔬菜进行分拣包装,培育1—2个市场潜力较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牢固树立“产业为要、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早谋划、早布局、早预留一批农畜产品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保鲜储藏、冷链物流和品牌建设项目发展空间,推动奶牛、肉牛、肉羊养殖“出户入园”,持续扩大托管覆盖面,全力满足有活畜托管意愿的移民托管需求,着力打造精品优质品牌和优质绿色生产基地,把生态移民村产业园区联营联建成有规模、达标准、效益高的示范种养基地,让移民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依托夏能蜜瓜小镇、移民村到户设施温室、金仓黄花菜种植基地、芍药种植基地、商业街和农贸市场,着力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把生态移民村打造成乡村休闲旅游打卡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发改局、科技局、财政局、文广局、工信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交通局、自然资源局、供销社、乡村振兴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5.精准开展就业培训。围绕安置区产业发展、辖区内各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和移民劳动力就业需求,通过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移民群众选单、政府买单等方式,探索构建“政府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移民劳动力+就业”新模式,精准依岗依需依人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有就业意愿的移民群众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且能够实现就业或创业。2022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00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300人以上,新发展自主创业个体经营户100户以上(其中:城区街道办通过劳务移民市场、社区营业网点、灵武城区等新发展70户以上),到2025年,从事特色种养的移民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其他有就业愿望的移民劳动力都能掌握2门及以上职业专业技能,移民自主创业个体经营户达到500户以上(劳务移民个体经营户不少于300户)。(责任单位:人社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乡村振兴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6.着力促进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移民就业服务专班责任职责和就业服务站点功能,落实《促进移民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和《移民就业创业3年推进计划》举措,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及时对接移民群众人口基本信息,准确掌握移民群众就业失业情况和参加技能培训情况,建立劳动力就业台账和培训台账,做到人员底数清、掌握技能清、就业意愿清、培训意向清。完善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将信息录入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实现动态更新、人岗对接,提高就业率。依托辖区内各工业园区、种养园区、帮扶车间、产业发展等用工需求,充分发挥劳务市场、中介组织、经纪人桥梁作用和村(社区)网格员、帮扶责任人作用,向移民劳动力提供“一对一、人盯人”的就业援助服务,及时落实交通补贴、创业培训、劳务奖补、创业贷款等激励政策,按照“七个一批”(产业吸纳就业一批、工业园区就业一批、帮扶车间就近吸纳一批、综合市场和商业街创业一批、转移输出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培训提升一批)就业途径,组织移民进园区、进工厂现场观摩,有组织就业率达到20%。开展“春风行动”系列“人岗对接订单式”招聘活动,通过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载体滚动发布招聘信息,打造“灵州(城南)劳务”品牌,着力促进移民劳动力就业,提高稳定就业率,每年新增移民劳动力稳定就业不少于500人,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移民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移民就业率达到95%,移民工资性收入占比高于当地居民平均水平。(责任单位:人社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乡村振兴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7.创新举措拓展增收渠道。进一步深化优化产业扶持政策,研究探索低保、临时救助、大病救助、困难学生补助、残疾人救助、“防贫保险”等兜底保障有序退出措施,逐步推动特惠政策向普惠政策转变。开展“寒冬送暖”“两节慰问”等活动,有针对性地给予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与自治区对接探索劳务移民养老保障政策,协调解决移民搬迁后遗留在迁出县的院落、道路、田地、湖泊“四旁”树木、耕地苗木、依据政策承包荒山造林等无法带走的固定资产资源予以认定评估,按照有关政策给予补偿,落实好移民在原籍继续享受的有关政策,持续提高移民政策转移支付净收入。继续完善移民1.14万亩土地、1686栋养殖圈舍流转协议,适度提高流转费用标准并及时兑现,切实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充分发挥金融小额信贷作用,建立完善“企业+农户+金融信贷+活畜托管+分红”的利益联系机制,进一步挖掘养殖基地入园企业奶牛、湖羊托管潜力,探索肉牛、肉羊、生猪等活畜托管途径,进一步扩大移民活畜托管覆盖面,切实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支持鼓励移民群众承包夏能生活科技有限公司蜜瓜种植联动拱棚和银湖农牧有限公司、长流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果园、温室,与企业签订回收订单,构建“企业+农户+承包经营+订单回收”的利益联系机制,增加移民经营性收入。(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民政局、医保局、卫健局、教体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残联、乡村振兴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三)着眼持续协调发展,在宜居宜业上再提升。
8.加快完善移民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创业就业、人居环境、乡村文化、农村住房、学校、医疗机构布局等空间需求,突出村庄特色、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基层治理,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2022年3月底前完成。按计划推进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计划,积极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硬化路通村通组、防洪灌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老化破损设施改造维修等基础设施项目,2022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总任务量的70%。加快推进生态移民村耕地地力提升,改良土壤结构,将耕地沙化程度牢牢控制在可利用范围内。严格落实以水定地、以水定产要求,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管道输水,实施生态移民村灌溉供水蓄水池、泵站、供水管网提升改造等项目,新建郝家桥镇泾灵新村12万 m³和白土岗泾兴村10万m³蓄水池,全面改造升级3个生态移民村设施产业园区供水泵站和主干管网,全力满足设施温室产业园区发展用水需求。混凝土硬化白土岗乡设施产业园区生产路18条7875米,提高园区生产条件。加快推进劳务移民劳动力市场功能完善,镇河塔社区康养中心、小区北大门改造、劳务移民创业实践中心、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区综合运动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和西湖社区家庭综合服务站、安置楼顶防水维修等项目,补齐劳务移民社区基础设施短板,村(社区)内水、电、路、气、暖、路灯、通信、物流、防洪、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健全,综合超市、便民菜店、社区药店、电商网点、公交站点、精神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道路、供水供电、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齐全。(责任单位: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发改局、财政局、民政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灵武分公司,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9.持续改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和全民健康提升行动,持续提升移民村(社区)学校、幼儿园、公共文化室、卫生室、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级医疗室(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实现辍学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补尽补。着力推进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环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能够为签约家庭提供预防、治疗、健康促进等一体化综合服务。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机制健全,移民群众中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三类人口”动态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进一步统筹推进综合超市、便利菜店、社区药店、电商网点、公交站点等设施向移民村(社区)集聚,加大乡村“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推行“一卡通办”,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实现就业、教育、社会保险、救助、治安等简单事项不出村、复杂事项可代办。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图书阅览室、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饭桌)、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物业、家政、维修、餐饮、零售、美容美发、运动休闲等服务稳步发展,能够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确保移民群众和当地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增强移民群众的归属感,促进移民加快融入。(责任单位:教体局、卫健局、医保局、乡村振兴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10.强化环境整治构建宜居新村。聚焦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目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垃圾杂物、生活污水、村容村貌治理“一改三治”。利用3年时间将生态移民村2279户提水冲“双瓮式”卫生厕所改造为自来水直冲式卫生厕所,推动厕所污水和生活污水并网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厕所排污由分散式收集向集中收集转变,农村节水型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使用率达到100%。改造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站,推进大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的建设和维护,与林带绿化灌溉管网连接,在提升排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废水回收利用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5%以上。推行农村垃圾“两次六分、四级联动”分类治理模式,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5%以上。推进养殖户“出户入场(园)”,开展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有机肥,加快循环化利用。开展庄园绿化和小区美化亮化行动,坚持院内与院外、村容与村貌、美化与净化同步提升,实施泾灵南北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镇河塔社区民生佳苑小区人居环境综合改造、绿化提升、雨污分流等项目,发展庭院经济,组织移民群众常态化开展“收拾屋子、整理院子、打扫巷子”活动,建立“最美庭院”“卫生家庭”评比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培养农民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村内环境整洁、村民环境健康意识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持续推进提升“积分超市”扶贫扶志扶智功能,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实现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移民群众强化法治观念,引导安置区建立新型邻里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共同体意识,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水务局、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局灵武分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11.加强基层治理加快社会融入。配齐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建立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轮训机制,每年至少接受1次我市及以上单位(部门)组织的能力提升培训。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巩固深化“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村(社区)“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能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中,想在前、谋在前、干在前,取得明显工作进展,村(社区)党组织达到3星级及以上标准。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健全,移民村(社区)落实村民代表会议“55124”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村(社区)内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或重大事项表决情况及时向全体村民公示公开,移民对村(社区)“两委”班子满意度达到95%以上。大力推广运用清单制,制定村级代办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推行村级基础信息统计“一张表”制度。健全完善“行政村-网格(村民小组)-普通农户”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加强网格力量配备,提升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人社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12.精神文明树新风。健全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发挥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功能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推动农业科技、技能培训、创业等致富能力培养服务残疾人口、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特困群体的志愿服务项目落实落地,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加大移民村(社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供给,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扶智工作,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日节庆,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促进移民群众情感交流和社会融入。深化村(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推进各级文明单位与村(社区)结对共建,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聚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村(社区)内设有红白理事会等基层服务组织,发挥作用明显,村民能够坚决遏制婚丧陋习、天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老无所养等不良风气。(责任单位:宣传部、组织部、团委、妇联,民政局、卫健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四)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在工作体系上再发力。
13.强化领导包抓责任。坚持市乡(街道)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完善区市县三级领导包抓移民村(社区)的包抓机制,切实发挥对照“九项重点任务”组建的“九个工作专班”作用,压实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效的纵向包抓到底、横向协调到边的领导体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和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一线总指挥”职责,按照包抓责任要求,每月至少1次深入所包抓移民村(社区)调查研究,加强统筹谋划,督导工作落实,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难点问题。将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专项考核纳入全市年度目标效能考核范围,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增强考核实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追责问责的重要参考。(责任单位:纪委监委、市委办、政府办、农办、组织部,乡村振兴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14.谋划实施做好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引导各类实体、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参与,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加大各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打破藩篱、能统尽统、应统尽统的原则,加强资金整合和统筹谋划,调整支出结构,保障重点任务,集中财力办大事,全市各部门在项目、资金分配上向有移民村(社区)的乡镇(街道)倾斜,解决乡镇(街道)项目资金筹措难题,全力保障2022年计划实施的22个项目(项目估算投资3092万元)能够顺利实施。有移民村(社区)的乡镇(街道)要继续和全市各有关部门主动对接,以创建示范村(社区)达标为目标,以村(社区)为单位,要继续谋划和落实好2022年至2025年需要实施的项目。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移民村(社区)设立分支机制或网点开展整村授信建档,推动金融小额信贷新增贷款200万元以上。(责任单位:财政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民政局、人社局、文广局、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局灵武分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15.支持力度上向创建移民增收致富示范村倾斜。按照各乡镇(街道)示范村创建推进计划,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分年度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发展能力和潜力。市财政统筹各类资金支持移民产业增收建设,在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中适度予以倾斜。乡镇和村(社区)履行项目实施主体责任,对标中央、自治区和银川市各类转移支付项目,结合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小镇、特色养殖小镇、劳务就业创业特色社区等建设加强项目谋划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财政局、乡村振兴局,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
四、实施步骤
(一)谋划部署(2022年2月—3月)。灵武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制定《灵武市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创建实施方案》。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根据移民村(社区)发展实际,量力而行,谋定而后动,按计划分年度依次申报本辖区示范村(社区)的创建数量,制定2022年—2025年示范村(社区)创建规划,压实责任,压茬推进。申报了要创建的,就一定要创建成功,确保通过验收。
(二)组织实施(2022年4月—2024年12月)。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以“四查四补”为抓手,统筹资金、整合项目,整体安排、系统推进辖区各移民重点村示范创建工作。全市各行业部门针对各村存在的短板弱项,明确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确保任务落实落细。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和村(社区)制定具体建设方案,细化年度和月度推进计划,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措施、可量化、可考核。
(三)评估验收。(每年11月—12月)。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每年11月份完成示范创建和自查验收,向市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自查报告和验收申请。市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每年12月上旬前组织各成员单位对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当年示范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对通过评估考核的村(社区)由市委农办报银川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复审复验。银川市复审复验通过的,授予“银川市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称号,兑现以奖代补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市的示范创建工作由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重要事项、重点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和村(社区)要大力弘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工作作风,要对照考评指标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全面细致谋划,主动协调对接,制定时间表、路线图、项目清单,完善配套措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确保每年的示范创建都高质高效完成。
(二)明确责任分工。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和村(社区)要扛起主体责任,组建工作专班,认真研究谋划,主动沟通对接,细化方案措施,着力推进示范村(社区)创建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包抓领导、包抓单位要将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协调帮助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和村(社区)解决困难和问题。市发改、教育、财政、人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水务、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根据职责分工,研究制定支持示范区创建的具体措施,主动沟通协作,合力推进示范村(社区)建设。继续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弘扬美德,大力援建。
(三)健全考核落实机制。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市委督查室和政府督查室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市发改局同统计局等部门(单位)建立跟踪监测机制,每年对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市乡村振兴局要健全工作推进落实机制,把握好各项工作进度,确保示范区创建达到预期目标。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每半年向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振兴局报告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
(四)加强示范推广。郝家桥镇,白土岗乡,城区街道办要加强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的总结提炼,大力宣传创建工程的典型模式、技术成果和工作成效,因地制宜加快示范村(社区)示范创建。市乡村振兴局要积极组织开展观摩会、推介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全面营造实干争先、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