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董童)儿童青少年的视力问题,一直以来都倍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近视、散光的低龄化日益严峻,更让家长们心急如焚。
日前,人民网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中国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邹海东,...
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董童)儿童青少年的视力问题,一直以来都倍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近视、散光的低龄化日益严峻,更让家长们心急如焚。
日前,人民网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中国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邹海东,对于网友关心的学校关于近视防控采取的具体措施、高度近视的危害等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利用学习到的相关科普知识,保护好眼睛。
近视就一定要配戴眼镜、戴眼镜是否会使近视度数加深,一直是家长们较为关心的问题。对此,邹海东说:“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戴上眼镜后度数会越来越深。但孩子们视力差,已有看东西模糊等近视的症状后,仍不给他戴眼镜,这种顾虑是错误且没有科学依据的。”
邹海东表示:“如果将眼睛比作照相机,视网膜就像照相机的底片。通过镜头调节,使远处物体图像投射到视网膜上,正常情况下可将东西看清。近视眼看远处物像时,是聚焦在视网膜前,所以看远处必须要戴眼镜。”
“在看近处时,双眼会往内聚集,这个眼部的变化叫集合。正常人的调节和集合,在看书、写字时是协调的;但患有近视的孩子,调节和集合在看书、写字时会不协调,造成眼睛疲劳。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让孩子的近视发生、发展,甚至出现眼睛胀痛、头痛;更严重的会有恶心、失眠等症状,会使孩子不愿长时间看书、写字,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也会下降。”
“所以孩子出现症状后,应考虑配眼镜。配镜时要结合近视度数、双眼位置和其他一些调节综合功能进行。如果裸眼视力在0.8以上、近视度数在75度以下,可暂时不配戴眼镜;若这时孩子眼位出现偏斜,则要配戴眼镜;低度或中度近视,要配戴合适的眼镜;高度近视一定要配镜。”
高度近视会伴发致盲性疾病
对于高度近视的具体危害,邹海东指出:“近视分轻、中和高度,是根据度数大小决定。成年人600度以上或孩子400度以上,定义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对孩子来说,会进展性发展、度数越来越深。从外观看,眼球会越来越长,眼睛像是凸出的,有些还会出现双眼偏斜,这些都影响美观。”
同时,他还提出:“眼位不正,对老百姓来说,一是‘斗鸡眼’,就是两个眼睛往内跑;另一个是‘斜白眼’,即两个眼睛往外跑。在近视或远视人群中,都会出现这类症状。不及时控制,时间越长,症状出现的频率越高。”
“如出现高度近视,会对工作、生活造成影响。高度近视还会伴发其他一些致盲性眼睛疾病,比如青光眼和白内障。在高度近视人群中,青光眼发生比例比正常人高,白内障的发展速度比普通人要快。”邹海东介绍。
“高度近视人群中,还会出现玻璃体浑浊,眼睛前面会看到有黑影飘动、甚至闪光。最严重的高度近视病变,就是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黄斑病变或者退行性病变。这些疾病目前有一定治疗方法,但效果较差。”邹海东建议,高度近视人群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诊,尽量早期治疗。
学校应从五方面建设视觉友好环境
在谈到学校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建设视觉友好环境时,马军介绍,主要从五方面开展工作。
他说:“一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
二是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的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三是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教学环境;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
四是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五是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促进视力保护。”
教育机构要确保孩子户外活动时间
对于教育机构如何督促儿童青少年多参与户外活动预防近视,马军表示:“户外活动,特别是日间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特别重要。
一要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学生在校时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
二要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应有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应有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应有2课时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程,中小学每天应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
三要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除文化课作业之外还要有体育课作业,也要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四要幼儿园保证儿童每天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季节、学龄儿童的年龄特点,对时间进行合理调整,但不是往缩短时间的方向调整。
五要避免幼儿园“小学化”教学,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至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希望儿童在生活和游戏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孩子散光度数高须及时矫正
在孩子治疗近视期间,有的孩子被诊断出散光,但家长对于散光的概念并不了解。邹海东安慰家长,散光是普遍存在的。他说:“人出生时都有散光,年纪大了后也会有散光。但是,目前对孩子的散光重视程度不足。”
他进一步解释:“散光和近视是有差异的。如果把近视眼睛的表面比作一个西瓜,它是一个球面,可聚焦在一个点上;而散光则是眼球表面像一个冬瓜,每一个方向都是椭圆形。当光线经过散光的眼球,可聚焦在眼睛里的多个点。其中一些点会聚焦在视网膜前,另一些点聚焦在视网膜后,所以轻度散光时,就可能出现视力模糊。”
“轻度散光者在某些距离需要动用调节力量,会出现头痛、看东西模糊、眼疲劳等症状,严重散光者如何调节都不会达到清晰的视力,看东西不清楚、扭曲,近距离工作时间越长,头痛、眼胀、看东西模糊的症状就越厉害。”邹海东说。
他还介绍:“散光分为规则性散光和不规则性散光。规则性散光又分为顺规散光和逆规散光,一般人在出生时都带有一定的顺规散光,老年人会出现逆规散光。孩子如果散光度数高,会造成近视的发生、发展。所以孩子如出现散光,一定要到医院里正规验光、检查,医生如果建议配镜,家长最好听从医嘱,进行良好矫正。”
邹海东提示家长:“散光也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散光在孩子发育早期就存在,如轻度的顺规散光。轻度顺规散光经医生分析判断后,如无明显症状,可不配戴眼镜。随着年龄发育,有些散光会减弱、减少。”
“其实,很多人出生时都是顺规散光,到一定年龄后,散光会消失;再随着年龄增长,有些人会变成逆规散光,这是一个生理过程,我们要正视。有些孩子的生理过程出现特别早,比如很早就从远视眼变成正视眼,这是我们要高度关注的,因为接下来他可能从正视眼发展成近视眼,散光也是同理。”邹海东说。
看眼睛颜色、外形可提早发现眼病
对于家长如何在早期发现孩子的眼病,邹海东表示:“孩子中最常见的眼病,应该是近视,属于屈光不正这一大类疾病。屈光不正还包括远视、散光和斜视; 其他如眼睛发炎、红眼病等眼病,是由于平时生活习惯不好引起的; 再有就是一些如肿瘤等先天性遗传疾病。”
“由于孩子,特别是低龄孩子的认知、理解和表达能力不足,很难表达清楚眼睛的不适,这时就要家长仔细对孩子的眼睛进行观察,了解眼病症像。毕竟视力不好、眼睛发育不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成长。”他说。
“家长要想早期发现孩子眼病,一是看眼睛外部形状,仔细看孩子的双眼是否对称,眼睛是不是一大一小,及是否饱满;看眼皮是否对称、有没有缺损;看眼睛的活动是否正常;还要看眼睛里是否发红或者有分泌物。
二是看眼睛颜色。中国人的眼睛是黑褐色,如果在黑褐色中看到有白色的东西,在医学上叫白瞳症,有一些是先天性白内障,也有一些是肿瘤,这需要高度关注。
三是看视力。孩子出生后,到3个月时能够看物体。这时如发现孩子不能注视眼前物体,或眼球随着光线不能很好移动,就可能提示视力不好。若家长有意识用手遮住一个眼睛,发现孩子没反应;再遮住另一个眼睛,孩子会哭闹,说明第一次遮挡的眼睛视力差,可能出现单眼视力障碍,也要引起重视。
一般来说,0至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接下来到12岁是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应有意识培养孩子看视力表,简单地给孩子查一下视力。一般3岁孩子的正常视力是0.5;4岁是0.6;5岁是0.8;到6岁才能到1.0以上。如发现孩子视力比同年龄段人视力低,建议尽早到医院检查,并仔细验光,明确孩子的视力是否低于正常。若低于正常,在眼科上叫弱视,需及早治疗,治疗越早恢复得越好。
四是用眼习惯。如家长发现孩子看书、看电视喜欢坐得很近,或者歪着脑袋看,说明可能存在近视、远视、散光和斜视。对孩子不良的看书、看电视等习惯,家长要关注,若孩子出现喜欢眯眼、揉眼、频繁眨眼,或扒拉眼皮、皱眉等现象,建议及时就诊。”邹海东表示。
良好饮食习惯益于保护视力
有的家长说,吃胡萝卜对视力好。那好的饮食习惯是否有益于保护视力?邹海东表示:“吃胡萝卜对视力保护有作用。孩子从保护眼睛的角度上讲,一定要不挑食、不偏食、营养均衡、主副食搭配、粗细粮结合。”
同时,邹海东还列举了现在不利于保护视力的三种饮食习惯。“一是吃得过甜。饮食过甜会消耗维生素B,降低体内钙质,减弱眼球壁弹性,眼球易扩张,眼轴增长导致近视。同时,血糖含量增加会引起晶状体变凸,引起近视;二是吃得过精。长期吃精细食物,易造成机体缺乏元素铬(主要存在于粗粮、红糖、蔬菜及水果等食物中),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产生近视;三是吃得过软。咀嚼被誉为另类的‘眼保健操’,多吃胡萝卜、黄豆、水果等耐嚼的硬质食品,增加咀嚼机会,有助于保护视力。”他说。
“胡萝卜中的维生素A和叶黄素,都对眼睛有抗氧化和保护作用,可保护视网膜正常代谢。所以应该多吃绿色蔬菜、水果、蛋白质、钙、磷等,也要多吃一些肉、鱼、蛋、奶,有效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调整不科学的膳食结构。”邹海东告诉家长。
培养学生“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
在介绍学校培养学生健康用眼行为时,马军提出,要通过四项工作逐渐培养学生“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他说:“首先,学校应开展近视防控等相关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提升师生相关健康素养;二是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三是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上、下午各安排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四是希望教师要教会并督促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
最后,马军还解答了眼保健操的防控作用。他表示:“眼保健操从50年代开始就做,对预防近视是否有作用,确实有一些争议。但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后,眼保健操是通过按眼睛周围的一些穴位,并通过眼球运动来完成。这种按摩以及眼球周围的肌肉运动,也是一种放松,使眼球的相关肌肉减少紧张,减轻调节,从理论上讲对预防近视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