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43名护理本科生,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等4所高校的4年制护理本科生,均为女生。其中,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第4批9名,第5批12名,共计21名本科护生为对照组,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67±0.79岁;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第5批7名,第6批7名,第8批8名,共计22名本科护生为观察组,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77±0.86岁。两组护生入重症医学科的评估成绩(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带教教师均具有本科学历,持有临床带教资格证,参加了我院举办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班,临床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由带教老师集中开展专科知识、疾病小讲座,专科示范,护理操作,集中查房,然后实习护生分别跟不同的带教老师轮班,出科前对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CPR、人工气道吸痰、GCS评分等)、护理实践能力(护理查房、小讲座、个案护理)进行统一考核。观察组采用“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实验教学方法。第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实习护生的成绩、认知能力、个性特点、交流沟通能力、兴趣、爱好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观察组的22名实习护生分为5组,每组4~5名,形成“固定合作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确定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小组讨论和学习情况的管理、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第二,确定合作学习目标,带教老师结合ICU临床护理教学要求及护生自身特点,提前1~2周向实习小组预告教学方案和有关教学要求,实习小组根据教师所提要求,在正式查房和讲课前收集好有关病案资料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一起查房,发现缺陷问题,完善临床资料,引导护生依据ICU临床护理教学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目标。第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首先由带教老师组织专题讨论,实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专题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定期督导讨论,并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鼓励等。之后,由各学习小组在小讲座上汇报讨论结果,同时其他小组可提问,汇报小组成员进行答辩。针对小组学习、讨论和汇报中提出的问题,带教老师集中讲解、答疑,提出解决问题的处理意见或建议,最后形成较为统一的、正确合理的方案。第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估。实验教学评估采用各小组成员自评、小组间互评、带教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第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由带教老师组织查房、讲课总结、教学质量点评、教学效果测评,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和方案。
1.3评价指标主要评价两组护生出ICU的成绩。成绩(一)主要包括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3个部分。采用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测试,护理实践能力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两组护生的实习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护理基础理论测试主要测试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的护理基础理论水平;护理基本技能测试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在CPR(40%)、人工气道吸痰(30%)和GCS评分(30%)等方面的操作水平;护理实践能力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在护理查房(30%)、小讲座(30%)和个案护理(40%)等方面的护理实践能力。成绩(二)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该成绩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从护生自我评价(30%)、带教老师评价(40%)、患者评价(30%)3个方面获得。
1.4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护生实习期间的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问卷调查结果等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概率以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习结束后,考核教师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进行统一考核。同时,就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护生、带教老师和患者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护生自我评价占30%、带教老师评价40%、患者评价30%。
3结论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职英语写作;必要性;注意事项
1.合作学习的理论
由前苏联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Vygotsky)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有两个水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前者指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后者则是在别人帮助或与同伴合作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根据此理论,教学与发展是一种合作活动,不同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社交互动对学习至关重要。[1]
2.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将教学方法从传统意义上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变为各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向交流,增加了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同时也提升了每个学生的被认可程度。有专家断言:21 世纪是人们发挥“右脑技能”的时代,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不仅是“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这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的人才需最大限度地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因为合作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发展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品质,对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技能,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同学友谊起很大作用。
合作学习作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已成为国际上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在我国,政府决策部门也已经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最近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倡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正是合作学习的精华所在。所以,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社会的必须、21 世纪文化人生存发展的必要品质。[3]
3.合作学习是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英语教学目标,强调高职英语教育的基础性、适用性、实用性和自主性,突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4]采取合适的方法提高高职学生的应用英语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是老师根据教材,先讲授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包括语法和句法等,然后才开始具体的写作。由学生独自完成作文、教师批改成果,而且这样的写作过程毫无乐趣可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写作内容并不能使学生感兴趣。这就导致了写作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爱上,对英语写作有极大的恐惧心理,老师也不爱教,教学和学习效果当然不会好。[2]
所以要找到一种好的高职英语写作方法,改变教师只关注写作成品,忽视写作是学生学会表达、交际、创造的过程,改变写作过程中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情况,采取重结果、重过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整体交际能力。
基于以上观点,把合作学习理论运用到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
4.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4.1 写前阶段---大脑风暴阶段
首先,教师给出相关话题,提出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后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该话题进行探讨,比如要写On Owning a Car ,可以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列出与该话题相关的所有正反观点,即拥有小车的好处与坏处,然后各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呈现本组的讨然后论结果。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与主题有关的要点都得以呈现出来,而且各小组相互启发,共享信息,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r克服了学生拿到题目,绞尽脑汁,陷入无话可写的情况,极大的克服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恐惧感。
4.2 写作阶段
写作阶段可以采用个人写作和小组写作两种。这时,要求学生写好文章的大纲,然后,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大纲是否合理,确定最佳的大纲开始写作。这样在写初稿的过程中,写作者就会注重写作思路是否通畅,逻辑是否合理。而不象往常一样,过分注重语法的正确与语言的凝练、准确。
在写完初稿后,写作者通读全文,自行按前阶段提及的作文评判标准评判自己的作品,修正意义表达不清、用词不当、思路不连贯或主题不明的句子、段落。
4.3 写后阶段
写作完成后,各小组进入互评、互改阶段。在小组里,每一位同学都承担不同的角色,他们分别可以是记录员,计时员,检查员等。这样一来,每一位同学都有事可做,都在为自己的小小组组做出贡献,因此,即便他们是在讨论别人的文章,他们都会很积极,很投入。小组互评时,学生可以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评价同学的文章:作文的内容、作文的组织、作文的语言、作文的篇幅。作文的内容方面包括作文的标题是否恰当;作文是否走题;作文的内容是否充实。作文的组织方面则包括文章是否有中心,文章的中心是否有细节、例子、事实、解释等论据做支持,文章的结构包括文章有无开头、主体部分、结尾等。文章的开头是否引人入胜、结尾是否自然、段与段之间是否有自然紧凑的过渡。作文的语言则包括作文有无语法错误、拼写错误,作文中的词汇是否使用恰当,语言是否地道等。
最后,每组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合作学习理论运用在英语高职写作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5.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5.2 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分组应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5.3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5.4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参考文献:
[1]Vygotsky,L.S.Thought andLanguage[M].Cambridge,M.I.T.Press.
[2]高静.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8, (10): 83-86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分组;合作学习
中国在大学英语教学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培养出来的英语学习者都是会考试而不会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谈的机械英语学习者。他们有的听力不错,有的阅读好,有的英语作文不打草稿出手成章的,更有学生的语法比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还好。可作为语言学习者来说,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这一缺点足以掩盖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其他亮点,那就是不会开口用英语与人流利地交谈,甚至在课堂上对于教师的提问他们也只能磕磕巴巴地用简单英语词汇来回答。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通过学习、研究、投入实践教学等一系列过程,验证了合作学习理论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促使学生开口大声说英语的可操作性。
一、有关合作学习理论的介绍
合作学习理论的发源地是美国,当时的约翰逊极力倡导合作学习理论并将该理论投入实践,最后取得了可观的实验结果。该理论是指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分,保证小组内成员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统一,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活动来教学的一种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再分配的一种表现――在重新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和在学习时扮演参与角色的再分配。研究表明,这种通过教别人学习而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
二、有关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的介绍
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总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很少有学生能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流畅的交流。有的教师手拿课本照本宣科,学生会认为这样的课堂没有意义,因为他们通过自学就能完成教师的授课内容,甚至花费更少的时间,于是他们就在课堂上表现出懒散的态度。这一懒散的态度又传达给授课教师一种消极的印象,授课教师会认为学生不爱学习英语,因此更加放松对英语课堂的要求,这一系列过程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并且这个恶性循环在长时间内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笔者认为,合作学习理论能有效地针对这个恶性循环提出改善措施。
三、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
1.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理论的分组格外重要。该理论需要教师在分组时保持小组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即组内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旗鼓相当,但逻辑思考上又各有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已学英语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英语的能力,进而结合所授课程的内容和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其分类。
2.合理选派任务给各个小组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既定课时,教师可提前做好安排,安排不同的具体任务给不同的小组。以精读课文为例:上新课之前要求A小组成员收集不同的有关精读课文的背景资料和相关小故事;要求B小组重点预习这篇精读课文的结构,待上课时主要进行课
文的结构分析;要求C小组提炼精读课文的主题并深入挖掘主题
的价值,等到上课时进行讨论环节,学生就不会产生紧张感,因为他们之前都有所准备,恰恰相反的是他们会更加自信;要求D小组听课时做好听课笔记,待下节课对上机课进行点评,让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能扬长避短。
3.具体案例实施
A小组上台介绍之前查阅的相关背景资料和单元话题Preview板块来抛砖引玉,让学生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进而积极展开讨论,让学生大胆在课堂上说英语;即A小组上台展示之后B小组上台开始课文结构分析和语法的讲解,学生对于B小组讲解不
懂的地方可及时在课堂上提问,因为同为学生阶层,他们可能会更加大胆提问;等B小组的环节结束后,将舞台交给C小组进入主题探讨环节,此时C小组的学生可分角色扮演课文中角色,让其他学生在现场观看后,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来具体感受,从而使主题认识更加深刻。最后D小组在课后进行总结,等到下次上课时对此进行总结和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这样一来,整个教学过程都由学生自导自演分组完成,相信经过他们亲身参与之后能大幅度提高他们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经过亲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将合作学习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确实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还能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1)小组课前分配的不同任务能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到英语;(2)角色转变后作为演讲参与者,迫使学生开口说英语是对学生口语练习的一次机会;(3)学生之间都很熟悉,不存在距离感,在这样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更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总之,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雪.浅谈基础英语教学中评价理论视角下的语篇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陈汉良.大学英语认知教学探讨[J].教育评论,2010(06).
[3]唐明凤.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本主义活动的设计和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9(29).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高中体育健康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43-01
一直以来,高中体育的教学方式大概是两种,一种是在教室听老师进行健康卫生方面的内容的讲解,一种是进行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因而许多人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并且由于不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因而也有很多的学生不够重视,不够重视的还有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把体育健康教学的教学时间也应用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或者是对于体育健康课程,大多是让学生自己看教材看书,在体育活动中也让学生自己自由安排。这就是当前高中体育健康教学的一些背景。在新课程的推动下,要积极改变体育健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创新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而合作学习理论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广泛应用,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也应该是今后体育健康教学的发展方向,学校老师应该重视高中体育健康教学,合作学习理论在体育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作学习理论的内涵
1、合作学习理论的涵义
在我国古代,就有提出过“独学而无友,鼓励而寡闻”的思想认识,这可以看成是对合作学习理论较早的认识,说明合作学习理论很早就提出来了。所谓的合作学习理论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小组或者团队等形式来为了一个共同的明确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效学习。不仅是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要广泛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其他的很多工作中也要运用到合作学习的理论。
2、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
合作学习理论直接的实践就是合作学习模式,或者说是小组合作学习等。它也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分小组合作,这个在任务探究型课题中经常被用到,也是教育教学中常用的形式。其次,在合作学习模式中队员之间应该是优势互补的关系,一定要团结合作,有团结精神,这样才会真正地把合作学习模式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第三,合作学习模式还注重合作者个体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并不是说团结合作就是要团队里的任何事都要讲究一致性,忽略甚至抹杀个体的独特个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时候个体的独特个性还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高中体育健康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是创新体育健康教学形式的需要
体育健康教学由于不是高中里的主要课程,往往不受到重视,这种不受到重视是来自于老师教的不重视与学生学的不重视两个方面的。究其原因,与体育健康教学的形式传统落后有关。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是其中一个基本要求,所以在体育健康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是积极创新教学形式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体育健康的意识
作为一门非文化知识性的学科,体育健康教学更为重要的一层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体育健康的意识,这才是真正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是落实“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但在传统的体育健康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只是把其当成一门不太重要的学科来学习,没有认识到体育健康对于自身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而通过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把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平台,能让学生有更多共同探讨体育健康方面的话题,例如体育运动、体育球赛等。
3、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
虽然现在选拔人才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了,但是在现阶段,高考还是最为重要的形式,并且通过高考,将改变着许许多多学生今后的命运。所以,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的大的。要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最好的方式就是体育锻炼,并且通过几个同学共同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疏导学生的心理,起到调整心情的作用。
三、合作学习理论在高中体育健康教学中应用的途径探讨
1、既要重视体育运动方面的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健康方面的教学
对于高中体育健康教学,一定要重视起来,一些学校往往只重视其中的体育运动教学一个方面,而不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方面。在应用合作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就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改变这种认识,要重视体育运动方面的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健康方面的教学。
2、在体育健康教学中要把合作学习理论的实践模式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在体育健康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为小组来合作探究,制定相应的课题与形式,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因为体育健康教学不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需要把所学的内容积极应用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 田靖伟.“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04)
关键词: 合作学习理论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一、前言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近年来伴随世界范围内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我国的传统教育也正经历“应试教育模式”向“人性化素质教育”的改革,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和主体性受到关注。合作学习策略正是伴着这一趋势在我国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近年来受到教育界广泛讨论和关注。对于合作学习的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尚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基本特征相似。美国合作学习专家尼尔・戴维森(Davidson Neil)提炼出了合作学习的七个要点:(1)学习任务由小组合作完成,通过讨论来解决难题;(2)小组成员面对面地交流;(3)小组中有合作互助的气氛;(4)成员的个人责任感强;(5)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6)教师直接指导合作技巧;(7)小组成员有组织地相互依赖。
二、大班教学的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扩招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问题是:每个教师所带班级越来越大,课堂人数规模从40到200人不等。理查德・菲而德(R.M. Felder)曾说过,“合作学习在大班教学尤显重要――在这种环境下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实在是一项挑战”。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下,组织课堂教学有很大的难度,一部分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出现了一些偏差。
(一)形式化。
教师安排内容给学生讨论学习,两三分钟后便匆匆收场,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也由于班级太大通常是集体回答。这么短的时间,学生刚刚打开思路还没有来得及进入讨论的主题,甚至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要干什么,就草草收场。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多方互补互动的优势没能实现。教师马上接手问题讲解或告知答案甚至匆匆进入新的教学环节,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性;更重要的是没有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也没有对学生活动及时总结反馈,学生自我实现的情感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挫伤。
(二)泛滥化。
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环节、任何问题都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以比较普遍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每单元Section A,B部分的课后篇章理解(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的问题为例,就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有些老师把这些也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丢给学生讨论解决,一讨论就是一节课。实际上,尽管这些问题是对于千字文章线索的把握或细节的理解,但也不需要占用这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完全可以在课文讲授之前让学生通过略读或跳读的快速阅读的方法在十分钟内自己独立解决。
(三)自由化。
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后,有的老师就到讲台边等待,有的老师象征性地到学生中巡视。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七嘴巴舌地讨论,学习积极性挺高。可是学生的讨论是否切题而有组织,是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是否每个小组成员都拥有相对平等的发言机会?就不得而知了。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发挥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育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感强,甚至直接参与合作,而不是袖手旁观。
(四)单一化。
一提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进行课堂讨论。诚然,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以同桌或附近的同学为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在教育学上被称作“异质就近组合”,这种方式在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但在英语课堂中根据不同的课型(精读、口语、听力、翻译等)的特点和要求可以采用多种合作形式。比如角色扮演(role-play)、轮流复述(presentation)、一分钟演(one-minute paper)、发散思维(brainstorming)等。
三、具体做法
(一)课前相互检查。
以所使用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每册书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两篇同一题材的文章组成。课文A为精读材料,配有阅读理解、词汇、结构、翻译、写作等多种练习。由于练习多、学生人数多,课堂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所布置的一少部分作业由教师检查批改,而其余的作业完成情况,如单词的记忆、课文的预习和复习、小组合作的oral practice的准备及课后习题的完成等,都需要成员间相互检查、相互督促,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可以培养成员相互间的责任感。
(二)课堂相互督促。
我校大学英语精读课每周课时为4节,每节课时长45分钟,教学任务重并且时间短,因此每周这有限的3个小时是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传授技巧、交流信息最为宝贵的时间。在大班教学下,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因此,会有一部分学生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在小组合作式教学中,小组成员就坐比较集中,课堂上便于相互督促,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最多的知识和信息的目的。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种。
1.切块拼接,凸现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把所教内容进行分解,大的分小,整的分块,当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采取“切块拼接法”,将任务分解,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照顾到了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扩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视野。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相互合作的作用,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2.质疑辩论,提高思辨能力。在教学时往往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此时教师可有的放矢,放手让学生共同探讨,开展辩论促进理解。如在教授第一册Unit 4“Care of the Elderly”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围绕“Should we put the old in the nursing home,or keep them at home?”展开辩论。学生思维敏捷,唇枪舌剑,很好地体现了合作探究精神。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学习者之间的争论交流能促成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辩论过程可使学生内在的思维语言外在显现,促使学生思维活跃,提高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不妨采用小组辩论法,展开组间竞争。
(三)快乐游戏,寓学寓教于乐。
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采用快乐游戏法,就是通过游戏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发表演说等形式,使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相互启发,思路开阔,想象丰富,热情高涨,不时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四)开展实践活动,课后相互帮助。
巩固所学知识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活动是学习的再学习的过程,它具有探索意义和认识价值。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过程,课后的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习的不断深入。
四、结论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以及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我们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推行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和促进大班教学效果,我们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教学理念,把合作学习理论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理论支撑,真正把小组合作教学法落到实处。
2.将小组合作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大班授课的效果。如合作准备课前发言、合作预习新课、合作完成课后练习。
3.转变教师角色,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教学。在此方法中,教师应充当决策者、指挥者、解释者、监督者、评价者。
参考文献:
[1]陈苏丹.合作性学习手段与大学英语教学[J].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5).
[2]郭香菊,Cooperative Learning in Large Classes.中国英语教学,2004,(4).
[3]卢红,从传统学习到合作学习.国外外语教学,2001,(1).
[4]吴向丽.新课程倡导的十种教学策略丛书:合作学习[M].青岛出版社,2006.8.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 互动式教学 口译教学
口译教学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综合运用外国语言、相关知识以及翻译技巧的专业型口译人才。因此,可以看出,互动式口译教育教学就是一项基于口译理论重视实践技能培养训练的活动。由于互动式口译实践活动属于一种思维模式较为科学、缜密且艺术再创造性较强的活动,所以互动式口译工作对口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下面围绕合作学习理论视域下互动式口译教学的特点和模式展开分析,为探讨互动式口译教学的有效开展模式做出正确指引。
一、合作学习理论视域下互动式口译教学概述
1.互动式口译教学特点。口译教育教学的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双语转换能力的专业型翻译人才。从口译工作特点分析结果可以得知,口译工作不仅具有语言综合性和知识复杂性,而且还拥有工作独立性、即席性以及跨文化交际性。口译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对译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的口译技能,而且还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认为译员的口译能力不只是体现在其语言水平和翻译技能方面,还体现在其参加跨语言交际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双语能力、翻译技能以及个人翻译素质等综合方面。所以,在口译教育教学中,高校和教师更应该重视加强学生的学习互动,促进其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2.互动式口译教学模式。在口译教育教学中,互动模式的应用凸显了课堂教学的“教”与“学”关系,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在增进师生活动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开展口译教育教学活动。借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互动的良性发展。在教学共振作用下,促使口译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显著增强。在互动式口译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因素的互动使得学生思考空间与思考时间变得更加充裕,并且教师借助提问式教学、探讨式教学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并解决相应问题。在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翻译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为口译教学的高效、优化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学习理论视域下互动式口译教学中各角色的阐述
1.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在合作学习理论视域下,互动式口译教学的开展使得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更加鲜明。互动式口译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一个具体的开展流程。教师作为互动式口译教育教学活动的“策划者”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进度设置和安排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促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冲突和矛盾,进而引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启。其中,问题的设计与设置是整个互动式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部分,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后续参与程度具有直接的关系。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之一,负责从旁解决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他们还参加学生的交流讨论环节,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互动结果给出客观的评价。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个部分。并且口译专业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认知体验,加强他们对互动式口译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索和认知,促使学生对这种认知体验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认知体系。另外,教师还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着手点丰富互动式口译教学内容,促使其效果得到显著增强。
2.教学中学生扮演的角色。在互动式口译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完成互动交流、独立探索等互动任务,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着手,在变式讨论、组际互动、体验归纳等方面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如今的主动探索。在互动式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借助科学、合理的分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而使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合作学习理论视域下互动式口译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
1.自主探索阶段。自主探索阶段也是互动式教学的准备阶段。学生借助教师的适当引导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遇到的困难。这种探究摸索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望。这一阶段是互动式口译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其关键阶段,对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直接影响。
2.小组合作互动阶段。小组合作互动阶段是口译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听取其他小组成员意见和观点的同时,实现信息的交流,进而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活动方案。可以说,小组合作互动阶段是学生自我探索展示与团结协作的融合阶段,学生通过设计、分工以及练习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3.组际交流阶段。组际交流是互动式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来增强自己对知识点的认知。在小组发言人向班级整体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后,由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做出补充和评价,进而将所有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实现组际间的良性互动交流,最后通过讨论和协商在认知方面达到统一。通过组际交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口译技巧的掌握都会得到一定的强化,为提升口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了重要前提。
4.成果展示阶段。成果展示阶段是互动式口译教育教学的重要阶段,是教学成果收获和分享的阶段。不同个案的展示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使其对知识点的认知得到显著提升,为总结评价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前提。成果展示阶段的互动主要是问题的提出与回答。并在这个阶段,师生间的互动以及学生间的互动都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例如,在跨文化交流教学过程中,成果展示内容是学生对肢体语言的不同理解。学生通过踊跃发言实现了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极大的丰富了知识学习范围,促使所有学生的知识储备得到较大丰富。
5.总结评价阶段。总结评价阶段是互动式口译教育教学活动成果展示阶段的总结部分。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成果展示结果展开组际评价和组内评价,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结果、互评结果以及各小组的互动行为给出客观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在总结评价阶段,教师负责实时引导和监控工作,监督并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课堂进度,对停滞不前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说,教师既是总结评价环节的参与者,也是互动的监控者。同时,总结评价的内容可以是主观技术方面,也可以是客观数据方面。通过这个环节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理解课程的内涵和实质,进而提升自己的口译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高校外国语口译教育教学的开展具有较为有利的作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而引发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问题,它在高校外国语专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有效降低了学生对外国语学习产生的抵触心理,同时也尊重了他们的个体差异,使他们能够在互动中集思广益,开发发散性思维和语言思维。在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语言协调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他们的外国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所以,外国语专业教师应在口译教育教学中,不断加强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普及力度,为高校大学生的外国语学习和运用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PENG Zhou-Hua,WANG Dan,WANG Hao等.Co op erativ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of Linear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a Dynamic Leader under Directed Top ologies[J].自动化学报,2014(11):2595-2601.
[2]Yu Xue,Yi Zhuang,Tianquan Ni等.Self-adaptive learning based discret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for solving CJWTA problem[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2014(1):59-68.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 中职会计教学 应用研究
一、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会计技能)教育”已无法满足新的国内及国际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此,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教育部门立足于“三基教育”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的需求创新出“素质教育”,该类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三基教育”的种种束缚,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塑造。新教育模式诞生后,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目标势必难以适应新教育模式的需求,此形势下需要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中职会计教学目标替换传统中职会计教学的“三基”教育和增强会计实务的目标,从而力争实现中职会计教学的人文化、科学化、合理化。新中职会计教育模式下,合作学习中职会计与健康教育充分体现出健康心理的形成过程及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获得。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健康心理的培养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中职会计教学中良好的心理体验,即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运用会计技能以获得会计技能方面的成就感。此时,学生学习已有被动接受过程转变为自主探索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1、优化分组,确定角色
中职会计教师以学生身体状况、心理素质及其技术水平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将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组,每组6―8人,并以民主推选或教师提名的方式确定组长,组长作为教师的助手,在小组中起着领导和带头的作用。
2、分析并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目标是学生开展中职会计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实践时需由中职会计教师制定总体目标、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小组目标及其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即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需结合自身的情况自定目标,之后严格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学习,待小组各成员均完成各自的目标后,其小组的目标便完成了,而各小组目标的完成便达到了中职会计教师的预期的目标,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明确的目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方向,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会计技能会计技能的自发性、自主性,并且,学生每完成一个目标,其将能够生感受到中职会计学习中的成就感,体验到会计技能学习的乐趣。同时,中职会计教师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处于辅助地位,即教师可通过巡视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并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其自信性,以此更好的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3、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调节机制是新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对提升中职会计教学水平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一方面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即中职会计教师单元教学中期,需定期进行个人自评、教师点评及其合作学习互评;教师单元教学后期,定期进行合作学习自评、合作学习互评及其教师点评;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记录卡片的汇总评价。中职会计教师运用新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时,需增设中职会计教学记录卡片,每组持有一张卡片,由小组组长负责记录和保管,其记录内容为课后感想,待这一周中职会计课结束后,小组长还需将小组本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一一列举到卡片上,卡片填写完毕后交于中职会计教师,之后中职会计教师通过分析卡片信息调整教学目标。科学合理转变学习方法,全面落实综合性学习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一方面,中职会计教师需定期对合作学习的团结互助和平时锻炼状况进行考核评分,以此有助于增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觉锻炼意识,有助于树立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领导、组织、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中职会计教师加强考核学生应用中职会计原理、技术和方法力度,切实大幅度上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结果表明: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规范了教学结果,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同时,科学合理转变学习方法,全面落实综合性学习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改进建议
1、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大学生技术的掌握和提高自身会计技术,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更加显示了其教学效果的优异性。应该不断优化“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
2、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更能营造一个“宽松”与“自主”的学习环境“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使教师“乐教”,大学生“乐学”,高校会计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共同探索,相互交流体验。
3、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中职会计教学模式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课后集体练习,这种学习策略给大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发挥其特长,充分表现其认知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从中找到自主、宽松的乐趣,对会计学员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包炜.职高会计实践操作课程的创新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2]兰坦.浅谈工艺美术基础与电脑软件的整合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一、合作学习的历史溯源
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在西方,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轻松的学习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潜能的发挥。
二、合作教学的基本要素
1.相互依赖。学生不仅要为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
2.责任感。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成绩又将影响个人的成绩记录。
3.相互交流。学生们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
4.合作技能。期望所有学生能有效地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出意见,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5.自我评估。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增强其有效性。
三、合作学习的分组
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职,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且使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是公平的。在教师领读后,每个小组里就有了种子,就有了榜样,就为全体学生学会提供了可能。
四、合作学习的指导
高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对合作技巧的指导。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无法使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无法正常合作学习,因此,国外学者都十分重视合作学习技巧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下面就指导如何分配任务和增进交流谈谈看法:小组活动要实现自主、合作,教师就必须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让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任务,有的放矢才能使活动顺利展开。
(1)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形式多样,同桌相互听写,小组共同错误收集,克服错误的方法发现等。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且有难易之分。必须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特性分配好任务及角色。较好的学生先要乐于承担较多的任务。各组的小组长更要精心挑选,重点培养,因为他们在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教师要在平时注重激发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竞争,敢于表现的精神,力争在合作学习中人人平等,让平时羞于表现的学生忘掉羞怯,也积极地投入活动中,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2)如何相互交流。小组活动重在合作交流,学生是否会交流,是否会合作直接决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强弱。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倾听同伴的发言,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指导合作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指导合作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教师在参加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时,可以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2.对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引导。
五、合作学习的监控
教师监控在合作学习中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教师的适当监控,其合作学习有时就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拘泥形式,成为无效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合作学习,监控合作学习。
1.防止冷场,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动机。在小组合作初期可能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具体原因,尽力让学生处于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中,进而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并大胆表达想法。
2.防止学生的过度依赖。在学习中,有些学生养成了过分依赖的习惯,自己不积极思考。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明确个人任务,并引导其帮助小组中的同伴。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高等院校;篮球教学;应用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现行的篮球课程教学方案,是在现行的高校体育科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进度安排方案的具体约制下而确定的,其本身具备着教学内容多且教学课时少的现实特征。与此同时,现有阶段下的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实际具备的篮球运动素质相对较差,且在开展篮球运动技战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面对着一系列的具体困难。由于篮球运动本身具备着集体化特色,所以在高校篮球运动科目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并推广合作化学习实践理论,本身具备着较为充分的现实性实践意义,本文将会针对合作化学习理论,在我国当代高等院校篮球学科教学施加工作中的应用,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工作人言提供借鉴意义。
一、合作学习理论的基本性观念界定以及在高校体育教学事业中的分类和应用
合作学习理论是基于现代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基本学科理论,重点关注和研究课堂教学实践开展路径中全部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教学工作的预期目标设计为教学环节开展过程的基本指导,以小组化建制为学习实践的主要开展形式,重点关注团体化考量角度的学生学习成绩水平,意在实现学生群体学业成绩水平的较大范围内的整体性提升,并帮助学生实现心理素质状况,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
合作学习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威廉・格拉塞创立,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美国兴起,并且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获取了实质性的发展进展。
在高校体育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合作学习模式是两人之间的互助式学习,这种教学摸式在组织层面具有着明显的简洁性,以及易操作性,而且在这一模式的应用实践中,往往比较容易获取到预期的教学实践效果。
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师最常使用,以及最熟悉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小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比较有效地直观解决体育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班级制授课困境,同时,也可以在较大的程上,良好地契合新课程实践体系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具象要求。接下来,笔者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开展路径中的常用分组方式分别列示如下:
第一,依照学生实际具备的运动技能水平实施分组。其特点是逐步提升篮球课程授课环节的针对性,具体用于高等院校的篮球教学实践环节,我们可以将所有学生对象按照其已经掌握的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进行分组,并针对具备较高层次运动技巧的学生实施技能提升课程的讲授,与此同时,再针对具备较低层次篮球运动技巧水平的学生开展基础性篮球运动技巧的教学实践。以此来实现高等院校篮球运动技巧教学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第二,按照学生已经具备的体育技能现有水平开展交叉式,或者是混合性分组。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扎实扩大小组内部的学生个体在篮球运动技能掌握层面的差别特征,以及差别程度。在小组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要扎实指令具备较好技能水平的学生,帮助运动技能相对较差的学生个体,扎实提升学习之间的互相帮助以及提携功能,扎实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化学习水平,实现学生单位时间内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较大幅度的客观提升。
二、合作学习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第一,将更多的自由交流就会以及更多的学习实践自由交给学生。在高等院校的篮球科目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应当为学生创造实施互相交流探讨行为的充分且自由的空间,使得所有学生通过学习实践环节中的互相交流行为,切实感知到自身在篮球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以及不足,实现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
第二,扎实提升篮球学习小组长的积极性水平。体育教师应当挑选并指派具备较好的综合性学生个体,担任所在小组的组长,并且实现这一角色的预期工作作用的顺利实现。小组长的基本实践任务是针对小组内的各项基本学习实践活动,实现充分有序的组织协调。并针对组内成员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遭遇的具体困难,展开有针对性的帮助与疏导。
第三,充分实现篮球教师教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在篮球科目运动技能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性地针对学生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在技战术动作层面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展开适当程度的纠正与指点,扎实防止错误的篮球运动方式在学生群体中定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集中指点。
第四,重视竞争性学习实践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机制实现的重要作用。学生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式的学习环境,能够在相关学生之间形成良好而稳定的心理互动结构,具备较好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往往能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掌握的技能水平的巩固。而具备较低技能水平的学生往往则能够在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技战术水平的充分提升。
三、篮球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理念的实验路径
教师应当开辟专门的时间与空间环境,针对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技战术技巧内容展开简要的讲授实践,并有针对性地指令学生开展针对具体运动实施技巧的训练实践。在讲授的实践过程中,应当用生动直观的手段,实现学习内容的最佳呈现,最大限度地有效实现对学生群体学习兴趣水平的有效激发,为学生群体的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做出充分的现实助力。
设计相关问题,创设篮球课堂训练活动的良好实施氛围。教师应当依照篮球课程的相关教学讲授内容,设置适当数量以及适当难度的课程问题,指令所有的参课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开展后续的互助式练习实践过程。
在教师完成基本课程内容的精讲环节之后,应当指令小组组长带领小组内的全体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具体化练习实践行为,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致力于针对学生多遭遇的具象问题,找寻应对出路。
结束语
合作学习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篮球课程的教学实践,发挥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中模式,有效实现了具备不同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生群体的共同成长,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体育学科的良好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客观助力。
参考文献
[1] 张利超.合作学习理论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2013,06:72-73+127.
[2] 温星.高校排球教学的困境及发展出路分析[J].运动,2013,24:102+156.
[3] 刘艳.高校排球教学的困境及发展出路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13-114.
[4] 刘晨.新时期高校排球教学发展出路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4:83+147.
[5] 姜昌植.高校排球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及发展建议[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02:98-9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个人都有优势也有劣势,只有团结众人,才能取长补短,既弥补了各自的劣势,也更加有利于发挥各自的长处。合作学习,是指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上的合作和互相帮助,以达到同学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和增进感情的目的。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小组成员团结统一,努力完成小组任务,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整体成绩。本文将就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的物理成绩。
关键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理论来源
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最先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其在实际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得以实现。合作学习对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比较全面的提高同学们成绩,具有良好的效果。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合作学习理论,并很快的开始将其应用于课堂实践当中,经过教师以及学者们的不断研究与实验,合作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在我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本文中的合作学习不是指教师的教学策略,而是同学间的一种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自身成绩,获得更好的学习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特点
(一)注重合作目标,每个成员都会为了完成合作目标而努力。合作学习是指一种注重树立目标的学习方法,同时,树立的目标是一个团体的目标,而这个团体目标的实现又需要小组每个成员的艰苦努力。但是,在合作学习的小组中,并不是说不能有成员个人目标的存在,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合作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以抑制个人目标的达成为前提的。在合作学习中,应当尊重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想法以及目标,进而促使小组成员团结起来,为达成合作目标而勤学苦练。
(二)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配合及协调。合作学习是一种团体形式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对问题的探讨。此时,小组成员间的理解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有时候,一个问题对一个小组成员而言非常难,而在另一个小组成员的眼中却非常的容易,当那个觉得难的成员将问题提出并进行谈论的时候,觉得容易的成员就有可能会觉得浪费了时间,这时候如果不能够相互理解的话,就有可能会造成小组成员之间关系的破裂,进而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各成员应当要学会相互理解,在发生冲突时要进行相互配合以及协调。
(三)挖掘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热情及获取知识的潜在能力。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较而言,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具有更加强的自主学习性。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及观点,对别人的问题和观点也可以进行解答与反驳。这样就提高了各个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发了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同时,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求解问题结果的对与错不再具有很强的重要性,而更加要求成员在进行探讨时要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注重过程而轻视结果,开放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自由发挥自身的才能,以及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
三、高中物理中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在当今的时代中,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个人单打独斗出来的。正如鲁迅所说,当拿破仑站在阿尔卑斯山上说他比山还要高的时候,别忘了他的身后还跟了一大批的士兵。一八五九年,本生与基尔霍夫的合作更是创立了光谱分析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可见,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小组成员为了完成统一的小组目标,就必须要依靠团队合作,在一次次的合作当中,就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
(二)合作学习有利于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发展。在一般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各有不同,这就造成了同学之间学习成绩的高低优劣。而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成员间对问题的探讨,以及对于自身观点的陈述,可以使得小组成员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发展。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个人都有自由发言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从而使得同学们的学习更加的自由,也更加的具有主动性,也使得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提高。
四、结语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合作学习理论,并很快的开始将其应用于课堂实践当中,经过教师以及学者们的不断研究与实验,合作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在我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的应用应当具有目标性,使小组成员学会团结他人、互惠互助,也能够使同学们更加主动的学习,努力的发掘自身的潜力。[参考文献]
[1] 陈清梅.物理能力的基本理论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 陈华.试探物理常数与物理规律和实验的关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