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小说,我心里面有很深的感受,希望和大家说两句,那就是关于中年男人该如何理财的问题。前者的男一年龄已经过了40岁,他老婆也相当,老婆不工作,然后男人出现了公司的变故之后,把由于之前把身份证借给了公司老板,而老板的小三开了个公司亏损了,把债务全记到了他头上。而他却不选择报警而是默默扛下,因为他觉得在公司还有期权可以兑现赚一大笔钱。甚至还卖了股票买了宝马车。虽然后来的情节强行安排,他重新创业,似乎生活又有了起色,老婆也重新找到工作。但不得不说如果没有过度的消费,按照他平稳的收入,完全不需要担心风险。因为我们可以算一下,按照他40万左右的年薪,年纪也有40岁左右了这个收入文中所说工作了15年,而且还说了他的公积金就有4000块钱一个月,如果按照12%的比例计算,工资总额大约为33333.33元。房贷实际上早就可以还清,而且养两个娃竟然每月剩不下钱*这是什么消费水准?老婆也是很奇怪非要找保姆,人都那么闲不能自己干家务?钟点也可以吧?
说完男1号,咱们说说男2号,男2号是那种典型的拿着高福利死工资的人,当然我们不能够怪他,因为早在整篇文章,一开始他老婆就对他十分不满,甚至流产了,也不告诉他老公。直到宴席上大出血才告诉他,导致了她的老公一直都觉得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存在的疑问,接下来就是治病的事儿,治病把全家的积蓄给用光了,女的接着就觉得老公不上镜没有用,原文更加说了在完成工作后和男老板一起去酒店。最后离了婚,男的跑去流浪工作也不要了。
男3我就不多说了,一个卷工作的人最后女朋友还跟男2搞上了,不多分析,他理财还是有规划的。
但总结下来这三个人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们的收入来源非常单一,基本只有在工作上的收入没有其他任何的,比如说房租补息债息,或者说其他方面的收入。而且他们大部分的收入都交给他们老婆,甚至哭是被老婆消耗一空。这就导致了后来的家庭出现困境中,拿不出钱来。虽然这个剧说的是“中年危机”可是我看到的是中年男人的理财危机,低储蓄率低非工资收入,大量消费支出影响生活的问题,而且剧集中没有给出解决方法,只是单纯创业成功,老板良心归来才解决问题——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东西只靠良心是很难成的,至少来说,这是一种运气成分居多的选择。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年男人的理财首先是要理顺自己的支出,把消费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是第1步第2步,是无论你的工资收入多高,你都应该创造自己的被动收入来源,如果你的太太很有错,你就应该让他忙起来,而不是盲目的消费。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让你老婆和周围的人进行财富对比的时候,丧失了应有的理智。否则当理智一旦丧失,眼中看到的你就一无是处,哪怕你付出再多,最终的结果也只是令人厌恶的离婚。
证券时报记者 杨庆婉
财富管理的日子不好过。去年,金融产品代销业务就经历了“增收不增利”,如今进一步演化为“量价齐跌”,且下降幅度有所扩大。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不管是银行还是券商,今年上半年代销收入的下降幅度都超过了两位数(百分比),个别第三方代销平台甚至退出了市场。
究其原因,是去年权益类公募基金发行遇冷,ETF和债券基金销售费率较低,因此代销端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当然,代销端仍可以通过销售保险或私募等多元化品类,实现“东边不亮西边亮”。不过,今年上半年代销端除了“量”在下行,“价”也面临着下跌,比如公募降费降佣、保险产品实施“报行合一”等。数据显示,金融产品代销大户招商银行相关收入下降32.51%,中信证券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也同比下降了11.08%。
代销收入降两位数普现
去年以来,受资本市场表现和投资者情绪影响,主动型权益公募基金的新发行增量有限,存量规模还面临着赎回压力,导致财富管理代销端收入明显下降。
从统计数据上看,2023年金融机构的代销收入降幅并不是很明显,原因在于有多品类销售支撑,虽公募基金销售不利,但私募基金尤其是量化产品相对吃香,另外保险产品也在调降利率的预期下迎来一波销售高峰,可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不过,2024年上半年,不管是银行还是券商,机构代销收入的普遍情况是降幅进一步扩大,具有互联网平台属性的东方财富是个例外。
以私募销售能力较强的中信证券为例,2023年该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基本稳住了局面,但今年上半年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为7.09亿元,同比下降11.08%。其他几家头部券商的代销收入下降更加明显,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申万宏源等上半年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分别下降了27.98%、23.78%、53.62%。
银行方面,具备多元化产品销售优势的财富管理银行——招商银行,情况也不是很乐观。2023年,该行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84.66亿元,同比下降7.89%;2024年上半年,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4.37亿元,同比下降32.51%,降幅明显扩大。
以基金销售见长的东方财富,2024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共计实现基金认(申)购(含定投)交易8603万笔,基金销售额8513.82亿元,同比增长4.43%。其中,非货币型基金共计实现认(申)购(含定投)交易5433万笔,销售额为4996.64亿元,同比下降0.88%。
量价齐跌银行降幅尤甚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财富管理的代销端压力更大,主要是多类金融产品销售出现“量价齐跌”,不仅公募基金如此,私募基金和保险产品也增长乏力。即便是具备多元化产品销售能力的银行,其代销收入的降幅也在扩大,横向对比甚至超过了券商。
上半年,四大国有银行的表现也不例外。中国银行代理业务手续费11702亿元,同比下降12.68%;农业银行代理业务手续费 973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931亿元,同比下降28.8%。
股份行方面,中信银行代理业务手续费同比减少9.53亿元,下降26.78%;降幅最大的可能要数邮储银行,上半年代理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11407亿元,同比降幅达64.12%。
为何实现了公私募基金、保险产品、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等多元化的银行,代销收入的下滑幅度依然如此之大,甚至给银行中间收入带来了业绩压力呢?有分析人士表示,主要原因可能是今年上半年市场情绪不佳,代销端除了“量”在下行,“价”也面临下跌,比如公募降费降佣、保险产品实施“报行合一”等。
一方面,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尚未回暖,存量产品赎回压力还没有完全解除。私募基金方面,还有部分高杠杆的量化策略私募产品受到清理,虽然被动型指数基金规模和债券基金备受追捧,但后者费率较低,属于“增收不增利”。而抓住了指数基金增长趋势的主要是券商,且多家头部券商旗下的公募基金子公司正好受益于此。比如,广发证券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并没有下降。截至2024年6月末,广发证券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超过2200亿元,反而较上年末增长4%。部分原因也是旗下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表现突出,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剔除货币基金后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位于行业第三、第一。
另一方面,目前不仅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在进行,而且监管要求保险产品“报行合一”,明确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佣金上限。因此,上半年多元化产品策略的效果不明显。
以量补价还能否奏效
上半年,虽然多元化产品销售策略的效果不明显,但随着费率改革落地,多元化和以量补价仍然期待发挥作用。
2023年,受到资本市场震荡调整和行业下行周期影响,招商银行代理基金销售、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等收入分别下滑21.52%、19.43%、18.37%,下降幅度几乎同步,但因保险产品的银保渠道发挥作用,代理保险收入135.85亿元,同比增长9.33%,成为零售财富管理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
而今年上半年,保险降费效应延续,招商银行代理保险收入39.50亿元,同比下降57.34%;代理基金收入21.32亿元,同比下降25.35%,主要是受基金降费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销量下降影响;代理信托计划收入10.64亿元,同比下降37.52%,主要是代销信托规模下降所致。不过,仍有一类产品表现突出,那就是银行理财产品——受代销规模增长及产品结构优化双重因素拉动,招商银行代销理财收入36.36 亿元,同比增长40.39%。
值得提及的是,监管在规范银保渠道佣金的同时,也取消了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数量限制。长期来看,银行可以打破与保险公司“一对三”的合作限制,随着费率调降到位,或可能通过“以量补价”提高代销收入。
责任编辑:
世界杯看球不如看热闹,比赛期间插播的洗脑广告对观众进行的精神攻击不亚于赌球破产上天台。让人想不到的是,知识分享平台知乎也采取了这种简单粗暴的广告方式。国民弟弟刘昊然在十几秒中念叨着“上知乎,问知乎,答知乎,看知乎,搜知乎,刷知乎”,逼问“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如果不是他有一张好看的脸,估计会有人直接掀桌砸屏幕。
从数据监测来看,6月中旬世界杯开始后知乎的日启动次数并未迎来显著增长,可见洗脑广告也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知乎官方解释是希望通过广告触达更多用户,“让还不熟悉、还不了解知乎,但有可能使用知乎的人增进对知乎的兴趣。”但目前来看,新人没有拉到多少,老用户的心却凉了,不少知乎er以卸载相威胁以表失望之情。
知乎APP每日启动次数趋势
(2018年6月1日-6月25日)
▌独秀到普惠,知乎的七年之痒伴着巨变
2011年上线的知乎,从邀请内测到开放注册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看作精英人士传知解惑的秀场。但随着用户碎片化轻阅读习惯日益养成,创作和阅读长篇大论的科普类答案都不是件易事;其他社区论坛、知识付费平台的崛起也带来压力和挑战。2016年知乎进军知识付费,上线“值乎”、“知乎Live”和“知乎书店”,期待扩大知识普及面和用户触达面。数据显示从2016下半年开始其月活规模趋于上升。但进入2017年,在即将成立七周年之际,知乎似乎也迎来了倦怠期,月活没有太大突破,甚至有下降趋势;直到今年初才再次上扬。
知乎APP月活趋势
(2016年5月-2018年5月)
知乎不断进行产品迭代以应对七年之痒。首先是内容形式,为迎合用户信息接收习惯的变化,去年6月知乎逐步开放视频上传功能,8月则推出“每日新知”音频内容,今年2月上线短视频制作工具。在板块布局上,尝试过“话题广场”和“知乎资讯”推送后,去年9月“想法”板块上线,后续优化支持评论与转发;去年底首页上线“关注”、“推荐”和“热榜”,颇有微博画风。在付费产品研发上,今年6月知乎将“知识市场”升级为“知乎大学”,推出“超级会员”和“读书会会员”打包销售。短短一年时间知乎已经集纳了图文、电子书、音视频等所有产品形态,好在如此折腾之后,2018年的知乎重振旗鼓变身“普惠社区”,用户使用时长再创新高,在注意力争夺大战中先胜一筹。
知乎APP使用时长趋势
(2017年5月-2018年5月)
▌开大会、请明星,知乎力推品牌求认同
除了在产品内容上不断丰富、降低知识获取的门槛外,知乎在品牌推广活动上也不遗余力。今年春节期间“知识之王”重磅上线,连续8天发奖金,每天还有明星专场,极大刺激了用户活跃度,当月活跃人数环比增长17.4%。
知乎APP用户活跃人数环比增速分析
(2018年1月-5月)
从2014年起,知乎每年举办一场盐Club大会,这已成为其年度品牌盛典。今年5月19日第五届“盐Club新知青年大会”上,陈佩斯、郎朗、张译、华少、郑钧、VAVA、Caster舞团等明星以及50多位知乎优秀回答者参与其中,并且第一次向普通用户开放免费外场活动,再一次表明知乎开始接地气、寻求更多潜在市场的认同。数据显示,5月知乎APP活跃人数为1747.2万,环比增长2.8%,达近两年最高规模。
6月底知乎官宣刘昊然为代言人,将其定位为知乎新知青年的代表。从未请过代言人的知乎,为打响名号也不得不请小鲜肉助阵,以此敲开大众市场的大门。
▌面对用户结构的下沉,知乎能否不忘初心?
知乎已经意识到,随着注册用户数的增加,用户结构也发生大幅变化,二三线城市用户涌入平台讨论、交流和分享。此外,易观千帆监测到,两年前知乎的用户以中高和高消费者为主,而如今中等和中高消费者占据主流,这给知乎正全力推进的付费产品布局带来了挑战。
知乎APP用户消费能力分布
(2016年6月)
知乎APP用户消费能力分布
(2018年5月)
但另一方面,用户结构的下沉虽然符合知乎从服务精英到普惠大众的转型战略,却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社群运营和内容监管的复杂化,原本严肃、高逼格的知乎被恨铁不成钢的老用户调侃“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一边迎合大众口味、吸引新用户,一边保持高质量的调性、留住老用户,只有两方兼顾,知乎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实现“全民皆知”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