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扫码手机浏览

2023年,全市文广旅游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及其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八八战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以“提振信心、扩大消费、提升品质”为主线,按照“33433”工作体系,深入实施文旅深...
2023年,全市文广旅游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及其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八八战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以“提振信心、扩大消费、提升品质”为主线,按照“33433”工作体系,深入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紧盯重大项目、重点指标、重要任务,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质效提升,文旅产业强势复苏,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实效。兰溪诸葛古村落保护模式获省委易炼红书记批示肯定,东阳以项目为牵引推动影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义乌青少年精神富有试点、浦江县“文艺赋美”推动文旅富县、武义县温泉赋能旅游等多项工作获胡伟副省长批示肯定。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守正创新,党的建设引领取得新成效。一是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加强。全年召开党委会30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3次,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高标准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辅导讲座、专题研讨、现场教学等方式,持续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坚决扛起巡察整改政治责任,市委巡察发现的32个问题完成整改销号30个,剩余2个坚持长期整改。二是意识形态建设持续巩固。坚持稳字当头、安全为先,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工作主动权。认真抓好2018-2021年度省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反馈10个问题整改“回头看”。重点抓好中央、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中央巡视反馈的3个问题、省委巡视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反馈的6个问题和市委巡察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反馈的15个问题均全部完成整改。三是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始终把严的基调贯穿始终,制定党风廉政年度工作计划,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开展机关效能革命、“警示教育月”等活动,切实加强“庸、懒、推、散、浮、乱”六大顽疾和“四风”问题纠治,严格落实各项纪律规定,全面提升干部作风状态、工作能力。 (二)坚持服务大局,中心工作任务展现新作为。一是亚运文化展演展示活动圆满精彩。全面承担重大文化活动开展重要使命,高规格组织亚运会火炬传递金华站重要节点文化展演展示,在7.8公里火炬传递线路中设置群众活动表演点20个、特色展演节目21个、参与演员1300多人。高水平承办亚运会开幕式金华暖场活动,婺剧《婺韵芳菲》惊艳亮相开幕式舞台。高标准落实闭幕式金华花车巡游表演,节目以“花香蝶自来”为主题,充分利用国家级非遗项目“十八蝴蝶”和拨浪鼓两项金华元素,展示金华宜居生态环境、信义和美精神、开放包容气质。我局荣获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浙江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1人。二是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活动成功举办。中非文化合作交流首次由“交流周”升格为“交流月”,在金华和非洲策划实施8项主题鲜明、内外互动、文旅融合活动,先后成功举办婺剧出访非洲国家演出、赴非洲旅游推介等境外活动和开幕式,“婺风盛典”婺剧专场演出、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论坛、非洲国家旅游推介会等国内文化交流活动,对非文化合作交流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三是发展大会沉浸式文旅体验活动出圈出彩。第三届金华发展大会期间首次策划实施古子城沉浸式文旅体验活动,以千年古子城的人文底蕴为基础,设置“观乡景、听乡音、品乡味、叙乡情”四个板块,将八婺美食、非遗表演、文旅大集融入其中,打造一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沉浸式体验活动,为参会嘉宾和全体市民呈上一场金华发展的文化盛宴。四是文旅深度融合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成立市级文旅深度融合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出台五年行动方案,大力实施市域文化标识打造等八大行动。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1.04亿人次,同比增长29.84%,旅游收入增速12.4%;接待过夜游客4478.8万人次,增速32.6%,全省第4;文旅市场主体31.93万个,全省第2,增速27.39%,全省第3;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实际投资额60.34亿元,投资完成率157.06%。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总排名全省第2。 (三)坚持提能升级,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一是大型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出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 促提升”攻坚行动方案。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跨越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全市28个项目中已建成4个、在建19个、启动5个。市图书馆新馆加快建设,市美术馆、市音乐厅完成选址,县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起势,累计完成投资超7亿元,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民生实事项目超额完成。高标准落实民生实事任务,按照“全年任务半年完成”工作目标,加快推进民生实事建设进度,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92个、城市书房29家、文化驿站11家、乡村博物馆15家。全市累计建成“生活圈”1158个、城市书房48家、文化驿站20家、乡村博物馆82家,覆盖146个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显著提高。三是文化惠民活动浸润人心。以“喜迎亚运”为主题,举办群众文艺文化活动1227场次,参与观众95.73万人次。以“文艺赋美”为依托,全市建立常态化演出点位100余个,注册演出场地3029个、注册志愿者人数1.5万、参演志愿者11.3万人次、常态化开展街头展演2.3万余场,打造多点、高频、流动的文艺景观。以“婺剧惠民”为宗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完成各类演出450余场,为群众送上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全市开展“三送一走”活动9354场次、书籍81.88万册,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四)坚持传承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实现新突破。一是文物保护基础不断夯实。新增9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总量增至141处、全省第一。《金华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全省首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法规。推动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全市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例会成功召开,上山遗址群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材料正式报送国家文物局。启动上山文化遗址保护立法调研。深入实施文物安全工作九大行动,完善文博单位安全工作检查规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成功承办首届浙江省文物消防技能大比武决赛,文物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二是非遗传承活力不断焕发。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1家,创建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2个,省级非遗工坊13个、全省第2。新增省级非遗项目14个、全省第2,总数增至131个、全省第3。“京韵·婺风—非遗南北交流展”首次走进国家大剧院,全省首届非遗保护发展年会、非遗年货大集在我市成功举办,“婺风遗韵”非遗品牌影响力、传播力持续提升。《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获市人民代表大会满票表决通过。三是精品创作亮点不断显现。金华文旅方阵3个舞台艺术作品64人亮相央视春晚,创历史新高,其中婺剧节目第七次登上央视春晚、第七次登上央视春节戏曲晚会,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第8次观看。《三打白骨精》《浩气春秋》等大戏成功展演,获高度评价。婺剧《踏摇记》《义乌高华》等五个剧目在第十五届省戏剧节中斩获11个奖项。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金华)李渔戏剧汇,邀请全国10个剧种、15台优秀剧目同台竞技,打造一场全民艺术盛宴。 (五)坚持稳进提质,文旅产业发展释放新效能。一是政策撬动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全市28家国有A级景区推出免门票政策,40余家景区推出不同程度优惠举措,免票人数53.67万人次,免票金额达3491.85万元。市县联动发放文旅消费券1.32亿元,直接带动文旅消费3.27亿元。推出“畅游金华”“新金华人游金华”优惠政策,向市外来金游客和市内外来务工人员推出组团旅游奖补,市本级旅行社组团游客1.4万人次,全市近10万人次,兑现奖补资金超1000万元。二是平台驱动增添了发展动力。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婺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省分别仅三家。横店交旅融合案例入选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磐安乌石村旅游案例入选全国老年旅游典型案例,均为全省唯一。磐安县入选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大力实施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承办全省名小吃(名点心)挑战赛,培育打造金华好味114道、金华好戏80个、金华好集63个、金华好宿103家、金华好礼57个。三是活动带动提升了消费潜力。联合总工会、教育等部门组织开展职工疗休养、研学实践、体育赛事活动,参与学生达120万人次、职工6.37万人次,直接带动消费超4亿元。首次面向全市工会会员发放500元文旅餐饮消费券以及人均200元春游经费,全面助力文旅消费。成功支持举办第十七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第十八届浙江山水旅游节、金华山黄大仙文化节等大型节展活动,有效吸引客源。 (六)坚持融合发展,旅游空间格局呈现新局面。一是项目建设出实绩。全市18个省“双百”计划在建实施类文旅项目总投资3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4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0.34亿元,完成率157.06%;9个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总投资18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5.85亿元,完成率141.52%;292个纳入文旅项目库管理项目总投资1878.6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558.33亿元,完成率158.49%;“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17.4亿元,完成率100.35%。二是全域旅游创实效。婺城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9个县(市、区)实现创建全覆盖。“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工程扎实推进,全市新增5A级景区镇2家、4A景区镇1家,省级金3A景区村4家、3A景区村31家。义乌李祖村、兰溪游埠镇申报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旅游品质进一步提升。金华“希望田野 花果飘香”秋季丰收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景区创建下实功。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通过省级验收,列入5A级景区名单推荐至文旅部。武义牛头山景区列入5A级景区培育名单。横店影视城等2家景区培育千万级核心大景区。东阳卢宅、磐安灵江源景区创成4A级景区,武义花田美地、武义仙客岭、永康秀岩3家景区通过3A级景区评定。 (七)坚持矩阵联动,品牌营销推广打造新亮点。一是文旅宣推推陈出新。开通金华至香港西九龙复兴号文旅品牌专列,沉浸式、多视角讲述金华山水魅力和文化积淀,有力推动两地旅游合作,进一步深化金华与长三角、粤港澳地区的合作互动、文化共建、发展共享。邀请俞敏洪等拥有千万粉丝抖音博主来金开展主题直播,爱奇艺《漂亮的战斗》等综艺节目来金录制,以流量带动婺州古城、金华酥饼等金华美景美食成功出圈。二是文旅推介有声有色。围绕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点以及茶花节、桃花节、樱花节等重要节庆以及亚运系列主题,开展文旅过大年促消费、“喜迎亚运·‘藤’飞金华”、“迎亚运 走十城”等系列文旅专场推介超200场次。前往广州、郑州、上海、温州等地开展旅游推介,定向发送150万条推介短信彩信。三是文旅营销热点纷呈。举办“ZUI金华”城市文旅市集、“5·19中国旅游日”等系列大型活动,受到上级媒体广泛报道。我市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旅游报、浙江电视台、浙江日报等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发布全域旅游、文旅推广、文旅消费、文旅融合等各类宣传信息1500余篇,全网曝光量超2亿人次。 (八)坚持底线思维,市场安全监管呈现新态势。一是市场执法常抓不懈。扎实抓好文旅市场节日专项执法保障,开展旅游市场规范化建设、旅游包车安全、出版物市场等专项检查整治,全年出动执法检查2500多人次,检查文旅经营单位800多家次,严厉打击文旅市场不合法不合规不安全现象,护航文旅市场平安有序,双随机覆盖率100%。二是专项攻坚持续突破。启动文旅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百日整治攻坚行动,重点针对旅游景区、旅游市场秩序、室内密闭文旅场所、文物安全等方面开展专项整治,清单起底式排查整治各类隐患,累计出动11.5万人次,检查文旅场所1.3万家,发现并完成整改各类安全隐患4000余处,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圆满完成杭州亚运会等10个重保期23天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三是难题破解本质提升。围绕破解文物安全、剧本娱乐经营场所、艺术培训机构监管难题,推动隐患较小文旅场所、住宿场所、餐饮场所本质安全提升,主动靠前,制定修订系列制定规范,建立部门协同、联合监管新机制,实现文旅领域常态长效管理。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今年文旅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起“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坚定不移深入践行“八八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打造新时代人文高地目标任务,以三个“一号工程”为引擎,以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主抓手,在全市文旅系统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变革重塑、奋勇争先,以新担当、新作为展现金华文旅新气象、新面貌。 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以上,力争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文化和旅游工作赛马评价排名全省前四。 (一)大力实施党建创新引领示范工程。以干部效能提速增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推动干部队伍紧起来、跑起来、冲起来。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学习机制,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广电旅游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争当学思践悟表率。二是深化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强化勤廉并重,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推进新时代机关效能革命统筹起来,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持续推进巡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外”教育管理,以严实的作风打造清廉队伍、清廉机关。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督查制度、调度制度、晒拼制度,特别是树立目标导向,各项工作按照“保四争三”、以“跳起来摘桃子”的标准设定目标值,制定主要指标清单、重点工作清单、标志性成果清单,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晾晒。三是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工作机制。加强文化广电旅游阵地建设管理,加强意识形态风险研判,严把各类报告研讨、演出活动审批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 (二)大力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工程。以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双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谋划建设深入融合大格局。一是构筑“4+3+N”产业布局。“4”就是建成横店影视城、义乌国际商贸城、武义牛头山和大金华山4个千万级核心大景区,构筑金华文旅的“四梁八柱”。重点是用10年时间,投入1000亿元以上,把大金华山打造成为以自然山水为依托、红色文化为内涵、儒释道三教文化为特色的千万级休闲旅游度假区;“3”就是发挥好金华众多古城、古镇、古村“三古”历史文化优势,打造古韵风情度假区、创业创新集聚区集群。“N”就是以A级景区为龙头、以乡村休闲度假为支撑,一体谋划、设计、建设、运营、打造若干全域旅游片区。二是构筑“点+带+网”空间格局。围绕“万年上山、千年婺学、百年宣言”,谋划实施一批带动明显、效益突出的文旅融合项目。围绕诗路文化、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红色文化等文旅资源,谋划实施一批关联性强、辨识度高、体验感好的文旅产业带项目,加快构建“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旅游空间格局。三是构筑“网红打卡”业态新局。最大化发挥名人、婺剧、非遗、美食等特色文化优势,按照主营共享理念,加快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利用,以网红爆点概念打造时尚化、特色化产品,引“流量”存“留量”。 (三)大力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实证工程。以打响擦亮金华文化标识“金名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赓续历史文脉,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新经验。一是实施“百千万”工程。围绕“万年上山稻作之源、千年文脉浙学之源、百年宣言信仰之源”,加大省级文物游径价值挖掘、市场推广等力度。深入实施考古“启明星”计划,开工建设上山遗址博物馆,加快建设上山、桥头考古遗址公园,积极开展国际化宣传推广、国内巡回展览,加快推进《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保护条例》立法,争取上山文化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加大金华学派挖掘研究力度,加快丽泽书院选址等前期工作,带动书院文化项目谋划建设。认真贯彻《金华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持续放大《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地资源优势,全面实施红色文化长廊建设,配合打造10条红色文化长廊风景线,新增市级红色旅游教育基地5家。二是编纂一批文化丛书。加大金华文化研究发掘力度,以文物资源为重点,编纂《文物里的金华故事》;以金华酒、金华雕、金花茶、金华猪、金华戏、金华窑等民俗民风民物为重点,编纂《金华风物丛书》;以上山文化价值研究宣传为重点,编纂《上山文化论文集》《上山文化文集》;以吕祖谦、北山四先生等代表人物为重点,编纂《金华学派》,形成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三是开发系列文创产品。搭建文物、非遗与文创设计、制造企业的对接平台,围绕金华各县(市、区)“一县一品”特色,设计推出一批文化性、市场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创产品。 (四)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以提高群众参与度、体验性、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力打造人民群众精神富有的市域样板。一是加快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深入推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跨越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市图书馆新馆、义乌大剧院等19个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美术馆、音乐厅建设,加快艾青文化中心、浦江县图书馆等5个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分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软硬件水平,促进文化资源和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覆盖。加强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细化考核指标,规范服务行为,确保设施“建得好”更“用得好”。二是加快形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迭代升级为载体,以新型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实施品质文化全拓展行动,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30个、城市书房20家、文化驿站15家、乡村博物馆15家,提档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半径,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三是加快打造品牌公共文化活动。打造“文艺赋美”活动,重点做好“十百千工程”,在全市范围打造10个文化品牌、100个示范点、4000场高质量文化活动。打造“书香金华”活动,以“图书一键借阅”为载体,推进图书“通借通还”,开展“一周一书”活动,开展“送书下乡、下部队、下企业、下学校、下机关”等“五送”活动,其中图书下乡30万册。打造“文物金华”活动,创设精品展区,开展学生、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军人、市民进博物馆等“五进”活动。 (五)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优攀峰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养分、获取精神力量。一是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根植八婺文化,加强爱国主义、重大革命历史等重大题材创作,推出更多具有金华风韵、展现金华风采的扛鼎之作,重点创排婺剧大戏《闯王旗》《花木兰》《乌江渡》、婺剧现代小戏《后陈经验》等优秀剧目创排及婺剧电影《白蛇传》拍摄。二是繁荣振兴婺剧发展。贯彻落实好《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启动《婺剧资源认定和分级分类保护办法》《金华市婺剧专业中级及以下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等政策制定。举办婺剧宣传周活动。实施婺剧濒危剧目抢救工程,完成不少于3个剧目抢救保护。启动中国婺剧博物馆扩建及婺剧小镇等项目建设。开展民营婺剧院团调研,强化政策引领,规范院团管理,推动民营婺剧剧团健康发展。三是打造重大演出活动。办好“欢乐金华”百姓文化节、施光南音乐节等品牌性文化活动。实施“文化出海”工程,推动婺学、婺剧、黄大仙等文化海外传播,全年婺剧海外文化交流国家不少于8个、演出场次不少于10场,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六)大力实施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工程。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历史文化遗产活化、显化、市场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激活文化基因。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推进浙江文化标识项目培育,迭代文化基因解码成果,重点选取名人故里开发、传统书院修缮、戏曲词牌整理等领域先行突破,着力在宋韵文化、婺州南孔文化、李渔文化、商贸文化、木雕文化等文化标识的挖掘阐释和产业开发上推出系列标志性成果。二是深化非遗传承。以体验性强、参与度高的国家级、省级非遗为龙头,以市级非遗为基本盘,谋划推进“一县一镇一品一系列”活动,试点打造特色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加大非遗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金华非遗保护管理机制,全面做好中国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后半篇文章”,推动茶文化保护传承。争创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家,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10家以上,省级非遗体验基地5家,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以上。持续开展“婺风遗韵”“非凡同学”等非遗品牌活动,不断探索积累文旅融合金华非遗经验。三是深化文物保护开发利用。持续做好文物建筑抢救和修缮工程,完成100幢文物建筑修缮。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推广兰溪诸葛八卦村古村落保护发展模式、磐安玉山古茶场古建筑病虫害防治经验和武义俞源村古建筑群厨房整治改造模式。开展“让文物走进百姓生活”等系列活动,制作一批主题鲜明、内容生动、制作精良的精品展览,争取获评省级以上精品展览1个以上。打造市域博物馆研学平台,推出3条以上品牌研学路线,举办送展下基层活动100场。 (七)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引领带动工程。以提升游客体验度、舒适度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品质。一是加大项目谋划推介。实施省“千项万亿”、“双百”计划文旅项目,全年投资分别达到15亿元和50亿元。通过产业链配套分析,明确项目招引主攻方向和发力点,找准产业发展定位、项目爆点定位,合理谋定项目功能分区,精准开展项目招引,开展项目招商及产业投融资活动不少于两次,力争引进大型龙头项目,打造强力发展引擎,年度完成项目投资超300亿元。二是推进景区转型提质。落实“文化润景”“供给活景”等“八景行动”,以传统景区为重点,提质12个重点景区、建设9个重大项目,全力支持双龙风景旅游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磐安云山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创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家,培育千万级核心大景区2个。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五创”行动,深化“村晚”等品牌活动,提升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一批金3A级景区村。三是持续推动微改精提。深化“五精”工程,着力提升一批以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改造一批以星级饭店、等级民宿为代表的旅游接待场所,推动文旅场所品质提升。全年实施“微改造、精提升”项目500个以上,完成投资50亿元,培育创建示范点200个以上。 (八)大力实施文旅品牌形象塑造工程。以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好产业平台、产业带、“五百五千”系列组合拳。一是强化产业平台打造。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和资源优势,充分激发消费活力,力争打造1个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积极推动省级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深化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中医药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争创5个以上省级产业融合示范基地。二是强化消费品牌创建。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要素资源,持续推动文旅消费品牌创建,滚动推选110道婺派美食,推出30个文创伴手礼,打造2个精品文旅市集,培育等级民宿15家、品质饭店5家,打造精品演艺项目40个。三是强化政策促进消费。主动对接、积极承接上级促消费政策,筹备召开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研究发布促进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举措。实施婺州窑产业振兴计划,研究出台婺州窑文旅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婺州窑文旅产业发展和业态创新。 (九)大力实施文旅宣传营销推介工程。以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和新的消费热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结合实际,进一步打造文旅特色品牌,展现魅力形象。一是扩大线上营销。紧跟全市文旅市场发展趋势,邀请第三方机构找准市场需求热点,充分借助“两微一抖”等社交媒体进行精准营销、定向营销,持续做热引爆热点话题,打造一批文旅爆款。发挥横店影视特有优势,引导推出一批短视频、微短剧,持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深入推进广电与文旅产业资源整合,做强市场主体,做优内容产业,做深融合发展,构筑大视听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二是加大线下推介。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发挥横店影视城等龙头景区带动作用,探索建立县域间、景区间客源互引机制,实现客源共享。注重周边市场拓展,针对上海、江苏、杭州等省内外重点客源市场,开展旅游推广活动。精准引流大学生群体,开展金华文旅圈粉全国高校活动,推出符合年轻人喜好和传播习惯的金华文旅消费新方式,推动金华文旅在学生群体出圈。加大支援帮扶力度,加强与新疆温宿、吉林四平以及四川巴中、甘孜等地的文旅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三是放大节会效应。整合全市特色文旅资源、产品、线路,全力支持举办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博览会以及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等大型节展活动,积极配合办好施光南音乐盛典、郎静山摄影艺术周等名人文化活动,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 (十)大力实施文旅市场监管保安工程。以“清朗文化市场智管应用”为总抓手,以数字化、智慧化监管为手段和方向,确保文旅领域平稳有序。一是强化市场综合治理。加强对剧本娱乐场所等文旅新业态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全力营造稳定、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深入开展文娱、旅游、文物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大案件查办督办力度,让更多的人在金华住得舒心、购得放心、玩得开心。二是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为文化旅游企业纾困解难。依托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家宪法日等节点,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加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做好合同、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其他重要请示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加强行政许可事项管理,规范政务服务标准,推进政务服务全流程网办,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三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聚焦节假日和重要时段,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督导检查,深入整治网吧、KTV、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景区、广电播出等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各级文保单位(点)接入数字化智管平台,确保公共文化场馆安全、文物安全、旅游安全、广播电视播出安全以及活动安全。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