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凯里经济开发区
规划布局: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于2000年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其功能定位为凯麻新城区主体、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目标为省级一类开发区、千亿级产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18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实现了集科研、生产、生活、教育、金融、商贸、文化、旅游于一体,功能较为齐全、产业较为集中、...
一、凯里经济开发区
规划布局: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于2000年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其功能定位为凯麻新城区主体、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目标为省级一类开发区、千亿级产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18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实现了集科研、生产、生活、教育、金融、商贸、文化、旅游于一体,功能较为齐全、产业较为集中、产城互动较良好的开发区,在调整和优化黔东南州产业布局、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省人民政府2011年1月批准《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后,规划面积扩大到168平方公里;2013年1月托管凯里市鸭塘街道和麻江县下司镇,管理区域增至234平方公里,目前辖1镇、1街道,共23个村、4个社区、1个居委会,现有人口10.3万人。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民族医药、特色食品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基本建设情况情况:全区建成标准厂房52.5万平方米,实际使用50.5万平方米。建成日供水1万吨居民自来水厂、日供水2万吨企业供水厂、白午110KV变电站、下司110KV变电站、翁郎220KV变电站、鸭塘220KV变电站,供水管网达80公里,区域供电能力达120万千伏安。建成排污管网95公里,排水及排洪管网90公里。铺设燃气管道90公里,移动、通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覆盖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九通一平”,“五横八纵”的路网结构基本形成,沪昆高铁凯里南站及站前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网络,开通了8条城市公交线路,在下司镇开通了两条乡村公交线路,城镇化率达到65%。
二、炉碧经济开发区
规划布局:2011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位于凯里・麻江城市规划区西北部,开发区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区两园”,即炉山工业园和碧波工业园,下辖炉山镇、碧波镇、万潮镇,规划控制面积1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6平方公里。根据全省工业布局规划,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定位为黔中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千亿元产业园区和新型工业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建材、现代高效农业、特色食品加工、物流为主导、大健康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基本建设情况:截止2018年7月,炉碧经济开发区共入驻企业116户。自开发区成立以来,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强力推进基础建设,截止目前共建成内部路网76.277公里;铺设雨水管网48公里;铺设污水管网84公里;实施绿化面积达43.3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标准厂房29.6万平方米,目前正在积极推进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建成炉山镇、碧波镇、万潮镇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分别为0.35万吨、0.15万吨、0.1万吨;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垃圾填埋场一座,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工程验收;铺设供水管网8公里;电、通讯设施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已实现全覆盖。建成新能燃气公司1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配站一座,铺设燃气管网6公里;积极推进中石油昆仑燃气管道铺设工程,已完成主管道铺设28.5公里。
三、台江经济开发区
规划布局:2012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省级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2013年9月省环保厅批复为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同年12月省发改委批复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开发区规划总面积43.8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约293公顷),辖台盘、革一两个乡12个行政村(合并后为6个村),地处台江、施秉、黄平、凯里三县一市结合部,距州府凯里20公里,离省城贵阳200公里,沪昆高铁、320国道以及镇(镇远)台(台江)干线横穿腹地,凯里二龙至台盘32米城市干道已建成通车,24米大道从台盘园区到革一园区准备动工,交通便捷。主导产业为动力电源及再生铅产业。2013年9月,经省环保厅批准台江经济开发区获得1.8亿只铅酸蓄电池(即年产4320万千伏安时)和40万吨铅回收作为全省的特色产业园区。动力电源及再生铅产业方面,已引进了华胜、宏宇、万航、理士、天能5家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鑫凯达、金龙、永鑫、火麒麟、三和5家再生铅企业,其中天能集团和理士集团属中国制造500强企业,是行业的引领者。动力电源上下游产业链方面,锦丰塑料、茂森物流、浩华汽车拆解、鑫胜包装等公司为汽车动力电源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上下游产品保障。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由中南大学组织专家编制完成,于2013年12月15日获得批复。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评于2013年5月7日获得贵州省环保厅批复(黔环函〔2013〕173号),跟踪环评工作正在开展中。
基本建设情况: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入驻园区企业户数49户,累计建成标准厂房面积18.75万平方米,均为企业自行根据工艺要求自建自用.截止目前台江开发区荣获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园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正在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台江经济开发区自成立以来,积极促进土地平整、水、电、网络、通信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台江经济开发区自成立以来,积极促进土地平整、水、电、网络、通信等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七通一平”为基本目标,为入驻开发区的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是土地平整工程已完成土地平整面积3000亩;园区核心区路网投入使用,核心区路网“两纵两横”基本形成;连接开发区和凯里的32米城市主干道也已经建成投入运行;连接台盘园区与革一园区的台盘至革一24米大道正在进行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二是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日供水10000立方米的供水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可以向台盘园区供水,二期供往革一园区的管网正在建设。“双回路”电力工程35KV线路基本满足开发区企业建设施工及生产要求,正在协调110KV架设专线供理士和天能。三是企业职工生活配套设施正不断完备。依托革一、台盘两个集镇,对公租房、医院、学校等设施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已建成企业职工住房1634套。通讯基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能够满足开发区网络和通讯的需要。革一加油站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台盘加油站也开工建设。医院、学校、车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项目在现有基础上,正在进一步申报扩建规模。
四、岑巩经济开发区
规划布局:岑巩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30.2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5.69平方公里。按照“一区六园”进行规划布局(电子轻纺产业园、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园、文化产业园、食品药品产业园、化工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根据岑巩经济开发区当前产业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将重点打造打火机研发制造、新型建材、冶金、大健康产业为主导产业。《贵州岑巩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已于2014年3月经州城规委审查通过后报至省住建厅,因开展全国开发区审核公告修订工作,省住建厅暂停全省开发区总体规划审查工作。岑巩经济开发区2013年4月被列入贵州省30个重点产业园区,2014年3月被列为贵州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5年11月被认定为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2018年2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纳入2018年《中国开发区公告目录》。
基本建设情况:目前入驻开发区企业88户,其中入驻标准厂房企业22户。在园区规划范围内,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余亿元,向荒山要地8000余亩,建成2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4车道以上主干道达20公里,铺设给排水管达50千米,架设电网50千米(含迁改),建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1座,建成日供水1万吨(一期)自来水厂一座、日处理污水6000吨污水处理厂一座、114万方工业废渣处理库、日处理80吨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28座移动机站,往大有集镇方向双向六车道3.3公里。配套设施方面,规划大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面积2.5平方公里,已建成1508套员工公寓、容纳3600名学生的岑巩县职校、容纳3000名学生的岑巩县第四中学、容纳450名学生的幼儿园、容纳30张病床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正在建设2357套扶贫生态移民房、农贸市场、金融网点等,达到了“八通一平”,构建了良好的产业聚集平台。岑巩经济开发区2013年4月被列入贵州省30个重点产业园区,2014年3月被列为贵州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5年11月被认定为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2018年2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纳入2018年《中国开发区公告目录》。
五、黔东经济开发区
规划布局:黔东经济开发区位于镇远县青溪镇和羊坪镇内,规划总面积24.4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开发3平方公里。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初步形成了酿酒食品、电冶、建材三大主导产业。2012年获批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3列为贵州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工业园区),2016年获批为省级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园区,2017年获批省级绿色园区试点园区、省级综合型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区。
基本建设情况:目前开发区累计建设标准厂房21万平方米,建成开发区城市主干道、产业主干道、产业道七号路、320国道(白酒产业园段改扩建)、17-a道路、30-a道路等道路共计22.19公里;二是供水设施方面:建成供水公司两座(日供水0.6万吨的黔东水务公司和日供水1万吨的龙井供水公司)和给排水管网12.2公里;三是供电设施方面:建成220KV、110KV变电站各一座、35KV生产输电线路6条和10kV生产输电线路9条。
六、三穗经济开发区
规划布局: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于2012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自启动建设以来,我县牢牢把握工业强县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按照“区城一体、产城互动、联动发展”的思路,围绕“三大基地”(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服务,努力实现园区建设、产业培育和经济社会效益三大突破。截止目前,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24.5亿元,建设发展呈现出与县城建设一体化、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实现阶段性集聚的良好态势。产业培育初步形成了以针织服装、轻工制造、食品加工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分别被省授予“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和“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2017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66亿元,外贸出口1100万美元,解决就业人员3000余人。把开发区列入县城48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实现开发区与老城区、高铁站新区的区城一体化布局,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规划为“一区五园”,即轻工、建材与制造、食品、高新技术和物流产业园,已完成开发面积3.3平方公里。三穗经济开发区努力实现与周边县市开发区(园区)错位发展的目标,以针织服装、电子信息、特色食品为主导产业,竭力打造黔东片区的轻工产业城。目前,已完成《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等编制,正按进度开展环评跟踪评价工作,其文本即将完成编制。
基本建设情况:截止2018年7月,三穗经济开发区共有落户企业66户,投产55户。三穗经济开发区已投入16.08亿元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标准厂房建设情况。通过企业自建、政企合作共建等方式投入资金6.24亿元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已建成标准厂房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企业自建9.9万平方米、政企合作共建9.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利用率达到100%。二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坚持园区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理念,投资1391万元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建成开发区污水管网6.4千米,配套建设提升泵房一座、有效容积5400吨的水解酸化池一座及相关配套设施,建成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600吨/天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效把开发区企业及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接入县城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再次处理。三是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坚持路网先行,拉通了开发区至老城区至高铁站新区的快速通道,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48亿元,建成园区主干道8.9公里,供排水、电力、通讯等设施建设同步完成。投入配套设施建设资金7.46亿元,建成可容纳1万人入住的生态移民及保障性住房2500套、企业员工配套性住房1万余平方米,落户开发区的第三小学已投入使用,14万余平方米易地扶贫搬迁房正在建设中;开通两辆企业员工交通车,实现与城市公交车共同运行。
七、锦屏经济开发区
规划布局:截止2018年6月,已完成《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3-2030)》、《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锦屏经济开发区区域环境评价报告》、《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方案》、《锦屏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敦寨工业特色小城镇规划》已完成初稿。初步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经开区规划体系。根据规划设计,经开区将形成“一心一带一轴四区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三纵五横的路网体系。主要依托锦屏县资源禀赋,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发展体育用品、医药康养、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912公顷,现已开发区面积192.85公顷。
基本建设情况:截止2018年6月,一是经开区累计投入资金2.53亿元,完成了敦新大道、次干道一期、工业一横路、工业二横路二期、工业三横路一期、政法大道、三黎高速与敦新大道连接段、迎宾大道、迎宾大桥等建设。完成区内市政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建设,累计完成市政道路建设10.58公里。二是年储备1万吨占地面积20亩的粮库、锦屏县体育场、老水泥厂片区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琴凼休闲广场、琴凼商业开发广场、农贸市场等建设即将全面竣工,经开区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三是完成标准厂房建设6.09万平米。完成日供水量500立方米的临时供水工程和日供水7000吨供水厂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日处理4000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已试运行,正在完善经开区和敦寨镇区域内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2018年底后经开区可实现污水零排放,供水全面正常。完成35KV输变电站改造升级工程和梨子坪110KV变电站的建设并投入使用,经开区工业用电专线初步形成,企业及城镇居民用水用电有保障。
八、黎平经济开发区
规划布局:贵州黎平经济开发区系由黎平工业园区升格成立,于2012年12月获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复建设面积4.5平方公里,位于城南部中潮镇。后因开发区发展受到土地政策限制,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和易位发展,2015年5月,黎平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城北产城景互动区建设发展,打造开发区转移发展平台,按照中潮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城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空港经济产业园区的“一区三园”产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开发区工作范围增至15.67平方公里,旨在将黎平经济开发区建成基于旅游产业的服务区、基于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的轻工业区、基于交通枢纽位置的现代物流园区,推动产、城、景互动融合发展。
为强化规划引领,开发区目前正在对接资质部门对开发区开展环评跟踪评价,预计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同时对产业规划总局进行了优化。其中,在项目谋划上,中潮园区规划实施了茶叶产业园项目,已引进古韵山茶油、侗乡福、阿啰耶、盈春台、侗乡茶城、迎风茶业等6家,整合侗家老和富春茶叶2家企业,正在商谈引进茶企业3家。产城景互动区在行政服务方面,重点规划了政务服务中心、政法小区等公共服务项目;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方面,重点规划了商务中心、奥体中心、游客集散中心、三甲医院、黎平八中、小学和托幼所等项目;在产业发展方面,重点规划了智能终端产业园、电子科技产业园、山地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物流园等多个产业类项目。其中完成了城北电子科技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山地装备制业、物流园等6大产业园平面布局方案编制,并完成9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和14个项目的选址,为项目实施打好基础。
基本建设情况:目前入驻园区企业共 89 家,累计建成标准厂房面积2.73万平方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启动建设中潮园雁归兴黎创客园2万平方米钢结构标准厂房建设;完成中潮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并试运行;启动了空港新区世纪大道和城北工大道建设;完成城北电子科技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山地装备制造产业园及绿化生态食品产业园等项目林地占用编制设计的政府采购工作和项目电力、通讯线路和迁改工作,目前城北电子科技产业园林地手续已获省林业厅批准。
九、从江洛贯经济开发区
规划布局: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带,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从江县东部洛香镇、贯洞镇一带,距从江县城20公里,规划区含洛香、贯洞两个乡镇的18个行政村,东西向约10公里,南北长约13公里,总面积52.6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面积3平方公里,首期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约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建材、轻工纺织服饰、食品加工、大健康医药等四大产业。贵州洛贯产业承接区《产业发展规划》已于2011年获批复, 2015年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成立后,由于产结构调整,产业规划重新编制,目前正在抓紧编制中。
基本建设情况:目前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落户工业企业29户,主要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行业为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横一线、纵一线、纵二线一期、纵三线等进24公里城市路网建设;完成独洞水库建设,有效库容1100万立方米,自来水厂日供水量600吨/天,二期工程投运后将达2.8万吨/天,确保开发区生产生活用水;完成德刷220千伏变电站以及贯洞至洛香110千伏线路建设,启动开发区所属企业农网改国网专线工程,供电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建成美娥片区、井内片区共1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附属设施;日处理3000吨的龙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建成;建成腾森垃圾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120 t/d;开发区通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已实现全覆盖。
十、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
规划布局:金钟经济开发区(金钟工业园区)成立于2011年1月,同年7月获批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0.85平方公里。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首期5平方公里面积开发,初步建成以大健康、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于2012年11月获州工信委批复组织实施,主要以装备制造、特色食品为主导产业。金钟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于2012年2月编制完成,并通过省环保厅专家评审;目前,正在组织第三方企业开展环评跟踪评价。
基本建设情况:钟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有装备制造和特色食品产业为主。目前入驻园区企业63家,累计建成标准厂房面积5.7万平方米。已基本完成首期5平方公里开发面积建设,建成32公里骨干路网,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水、电、气和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实现“八通一平”目标。自成立以来,先后被列为贵州省“511”民营经济示范园区、贵州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贵州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装备制造业)、贵州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园区、贵州省十大样板示范产业园区、贵州省第一批低碳产业(工业)试点园区。
十一、榕江工业园区
规划布局:榕江工业园区于2011年6月成立,总规划建设面积16.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建成一期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园区内部道路、绿化、亮化、食堂、超市、柜员机等相关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正在建设返乡创业园标准厂房20.38万平方米。目前,园区形成了林产品深加工、大健康为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安防科技为辅助产业的产业体系。园区产业规划编制于2011年编制完成并报州工信委批复,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跟踪评价由贵州大学正在进行编制。
基本建设情况:园区以林产品深加工、大健康为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安防科技为辅助产业。目前园区已建成两横五纵路网结构、完成雨污管道铺设约50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三座并投入使用,建成自来水厂一座,完成电力线路架设及改迁。
十二、天柱工业园区
规划布局:天柱工业园区于2008年6月成立,2011年8月获州人民政府批准为州级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万人。2011年完成产业规划编制;2013年按州政府意见调整为“一园两区”,即:钡盐产业园区(主要区域在邦洞街道的观州村、高野村、胡家洞村等村),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已开发2.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重晶石加工企业,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把钡盐产业培育成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产城互动区(主要区域在凤城街道的联山村),规划总面积7.3平方公里。已开发2.62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物流仓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生态移民、标准厂房、工业地产等。力争建成黔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返乡人才创业基地、微型企业聚集区。2017年启动环境跟踪评价,2018年6月通过上级环保部门评审。
基本建设情况:目前园区共入驻企业57家,园区钡化工、建材、轻工三大产业初步形成规模。累计建成标准厂房5.4万㎡。2018年,园区拟建13000㎡钢架结构标准厂房正在启动前期工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齐备。(1)供水。省内较大的灌溉工程鱼塘水库干渠贯穿天柱工业园区,日供水3万吨的供水厂工程已开工建设,能基本保证现有投产企业用水;(2)路网。天邦、天芷二级公路为中线骨架贯穿整个园区,县城至园区40米快速通道、园区11公里的干道已经投入使用;产城互动区两横两纵的2、3、5、6号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产城互动区与县城40米快车道连接的4号路正在规划设计。(3)供电。现有110KV的变电站2座,在建的220KV变电站1座,工业园区内观州110KV变电站已建成;目前正在规划设计联山10kV、35kV和110kV电力线路迁改工程。(4)通讯。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网络已经覆盖园区全境;(5)土地收储。累计完成土地收储7514亩,完成场平951余亩,实施低丘缓坡改造622亩。(6)生活配套设施。区内有卫生院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3所,金融机构1家,金融服务网点5个,融资公司2家,工投公司1家;(7)污水处理设施。园区日处理15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施工建设。
十三、剑河工业园区
规划布局:剑河工业园区是全省100个产业园区之一,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部的剑河县境内,规划一园两区(岑松工业园及南明工业园),目前已经建成岑松工业园。岑松工业园位于剑河县岑松镇屯州村,距剑河县城12公里,始建于2004年,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已经建成面积1平方公里,并建有12.0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013年底被批准为州级工业园区。剑河工业园区于2011年分别编制了《剑河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和《剑河工业聚集区岑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分别于2011年11月及2013年10月得州工信委的批复。
基本建设情况:目前剑河工业园区基本达到“七通一平”,剑河县岑松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土建、配套管网、设备均已完成,并进行了环保网上备案,在线监测已与环保监测部门联网上传,2018年6月底进行了通水调试,现已投入试运行阶段。
十四、施秉工业园区
规划布局:施秉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33.6平方公里。主导产业有医药保健品加工、农特产品食品加工、特色轻工建材等几个主业,总体布局为“一区三园”即:硅系高新材料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28k㎡)、桃子湾轻工建材产业园(规划1.6k㎡)、新红生物医药及农产品产业园(规划4k㎡),形成“一区三园”发展格局。2011年列入了省十二五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园区主导产业为医药和特色食品加工。园区总规、园区总规环境影响评价和控制性规划已于2012年批复,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也于2015年完成。正积极开展环评跟踪评价工作,目前相关材料已上报省环保厅待专家评审。
基本建设情况:施秉工业园区目前已完成工业园区土地平整约2200亩,;建设园区内公路约13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0余公里;建成供水站3个,日供水900立方米;铺设供水、排水管线和通讯线路10余公里;完成标准厂房建设5万平方米(不含企业自建),配套用房4000平方米。按照省、州批复意见,积极配合县水投公司实施园区与城市污水收集管网接通工程,目前已实现园区生活污水管网与市政管网连接,园区污水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园区核心区实现道路、供电、供水、排水、宽带、通讯、网络电视和场地平整“七通一平”,园区共计入驻企业26家。
十五、黄平工业园区
规划布局:1.槐花工业区:规划面积16.4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土地利用30%,1平方公里核心区已实现“七通一平”。槐花工业区功能布局划分为返乡创业园、科技创新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和教育商业区。2.谷陇工业区:规划总面积11.69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率60%。功能布局划分为磨料磨具创业园、建材产业园、民族工艺产业园。
基本建设情况:目前黄平园区入驻企业38家,“一纵四横”骨架路网建成通车,先期供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日供水2000m³/d,完成骨干路网给水管网10.37公里、雨水管网14.74公里、建成10KV电力专线1.2公里,东坡至槐花工业区10KV电力双回线8公里、建成通讯管网14.74公里、实现槐花工业区宽带网络全覆盖、建成110KV变电站,依托谷陇镇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厂。
十六、雷山工业园区
规划布局:根据雷山生态型工业园区“一园四区”的规划方案,范围包括螺丝山核心区规划面积5.15平方公里、乌开工业片区规划面积约0.28平方公里、红屯堡片区规划面积约0.083平方公里、“九十九”片区规划面积0.2平方公里。红屯堡片区现已改为商业用地,不再属于工业园区。目前,全县总规划面积为5.627平方公里,现正在编制园区环境评价报告书,正稿已通过评审,正在完善修改专家提出的建议于意见。园区分为两个工业园区,分别是:(1)螺丝山工业区,定位是:集聚发展新型工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黔东南州重要的特色轻工基地;支撑雷山县加快发展的重要工业经济增长极;贵州民族地区推进产城结合的示范区。园区内主导产业:发展生物医药、特色食品、农产品加工、瓶装饮用水、苗族传统和旅游商品加工等产业。产业布局规划结构为:形成“4+1”(即4个主导产业、一个配套产业)的产业链式发展模式。现正在做该片区的详细规划,编制文本已编制完成,正在等待评审。(2)乌开工业园区。由于乌开村地处雷山县县城内,所以规划地区的功能地位是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的二类工业小区。小区始建于2004年,总规划面积为423.3亩,目前完成土地收储约250亩,该小区于2010年完成了控制性祥细规划。
基本建设情况:由于雷山县工业园区受土地资源的限制,螺丝山工业园区也是才完成部分规划,还未开始正式启动,所以正式运行的暂时只有乌开工业小区。目前所有厂房均为企业自建,建成投产企业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