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国盛郑震湘团队】面板行业(二):从周期修复到价值转换

扫码手机浏览

来源:湘评科技短期价格回暖或优于预期。...

来源:湘评科技

短期价格回暖或优于预期。疫情冲击导致面板厂需求下降,欧美消费刺激下终端表现在二季度优于预期。当前价格已回落到前低附近,短期价格修复或优于市场预期。

产能扩张尾声与行业竞争尾声双重作用。面板产业的国别转移顺序为日本、中国台湾及韩国、中国大陆。这轮中国大陆主导的投资在11年逐渐起量,在21年进入尾声,可见的确定性开出产线仅有2020年17、惠科绵阳线,2021年华星光电T7。考虑韩国厂退出,供给边际缩小,产能格局大幅改变。

高世代线与低价格,是平均尺寸的主要推动力。电视消耗80%液晶面积,在过去十年保持2亿出货量上下,需求增长的驱动力是平均尺寸不断增大。2019年平均尺寸为46.7寸,基本保持每年1~1.5寸的增长。根据测算,平均尺寸每增长1.2寸,可以消耗一条10.5代线产能。

杜邦分析价格弹性,ROE有望快速修复。大陆厂商净利率表现优于海外厂商,在行业寒冬逆势提升份额,在景气上行放大ROE修复。景气传导下,面板龙头有望迎来ROE修复。

这轮周期不同于以往,行业周期性有望减弱。随着韩国厂商退出,意味着这波产业转移基本完成。测算大陆双龙头在有望获得全球40~50%份额,逐渐掌握千亿美元显示面板市场的定价权。同时,巨额资本开支的落幕,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有望大幅修复。

京东方面板龙头地位加强,柔性AMOLED逐渐起量。京东方在面板行业的地位长期崛起趋势不变,AMOLED有望逐渐贡献盈利,在全球显示产业话语权与日俱增。随着Capex尾声与行业竞争尾声,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修复,同时FCF大幅提升,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经营效率高,大尺寸收入占比高。半导体显示与金融业务双轮驱动,公司六条产线双子星布局,EBITDA利润率排名业内领先,OLED进展超预期。公司大尺寸收入比重高,受益于TV弹性较大。随着行业修复,双寡头格局成型,TCL科技有望释放较强业绩。

风险提示:韩厂退厂不及预期、全球贸易纷争影响、测算误差风险。

显示面板大尺寸以LCD为主,小尺寸以OLED+LCD为主显示面板主要包括LCD和OLED。LCD是当前显示面板的主流,应用于电视、电脑、平板、手机。OLED在中小尺寸(手机、手表)渗透率逐渐提升。

液晶显示器件核心是背光模组和面板模组。面板模组由外向里分别为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玻璃基板、液晶、TFT阵列、玻璃基板。

典型LCD面板产线的布局分为:TFT-Array(下基板玻璃)段,CF(彩色滤光片)段,Cell(液晶注入封胶成盒、基板切割磨边等)段,module(贴POL、COF bonding、组装背光源等)段。

广泛范畴显示技术处于LCD、OLED过渡期间,液晶技术世代线升级已经放缓,内部微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差异化和竞争力。

显示技术周期30~40年:80年代末跨入液晶时代开始使用半导体制程,摩尔定律下LCD相对于CRT有革命性提升。新技术OLED、Micro LED同样基于半导体工艺,革命性减弱。

液晶技术周期2~4年:G1到G10.5持续世代线升级,夏普在2010年开创10.5后停滞10年,2017年大陆京东方、华星光电才重启10.5代投资。技术放缓,一方面产能膨胀减小,另一方面投资壁垒过高。

LCD范畴内微创新持续不断:围绕背光源、背板技术、显示材料、排列方式的创新不断,近期如BD Cell、Mini背光。

大尺寸领域以LCD为主。根据Witsview,OLED价格和成本与液晶差距在5~7倍。OLED渗透率还未起量。全球2.2亿部TV销量,2018/2019年OLED电视出货量250/350万部,渗透率1~2%

OLED在小尺寸迅速渗透根据IHS,近几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约在14亿部左右,OLED渗透率约40%。高端的可穿戴(手表、手环)主流也是OLED。

2.1 需求端:电视贡献80%,增长来自于大屏化

电视消耗八成LCD产能,是需求的主力品类。几大主要主流显示应用出货量并不会显著增长,关键变化在于电视面板平均尺寸。根据Witsview数据,2018年,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货面积1.99亿平米,其中电视面板1.59亿平米,占比80%,其余分别为笔电0.11亿平米,显示器0.23亿平米,平板0.05亿平米。

LCD TV需求=终端TV出货量*LCD渗透率*TV平均尺寸。电视是成熟家电产业,近十年保持2亿出货量,偶数年赛事拉动,三四季度旺季。平均尺寸方面,13年以后每年增长1寸。需求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平均尺寸增长。

2.2 需求端:平均尺寸增长逻辑与短期库存周期

平均尺寸增长逻辑:高世代线量产——供给过剩——价格下降——大尺寸电视性价比提升,销量增长——平均尺寸增长——消耗更多产能——供给缓解。

平均尺寸的上升空间:2019年TV平均46.7寸。4K电视一般为55~65寸,8K电视一般为70~75寸。在未来5~10年内不会触及尺寸天花板。

第一步,高世代线降低大尺寸成本:10.5代线切65寸具有显著相对优势,单基板价值量比8.5代线翻倍以上,大尺寸成本持续降低。

第二步,价格下降加速平均尺寸增长:大尺寸价格下降带动销量增长,提升平均尺寸。2016Q1~2016Q2价格低点附近,平均尺寸快速提升贯穿2015Q4~2016Q4。

第三步,大尺寸消耗更多产能::1.2寸/年的平均尺寸提升,需要消耗一座10.5代线产能。

短期需求下滑,库存水位健康,618及Q3备货拉升,短期迎来向上的库存周期。受疫情冲击影响,中国大陆Q1下滑较多,而北美Q1的销售表现好于预期。

2.3 供给端:两个尾声、一个定局

产能扩张尾声:面板产业的国别转移为日本——台湾/韩国——大陆。这轮大陆主导的投资在11年逐渐起量,17~18年10.5代线释放进入高峰,在21年进入尾声。

区域竞争尾声:四类厂商逐渐出清。(1)产能退出类:三星、LGD、CEC,产能逐步减少;(2)产能维持类:友达、群创,不新增产能,转型利基市场;(3)产能增长类:京东方、华星光电,具有新的10.5代线释放;(4)二线独苗:惠科,产能扩张幅度较大。

行业双寡头定局:2021年京东方+华星光电产能占比达40%,考虑行业出清及潜在外延并购机会,双寡头有望迈向50%+市占率。

2.4 供给端:短期产能拐点逐渐浮出水面,产业去化加速

确定的新产线:2020年京东方B17武汉10.5代、惠科绵阳8.6代,2021年华星光电T7深圳10.5代。

不确定的新产线:夏普广州增城10.5代(持续跳票)、惠科郑州11代。

减少的产线:(1)预计SDC韩国L7、L8在Q4初退出,SDC苏州待售;(2)预计LGD P720Q4退出,P8保留部分产能,其余Q3退出。

2017Q4以来,面板价格进入整体下降过程;2020Q1有所抬头,需求端受疫情影响重新向下。全球面板盈利能力持续向下,产业去化速度加快。

友达、群创、LGD企业已经连续十个季度收入同比增速为负数,三星由于OLED垄断地位出现波动,其LCD业务大概率也是持续承压。相比之下,国内京东方、华星光电(TCL科技)表现优秀,逆市中持续提升份额。

盈利水平表现上,台湾厂商在2018Q4营业利润率进入负值,到2019Q4毛利率进入负值,国内厂商盈利能力表现较强。

2.5 价格端:18/19快速下行,20年疫情扰动,重返前低

2020Q1疫情冲击,价格重返前低附近,6~7月有望逐渐企稳见底,我们判断:

情景1:疫情恢复后,旺季热销,Q3/Q4上涨,Q1季节调整,2021年确定性强。

情景2:需求恢复较慢,20H2价格震荡,2020年底启动新一轮上行期。

京东方股价复盘:

面板价格——>毛利率:面板价格峰、谷与毛利率基本同步

面板价格/毛利率——>营业利润:毛利率波动幅度小于营业利润波动幅度,因为经营杠杆较高(京东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2100亿,总资产3400亿)

面板价格/毛利率——>股价(PB):股价滞后于面板价格的峰、谷

友达、LGD股价复盘:

面板价格——>毛利率:面板价格峰、谷与毛利率基本同步

面板价格/毛利率——>营业利润:毛利率波动幅度小于营业利润波动幅度

面板价格/毛利率——>股价(PB):基本上股价与面板价格同步,甚至股价反映略微提前于面板价格

面板厂季度业绩与面板价格高度相关,景气上行时净利率超过10%从季度净利率上看,面板景气阶段面板厂商普遍进入业绩共振,上一波涨价阶段季度净利率基本在5~15%之间。

行业景气期,业内公司ROE平均水平能达到约15%从股本回报率上看,LGD、友达、群创基本也是周期波动,周期景气时的顶点诸如2007年LGD/友达/群创ROE分别为18%/22%/25%,2017年LGD/友达/群创ROE分别为13%/17%/15%。计算中位数(从下表数据起始年份计算)来看,LGD/友达/群创ROE中位数分别为8%/5%/2%。

京东方经历长时间蛰伏,ROE水平逐渐修复。京东方在2010年之前ROE表现大幅跑输海外竞争对手,2011年之后ROE趋于2~10%,基本与行业趋势一致。2017年行业景气时,京东方ROE达到9.25%。

杜邦分析下,面板厂商ROE波动的核心是净利率变化,每个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变化并不大。净利率受价格周期波动产生变化。

对比京东方和LGD杜邦分析

相对优势:净利率表现优胜,由于产线优势和成本优势

相对弱势:周转率低。总资产周转率比较:京东方0.3~0.4,友达/群创0.6~0.8,LGD为0.7~1。——企业性质?竞争策略?

提升ROE的关键在于净利率——>净利率提升来自于毛利率提升——>面板均价提升

(1)如果当前均价维持低位,厂商依靠固定资产膨胀提升营收,京东方净利率中枢为1~2%,对应20~40亿净利润。

(2)如果均价提升10%,净利率中枢能提升到8%,ROE估算为8%。

(3)如果均价提升20%,ROE有望达到14%。

(取历史数据周转率0.4、权益乘数2.4 ,未考虑周转率修复弹性)

一二级联动的重资产科技产业投资范式。分析主要面板厂资本开支,2013年以后京东方远超竞争对手。京东方等大陆长生投资资金不仅仅使用表内的资产负债项目,更依靠地方政府及没有并表的项目贷款,进行战略投入,快速起量。

京东方Capex如果走向尾声,FCF有望快速提升。

FCF=EBIT(1-tax)+DA-Capex-NWC。FCF测算变量的重要性排序Capex>DA>NWC>EBIT。核心是对资本开支和折旧进行分析。

京东方潜在资本开支测算:

历史数据:13~15年在200亿规模(8.5代建设高峰,单厂约200亿),17~19年提升至500亿规模(10.5代线投资400亿、OLED投资465亿)。

新增项目:(1)绵阳线465亿剩余部分(20年打满);(2)重庆线465亿、福清线465亿;(3)潜在外延并购金额假设250亿。合计约1335亿元,加上每年常规投资,预计未来5年合计资本开支1600亿左右。

折旧摊销测算:固定资产+在建转化+capex,7年折旧。

短期价格回暖或优于预期。疫情冲击导致面板厂需求下降,欧美消费刺激下终端表现在二季度优于预期。当前价格已回落到前低附近,短期价格修复或优于市场预期。

产能扩张尾声与行业竞争尾声双重作用。面板产业的国别转移顺序为日本、中国台湾及韩国、中国大陆。这轮中国大陆主导的投资在11年逐渐起量,在21年进入尾声,可见的确定性开出产线仅有2020年京东方B17、惠科绵阳线,2021年华星光电T7。考虑韩国厂退出,供给边际缩小,产能格局大幅改变。

高世代线与低价格,是平均尺寸的主要推动力。电视消耗80%液晶面积,在过去十年保持2亿出货量上下,需求增长的驱动力是平均尺寸不断增大。2019年平均尺寸为46.7寸,基本保持每年1~1.5寸的增长。根据测算,平均尺寸每增长1.2寸,可以消耗一条10.5代线产能。

杜邦分析价格弹性,ROE有望快速修复。大陆厂商净利率表现优于海外厂商,在行业寒冬逆势提升份额,在景气上行放大ROE修复。景气传导下,面板龙头有望迎来ROE修复。

这轮周期不同于以往,行业周期性有望减弱。随着韩国厂商退出,意味着这波产业转移基本完成。测算大陆双龙头在有望获得全球40~50%份额,逐渐掌握千亿美元显示面板市场的定价权。同时,巨额资本开支的落幕,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有望大幅修复。

从长周期角度看,台湾面板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大陆企业尚属成长期,市场赋予不同PB估值。对于海外面板公司,2008~2009年是一个拐点,在此之前,友达、群创、LGD的收入呈现上升趋势,PB估值维持在1.7及以上,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后,收入与投资均开始停滞,2012年以来,友达、群创PB均值维持在0.4~0.8之间;LGD基本在0.8~1.0之间。京东方的收入从2010年以后持续往上走,PB均值在1~2之间。

京东方面板龙头地位加强,柔性AMOLED逐渐起量。京东方在面板行业的地位长期崛起趋势不变,AMOLED有望逐渐贡献盈利,在全球显示产业话语权与日俱增。随着Capex尾声与行业竞争尾声,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修复,同时FCF大幅提升,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TCL科技经营效率高,大尺寸收入占比高。半导体显示与金融业务双轮驱动,公司六条产线双子星布局,EBITDA利润率排名业内领先,OLED进展超预期。公司大尺寸收入比重高,受益于TV弹性较大。随着行业修复,双寡头格局成型,TCL科技有望释放较强业绩。

1)韩厂退厂不及预期:短期的价格回暖,导致韩国LCD面板厂退出步伐放缓,进而使得退厂进度不及预期;

2)全球贸易纷争影响:全球贸易纷争存在不确定性,导致需求持续疲弱,则面板价格有持续低迷的风险;

3)测算误差风险:对于供给、需求、市场空间等多组数据存在测算误差的风险。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