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帝,生于末代,是他的大不幸。但作为末代皇帝,他却又是最幸运的。
继位到清廷灭亡(0-6岁)
1906年春正月14日,溥仪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
1898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懿旨由载漪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
1901年,慈禧废除“大阿哥”...
作为皇帝,生于末代,是他的大不幸。但作为末代皇帝,他却又是最幸运的。
继位到清廷灭亡(0-6岁)
1906年春正月14日,溥仪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
1898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懿旨由载漪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
1901年,慈禧废除“大阿哥”这个名号。
1908年,光绪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溥仪连哭带打不让内监抱走。
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 。是日,慈禧太后病逝。 11月,颁大行太皇太后遗诰。12月2日,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
1909年正月,设置呼伦贝尔沿边卡伦、重整海军、罢免铁良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
1910年正月,同盟会发动广州新军起义,失败。革命党人汪兆铭(汪精卫)、黄复生、罗世勋密谋以炸药刺杀摄政王,被发觉后逮捕下狱……
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清廷一片慌乱,溥仪下《罪己诏》。
武昌起义的胜利,各国公使一致促请清廷起用袁世凯。清廷被迫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令督师南下。袁以脚病假以为辞,一边暗中却操纵北洋军怠战,并提出组织责任内阁,给他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等条件,要挟清廷。清廷被迫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和节制水陆各军,袁在彰德“遥领圣旨",下令北洋军向革命军进攻。
11月2日攻下汉口后,即按兵不动,而后带卫队抵京。
16日组成责任内阁,载沣辞监国摄政王职务,袁世凯总揽政府大权,令北洋军攻汉阳,炮击武昌。 南北内战爆发后,华南地区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朝中央,但清廷仍控有数个北方省份。
孙中山与袁世凯密约,若袁能使溥仪退位,就让他担任大总统。袁世凯便一面胁迫,一面劝说好让溥仪退位。袁世凯一面施加压力,一面提出优待条件作为诱饵。南北和议代表先后举行了5次会议。除讨论军队停战和政权体制问题,还议定了溥仪退位的优待条件。经多次磋商,双方达成优待清室条件八条:清室退位后暂居官中,日后移居颐和园;仍用皇帝尊号,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每年提供400万两的费用;特别保护皇家私有财产等等。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民国政府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史称“逊清小朝廷”。
简评:两岁之后溥仪便卷入了宫廷斗争,登基之后更是如同玩偶,灭国之时被迫卷入漩涡。
紫禁城小朝廷时期(7-12岁)
1912年,紫禁城时期,御茶膳房仍保留,用膳的奢侈,排场程度上毫不逊色从前皇帝生活。
1912年9月10日,隆裕太后为六岁的溥仪请了师傅,开始读书。书房先设在中南海瀛台补桐书屋。曾是慈禧软禁光绪皇帝的地方。众多的师傅中,陆润庠、徐坊、陈宝琛、朱益藩和梁鼎芬先后教汉文,伊克坦教满文。在读书的六、七年里,溥仪学的主要是十三经、古诗、古文以及《大学衍义》、《朱子家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御批通鉴辑览》之类。没有学过算术,也没有学过地理、历史。
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人给溥仪拜年,对小朝廷仍然效忠。
2月22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凯通电吊唁,全国下半旗致哀,谥号孝定景皇后。溥仪退位仍在宫中的时候仍用宣统纪年,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内监,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
1914年11月,民国参政院提出“维持国体建议案”,要求政府对逊清小朝廷予以管制。袁世凯不得不派人向溥仪提出七条“善后办法”:
其一、尊重中华民国,废止与国法令抵触行为;
其二、用民国纪年;
其三、赏赐只能用于家庭和家族,官民只能赐物,不能赐谥;
其四、皇室机关不能对人民发告示,给处分;
其五、皇室人员用民国服装;
其六、由民国司法厅办理宫内犯罪案件,执事、太监违规由专任内廷警卫的护军长官处理;
其七、裁内务府、慎刑司。
1917年6月14日,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赶下台。
7月1日,张勋兵变,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大封群臣。
7月3日,段祺瑞出兵讨伐。
12日,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次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复辟期间曾有1架共和飞机在紫禁城上空投下小炸弹,炸到了紫禁城东六宫当中的延禧宫,使当时的建筑轻度损坏。这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轰炸。
简评:这段时间,溥仪依旧过着玩偶般生活,“囚禁”于紫禁城,物质生活奢靡、教育偏于传统。
从青春到成年(13-18岁)
1919年2月22日,大英帝国苏格兰籍军官庄士敦至北京紫禁城,担任溥仪帝师,教育溥仪英文、数学、世界史、地理。溥仪因此眼界大开,开始穿西服,并且剪辫,但是遭到陈宝琛、郑孝胥等保守人士的反对。溥仪本人离开紫禁城的愿望更为迫切。他一方面是受了英文教师庄士敦的影响,希望能出洋留学,另一方面他“比任何人都更能感到自己处境的危险”。 他甚至和溥杰、庄士敦秘密制定了逃出紫禁城的计划,只因王公闻讯阻止才未实现。
1921年,已是民国十年,清廷已经亡了十年。溥仪与端康太妃(瑾妃)因范一梅辞退事件,爆发激烈冲突。原本二人关系不错,端康太妃在四位太妃中年纪最轻,思想也比较开明,隆裕太后去世后一直被溥仪称为“皇额娘”。溥仪的祖母刘佳氏和生母苏完瓜尔佳氏一同被端康太妃召入宫中,受到训斥。幼兰因个性极强,受不了这个刺激,从宫里回去后就吞鸦片烟自尽,时年37岁。这件事给溥仪造成的打击很大。
1922年11月16日开始几乎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就是他以鉴赏为名,调阅清宫收藏书画。
12月1日,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绣。在紫禁城中,溥仪或读书吟诗、作画、弹琴,或捏泥人、养狗、养鹿,有时还到宫外坐汽车,逛大街。
1924年10月22日夜,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软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导致了吴佩孚的垮台。
11月5日,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政变”,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
11月29日溥仪逃进日本公使馆。次日,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对外界宣布“容留”溥仪。
简评:从青春期到成年,自我“觉醒”,开始抗争和摆脱自己的命运,但同时也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
天津七年(19-26岁)
1925年2月,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来,谋划“复号还宫”,再次复辟,是为“后逊清小朝廷”。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满洲国造势。
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到了天津的溥仪,就放开了手脚,打破了自己在紫禁城时的种种陈旧规定。溥仪把大量的金钱都花在了如何装扮自己上,用外国的衣饰来装扮自己,带着自己的一妻一妾出入各种场所。西方的文化,已经慢慢的侵蚀了溥仪。
在天津的溥仪似乎又找回他清朝皇帝的感觉,在外国租界里,他受到了极高的待遇,不仅在这些外国人当中恢复了自己皇帝的称呼,一些只对外国人开放的场所还特殊为他开放,他充分的享受着他“特殊华人”的殊遇和荣耀。对溥仪来说,保持现有的生活状态,甚至是超越,只能通过恢复自己的地位来实现,而这一切,在溥仪不断形成的复辟思想中,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溥仪在租界期间受列强尊重,这些国家领事、驻军司令尊称溥仪皇帝,在溥仪生日的会到场祝贺,并在各国国庆等节日的时候邀请溥仪出席。
通过庄士敦,溥仪认识了英国的领事和驻军司令,并辗转的认识许多人。尽管各国给予溥仪足够的礼遇,但真正能给他提供他所需要的支援的却寥寥无几,很多国家都只是处于政治的需要时才想到他这个前清皇帝。 对于到访的军阀,无论大小都积极与他们接触,建立良好的关系,希望从中获取支持。
在天津的几年里,让溥仪的自尊心不断的受到打击,各方势力的冷谈又让溥仪想到了一直庇护他的日本。
为了进一步说服溥仪,日本方面派出了土肥原贤二来游说溥仪。尤其是他们提出新国家是溥仪做皇帝的帝国,这个诱人的条件使得溥仪再也按捺不住,几乎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土肥原贤二所开出的所有条件,即刻动身去东北。
从1925年到1932年,溥仪在天津生活了七年,这七年是他在各派遗老、各种主意之间摇摆的七年,也是他积极活动、寻求复辟的七年。对于与日本相互勾结以实现复辟的梦想,溥仪并不否定,他曾说:我在日本公馆里住了些日子,到了天津之后,我一天比一天更相信,日本人是我将来复辟的第一个外援力量… …我拉拢军阀、收买政客、任用客卿全不见效之后,日本人在我的心里的位置,就更加重要了。
简评:有野心、有欲望、但有着自我的局限性,似乎总有冲破枷锁的感觉,但依旧只是玩偶。
日本侵华到傀儡皇帝(27-35岁)
1931年9月18日,正好民国20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并很快占领了全东北,为日本实现分裂中国、建立傀儡政权奠定了军事基础。
11月,溥仪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的帮助下从天津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地区建立满洲国。
9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满洲国,而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
1934年2月18日任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3月6日,清朝废帝溥仪在日本特务的严密监视下秘密来到“汤岗子温泉”,并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代表板垣征四郎签定了“汤岗子温泉密约”,密约内容主要包括:
(一)满州国的治安维持及国防委以日军;
(二)国防上所必需的铁路、港湾、水路、航空路的管理及新建均委以日本;
(三)任命日本人为满州国参议,中央、地方的官署也要任用日本人。他们的选任、解任需经关东军司令官的同意;
(四)以上宗旨及规定是将来两国缔结正式条约时的基础。而溥仪在这封书信上所签字落款的时间是3月10日,这是关东军为了使本书信有效化、合法化 。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率日本200多名官员出席仪式, 并与出任“满洲帝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换文,表示当场予以承认。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特别是该周刊有关“解决远东危机的四个人”的画像中。
1935年4月6日,溥仪首次访问日本东京都。
1940年6月26日,溥仪第二次访问日本东京都,日本昭和天皇裕仁亲自迎接。据美国《历史》杂志报导,溥仪秘密联系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人员,希望能逃亡萨尔瓦多,摆脱日本人控制。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人员返国后,将溥仪的意愿报告给萨尔瓦多总统马丁内斯。正好马丁内斯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他认为溥仪前往萨尔瓦多是上天的安排,便不顾与日本关系恶化的危险,亳不犹豫地答应了溥仪的请求。马丁内斯认为和溥仪都是蚂蚁转世,他曾对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人员说:“杀死一只蚂蚁,比杀死一个人罪行严重得多!”
1941年10月,又有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人员到达新京特别市(今吉林省长春市),溥仪把逃亡萨尔瓦多的计划告诉了一名满洲国禁卫队军官,打算让满洲国禁卫队护送自己前往萨尔瓦多大使馆,然后再装扮成大使馆职员逃离满洲国。没想到的是,满洲国禁卫队早被日本关东军收买,那名禁卫队军官向日本关东军告密,溥仪逃亡计划完全失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立即派出宪兵队,将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人员驱逐,关闭萨尔瓦多驻满洲国大使馆和数间萨尔瓦多驻满洲国贸易公司以作惩罚,从此萨尔瓦多中断与日本的外交结盟关系。日本关东军人员前往满洲国宫内府向溥仪提出威胁性交涉和斥责。
此期间:1931年,淑妃文绣和溥仪废除婚姻,婉容被日本人带走,受尽折磨,1942年祥贵人谭玉龄无神秘死亡。
简评:为了自我的野性和欲望,落入日本人的圈套,沦为傀儡。虽然也意图抗争,但彻底失败。
战犯人生(35--44岁)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满洲国,满洲国政权覆灭。
8月11日溥仪和随身官员及家属乘火车南逃, 13日到达通化县大栗子沟。
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8月19日,溥仪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准备前往日本,与日本关东军的将兵们于奉天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空降逮捕,留在通辽至8月20日。
8月21日,溥仪被1架杜格拉斯载到苏联赤塔一号军用机场,被囚于莫洛可夫卡30号特别监狱直到11月初。 后被拘押在伯力45号特别监狱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然而,在拘留所里受到优厚的待遇,令溥仪多次上书向苏联表示愿意永久居留苏联,请求加入苏联共产党,但也有推测认为有可能是溥仪害怕日后追究责任,故而申请永居。
1947-1948年,溥仪被前苏联转移到同一城市的另一个看守所里,他仍享受与其他被拘人员不同的生活待遇。如仍可单独用餐,不必参加劳动,甚至不用打苍蝇、蚊子。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夏之交,苏联内务部门对溥仪以下各伪满大臣开始了一系列传讯。溥仪开始不知道苏方这样做是为什么,直到8月苏方通知他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当证人,他才明白。
1946年8月10日,溥仪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溥仪在苏联军方押解下前往日本。在法庭上,溥仪陈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奴役满洲的计划和实施过程。他详细叙述了“九·一八事变”后,天津日本驻军司令香椎浩平如何强迫他去旅顺,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怎样威逼他从旅顺到长春去当“满洲国皇帝”,以及他如何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监视,无权甚至无个人的人身自由。
当溥仪控诉日本人杀害他妻子谭玉龄时,情绪开始失控,他用手使劲地拍打证人台。在讲到天皇裕仁送给他天皇神器宝剑和镜子时,溥仪再次无法抑制激动的情绪:“当我拿着这些东西回家时,家里人都哭了。这是我这一代人的耻辱。”日本战犯的辩护律师认为这是攻击日本天皇的祖先,溥仪大声回击:“我可没有强迫他们,把我的祖先当他们的祖先!”这句话引起哄堂大笑。
从八月十六日起,溥仪连续出庭8天,创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单人作证时间最长的纪录。作证完毕后,他又回到了收容所,继续他的特殊俘虏生活。
溥仪证言中,声称自己在任满洲国皇帝期间,完全为日本占领当局摆布,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做为满洲国元首相应的权力和尊严,是自己被日本关东军胁持到内满洲的。
但是,被转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后,溥仪承认由于惧怕日后被中国政府追究,作证时将部分责任推卸给日本方面(含如何到达内满洲),在部分涉及双方责任的地方皆有所保留。
1950年7月30日, 苏联通知溥仪引渡回中国时,他在45号收容所再次向翻译别尔缅阔夫提出留在苏联的要求。
简评:欲望和野心溃散之后,经历了崩溃和恐惧,欲逃日本又憎恨日本,法庭上意图洗脱自我罪孽。
改造生涯(44-53岁)
1950年,8月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话,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明确提出溥仪等人是“大蒋介石”,对他们处理方式,只能是逐步地改造,而不能简单地处决。从这以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三年时光。其间,他认真进行改造,或者在东北各地参观游览,或者专心写前半生的自传,或者在高墙内的医务室以及房前屋后参加轻微劳动。
1959年9月1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通过了关于特赦确实已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随后,刘少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令》。然而,对首批特赦,溥仪却不报多大希望,他说:“有谁也不能有我,我的罪恶严重,论表现我也不比别人强。我还不够特赦条件。” 别人的看法也差不多,都认为只有官小的、罪恶小的,才有可能首先被特赦。
1959年11月11日,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和帕巴拉·格列朗杰及随行部分僧俗官员,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会见了溥仪、阮振铎。
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战犯大会召开。由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读给特赦人员的通知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1959年度赦字001号。溥仪特赦后,在妹妹家住了半个月以后,溥仪搬到了政府安排的一间旅馆里。
简评:十年改造,虽如惊弓之鸟,但却一步步地认清自我。但同时,思维也逐渐内卷化。
最后的平凡人生(53岁-61岁)
1960年2月16日,溥仪拿着北京市民政局的介绍信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报到。
2月18日,溥仪正式上班。
第一个月,溥仪只负责浇水和搞卫生;
第二个月转到扦插繁殖温室。
三个月以后,溥仪先后分配到观察温室和繁殖温室。
1960年11月26日,他郑重其事地穿上了会见外宾时才穿的中山装,在与同事们一起投下选票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事后他这样写道:
“1960年11月26日,我拿到了那张写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我觉得把我有生以来的一切珍宝加起来,也没有它贵重。我把选票投入了那个红色票箱,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我和中国六亿五千万同胞一起,成了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
1962年4月30日,溥仪与朝外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结婚。
1964年,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员。
1964年对于溥仪而言是最快乐的一年。这一年,他的著作《我的前半生》几经删改终于付梓出版;他携妻子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参观团,亲眼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十年的建设成果;更重要的是,他成为了一名全国政协委员。
1964年12月30日,溥仪手持红色封皮印着烫金字的出席证,出现在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的大厅里。这是他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会议。会上,溥仪做了发言,通过现存的发言稿可以看出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今天,我能够作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一个成员在这里发言,心情非常激动……有许多外国记者访问我,他们觉得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在新中国存在,是个奇迹。不但生存,而且生活得很好,更使他们迷惑不解。在我们的社会,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奇迹:把战争罪犯改造成新人。”
获得特赦后的溥仪共参加过三次选举,第三次是他刚刚做完肾切除手术出院不久。
普通人看似平常的选举权,溥仪却格外珍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这一张薄薄的选票对他意味着什么,它代表着新社会对于他作为一名国家公民的认可。
溥仪自述 :“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8月下旬,溥仪家里受到了红卫兵的冲击,溥仪被迫参加劳动改造。后因周恩来将溥仪列为保护对象之一,并未遭到文革冲击。
12月23日,溥仪因患尿毒症,住进了北京人民医院。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后因医治无效。
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去世。
溥仪的遗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规火化,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995年,他的遗孀李淑贤将他的骨灰葬于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县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在清西陵附近。
简评:从天上掉落囹圄,再回归凡尘。内心洗礼,化为公民,或许当年的野心和欲望都成了过往云烟。
总评:
作为皇帝,生于末代,是他的大不幸。但作为末代皇帝,他却又是最幸运的。
在大环境下,他是可怜的,从童年到青年有着不可抗的命运外力。但同时相对于当初万千中国人的现状,他却是幸运的。外面是修罗场,他处在黄金编制的鸟笼,同时也是最安全的,在物质上过得最舒服的。
虽然犹如傀儡,但他还有欲望和野心,甚至可以去抗争和争取,但完全的普通中国人,甚至生存的条件都没有。
如果亲眼见证了满清统治下的民不聊生,亲眼见证了日本人的恶心,亲眼见证了饿殍遍野的民间。面对一个民众憎恨集体的代言人,其颠沛流离,大起大落的人生,又如何可怜、同情得起来?
在物质生活空前飞跃之前,除了那些衣食无忧的政员、贵族、豪门子弟千金大小姐,恐怕极难有中国人对溥仪同情得起来。
在当今这个太平年代,绝大部分的年轻人都能衣食无忧。
一吃饱了,人就开始想入翩翩。
让年轻人对溥仪拥有极强带入或者浓厚兴趣的,无异于两点:波折的爱情、贵族(皇帝)的身份。
无论缠绵悱恻的爱情,还是优雅富足的贵族生活,都是年轻人追逐的东西。
普通人带入溥仪,首先就肯定了他天生拥有的一切,然后跟着他的人生轨迹,会看到他一直都在失去。能不对他可怜,不对他同情?
这就好比,现代的年轻人一提到民国,自动地就带入了军阀贵胄,或者才子佳人。
但实际,你真的回到那个年代,不是死在刀枪之下,就是饿死在路边。
袁隆平: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
溥仪并不是值得可怜和同情,但绝大部分的年轻人很难站在一个理智的角度上。无论清宫剧还是民国剧带来的美化,都让一些年轻人,对那个时代失去了理智的看待。
如果说,在紫禁城之内的人生,是迫不得已,那走出紫禁城之后,他可以有着很多的选择,但在最终还是沉沦在了自己的欲望和野心之下。
没有必要把民众的苦难强加到溥仪的身上,但和民众比起来,他的苦难根本不算什么。
翻一番历史,没有哪个末代皇帝,能够比他更加的幸运。
那个黑暗混乱的几十年,在历史无情的车撵之下,摧毁了溥仪的贵族人生,同时也磨灭了上亿中国人的生命。在可怜和同情溥仪之前,需要和可怜和同情的人还有很多。在可怜和同情他之前,先清除脑子里自动对他美化的光环。
历代评价
《清史稿》:帝冲龄嗣服,监国摄政,军国机务,悉由处分,大事并白太后取进止。大变既起,遽谢政权,天下为公,永存优待,遂开千古未有之奇。虞宾在位,文物犹新。是非论定,修史者每难之。然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所见之世且详于所闻,一朝掌故,乌可从阙。傥亦为天下后世所共鉴欤?
李淑贤:溥仪当过皇帝,而我却是个普通护士,然而我们真诚相爱,无论是溥仪所在的全国政协,还是我所在的医院,人们都知道溥仪对我特别好。
李茂杰:所谓‘满洲国是王道乐土’根本就是日本人制造出来的谎言。溥仪则在谎言中自欺欺人地继续着他的皇帝梦。溥仪登基用过的大殿,那局促的空间正是溥仪有如笼中鸟一般生活的写照。
毛泽东:迩者李守信卓什海向绥进迫,德王不啻溥仪,蒙古傀儡国之出演,咄咄逼人。日本帝国主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周恩来:你当皇帝的时候才两三岁,那时的事不能让你负责。但在伪满时代,你是要负责的。
喻大华:无疑,末代皇帝溥仪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上拥有非凡经历和传奇命运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
阎崇年:宣统冲龄登极,成为大清末帝。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皇帝以降,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历经2132年,溥仪不仅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终结,又是中华帝制的终结。
自我视角:
《我的前半生》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等过程,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溥仪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是生命力旺盛的作品。问世43年以来,印刷21次,累计印数186.3万余册,而且仍然有长盛不衰的趋势。最早的《我的前半生》的基调即“我罪恶的前半生”,是一本具有悔过书性质的作品。
恩师视角:
《紫禁城的黄昏》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顶峰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代的丰富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加之,他与溥仪的密切关系,以及与那个时代许多大人物私人关系之熟稔,使得庄士敦得以对他们尽情褒贬点评。
文学影视形象
文学:
《紫禁城的黄昏》,【英】庄士敦著,陈时伟译 [84]
《末代皇帝溥仪与我》,李淑贤 [85]
《我的丈夫溥仪》 李淑贤忆述,王庆祥撰写 [86]
《溥杰自传》 爱新觉罗·溥杰
电影:
梁家辉《火龙》1986年(香港)李翰祥导演
姜文《末代皇后》1986年(中国大陆)
尊龙/吴涛(少年)/Richard Vuu(童年)《末代皇帝》1987年(美国)贝纳多·贝托鲁奇导演
史美仪《财叔之横扫千军》1991年(香港)徐克、程小东导演
裘慕远《建党伟业》2011年(中国大陆)韩三平、黄建新导演
苏晗烨《辛亥革命》2011年(中国大陆)张黎、成龙导演
纪录片:
《爱新觉罗·溥仪》2005年(中国大陆)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10集人物传记片
电视剧:
郑少秋《流氓皇帝》1981年(香港)
张萌(童年)蔡远航(少年)陈道明(成年)朱旭(老年)《末代皇帝》1988年(中国大陆)
严秋华《满清十三皇朝之危城争霸》1990年(香港)
黄子华《非常公民》2002年(中国大陆)又名《溥仪跟他的五个女人》
王伯昭《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2003年(日本)
王培文《走向共和》2003年(中国大陆)
王伟华《李香兰》2007年(日本)
高岛政伸《男装的丽人—川岛芳子的生涯》2008(日本)
李亚鹏《末代皇妃》2010年(中国大陆)
杨立新《重生》2011年(中国大陆)又名《传奇福贵人》
曹启谦(配音)《金枝欲孽贰》2012年(香港)
余少群/赵文瑄《末代皇帝传奇》2013年(中国大陆)
张鲁一《东方战场》2016年(中国大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