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课模式的概述
(一)微课的组成
微课指代的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根据一定的认知规律,最终呈现出碎片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数字资源。针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课堂教学视频频段,同时微课内容还包括了教学反思以及教师点评等内容,用来辅助学习者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1]。微课之间能够以一定的组织关系相互结合,是一种区别于教学课例以及教学设计等单一模式的教学资源,但是又是在单一教学资源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
结合当前我国教育行业中微课模式的使用情况来看,教学视频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微课的时长为五到八分钟之间,不宜超过十分钟,这样的微课模式相比于传统课程的时长来说,微课相当于传统课程的课程片段或者课程案例。
2.内容少
微课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而言,微课的内容集中突出了教学问题以及教学主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微课能够将教学知识点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突出,或者集中反应教学课程中的某个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活动,相较于传统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微课内容更加精简,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还将其成为微课堂。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微课模式的运用策略
结合当前我国微课模式的使用情况来看,微课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微课模式的三种运用策略。
(一)与其他教学资源相互配合
针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而言,视频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改善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积极运用教学资源库以及精品课程等优质视频资源[2]。微课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制作微课内容应该对其他优质视频资源进行利用,相互配合,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为其打下基础。
(二)与常规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应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时,还不能彻底将常规的传统教学模式取代,教师不能仅仅只依靠微课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体育课堂的整体状态,对微课模式进行选择性的应用,将微课模式与传统的常规课程进行有效结合,为体育课堂质量提供保障。
(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微课应用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教师在对微课内容进行设计时,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特点、学校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结合我国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课堂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有上课人数少等特点,因此,教师应用微课模式主要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最大程度使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三、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一)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互结合
针对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局限性非常大,但是作为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时应该多结合传统教学课堂的优势。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课时普遍较少,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对每位学生的运动姿势等内容进行纠正,这样一来导致体育课堂质量难以提高。在体育活动中应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傳统课堂中的缺点,将微课模式与传统课堂相互结合,根据体育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微课资源进行合理安排,指导学生对微课资源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使每位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各项技巧,为提高体育课堂质量打下基础。
(二)应用平台的确定
教师在利用微课模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微课资源进行整合,方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查阅完善自身学习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使微课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合理选择应用平台,将微课资源上传,以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选择平台过程中,首先可以考虑常规的网络教育平台,网络教育平台有相对完善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较好的在线学习平台[3]。除此之外,在新媒体平台发展十分迅速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学生传播微课资源,一方面微信公众号操作方便能够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另一方面公众号与微信号相连,方便学生在线接受微课资源,使学生能够进行碎片化学习,实现移动学习。
关键词: 小学体育 高效课堂 建构策略 充分准备 课堂管理
一、引言
小学体育课程时间有限,每周大约90分钟的课时量内如何让学生充分得到体育锻炼、培养技术能力是所有教师孜孜不倦探讨的终极话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体育知识,是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教研改革的重点话题。教师要用充足的课前准备、精确的课堂设计、良好的课后反思实现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体育教学高效课堂。
二、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的“三步走”战略
(一)充足的课前准备
正所谓“不打无把握之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必须做好备课工作,理清教学步骤,使学生上课时快速进入状态。有些教师,上课铃响才急匆匆走进操场,在一片慌乱中准备教学器械,等学生排好队一节课已经过去十几分钟了。小学体育课时间本身不是非常充足,教师应当将每一分钟花在刀刃上,不要在无意义的地方浪费时间。
备课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情况,又要考虑场地情况。例如本次课组织篮球比赛,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设计丰富多样的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学校篮球场地是否够用,应该教学哪些基本动作,怎样让学生掌握6米以外远投、快速传接球、球场各种跑与守技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注意安全事故的预防。很多女同学不喜欢打篮球,如何使这些学生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天气因素对于体育课程的影响尤为明显,雨雪天气无法组织户外活动,教师要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课前,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好预设工作,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备课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课堂;没有精心的备课,就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因素,又要考虑体育场地、器械、天气等外在因素,做到万无一失,保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避免体育课堂陷入学生自由散漫、教师无事可干的窘境。
(二)高质量的教学组织
课堂活动是教学主要环节,也是教学核心环节。教师依赖于每周90分钟(左右)的课堂时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依靠这每周两节(一般)的体育课与运动亲密接触。调研结果表明,很多学生课下很少甚至几乎不参加运动,体育课堂活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培养运动涵养方面所承担的责任逐渐明显。
体育新课程教学标准指出;快乐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活”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课堂的关键不在于动作的讲解、示范、模仿、练习上,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课外也愿意运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操作性强的体育情境,使教学生动起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竞技项目上,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例如拔河比赛、“两人三足”游戏、百米接力跑游戏等,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小学生年纪较小,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较差,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维持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很多学生上体育课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分都分不开,就爱抱团围在一起。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教学方式,将这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授课。例如在教授低手上篮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示范上篮动作,然后发放动作分析图,让小组学生自行讨论。教师要为学生的讨论界定具体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小组交流完毕之后,要给三五分钟的上篮练习时间,接着以组为单位,对上篮进行计分比赛,总成绩高的小组获胜。
(三)课后适时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适时进行教学反思,留点时间和空间思考当前教学设计有没有不足之处,失败案例能给以后的体育活动提供指导经验。比如在铅球技术课后,教师可以反思:学生的技术动作参差不齐,铅球运动危险性较高,如何转变当前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敢参与、不愿意参与的现状?
“吾日三省吾身”,适时的教学反思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主客观环境影响,教学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呈现出不确定因素,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反思本次课教学情况,总结失败经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争取下次做到最好。
三、结语
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教师拼命地讲,学生毫无重点地听。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旨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滞后现状,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在有利的教学环境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教研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都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优化课堂模式,实现体育课堂高效建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教育;体育课堂教学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概说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形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而达到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目标。
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强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体验式教学所重视的并非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探求,实现生命意义的彰显和扩展。
(二)体验式教学特征
1.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体验式教学反对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主张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发挥其专长,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独特性采取保护与引导的教学理念。
2.体验式教学善待学生的自主性
体验式教学反对学生的被动接受,主张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以及自主钻研,最终达到知识的获取。
3.体验式教学理解学生的生成性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坚持学生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生成性。
4.体验式教学关照学生的整体性
体验式教学在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整体性,这一整体性不仅包括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的整体发展,同时也包括学生个体自身知识系统结构的整体性发展。
二、初中体育课的教学特点
(一)初中生性格特征分析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初中生的年龄在12周岁到15周岁之间,正值青春期,处于该阶段的青少年,在性格上呈现为多动、情绪化、敏感、好奇心强、叛逆心强的特征。他们对传统的被动式教学兴趣并不浓厚,而对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的授课形式具有浓厚的兴趣。
(二)初中体育课程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规定:初中体育教学任务与要求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由此可见,初中生体育课堂的教学重点并非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是从体育锻炼与实践中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而这与体验式教学在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
三、体验式教学与初中体育课的融合策略分析
由于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思路与我国初中生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我们便可以尝试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具体的融合策略如下:
(一)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真正融入体育课堂
从以往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通常以前半节课理论知识讲解,后半节课学生自由活动为主,因此大部分学生很难真体验到体育课堂的乐趣,而这与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融入体育课堂中,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优势,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就应该多下功夫,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与环节做出精心的安排与设计。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编排与该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或竞赛环节,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体验中真正有所收获。
(二)优选体育项目,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
通常来说,体育课上知识的传授过程主要以以下环节展开:“教师示范―体委示范―学生自行练习”这就导致部分体育兴趣不足,尤其是对锻炼不感兴趣的女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滥竽充数”,动作不标准、不规范的现象,在动作演示中参与程度低,逃避现象严重。为了能够让学生整体都能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乐趣,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如:性别、身高、体重等设计不同的体育运功项目,对学生分别加以指导。
(三)以体验为形式,以兴趣培养为方法,以身心发展为目标
在体验中进行初中体育教学,体验不仅是教学的形式,更是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轻视体验结果,重视体验过程,体育课堂教学的体验不应该以竞赛结果为目的,而应该以体验的方式促进学生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规范自身体育锻炼的动作,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达到促进青春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而这也是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一致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育课堂教学 体质健康 调查评定 对策
2010年10月2日,一名小学三年级的男生在操场上跑了半圈后,突发心脏病猝死,后来了解: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2011年4月8日,一名20岁的男生打篮球时不幸猝死,同学称其有心脏病术后史。现在的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学生的健康安全是家庭和学校的头等大事。为了有效减少学生在体育课上发生安全事故,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生的体质健康有详细的了解,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相应的体质健康调查评定和分析,这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有利,对保证体育课上的学生安全更有利。
一、寻求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评定的帮助和支持。
2002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进入了与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标准有23个测试项目,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利用好这一数据,作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进行评定,提前发现学生体质健康上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预防体育课的安全事故。
普通的体育教师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才能搞好学生的体质健康调查工作。一般来说,从学校安全的角度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对学校提出建议,校领导都会接受。只有在学校有组织的条件下,才能完成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和建立档案工作。其次,为了更快地完成建档工作,有必要争取到初中学校的支持,取得学生初中体质健康的数据。可以和教育局招生部门协调好,取得所招收的高一新生体质健康数据,也可以直接和各初中联系,获得相关数据。
二、扩展学生体质健康调查项目,采用多种方式调查学生的体质健康,甄别出特殊体质学生后特殊对待。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最危险的是特殊体质学生,如有心脏病的学生等,在剧烈运动中极易发生危险。学校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进行全面的体检,但体育教师应该制作项目详尽的调查表,让所有学生如实填写,并要求学生家长签名盖章,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还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特别是有无特殊体质;因为同学间的交流更方便,可以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侧面了解,也可以和个别学生聊天等。这样,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才能有详尽的了解。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还可以要求家长签订学生无心脏病、精神病等声明。如果学生真的体质特殊,学校应重视该生的日常生活,体育教师更应对这类学生了如指掌。对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可以特别指导,如静坐、气功等都可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
三、分析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
对所有学生建立体质健康数据库后,还应该及时分析利用,以班级为单位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在日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体育课的备课中应运用这些数据。有条件时也可以根据各人体质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即不同体质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一个班可以分别进行适合本人的运动项目。实施和运用这种方法,一定会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成绩,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尤其是体质较差的同学更要多关心。学生在系统接受过针对性训练之后也会体会到体育的快乐,对体育课、对自己的身心发展也会有新的认识。有专家论证,分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实现运动技能领域的各项水平目标;有利于实现身体健康领域的各项水平目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四、及时总结和定时测试,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最近数据。
【关键词】人本主义 和谐体育 课堂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以人为本是教育的主要方向。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利用多种手段建设学生喜爱的课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构建多彩课堂
目前,很多中学的体育课并不受重视,经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而且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首先会要求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然后进行自由活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课堂安排,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本主义的体育课堂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意愿,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础技术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中学体育课堂应该打破固定的模式,打破班级和年级的壁垒,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精神,体会运动的魅力。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也不能单的依靠体育课堂。中学应该将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学校竞技活动与体育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器械,在日常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锻炼学生良好的体魄。中学体育课堂还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把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啦啦操等课程引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满足不同爱好的学生的需求。
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需要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不断的创新,认真设计课堂内容。例如,可以采取“小型运动会”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按照学生意愿进行自由分组,不同的学生自然会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模仿运动会的形式进行班内自主的小型运动会,将不同体育项目的组聚集到一起组织竞赛,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又能让体育课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也更加能够学会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等优良品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再如,可以借鉴正规赛事的经验,鼓励学生自己组建“俱乐部”,开展俱乐部之间的联谊和比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给俱乐部命名、挑选俱乐部成员、组建俱乐部啦啦队、进行团队训练、组织团队比赛、进行赛后的分析总结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体育的魅力,领会体育精神和竞技精神,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正视并重视体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可以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具有领导力和组织才能的人才。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而非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关注不同学生的特质,可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安排,不强求身体较弱的学生同全班学生保持一致,也不要求热爱运动的同学压抑自己的天性,一定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中学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育是为了强身健体,为了运动而伤害到自身就得不偿失。为了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应该主动的去了解学生,利用不同的手段关注学生个人特质,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的身体状况,然后随着课程的进行不断进行补充。每结束一堂体育课,教师就更新一次学生档案,将通过课上观察、与同学交流得到的信息补充到档案中。例如,在课上发现某同学特别喜欢打排球,但是之前并没有进行排球教学,也没有相应器材,就可以在下节课的时候向学校器材室借排球,自己画场地,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在学期末,教师手中的学生档案应该能基本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进步情况等。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
三、建立合理评价体系,听取学生反馈
关键词:有效性 提高 课堂教学
有效性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学就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得到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对初中体育课堂的影响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对体育教师思想与行为的冲击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有效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体育课堂改革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收获,有了一些显著的进步。
一、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身体练习等各种成分组成,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并无固定形式。体育课的结构形式应根据课的不同任务、不同教材、不同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我们不能把教学过程只限于一种手段的固定。个人认为:不论我们采用哪种课堂结构,总要考虑三个要素:(1)、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要能学习到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2)、一节课合理的教学密度应达到85%以上。(3)、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合理的课堂结构应该是从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出发、从满足学生的活动愿望出发,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出发。应该多层次的教学组织结构,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向性、多变化的目标去安排,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目标才是有效的?即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在备课时,教师设定的目标既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又要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的身体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实在在地学到一点有用的体育知识技能。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性动机,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是明确,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真正高效的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一定是全面、适度、明确而具体的。为此,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理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健康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新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教学是促进心理健康的载体,这项工作只能依附于运动技能发展于身体的练习中进行,我们要认真挖掘教材的心理因素,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改变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
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应用讲授、练习、发现、引导、问题等各种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引起兴趣,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掌握和应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图片、教材插图、模型、标本等教具;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地运用幻灯、投影仪、录像及多媒体(利用网络,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加强有效练习和反馈信息的运用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有效地练习,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技能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当今的课堂练习却陷入严重的缺失状态,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使学生练习带有目的性、方向性。练习应穿插于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中进行,同时,练习要富有方法性。
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实现一切发展的,但是它离不开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我们常提三基,这是体育课特有的提法,而一般文化课的是双基,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体育课程中之所以增加了一项任务,就是因为体育课从事的身体练习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基本特征。学生通过身体练习获得技术又能掌握技能,可见体育课的技术和技能是离不开身体练习的。并且学生通过练习及时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再次制定有效的练习方案。
六、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小学体育 构建策略
体育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活动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优化学生品德等作用,这就对教学质量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制约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兴趣的提升,不利于教学质量优化,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一直处于较低状态。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效小学体育课堂呢?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两大主体因素,他们之间的关系对教学气氛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只有确保师生之间具有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使得他们在教学中良好互动,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从而为学生高效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作为教学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身份,并将“为学生发展服务”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教师应摒弃传统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身份与学生交朋友,在设计教学方案过程中可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②在讲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应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交流与探讨,而不是强硬地将知识灌输给他们,不容他们有质疑的机会。③教师应主动关心学生生活与学习,乐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相信与亲近教师。④教师应自主提升自身观察能力,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优点与进步,并借助恰当的语言及表情对其进行赞赏与肯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认可,从而以更自信的姿态参与体育课程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学习兴趣更浓厚、主观能动性发挥更充分,有利于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二、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一直处于较低状态的主要原因,教学方法过于生硬与陈旧,不符合小学生爱玩爱闹的心理特点,因此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激发与调动,从而制约教学效果优化。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大胆创新传统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将新兴的、先进的、生动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中,以便为学生设计出趣味性更强的、新颖别致的教学活动。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体育教材六年级《蹲踞式跳远》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大胆摒弃传统让学生呆板反复训练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渗透到生动、有趣的游戏中,使学生在快乐地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蹲踞式跳远的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动画慢镜头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各个运动动作的要点,使他们更精准地掌握运动规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跳远寻宝”游戏,教师可在跳远场地上画线,学生的落脚点对应的不同颜色的线代表不同的“宝藏”,并且离起跳点越远宝藏级别越高,每组有人负责记录每个学生每次跳远获得的宝藏级别,最终统计总数进行评比,级别最高者会得到教师颁发的荣誉证,并会得到“寻宝达人”的称号。教学实践表明,在全新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学习蹲踞式跳远知识与技能,以尽可能多地赢得宝藏,最终教学效率自然很高。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执行者,自身综合素质对教学方案合理性及教学成效优越性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切实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必须充分了解教师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对教学效率的巨大影响力,并积极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业务提升的平台与机会,从而使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终为学生组织出更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全面了解当前在职体育教师的详细情况,依据教师特点为其量身设计培训教育方案,并按计划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培训。②定期邀请体育科研方面的专家到校为他们分享最新体育教育新技术、新方法,使他们充分利用最新科研成果提高教学质量。③定期邀请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到校为他们举办专题讲座,并将其在长期教学中积累的成功教学经验分享出来,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场解答。④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科学考核,并把具体考核结果记录到教师档案中,并与其工资、晋升等重要事务挂钩,以激励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⑤制定优越的福利待遇制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吸引高校体育专业优秀毕业生及其他教育机构有经验的体育教育人才加入本校体育教师团队中,以优化师资队伍。
总之,构建高效小学体育课堂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制约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只有这样才能扫除阻碍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才能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成坤.浅析小学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J].新教育时代,2015(11):5.
[2]蒋齐.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245.
关键词:体育游戏;课堂教学;初中生;健身;娱乐活动
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初中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桥梁,所有游戏都是学生们的乐园,民间传统游戏,如棋类、电子、扑克等都得到了孩子们的迷恋,玩起来可以废寝忘食且乐此不疲。因为孩子们需要玩,玩即符合孩子的天性,也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把游戏纳入课堂,用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在教育中添加“欢乐”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把游戏纳入课堂,用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在教育中添加“欢乐”的作用。
通过对近几年来的总结、感悟发现,教师们上课时都喜欢运用游戏的形式来解决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等问题。一堂体育课的成败取决于课中教师游戏的组织与运用是否成功。因此,我们通过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对《新课程标准》解读的理解进行分析讨论等得出一些见解供同行们参考。
1 、体育游戏的概念及特征
1.1 体育游戏的概念. 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的巧妙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是以简单的规则为前提,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
1.2 初中体育游戏的特征.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通常我们在体育课中运用的游戏都比较简单,它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较复杂的规则,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场地、器材以及比赛时间,也没有严格的规定,比较适合于青少年活动。因此,体育游戏深受学生的热爱,而教师也乐于采用此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 、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游戏在体育教学中
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素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作用表现为:
2.1.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富于变化,游戏的涉及面很广,每个游戏都存在不同的教育意义,学生要通过游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单就短跑训练而言,就有迎面接力跑、换物赛跑、十字接力赛等形式。但即使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感到厌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参与编创一些游戏环节,如50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又累又烦,在教学中我向学生征求意见时,他们提出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于是大家看,我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由于游戏中有学生的创造。就更能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激发起他们参与的欲望,这时教师再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充分的肯定,就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平淡变为突出。这样的游戏既丰富了课堂的内涵,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2.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做游戏,能有效的把体育项目带入之中,让他们对于枯燥的体育项目变得由不喜欢到喜欢,直至有兴趣。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竞争中去体会“得第一”的快乐,去表现自我,无疑是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腿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教授动作要领,进行重复的弹跳训练,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在这部分教学中加入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单脚接力跳的比赛或跳绳接力,就将枯燥的训练转化为游戏的形式。课堂氛围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愿望,必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纵观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体育课堂,体育游戏都成为其课堂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或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再仔细观看不同学段的体育游戏情况,随着学段的提高,体育游戏的技术含量就越高,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设置要求也就越高。而初中阶段,由于初中生的年龄正处在成长的特殊时期,使得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更难于把握,下面是体育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较常见的一些问题。
3.1 缺乏针对性,为了游戏而游戏的走秀现象细看初中学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况,大部分教师为追求“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或是追求让“学生满脸笑容满头汗的教学效果”,整堂课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游戏中度过,笑声与汗水交织在一起。但教师们却忽视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初衷——以游戏为教学手段或载体让学生学会某项技能,犯了为了游戏而游戏的走表面秀现象(其他学段可能也有此情况,在此不作研究)。
3.2 游戏安排的层次混乱,不能为体育教学服务体育教学是正确、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必须多次、反复进行,有时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如果在适当时候,教师将教学内容编排成体育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将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动作技能时的枯燥和单调感。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却没有考虑到体育教学规律、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每个游戏的特点,忽略了游戏安排的先后顺序、游戏的组织形式以及时间的分配,导致所选的游戏不能为教学主题服务。
3.3 游戏缺乏适宜的负荷“汗水与欢笑”是体育游戏的精彩与魅力所在,“汗水”意味着学生在游戏时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欢笑”意味着学生在游戏时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只有两种负荷安排的恰到好处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体育游戏的精彩与魅力,体现出其有用价值。体育游戏的负荷绝不是随心所欲,更不能认为体育游戏的负荷越大越好。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为了追求更佳的教学效果,往往认为学生的参与程度高,而且运动量较大,玩的满头汗水就是好的,这种错误观点有待端正。
3.4 游戏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够体育教学的成败关键之一在于安全,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未成熟与成熟之间,他们表现欲望强烈,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游戏中较为莽撞,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保护意识不强。而体育游戏的特征却充分地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更是使得学生们忘我投入,安全自然抛之脑后。部分教师们在教学中却错误地认为初中生具有能较快理解游戏规则,掌握游戏方法的能力,相对小学生而言更懂事、更稳健,从而轻视了安全教育。这就是造成初中体育课堂中,安全事故多于小学段和高中段的原因之一。
3.5 游戏小结评价不够深刻全面体育游戏的小结讲解对教学效果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那种忽略和缺乏小结讲解的体育游戏,都会影响体育游戏的寓教于乐的效果。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对整堂课都有所小结评价,但专门针对课中游戏的小结评价只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刻全面,而且也不多见,因此不能完全发挥体育游戏的教育意义。
4、 提高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需明确的要素
4.1 明确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内涵体育课堂教学的初衷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某项知识技能。而体育游戏则是达成让学生学会某项知识技能的手段或载体。因此,教师安排的体育游戏必须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在此前提下再来追求,游戏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4.2 明确体育游戏的对象体育游戏的对象是初中生,教师在安排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时下的时代特征。当代的初中生个性与早期的初中生由于所处的年代不同,精神与物质条件的区别,使得他们出现了较大的个性变化。
5、 提高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的措施
5.1 结合时代特征,借助潮流音像在明确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要素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结合时代特征,不仅使游戏的内容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现实性,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游戏与现实紧密相连,有一种就在眼前的感受,学生会产生新奇和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游戏兴趣;借助潮流音像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喜爱角色的表演欲,又可以利用学生急于展示自己所喜欢角色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游戏的积极性。
5.2 结合年龄特征,遵循客观规律,加强安全教育编排的体育游戏必须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遵循客观的由易到难,由量小到量大的学习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由于初中生年龄个性的不稳定原因,在游戏中教师要随时强调安全教育,关注学生游戏安全。一般可以采用教学分组,层层管理的措施。
5.3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异是体育游戏安排运动负荷的关键。在游戏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有的学生面不改色,轻松自如;有的学生欢声笑语,有的学生神情呆板。学生中不光有性别差异、体质差异,还有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在安排游戏的运动负荷时要根据不同的个体进行分层,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要求或规则,来不同程度的满足学生的身心负荷。
5.4 自主分析,积极探究通过学生的合作分析,运用不同的战术,改变胜负关系,不改变游戏整体体力水平含量的同时,发挥智力作用,增加游戏的对抗性、知识性。教师及时给予点评,把智力与体力有机的结合,拓展游戏的外延,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使游戏变得有趣、有知且富含哲理。
6、 游戏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6.1.目的性教学原则宣传。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游戏教学法也应当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设计游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就拿腿部力量的训练为例,教师设计的游戏时,必须突出动作要领,除了上面提及的单脚力跳的比赛外,教师还町组织学生跳简易的“竹竿舞”或者组织女同学进行一次“跳皮筋大赛”等,这种游戏的目的性很强,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使游戏更有特色,更具魅力。
6.2.启发性教学原则。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同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学生的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游戏。例如,在短跑训练中,学生自编的“画人像”游戏颇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学生非常乐意参与。学生是这样设计游戏环节的:把每10个学生分为一组,在30米外放一块小黑板,要求学生听到口令后迅速跑到黑板前,画下一笔后再折返跑,最终组成一个人头像。“画人像”游戏,改变了以往单纯绕过障碍物的跑步练习,而是将跑步和画画联系在了一起,新颖有趣,每组学生画出的头像都是他们自己发挥想象力的结果。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能活跃课堂气氛.把死气沉沉的体育课堂变活,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从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变成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游戏的运用能创造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最新,更能让他们在游戏中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真正实施了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社会适应目标与心理健康目标,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中,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初中生是人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将体育游戏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新课程改革正处于发展和逐步完善阶段,需要教师们不懈的共同努力学习和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我们不光要从宏观上改革进步,还要从微观产生质变,展示出体育游戏应有的魅力,发挥出其独特的功效,为体育课堂教育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方法 目标 反思
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首先教师的课堂要有效,让学生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作为体育教师,应根据传统的教学,跑、跳、投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喜好,积极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低年级结合游戏上课,高年级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球类组织教学上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很高,教学效果自然也会提高。
一、教学技能循序渐进
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应用多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如讲解、练习、发现、引导、合作等方法,运用更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方法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授课,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图片、投影仪、录像及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知,拓宽视野。
二年级上接力跑的教学中,让学生左脚在前,右手伸出来。当传棒人准备传棒时,接棒人就应该提早做好准备姿势,可学生的准备一时还不够,需要时刻提醒他们才能记起。后来我让学生专门进行了准备姿势的演练,学生的手都提得酸了,我也很心疼他们,但为了让他们记住手脚的方向,我不得已才这么做。课剩下15分钟时让他们回教室看接力跑的图解动作和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
到下次课时的练习过程中,却发现还有许多学生的脚一直弯着,后面脚的脚尖踮地,脚跟翻得很高,膝盖弯得差点碰到地面,前面脚伸得很直很直,两脚间的距离也很大。我发现这个问题时做了及时的纠正。课后也及时地反思:为什么已经上过一遍的内容,也看过录像了,学生就没记住呢?上学期新授时(第一次上迎面接力跑),我记得向学生讲得特别清楚,还一个个亲手指导,当时学生掌握得很好,可现在还是有部分学生忘记如何迎面传接棒了。反思几个原因,也许当时学生的年龄还小,记东西的意识还不强,他们不知道这种技能要牢记在心里的,也许我讲得也有欠缺的地方,理论讲得不够清楚,示范做得不够到位……但接力这种技术在他们的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形象,也许当时一直接触这个内容,学生一接触接力棒就会反映出接棒的姿势,但好久不用了,学生就会遗忘,但只要稍加提醒他们就能马上反映出来。
二、运用儿歌渲染气氛
在低年级的体育课上,儿歌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用游戏结合技能学习的效果会很好,而游戏教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加上儿歌辅助游戏教学,使活动中的学生寓情于境,产生乐学的气氛。
练习投掷动作,一年级时学过丢沙包,现在时隔一年,他们也有点忘记了,我想让他们说口诀:左脚前,右脚后,右手肩上屈肘,弯腰向前投去。有的学生记得,有的忘记了。这句口诀是在学生不理解的基础上硬记住的。对于“肩上屈肘”是什么概念,他们到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有的学生连字都念不准,但动作却做得很到位。这个动作和接力棒姿势不同,一个弯腰,一个“挺肚子”,脚的姿势也不同,前者的后脚不用弯曲,但后者可以弯曲,这样有利于投掷时发力。手上动作相差更大,但这个动作学生不容易犯错。学生最会混淆的就是站立式起跑和接力跑的姿势,站立式起跑的右手臂要弯曲,左手臂姿势雷同。通过几次教学,发现这个现象后,我就想办法让学生较容易地牢记各自的动作,只能给他们编口诀:“站着跑步,左脚前,右脚后,右手胸前屈肘稍弯腰,抬头看前向终点冲刺。”“拿棒接力跑,左脚前,右脚后,右手伸出腰稍微弯下,五指像握酒杯成弧形,抬头看前做好准备,奋勇向前力争第一。”
当学生记住这两句口诀后,动作的稳定性就提高了许多。只有不断地总结、实践、反思,才能上出学生感兴趣,又有质量的课来。
三、根据目标有效练习
当学生了解某一项技能后,一定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下,才能彻底掌握好。而且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进行有效练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新课程改革使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学生活动的时间更多,这就使得无目的性的体育课出现,这样的课堂是很难实现有效练习的。而有效性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活动内容,使学生练习带有目的性、方向性。穿插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中进行,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四、认真反思总结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