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太保李劲松接棒太保寿险总经理,能否捍卫寿险三甲宝座?

扫码手机浏览

2024年7月26日,太保寿险在业界投下一枚重磅消息:经过第七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临时会议的慎重审议,并于7月18日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正式核准(金复〔2024〕489号),李劲松先生被正式任命为公司新任总经理。这一决策标志着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意味着潘艳红女士将卸下临时负责人的重担,为太保...
2024年7月26日,太保寿险在业界投下一枚重磅消息:经过第七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临时会议的慎重审议,并于7月18日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正式核准(金复〔2024〕489号),李劲松先生被正式任命为公司新任总经理。这一决策标志着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意味着潘艳红女士将卸下临时负责人的重担,为太保寿险翻开新的篇章。 在保险业这片波涛汹涌的海域,李劲松的故事犹如一艘航船,经历了从单一桨手到掌控舵盘的华丽蜕变。自2002年以财务部小兵的身份启航,二十余年磨一剑,他的名字伴随着职位的升迁,逐渐在行业内响起,每一次跃升都是对他专业能力的肯定,每一次担当都是市场给予的机遇。直至今日,李劲松已站在太保寿险这艘巨轮的顶端,瞭望远方,准备引领它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但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市场的风云变幻莫测,当竞争者的脚步愈发逼近,这位站在风口浪尖的掌舵者,将如何引领太保寿险这艘巨轮,穿越波涛汹涌的大海,继续在“寿险老三家”的行列中稳固其地位,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这是一场关于领航者智慧与勇气的考验,一场关于如何在变革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智慧之战。 实力与机遇将其推至总经理高位 2002年,李劲松以一名财务部小兵的身份,加入太保寿险的大军。岁月流转,他的身影在各个岗位上穿梭,从寿险中支公司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到总公司银行保险部总经理,再到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集团市场副总监兼战略客户部总经理等职务,每一个头衔都见证了他的努力与成长。在最终接过太保寿险总经理的重任之前,他担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分管银行客户中心、团体客户中心。 2010年,李劲松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他被任命为太保寿险四川分公司的负责人。这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肯定,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四川,这个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的省份,对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来说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作为机构负责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次年,太保集团启动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转型战略,李劲松作为四川分公司的领头人,深知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集团战略,主动选择收缩银保业务,优化业务结构。 根据天眼查信息,李劲松于2014年退出太保寿险四川分公司负责人岗位,而2010年至2014年间,太保寿险四川分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却呈现出了一个并不乐观的走向。根据保险行业协会数据,2010-2014年期间太保寿险四川分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53.97亿元、51.68亿元、42.66亿元、43.10亿元、35.66亿元,这一连串的数字描绘出了一条令人遗憾的下行曲线。 可以说道的也许是个险业务成绩,据相关媒体报告,在短短三年内,李劲松将四川分公司的个险业务排名从系统内的26位提升至前10位,这样的成绩确实令人瞩目。不过,2013年太保寿险四川分公司个险新保保费在新保保费中占比仅为15.7%,低起点意味着高增长的可能,同时,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加上当时寿险行业流行的"人海战术",这样的提升,多少有点"水涨船高"的意思,含金量似乎有待商榷。 2014年,李劲松从太保寿险四川分公司的负责人岗位上华丽转身,来到总公司发展,成为银行保险部总经理。数据显示,他在四川分公司的业绩并不如人意,但这一跃升却让人不禁深思:他的晋升究竟是个人能力的自然结果,还是时代浪潮和市场推动下的必然产物?亦或是两者的结合。在这个“萝卜坑”众多的时代,李劲松似乎被精准地摆在了那个最肥沃的坑位。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10年前后,那时的银保市场如同一位正在青春期的少年,活力四射,充满潜力。资本市场的火热,给了银保产品,尤其是分红险和投连险这类产品的"春天"。银行网点的迅速扩张,更是为这些产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后,2013年的定价利率放开和险企投资端的变革,又为银保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中短存续产品的时代到来,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兴起,让银保市场迎来了第二个高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李劲松的后续晋升之路似乎并非偶然。他在担任太保寿险副总经理期间,分管的银保渠道和团政渠道成为“长航行动”深化转型的重要业绩增长点。这就像是在一场马拉松中,他不仅跑得快,还选对了跑道。在低基数的作用下,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近年来飙涨,2023年,全年实现规模保费380.69亿元,同比增长12.5%,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15.6%。 基层的磨砺和汗水,为李劲松铺就了一条坚实而光彩的晋升之路。2020年5月,经过一年多集团层面的洗礼,他带着满腔的雄心壮志回归寿险领域,投身于"长航行动"的转型蓝图,仿佛是为他的履历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华章。他的履历,似乎完美契合了市场对转型领导者的所有期待:既有深厚的基层和管理层经验,又深度参与了"长航行动"的战略制定和落地实施。他对太保寿险的未来方向似乎了然于胸,于是再度成为时代的风帆所带动的幸运儿。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保险行业内,实力与机遇,两者缺一不可,但机遇往往比实力更难以把握。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当时代风帆不再顺风,当市场大潮不再推波助澜,接棒太保寿险总经理职位的李劲松能否带领公司破浪前行,这将是对他真正的考验。 未来航向:确保长航计划的有效性提升 太保寿险自2021年伊始便启动了"长航行动",一场旨在通过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重塑个险渠道的变革运动,以及打造新型银保合作关系的"芯"模式。"长航"转型一期已落下帷幕,太保在2023年年报中展望,将在一期成果的基础上,以组织变革推进内勤转型,实现总部赋能和机构经营的全面提升,为"长航"转型二期铺路。 李劲松,作为太保寿险的副总经理,自2020年便深入"长航"改革的腹地,全程参与了这场改革的筹划与推进,尤其在银保"芯"模式的构建中,他的贡献尤为突出。三年的转型之旅,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效:2023年,太保寿险的规模保费和新业务价值双双实现正增长,而2024年一季度的新业务价值更是以30.7%的同比增长率,彰显了改革的质量和效度。 回到2022年至2023年6月,这一时期标志着太保寿险外勤转型的攻坚阶段。"长航"转型下的个险改革,以PAA和PSA两支队伍为先锋,旨在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强化技术含量和专业价值,同时提升人力队伍的产能;同时银保渠道也迎来了重塑,2023年银保渠道全年实现规模保费380.69亿元,同比增长12.5%,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15.6%,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芯"模式的成功。 2024年,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在股东大会上的表态,显现了公司对深化改革的坚定态度。他强调,从寿险业务上来看,要提升长航转型的有效性,加快建设满足多元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供应体系,实现养老传承、财富管理和健康保障业务均衡发展。在代理人渠道方面,要加强高质量代理人的招募培训,实现核心能力和产能的双提升;银保渠道要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高价值规模贡献。同时,继续深化组织架构改革,做实赋能型总部和经营型机构,进一步优化投入产出。 在这场"长航"中,李劲松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不仅是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更是转型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他的参与和理解,为太保寿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清晰的方向。他曾强调,队伍的质态和与银行渠道的精准适配才是"芯"银保管理体系构建的核心。面对银保渠道因报行合一带来的保费下降,他指出银保合作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主张从简单风险向组合风险转变,从碎片化产品向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从显性需求向潜在需求深挖。 后续,真正的考验在于,当"长航"进入深水区,李劲松是否能够继续引领太保寿险破浪前行,还是会被市场的风浪所左右。这不仅是对李劲松的考验,也是对太保寿险转型成果的检验。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场"长航"最终将驶向何方。 能否捍卫太保寿险的行业老三地位? 长期以来,国寿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凭借先发优势以及深厚底蕴高踞“寿险老三家”之位。其中,国寿与平安年年稳夺"状元""榜眼",而太保寿险亦不遑多让,稳居"探花"之位。然而,随着行业转型的浪潮汹涌而来,太保寿险的"探花"地位似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泰康人寿以其迅猛的增长势头,正逐步逼近这一宝座。 2023年保费收入数据显示,国寿寿险和平安人寿的保费收入依然占据前两位,分别为6152亿元和4665亿元,但泰康人寿的保费收入也达到了2032亿元,与太保寿险的2331亿元相比,差距仅剩300亿元左右。这种逼近的态势,无疑给太保寿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保费增速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太保寿险在市场竞争中的疲态。国寿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太平人寿2023年的增速分别为4.26%、6.21%、3.46%、1.72%、9.64%。尽管这些数字看似稳健,但泰康人寿却以18.93%的增速一骑绝尘,远高于太保寿险增速。2024年上半年,太保寿险的保费增速更是出现了-1.23%的负增长,这与和平安人寿的4.13%和5.08%的正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转型之下,太保寿险正面临一场内外夹击的双重挑战:内部,其分支机构和代理人队伍经历显著缩减,2022年分支机构和营销服务部共减少了202家,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攀升至2486家,减少了167家,代理人数量也从24.1万人锐减至19.9万人。外部,银保渠道承受重压,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2023年一季度新保规模保费同比大幅下降21.8%,仅为87.18亿元,反映出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动对其业绩的深远影响。 此外,偿付能力问题更是其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2024年一季度,太保寿险的核心偿付能力仅为108%,较2021年底下降超过50%。尽管通过股东注资和发行永续债等方式筹集资金,核心偿付能力仍急剧衰退,给公司的发展戴上了沉重的枷锁。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利润分配的过度慷慨、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下降、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以及保险合同负债评估的变化,都对太保寿险的偿付能力构成了严峻的考验。 当前寿险行业的改革,已非浅尝辄止,而是进入了深不可测的水域,每一步都充满艰难。利率中枢的持续下探直接触及保险公司利差损的神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寿险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具备宏观的视角和精准的策略,以确保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稳健航行。 转型是一场公司的自我革新,对于太保寿险这样的行业巨头而言,它不仅是一次战略上的重塑,更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挑战。在曾经的增长快车道上,规模和速度是它们轻松领先的双翼,但市场环境一旦变化,需要紧急转弯时,那些曾经的"优势"就可能突变为阻碍前行的"镣铐"。 太保寿险的未来之路,充满了未知与变数。新任总经理的到来,能否带领公司突破困境,重拾增长势头,这不仅是对领导者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整个公司战略执行能力的挑战。太保寿险与泰康人寿之间的老三地位的竞争,因新领导者的加入而更加扑朔迷离。在这场转型的激流中,太保寿险能否把握住命运的舵盘,重新确立市场地位,时间将给出答案。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