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疫情之下 | 看北大医院急诊科是如何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链

扫码手机浏览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开始在全球蔓延,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和疲劳。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如何在满足疫情期间急诊患者的需求与及时筛查和安全转移感染高风险人群,避免医、患、医务人员之间出现交叉感染,成为急诊科面临的重大...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开始在全球蔓延,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和疲劳。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如何在满足疫情期间急诊患者的需求与及时筛查和安全转移感染高风险人群,避免医、患、医务人员之间出现交叉感染,成为急诊科面临的重大问题。2020年1月22日,国家卫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第一版)中,急诊和发热门诊被列为关键的预防和控制单元。 彻底了解感染链对于预防和控制任何传染病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切断这条链上的任何一环就会阻止病毒的传播。这一理论也适用于新冠病毒。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阻断感染链的新冠肺炎防控战略,积极实践探索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从这三大要素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冠肺炎应急管理措施,有效保障急诊在疫情期间有序安全运行。本文描述了急诊科开展防控的具体方法(图1),旨在为其他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一、控制传染源 2020年3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指出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因此北大一院采取以下措施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最大程度控制疫情传播。 1. 建立三级检查诊断制度,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① 设置三个24小时温度监测站 在急诊出入口、急诊大厅入口和急诊分诊台设置24小时温度监测站。将发热患者由专人按既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性,并记录患者在发热门诊就诊情况后,患者返回急诊室。每天将异常体温的监测结果报告给管理部门,进行动态监测。 ② 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所有进入急诊的患者都要在急诊入口处填写在线或纸质问卷。急诊分诊台的护士负责审核问卷,并在发现异常时向主治医师报告。患者入门诊后,主治医师会再次询问接触史,并在患者病历中记录流行病学史。急诊分诊台护士汇总异常情况,上报管理部门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推出的疫情防控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实现个人行程查询服务。 2. 及时报告疑似病例 在确认新的疑似病例后,发热专家将召开集体会诊。疑似患者需要填写《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基本信息表》。与此同时,也将该疑似病例报告给感染预防控制科,由感染预防控制科负责向上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3. 隔离疑似患者并就地治疗 经急诊科确认的疑似患者被当场隔离,并给予适当治疗。一旦患者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急诊科将向医务科报告,由医务科协调转移到指定医院。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疗隔离,并对隔离区进行终末消毒。 二、切断传播途径 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和直接接触,通过设置物理分区、应急分区、降低人员密度、严格清洁消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病毒传播。 1. 建立物理分区,强化管理医患动线 进入急诊科之前,必须测量患者体温。在急诊外设置了围栏,阻止急诊科前往门诊大楼、住院部、行政办公区,限制急诊医务人员和患者前往其他地区。传染病流行期间,急诊科原有两个出入口减少为一个。同时,在疫情期间,医院急诊、门诊和住院部的员工都是固定分开的,没有重叠。 2. 合调整功能布局,降低人员密度 对医院的布局进行调整,划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洁净区。每个区域都配备隔离单间。输液椅与病床分开,降低人员密度。为了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设计的急救室增加了更多病床。 3. 加强秩序维护,引导患者有序接受服务 保安人员在出入口处维持秩序。按照“一护一护”的原则,向护送人员发放护送证件。此外,政府亦派更多医疗向导及医疗服务人员到急诊科,协助行动不便的患者取得药物及接受检查。 4. 减少聚集和管理社交距离 提醒患者和护送者在等候时保持至少1米或2个座位的距离,在等候区、分诊站、收银台、药房和采血窗口都张贴了标识。座位贴上“座位应空置”或“空座”的标志。 5. 严守急救标准和住院程序,合理分流患者 急诊与住院科室共同制定重点危重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胰腺炎、胃肠道出血等)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和住院流程。对新冠病毒检测呈阴性且属于住院适应症的患者,应及时到住院部就诊。 三、保护高危群体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病原体,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和那些有基础疾病的人更是易感高危人群。此外,与患者密切接触,或进行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的医务人员也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危人群。 1.实施院内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 对应急医务人员、温度监测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如医疗咨询、护理、保安、保洁等)进行线上线下分批培训。在培训中,介绍了新冠病毒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树立合理的保护观念。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也是培训重点。 2.关注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 他省返京的医务人员必须在家自我隔离。原则上,60岁以上或有发烧和咳嗽症状的医务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工作。安排另一名医务人员进行轮班,保证医务人员充分休息。 3.部门间互相协助 医院从其他科室调派专业医务人员协助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减轻他们的工作量。疫区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不得再返回病房或门诊部。在发热门诊发生重大救援行动时,急救中心应随时成为后备救援力量。 4.为医务人员提供个人防护设备(PPE) 急诊科配备足够的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一次性防护服、护目镜、乳胶手套和其他防护装备。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有效预防院内感染,保证了医院正常有序运行。疫情期间33名医生和116名护士加入了急诊科。自1月22日至3月31日,共收治12734名急诊患者,其中有284名发热患者入院治疗。截至2020年3月31日24时,院内急诊科医务人员和患者、急诊科住院部收治的患者均无新冠肺炎病例报告。 总结 1.实施科学的防控战略是防治新冠肺炎关键因素。 2.急诊科不应孤军奋战,需要跨部门合作。 3.保护医务人员和保护患者同样重要。 4.完善培训和沟通机制必不可少。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