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人才与教育是迈向未来的解方高校教师应主动向“数智强师”转变

扫码手机浏览

  近期,“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京举办,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议人类教育的未来。大会形成的一个关键共识是做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打造更有韧性的教育体系。   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
  近期,“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京举办,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议人类教育的未来。大会形成的一个关键共识是做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打造更有韧性的教育体系。   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推进教育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已然成为迫在眉睫的时代课题。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数字教育已经不是选修课,而是一堂必修课,需要打造一支既有数字素养又懂智慧教育的数智融合的师资队伍,通过传统教育方式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互补、有机融合,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面对这一时代命题,需要高校教师主动提升数字素养。数字素养不足,转变教学方式自然难上加难。理念上有认识误区,在数字化应用方面便容易坚持一些传统习惯,难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创新应用。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明确教师应学会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期,探讨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现实问题、体系建构与实践图景势在必然。对标数字素养基本要求,教师应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更好地落实教书育人职责,增强自身的数字工作胜任力,激发数字创新活力,增进学生对网络命运共同体、数字中国战略的理解。   高校教师要善用数字工具创新教学方式。数字技术让高等教育逐渐呈现出新的样态,包括教学内容的智能化生成、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分析、教育管理的精细化处理、科研数据的自动化统计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了高质量、体系化、多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为师生带来了便捷、新颖的学习体验。慕课等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师生开阔眼界、优化知识结构提供了难得的宝贵机会。教师一方面可以运用数字技术为自身工作减负、提升教科研效率;另一方面要有意识、有能力驾驭运用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打破物理空间局限,将课堂教学与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数字红色教育资源等巧妙对接,构建启发式互动课堂,全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含金量。   高校教师要善用技术赋能学生个性化发展。教育活动不是物与物的联系,而是人与人的作用力。教育数字化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个性化发展,让教育教学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从机械化迈向智能化、从单纯教学转向促进学生潜力挖掘和特长发展,让学习变成一种有趣的体验。这需要教师聚焦学生发展实际,多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学生在个性化、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中获得学习愉悦感、成就感,及早建立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在于数字素养的培养。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支撑。教师有了较高的数字素养,才能为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杠杆,有效驾驭各种信息技术环境、平台、资源、工具。在数字技术正成为推动教育变革引领力量的当下,教师数字素养指向的想象力、创造力、价值观、实践力等能力和技能的培育,越来越成为形塑未来教育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主动向“数智强师”转变,夯实自身的数字素养,才能更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不断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系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